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说实话,是有点诧异的。
大致浏览了一下,差评基本集中在,剧中人物不接地气,故事太不符合日常生活,有钱人的世界啊,我不懂,不入戏,没共鸣等等。
我追这剧一般在晚上,投屏到电视上播一集或两集,然后在沙发上翻个杂志,或者缝个衣服纽扣,边追边干一点细碎的家务活。
剧的气质温和,画面也有质感,剧里没有大吵大闹的场面,没有双商不在线的人物,场景确实透着小资情调和优渥的生活氛围。
只是屏幕里明亮的一切,好像有点明晃晃的照应着那些,看似生活在大都市里,却更多的是996,丧和苟且的普通人。
说白了,就是剧里的人日子过得一点都不苦,钱都跟大风刮来的似的,因此引发潮涌般的吐槽。
毕竟,是个成年人,都明白,剧是剧,生活是生活,剧只是图一故事,图一乐,图一审美,图一体验,图一见识,与真实的生活无关,要说有关,也仅限于那些触动到你的点,给了你什么启发,什么思考,给了你什么感动。
这次刘晓庆饰演的角色,我很喜欢,老伴没了,一个人独立生活,不依附儿子也不依附女儿,性格开朗思想通透,透着浓浓的亲和力,那个大厨房里啊,坛坛罐罐的腌菜啊,阵阵欢声笑语啊,让我们这种缺失家庭温暖的人,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有妈妈有姥姥的厨房,很温馨很治愈。
剧里的年轻人,有事业,有爱好,挺好。
韩庚讲极限运动那一段,就像你一个朋友向你娓娓道来他为什么喜欢这项运动,挑战极限克服恐惧,我好像听懂了,而且理解了,也许人的潜能,真的可以无限。
剧还在继续播,还会慢慢追下去,只因喜欢,美好的东西,管它真不真实呢。
上周看了《北辙南辕》的很多短评,骂声一片,以至于我都没开始看就弃剧了。
后来老公发现了此剧,说还是试一试,毕竟是大导演拍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于是我就陪着老公看,结果,真香。
演员演技没得说,全员演技在线,剧本也比市面上大部分剧要合情合理的多,而且剧情嘎嘣脆,不拖拖沓沓,看的很爽快。
感谢老公没有让我错过这么好看的剧。
可是这么好看的剧,为什么会骂声一片,以至于在豆瓣上夺得4.7的“高分”呢?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8类差评:1. 主人公莫名其妙成功;2. 剧本悬浮不落地;3. 剧中危机化解的太容易;4. 追赶女性话题却无女性主义;5. 讨厌京腔;6. 广告植入太多;7. 带着仇富的心理给了差评;8. 最后一点就是对冯小刚纯粹的人身攻击了。
说实话,这八类差评都挺立不住的。
先说说第1类差评,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成功。
很多人说人物们的成功是凭空出现的,没有奋斗就成功了。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剧本的误解,因为它的设定就不是一部种田剧,是成年人的情感剧。
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在社会上混过的30+的成年人,他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和原始资本积累。
再说第2类差评,剧太过悬浮。
《南辕北辙》被冠上了电视剧版的《小时代》的“贵冠”。
有这种评价的人一定对顶层社会有什么误解,这五个主角除了尤珊珊能和上流沾边外,其他的顶多算个中产,顶层社会远远达不到。
五个女主的社会身份很有层次:靠人脉和能力拼搏起来的北漂尤珊珊;有海归硕士小雨;有龙套演员小雪;有等渣男博士毕业的北漂冯希;还有会计师的全职太太司梦。
五个角色确实没有迎合最底层劳动人民,但我们应该允许影视作品针对不同的受众。
如果家长里短和胡搅蛮缠的乡村剧才叫落地,那受过教育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扶贫和上山下乡剧,那都市男女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谍战剧,那喜欢现代剧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无脑恋爱偶像剧,那有脑子的成年人看什么呢?
接下来谈谈第3类差评,危机的化解太过轻松的问题。
其实剧本对危机的设定还是很有分寸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都是些多联系几个人都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司梦老公惨遭假小三陷害那段,其实很容易就解决,在这个人情社会中,找个医生帮鉴别下诊断书真假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再说消防通道那段,就是加了个斜坡,跑趟建材市场,谁都能解决的事儿,很莫名其妙吗?
其实所有的危机就讲了一个道理,人情事故。
遇到困难找找朋友,不需要朋友的就说人话好好沟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第4类差评没有女性主义,这类差评我有些不理解了,纵观这五大女主,哪一个没有自我呢?
