那些电影之外让我泪流满面的就不在这里说了,就电影论电影。
中国医生让我在电影院哭到双眼皮贴都快掉了,我挺受教育的,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让我想到很多,同时反思自己。
但我回过味儿之后仔细想想真正让我哭成狗的好像是电影之外那些鲜活的人和事,以及这一段太不寻常的岁月。
我觉得对于这个自带泪点的题材来说,这部电影的煽情用力过猛了。
比如小卖部大叔最后的那段语音、小文在家抱着孩子哭,还有那个同意捐献奶奶的遗体的男孩……明明都是很鲜活很催泪的故事,但影片呈现出来的情感因为浮于表面反而显得有一丝尴尬。
不可否认,这电影不好拍,对于这段往事,两个小时怎么够说?
但其实影片故事的架构已经很不错了,大旋律也表现得特别好,演员演技大多数都相当在线,底子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再好好打磨一下呢?
我觉得有点遗憾……不过还是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点:1、金仔被全力抢救的那段,他仿佛游走在生命边缘,两个医生把他硬从死神手里往回拉的那个镜头呈现的太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那一刻我觉得医务工作者真的太伟大太伟大了!
2、看到演员表才发现这电影明星还不少,好多都完全没看到,我觉得这点值得夸一夸,不像之前有些献礼电影,搞一大帮人,为了让所有明星露脸搞成了走过场到头来啥也没记住。
3、张子枫那个眼神确实绝!
而且我觉得那一段是所有副线里最好的一段,失去双亲的小女孩问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同样作为父亲的医生该怎么回答呢?
朴实的东西往往更打动人,一个眼神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要是所有副线都是这个水准就好了!
五颗星是为了“中国医生”这四个大写的字!
谢谢你们!
谢谢所有在这场战疫中奋不顾身的人!
一是对 ICU 呼吸重症医生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首先心要细,呼吸节律改变,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异常,能尽早发现,不过现在监护室普遍经常查,不难。
心脏要足够大,重症是病的很重,就像过鬼门关,跟阎王抢人,不放弃希望,不惧怕疾病。
沟通能力要强,患者家属要能谈好,不但要交代清楚疾病的风险(这很重要)也要给家属一定的信心,但不能给予保证。
插管,心肺复苏,是对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很重要,希望医生们有一副钢铁般的身体,可以去做她们想做的任何事。
二是对整个疫情对湖北人的心理冲击比较有共鸣,医护的苦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
我们湖北人对全国所有援助过湖北的医护都抱有感激之心,反正我是非常感激的。
武汉抗疫期间我就想日后出电影该是多好的题材啊。
导演该是多有创作源泉啊。
看完觉得《中国医生》真差点。
1.开头太套路,电视报道引出疫情。
疫情的恐怖,是未知,是失控,电视报道不恐怖,来个医生的不重视表现反衬那多好啊。
2.援鄂医疗队那么好的题材,短时间集结武汉,世界奇迹一般。
电影里就一个镜头,中国医生啊,支援很好的感动题材啊,为何不深入,直接把医疗系统的崩溃渲染到极致,然后镜头一转,援鄂医疗队到场,我靠英雄出场啊。
3.张涵予一个院长,既然普通话不会说,对着全院的人还是方言,啥年代了院长蹩脚普通话也会说吧,这人设有点不切实际吧。
方言近年银幕特流行,但是也不是都能用的。
4.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医务人员的刻画不够,光医务人员的脸就出现了很多次,还有没有其他侧面表现的办法?
劳累晕倒,衣服湿了啊,家人不理解啊,都可以的啊。
个人觉得想表现太多了,以至于深入的太少了。
疫情医护们确实有太多不容易的地方,我们观众是真的不懂他们的艰辛,电影拍出来的不能的不能全是我们观众知道的啊。
中国医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一般,致敬中国医生!
想说说里面的几个人物:老赵:小卖部老板,帮忙看管快递,从疫情初期到严重期,都记着提醒文主任去取快递。
意识到自己不舒服,可能感染的时候,虽说有问文主任是否有床位,但也没过频繁地去打扰,可能他也知道医护们很忙。
最后在小卖部里静静地走了,这也不知道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情况,多少的无奈和心酸。
小羊医生:住院生,在当初报名留在医院的大会上,应该是想回家不留院的,但是看到大家都表态了,从众起立了。
平时观察学习很认真,真上手操作还是会紧张,之后被陶医生说了一番,刻苦练习,最终得到成长,得到认可。
因为心善不幸中招的时候,他理解,会害怕但是不懦弱,比起当初的被自愿报名,现在的他更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
陶医生:对他一开始观感不太好,有点走形式,心直口快,嘴硬心软,实力在线。
他对患者老张倾注许多,亲自插管拔管,原以为老张可以大步跨过,没因为疫情,因为突发心梗,老张没了,这对陶医生打击很大。
因为有院长和吴医生等战友扶持,人物更饱满了。
金仔:为挣奶粉钱,顶着风险跑快递外送,也是因为一时善意,发烧了。
被医护人员告知的那一刻,他顿时崩溃,这是很多普通人的真实反应,作为家里顶梁柱,他承受的压力太多了。
不管是不是疫情,普通人根本不敢生病,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花销。
小枫:失去双亲,从医生手里接过父母遗物时,尚可勉强支撑,往回走听到医生说随时打电话,回头说的那一句:“叔叔,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瞬间泪目,防线崩塌。
那个眼神里的茫然无助,还有些挣扎质问,太多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了。
感人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反映出来的真实,这是我们都经历了的现实。
电影里面的人物可能被着墨重说,也可能轻微带过,但是每一位都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
感谢逆行者们,感谢每一个参加抗疫,做好防护的自己
2020年初,一部2013年的韩国电影突然在国内引起讨论热潮。
这部引发讨论的电影叫做《流感》。
这是一部根据韩国电影史上首个以“流感病毒”为题材的电影,既是灾难片,也是人性片。
它之所以在时隔7年后再次被国人看到,因为2020年初国内爆发了新冠疫情。
在这之后,关于病毒和天灾的电影被不断翻出,《血疫》《传染病》《极度恐慌》……这些电影成为了2020年初疫情期间国人重点关注的对象,特别是电影里人类携手同心战胜病毒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
武汉这场举世瞩目的抗疫行动,一样值得被记录下来。
以它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有不少,电视剧有《在一起》,唯独缺了电影这个大类。
终于,我们也等来了中国人自己的抗疫大片。
6月22日,由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邀出演,欧豪特别出演的电影《中国医生》正式官宣定档,电影将于7月9日正式上映。
这是《中国医生》第一次宣布定档,而我们等待它的定档,已经等了太久了。
在这之前,电影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关于《中国医生》这部电影的档期,已经是众说纷纭,各种消息满天飞。
甚至更早,早到这部电影杀青之际,就有不少人在催定档,更有不少人大胆开麦预测档期。
当然,这些都是网友们的玩笑之举,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在正式定档之前就能引起“档期猜测游戏”,还是因为它本身足够有吸引力。
电影根据2020年头等大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原型展开,故事的主角就是参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医护人员。
从筹备到拍摄再到杀青,《中国医生》前后历时近八个月,辗转无锡、武汉、上海、广州四地取景拍摄。
主创团队在武汉“解封”的第一时间就进入武汉,和抗疫战线最前沿的数百位医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摄影棚内全部医院设备严格按照医院建造标准打造,再由专业医院改造工作人员到场验收合格后才投入拍摄。
花了整整8个月用心打磨,再结合影片之前的各种物料来看,我相信,电影在正式上映前17天才宣布定档的做法,是有理由的。
因为影片本身的意义,电影不仓促选择定档,这是主创们对电影的负责,对观众的负责,也是对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些真实过往负责。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相信,在本次超长预告片里都得到了印证。
不夸张的说,这次的超长预告片,开屏就是暴击。
“对于这个病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 “医生连插管都不敢”“这家小医院真的不行” “ICU都能停电”“出了人命谁都得背着锅” “医务能力能不能搞的定啊”
屏幕里短暂出现的每一句话,看起来云淡风轻,实则惊心动魄。
因为它们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对话,它们的存在,在不断提醒我们那段难熬的岁月。
跟着预告片里的台词,我们就像是回到2020年那段难熬的日子。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身处其中的每一员,每一天都在受“折磨”。
身为医生,他们一开始对这个新兴病毒知之甚少,对怎么战胜它更是束手无策。
当他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病人倒在病床上,手术台上,他们也难过,他们也绝望,甚至质疑自己: “我到底有没有资格做一个医生?