尤姗姗不用说了,一个人活出生活中的大女主范儿;小雪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在男友不接受拍裸戏的前提下也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去了;小雨虽然是小三,挺不光彩,但也是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在活,追求自己的安稳富裕的生活;冯希没有接受博士男友的反对,坚持投资饭店,最后也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渣男,选择了赵赫男;司梦最后圆了作家梦。
还有配角刘晓庆的角色,她活出了辛苦一辈子的奶奶该有的样子。
虽然剧中没有让女人各种惨,但却给我们展现了女人该怎样有自我的活着。
下面第5点就是大家对京腔的厌恶。
说实话,本人对京腔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我不会通过演员的口音去评价一部剧的好坏,这样的影评不客观。
第6类差评就是广告植入。
我确实也挺反感广告植入的,冯小刚植的也不够艺术,但现在哪部电视剧没有广告植入呢?
植的更恶心的也大有人在,单拿《北辙南辕》批斗,有些不公平了。
关于第7类“仇富”心理,可以理解,但需要疏导。
有这样心理的人可能在遭到现实的爆锤后,再看到这一群演员在电视里大秀小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观看电视剧的情绪中。
有落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不平衡而失去了评价电视剧的公允,那就和爆锤自己的不公平的现实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最后也成了我们最讨厌的不公平的样子。
最后一类差评就是对冯小刚的人身攻击了。
说他是油腻老男人等等的纯粹人身攻击我们就不谈了。
只说说他的“大飒蜜”情结。
他有没有“大飒蜜”情节我不知道,反正我喜欢做事爽快、落落大方、聪明明理的女孩。
《北辙南辕》的“大飒蜜”尤珊珊是个典型了,不过她可不光是个“大飒蜜”,她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大飒蜜”。
一个只身在外奋斗的女人,靠的不止是能力,还有人脉,朋友是她成功的法宝之一。
她对朋友好,一方面是她为人善良,但另一方面,也是做人脉投资。
比如她选择小雪,虽然小雪现在还是个跑龙套的,但小雪机灵还爱交朋友,这种人未来可期,外一压中了,那就是成百上千个30万的回报。
有好些网友说,尤珊珊这样的闺蜜来一打,呵呵,想交尤珊珊这样的朋友,我们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吧。
不过,剧中确实有我不能接受的瑕疵,那就是关于挪威那部分。
首先那个挪威医生说的是瑞典语,标标准准的瑞典语。
其次,挪威都不是欧盟国家,根本就不花欧元,人家花挪威克朗,但剧中有关挪威部分反反复复强调欧元,有些碍眼了。
恕我太过苛刻,我之所以不接受这些瑕疵,是因为冯导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导演了,这种基本常识错误不应该犯的。
所以总的来说,《北辙南辕》瑕不掩瑜,剧中的人情世故值得观看,设定也并不悬浮,还是值7+的。
作为一个依靠空壳公司从中国股市赚钱巨多的一个暴富导演,凭着自己残留的圈子名气,拉着一群各怀鬼胎的女明星各路朋友加盟客串(并非因为剧情需要,如果是做公益会拉着朋友圈一起来么),靠着一个不接地气的瞎编故事,整出这样一部不入流电视剧。
前有影后下凡拍电视剧,现有国内大导演下凡拍帝都小时代。
看来电视剧赚钱真的是容易,容易到只靠着褪色的商誉不讲影视剧原则都有人应声附和,娱乐圈的虚伪让人汗颜。
而且资本还乐意买单,冯导这一波老人乐吃的不亦悦乎。
很不幸作为一个看过几集电视剧的我,对于电视剧的发生背景表示严重疑惑【请问北京别墅总共多少套,该影视剧占了几套】,导演通过电视剧想要表达价值观很难认同。
编剧可能是冯导的管家,靠着不同女明星的登门拜访进而嘘寒问暖,然后添油加醋幻想了一堆美好的人生故事拼盘合集。
这样的悬浮故事现实中几无可能,就凭这几个背景差异巨大的女人硬塞一堂能筹钱在帝都开餐厅,这群女人智商情商都很值得怀疑,怪就怪还能生意很好,帝都估计找不到样板。
对于从华谊赚到了十亿身家的导演可能是毛毛雨。
但这群不同背景的女人能合伙开餐厅,几个女人一台戏,编剧脑洞估计还不够努力,应该编11个不同背景的女人,生意兴隆的同时还可以可以凑成一个女子足球队了,然后在闲暇之余大家一起训练球技,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全国联赛拿了冠军感动苍天。
励志可以顶天,编剧真的敢想,好比冯导和华谊高管,和美女大明星,和福布斯富豪,和各路老司机一起开SPA足浴店最终纳斯达克敲钟,那场景不要太和谐。
冯导演的电视剧完全脱离实际,作为有产阶级的代表人,就不要装作无产阶级了,瞎操无产阶级的烦心事。
拿着那十亿元以上的财富安享晚年才是你的征途, 而不是出来霍霍检阅自己的七十年朋友圈让人感觉到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也许还能在余下的导演生涯里积累点小费,但是观众缘也会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消耗殆尽。
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垃圾观众,就凭今年不同类型电影的票房表现也知道不是什么电视剧电影都有那么多观众支持,冯导的雇主已经苟延残喘就是最好的证明。
观众已经进步太多,但是有些倚老卖老的人反而向着郭敬明的小时代无情借鉴,不得不说这是当下娱乐圈的悲哀。
下次见到郭敬明导演,冯导记得拜师,拿这部作品和小时代比虽然还不够格,欣喜的是你的作品已经有了小时代的气息。
从引领贺岁大片的时代潮流,到只会向着小时代靠近的邯郸学步,悲叹的何止芳华渐去的人生价值观升华!