”
作为病人家属,失去亲人让他们无法理智,只知道一件事“我的家人让你治死了”,这样情绪该如何排解?
作为病人,看着身边的病友一个个死去,那种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的无力感又有谁能知道呢?
作为志愿者,带着一腔热血前来助阵,一句“他发烧了”,一下就把人打入“深渊”,这种绝望,又有谁能共情?
就算一开始只是局外人的“普通人”,有谁知道自己哪一天会被病毒给盯上?
封城之后,物资紧缺,不仅要抢医疗物资,还要抢生活物资,毕竟“大家都想活!
”作为医护人员,当面对“我想救他们,但是救不过来。
”的局面,又应该如何自处?
这些事,每一件单拿出来都“糟心”的不行。
但好在,我们熬过来了。
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又是谁帮我们熬过来的?
这个问题,预告片的后半部分给出了答案。
当张涵予饰演的院长出现在画面里,掷地有声地说着:“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
” 张涵予的角色原型就是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人民英雄”张定宇。
在这场抗疫大战里,他一直都是冲在头阵,尽管自己患有渐冻症,但依旧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了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
除了他,还有深入每一户,努力救治每一位病患的医护人员。
有握着患者的手,默默给与鼓励的医护人员。
有因为口罩带了太久在脸上压出痕迹,还被汗渍浸出伤痕的护士们,这里为袁泉、李沁贡献的“毁容式”演绎点赞。
有为了这个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奔赴在第一线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医护人员。
他们带着面罩,穿着防护服,身上最显眼的是用白底红字打印出来的“职位”,而名字和地方只是用黑色签字笔写在防护服的随便一个地方。
因为这场战疫里,他们只是想以一个“职位”付出,不求回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
几乎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命,就是这群“无名英雄”抢出来、熬下来的。
对于这些奋战在一线的的中国医生们,我们唯有对他们发自内心感叹一句:“感谢你为我们拼过命!
”
今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在发布会上特别介绍了他们今年的重头戏——“中国胜利三部曲”。
《中国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长津湖》和《无名》。
这三部电影都很能代表“中国胜利”,《中国医生》不必多说,它的主角是这次疫情奋战在一线的中国医生们。
尽管主演全是电影圈的大腕大咖,甚至到了随便一个“路人”都是大明星的地步,但在这部电影里,卡司阵容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长津湖》讲的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主角也是我们熟悉的“最可爱的人”。
而目前资料最少的《无名》,是一部谍战电影,熟悉这个类型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谍战的主角是隐蔽在战线上的那群无名英雄。
这三部电影的主角们,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百年来默默为国为人民奉献的所有“无名英雄”,他们是有资格担得起“中国胜利”这四个字的。
《中国医生》,银幕再见!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医务人员看的真是生气,边看边吐槽吧:1,院长为什么不能说普通话?
这个说话的语气有点模仿邓工。
不知道为什么。
2,院长有点太高大上了。
为什么不反映院领导打压反馈问题的医生,导致感染泛滥的情况?
不是依据事实拍摄的吗?
3,广州的医院就要说粤语吗?
有朋友就是本地人,在广州的医院工作,他说他们那儿也都是说普通话,只有碰到本地老人才会说粤语。
4,哪儿来的外来的专家说你们医院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北京上海的专家去县医院做手术也不会这样装逼。
还他妈让人离开icu。
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医生该说的话!
他也是从一根毛都不懂的小医生成长起来的。
5,上层唱高调。
领导一如既往的病人至上。
这根本不是应对危机的措施。
到那个时候就是能救的就救,有并发症的就是直接放弃了。
根本没有资源去救那些复杂的病人了。
6,这个事情不应该拍成电影,而且纪录片。
电影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物都需要成长,而纪录片不存在来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医生。
7,电影也只是电影。
好多东西想升华,但是却有违常识。
对病例的解剖有必要都要征得家属同意吗?
灾难面前,只需要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就是:病人是sb,底层医生是sb,中层医生很辛苦,院长很负责,上层跟nb!
絕佳的素材,一流的演員,二流的劇本,三流的剪輯,不入流的配樂⋯⋯前半部分劇情相對緊湊,「集體主義」「奉獻精神」這些該表達的大點都表達到了,雜貨店主老趙過世後文醫生點開他那一條條voice msg那段,以及楊小羊載那位新冠肺炎患者後被感染在床上被問及原因:「因為我覺得她好像我媽媽」的的確確 moved me deeply😭,小羊因第一次幫病人插管猶豫缺乏信心而被吐槽「你個撲街仔」後,下來日夜練習的那段,對於上臨床不久的我們體會頗深。
後半部分節奏拖塌,雖然 Director竭力想照顧到社會各個層面,但從電影🎬全局 design的角度來講銜接不夠流暢,亦難逃刻意煽情之嫌,至於整個電影的配樂的選擇和插入時機,實在不忍評價。
至於服完中藥後患者病情轉為危是否有污名化中醫之意,我個人觀點是無。
以及廣州醫療隊出發時的那段白話的口音我聽起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In general,是值得看的一部戲,不是因為戲本身而是因為這場我們所有人都直接或間接參與的經歷及那些身前身後,有名無名的付出salute [玫瑰][玫瑰][玫瑰]
为城市上一把锁圈禁起为祸人间的幽灵天空化为雕塑,道路生出结界人类陷入一场集体的梦魇 家在玻璃窗后躲藏着人在手机屏前战栗着那些充满补丁的灵魂趁机戴上虚伪的面具游荡于网络,叫嚣人间 战斗在除夕夜打响奔腾的儿郎,顶天的汉子衣着白甲,奋力挡开死神的巨镰他们引动雷火,燃烧热血,焚尽黑暗丧歌迎来了休止符,宣告春天正式解放 我站在春日的墓园里撤下口罩,轻吻一枝樱花给她讲那些寒风凛冽的岁月里我曾一次次梦到的春天
今天在思政课上,老师正好讲到了李克强总理去世(RIP),又提到了吴尊友,然后谈到了这部电影,就让我们重温了一遍,看时还是忍不住流泪😭可能是真正体验过疫情,才能感受到共鸣;可能只有真正感受过封城的压迫,网课的突如其来,才能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1⃣️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应该是2020年的寒假,此时的疫情才真正爆发,我记得当时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在桌前讨论街上的哪些商店有关门了呀,整个城市都已经空了,同学们也都在议论纷纷,是不是可以不开学了呀(果真在开学前就报道说要开始准备上网课,网课长达三个月)。
每天看着新闻里不断的新增量,死亡量,心中一阵一阵的,家里也不断的引进大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觉得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我是一个喜欢不安宁的世界的人,觉得疫情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
2⃣️第一段疫情故事是在我要中考的寒假发生的,这一段是我刚上高三的时候发生的。
先讲讲高二暑假的意外连连吧:首先是我们高二暑假要上课,只放半个月的暑假,然后我们因为高温突然放了高温假,准备返校的时候又赶上新一波的疫情了,刚开学就上了一个月左右的网课。
虽然我是一个觉得疫情给我带来快感的人(我知道这样的想法很自私,很有问题),但是有一个瞬间让我想让疫情停歇。
🌟就是我的妈妈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她也要同样穿上防护服给居民做核酸,测体温,检查健康码,在我上学期间,她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回过家,被单独隔离了,甚至工作通宵,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我妈妈这么微小的一个职位都这么忙,可见医护人员是怎么熬过来的。
现在来谈谈二刷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吧:最近我有一直被一些事情和问题所困扰,但当我看见医护人员不怕牺牲,为了病人,为了履行医生的职责而奔赴前线,即使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仍然身为“我是一个医生”。
看到了他们的勇敢,看到了国家的沦陷,我就顿时觉得自己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不应该被这些小事而困扰许久,想想国家的伟大,想想那些人的不容易,我们的问题还值得困扰我们许久吗?
我很庆幸我身在中国这样伟大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思政老师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疫情的时候为了给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治病国家花了多少钱吗?
八百多万。
”顿时让我想到美国当时疫情尸体堆成山的可怕局面,中国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仅是国家领导的一步步带领,更是全国人民的努力。
每一次上思政课都很热泪盈眶,爱国之心在不断激起。
很感谢遇见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在疫情灾难下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看到了新生命的迸发,看到了生命的逝去。
🕯️
《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改编武汉人们抗疫真实事件。
影片刚一上映,就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一看。
想去看的朋友,带好纸巾,反正我是用了三张加厚纸巾。
这样一部时代背景很强的影片,不管是从叙事结构到剪辑,或是从主题,细节还是很多影视明星加盟的角度上,都是值得看一看的。
下面,我从叙事结构、主题、视听语言、演员的演技几个层面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1.叙事结构 电影《中国医生》讲述了一个2020年众志成城对抗新冠疫情的事件。
而故事的主角是以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为原型,率领全院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同时在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共同的努力下,最后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们每个人都是新冠疫情的经历者,在当时的环境下,都有过恐惧,这种感受从故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同时,电影《中国医生》在叙事的过程中,夹杂着新闻的播报,更加还原了当时我们减少外出,通过新闻了解疫情状况,感同身受。
就像导演刘伟强曾说,“这是我一生中很特别的电影。
“ 同样,这次的经历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很特别的经历。
编剧则以张竞予为核心,在不明病毒侵袭,医疗物资短缺情况下,很多人选择逃避,张竞予在众多反对声中发起动员大会,又在众多的反对声中超额接受急需救治的患者,这个矛盾点把故事推向了第一个小高潮。
接受进来的患者,因为各种病状不断突发造成死亡率高居不下,给治疗带来了瓶颈。
而后经过各个专家的共同会诊,使得治疗的瓶颈得以突破,也把整个故事推向了一个大的高潮。
在整个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类人群,以小见大,多层级刻画出面对当时的状况,人物复杂纠结的心态。
而故事也是在矛盾中推进和发展着的。
从侧面也表达出了白衣天使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的高大形象,不断地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背景性很强的故事来说,故事线发展得不太完整,总觉得故事的发展缺点什么,故事情节略显单薄。
比如,如何突破治疗瓶颈的,没有把这个矛盾点表现出来,或许这也是受电影篇幅影响的原因。
2.主题哲理化 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胜在叙事结构上,而是能够给人深刻发省的思考。
在《中国医生》中,导演旨在通过叙事的过程中集细节段落集中处理,使整个电影表达得很有张力。
深化白衣天使是最为最美逆行者的形象,紧贴”中国医生“的主题。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节:在影片的后面,武汉迎来了世卫组织的工作人员,在面对空空荡荡的街区大吃一惊,问如何做到”居家隔离“的?
借一个外国人的口吻,来表达中国奉行集体主义,利他精神。
同时也要表达,四面八方来的武汉逆行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共筑“钢铁长城”。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拥有着英雄的医生,人民。
这样的英雄人物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存在,也是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
3.视听语言a. 镜头语言 影片中,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将影片的节奏,细节的把控,人物细腻的感情的表达把控得很到位。
比如,镜头切到一位刚刚住院不久的病人,面对一个突发情况的反应。
前一个场景医护人员平静地安顿病人,突然间节奏加快,仪表开始发出报警的声音,发生了突发情况,医生护士来回的奔波开始实施抢救,而这个病人的眼神也跟着医护的脚步来回移动,眼神也透露着一丝慌张,“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死亡的来临就在刹那间。
” 像这样的紧张而且快速的抢救的场景很多,镜头也是紧随抢救的节奏,特别是手术过程中的特写,看不出太多丝毫的晃动和抖动。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抗疫取得了胜利,拉了几个远景,镜头聚焦到武汉标志性建筑上,再次说明武汉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接着又给了武汉人民过早吃热干面的特写,人们在经历了这次”灾难“之后,更加认真地的生活,街头巷尾又恢复了从前的热火朝天。
樱花的特写象征着春暖花开,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和发展着。
b.音乐语言 在观影的过程中,精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了,没怎么注意到影片中的插曲。
结尾时,却被一句”真正的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有些感动就放在心里面,在爱面前需要什么字眼,付出的瞬间也就是永远“歌词,印象深刻。
想看看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一直等到电影打出字幕。
才看到:《等风雨经过》演唱:张学友,填词:方文山,谱曲:周杰伦。
有点吃惊,原来是”王炸“组合!
恰到好处的歌词,张学友有个性且有力量的嗓音,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
4.演员的演技 《中国医生》几乎是《中国机长》的原班人马,开始还疑问,这样的照搬演员,会不会跳戏。
但是影片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笼罩着,这个顾虑就被打消了。
每个人包裹得只能看到眼睛,很多参演的演员,感觉自己都没有发现,已经完全都被带入到情节中去。
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果真都是杠杠的,悉数一下,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
文婷(袁泉饰) 当文婷回到住的地方,打开微信得知门口的小卖铺的老板得了新冠,刚走。
文婷迫不及待地翻开店老板的微信,只有几条她还没有来得及回复的微信。
老板说感觉自己的身体不适,担心患上了新冠,想找文婷确认,但又怕自己小题大做打扰到她的工作。
但是文婷一直忙于工作,也没能回复上一条微信。
而老板最后的一条留言却是提醒她,还有快递别忘了取。
这种既纠结但又怕打扰到对方还处处为对方着想的情绪,瞬间点燃了泪点。
听到自己很熟悉的人,突然的离开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席卷文婷的心头,无知所措地往嘴里塞米饭,整个情绪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让人看了很难受。
如果是大哭一下, 这种情绪就能得到宣泄。
但是袁泉没有这样做,看到微信强装镇定吃着米饭,表面上看着平静,实则内心却有一种难以消化的情绪。
张涵予 一直都是硬汉形象示人的他,这回操着一口武汉话饰演医生,带有方言的台词,听着就很带感,很有代入感。
他饰演的张竞宇身患渐冻症,由于肌肉萎缩,走起路来有点摇晃。
张涵予在这一形态上了也做了模仿,而且很是到位。
影片后半段有一个中远景,张竞宇走在医院的长廊上,那一瞬间我以为张定宇出来客串了。
因为新闻上给张定宇的特写有很多,对他的走路姿势也看了很多遍。
直到镜头拉近才发现原来就是张涵予。
他对人物细节的研究很到位。
张子枫 张子枫扮演的一个刚刚失去父母的孩子,父亲和母亲同时得了新冠病毒,最后因为抢救无效双双离开了人世。
虽然戏份不多,台词不过几句。
但是感染力很强。
一句”叔叔我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会怎样“。
瞬间,再一次点燃了我的泪点。
在失去双亲之后,她并没有撕心裂肺的表演,”克制“住了。
口罩后面的那双眼睛,让人看上去就很心软。
5.结语新冠疫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医生逆境中奔走的身影。
而这部《中国医生》很好的记录了这个事件,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医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形象。
李医生,新年快乐,庆余年2已经拍完了
这个烂片我不是看过吗?当时因为禁忌没打分?
里面那些医疗场面都挺逼真……但是有些剧情可以说是极脱线啊!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
张子枫牛逼,从她那开始哭死
不太会评价电影,影院里有人哭得稀里哗啦很正常,因为这是真实存在过的日子,确实挺感人的,但是有些地方就是莫名其妙的吧,不知道有没有删减过,有几条线更完美就好了。
夜里去看的首映,比预期的好看很多,没有过分的煽情,平淡而真实的故事,不做太多的修饰美化,感动于那些真实与平凡,不是因为我泪点太低,而是感动于那些在大难面前敢于直面的向前的医生们,你们辛苦啦。随然还有些许的主旋律,但作为医生的伟大永远都不希望被辜负。
让小孩吃饭的方式有很多种,ta偏偏按着头让你吃
看到快递老赵语音的时候哭了,张子枫问出问题的时候哭了,我玺躺在病床上我就忍不住哭了,最后我玺术前说话也哭了。为我玺演技越来越成熟感到骄傲,感谢为这场疫情付出的所有人!
这已经不是电影了,这是博纳流水线量产的内宣宣传片。其他主旋律电影,本质上都还是电影,这已经不是了。当初《中国机长》就已经够水的了,起码还勉强是六分及格片,这《中国医生》拍的还不如《中国机长》。刘伟强导演可以直接寄了。流水线,硬煽情,尬煽情,慢动作+BGM强行煽情,故事无趣,成功做到了每条故事线都不咋地,把一次天灾人祸拍成了大型歌功颂德剧场。没有李文亮医生,属实失望。英宗皇帝在广播中多次出现。毛不易唱的主题曲《甘心替代你》倒还是不错。张涵予的演技严重高估,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外糙内柔的伟光正硬汉形象,这次唯一的差别就是说武汉话。作为第一个纪念新冠疫情的国内大片,这部电影远远不够格!
导演是被迫拍的吗,拍的零零碎碎。。这些演员是没经历过新冠疫情吗?为什么那么假
好看~!电影结束的时候,坐我旁边的妹子和我说:感觉我俩全程都在哭QAQ。虽然感觉好像没有她说的辣么夸张,但是这种题材,真的,太好哭了 TAT。每一个亲历过疫情的人,真的,太感同身受了。作为群像电影,虽受时长限制,每个人物描述有限,但相对来说也算是以微知著了。还是比较立体各有特点的,不论是张涵予扮演的院长,袁泉扮演的主治医生,朱亚文、李晨扮演的援鄂医生,千玺扮演的实习医生,麻醉科主任医生,快递员和准妈妈小夫妻,病患们,还有被通知失去父母的女孩……太多人物,细节,事件和感动了。感恩所有白衣天使,所有在疫情中奉献力量的人!你们铸就了历史,创造了奇迹!中国人民万岁!🇨🇳
看了上海点映,狠狠被触动到了,拍的很真实,插管啊呕血啊剖宫产啊,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深深震撼到了,我妈也在孩子被抱出的那一刻不忍去看,她说太真实了…感谢去年那段困难时间医护人员和所有坚持在前线工作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能适当脱下口罩的生活。最后说一下各位老师们真的敬业辛苦,张涵予老师从楼梯上摔下来的那段一定很痛吧!谢谢老师们的精彩演绎呈现给大家抗疫精神!ps:朱亚文的陶医生角色也很有意思,说着拽拽的广普,严肃对待工作,苛刻指导小羊,能让观众为他插管拔管的拼劲鼓掌,也能用扑街仔让全场大笑起来,是所有压抑情绪的缓冲剂。
作为电影来说不合格呀
这种题材很难不让人流泪,张涵予,袁泉真的是定海神针,朱亚文,千玺两个人的出现让沉重的气氛有了一丝轻松,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有些画面好像在被慢慢忘记……感谢所有为疫情付出的人,医护,警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经历封城的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
看这个还不如多看看纪录片……上映第一天跑去看的结果好失望……
从主旋律的角度说,有人性化表达的艺术创新,但更多是套路化表达的惯例。动人的不是电影,而是为我们拼过命的中国医生。
有感动,演员也表现也很好,可以给3.5星的作品。虽然没有突出的体,但或者这就是导演希望的效果,只有观众看起来不够爽而已
不是演员的问题。知道难看,没有想到这么难看,连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了,只能流于形式上的新闻,开会,小片段。想起《我爱我家》里爷爷的一句话:历史就是这么被篡改的。
今天白天去影院看的,可能是中午11:50的场,所以观看的人不多,其实对这种剧情电影我一向是不评价的,我突然评价的原因是:是否把陶医生刻画成别一个人了,我广东人没有斩份熟食拿着个鹅腿边行边食的习惯,我观看时就吐槽了,应该说在场观看的人都出声了,陈亚文在里面有时演员表情和动作有点浮夸和表演痕迹过重,抛开这点我为文医生和张院长的扮演员折服了,去年的疫情全国人民都身有感受,英雄城市武汉经历了太多太多,真的太多~到今年疫情在国内外还未平息,世界加油吧,同时感恩感谢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