今年洪灾冯导朋友圈异常安静。
想当年自己作品没人买单的时候,各种怼,各种上蹿下跳,各种风骚操作。
如今呢,赚到了股民的钱,不要说观众双标了,冯导和各种华谊富豪都隐身了,出来混没有敬畏心迟早要反噬的。
总之,充满铜臭味的导演,就不要再来糟蹋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败好感。
娱乐圈的勾心斗角,女星陪睡,小三上位,正宫暗褪,男星C粉,资本圈的残酷冷血,偷税漏税,物欲横流,这些个题材才是冯导擅长的领地。
只要冯导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朋友圈保证一呼百应,从周围的圈子好友以及亲密合作伙伴入手,充分挖掘内幕稍加影视艺术化,拍出观众喜闻乐见且能青史留名的大热狗血佳作也是手到擒来。
说句傲慢与偏见的话,《北辙南辕》从策划开始,我就不抱指望。
某种程度来说,你就不能指望“京圈”这样老编剧和老导演能写年轻人的时尚剧,他们当大爷的气质贯彻他们创作生涯的整个过程,当爹的天赋让他们既不可能懂年轻人,更别说女性了。
我说这话,爹味也挺重的。
但看了十几集吧,不出所料。
【说是女性互助,其实还是爹和儿子的故事】说教味十足是这部作品最让人头痛的地方,说是女性互助,实则还是爹和儿子的故事。
爹和儿子的故事,是权力的故事。
而女性互助的故事,是反权力的故事。
全剧最大的爹--王骆丹的那个角色,你可以天然置换成很多部剧里的“爸爸”或者“皇帝”,应该叫“土财主”。
用财力和权力去解决一切问题,碾压对手,从经济问题到情感问题。
她是救世主,她是霸总,她是女王,她说教着她的青春,唯独看不到真实的女性困境。
开场娴熟的酒局,既是赤裸裸的现实,又是赤裸裸的压迫。
说白了还是一个权力场,有钱就是爷,有权就是爹,规则不是来打破的,是来被认同的。
独立、自信就是跟成功挂钩,向往的人生是霸总的人生。
但女性的互助并不需要爹,因为女性的困境来自于太多的“爹”。
这是男性以及特权女性,甚至说很多女性都没有发现的。
正如《第二性》里波伏娃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规训出来的。
【真实不等同生活】看了编剧的采访,实在无法相信这是写过《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人。
在面对观众质疑的真实时,陈老师说她身边就是有这样的人,这些人就是真实存在的。
别说这些人了,这样的饭局那也是相当真实了。
上来各种喝酒的行话,圈子里的话术。
但真实不等同于真相,影视剧不是直播,更不是高高在上的DVD。
观众不需要去了解这种真实,更不需要去窥探这种真实。
因为这就不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
打着女性群像,女性互助的幌子,说着一群特权人的故事。
生活是不讲道理的,道理是给自己的安慰。
生活剧,在浓缩生活。
生活戏要求讲真善美的东西,如果生活戏有一个道理,那大概就是善恶有报,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所以生活戏里的真实是用不完美的生活去迎接一个其实不够真,但完美的结果。
【影视创作气质的南移】某种奇怪的感觉,都市剧气质的南移。
过去《北京爱情故事》《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这些作品都是用北派的叙事气质去讲述青年的故事,都市的故事。
可现在好看的都市剧都发生在上海、广州、成都、深圳。
从《欢乐颂》《三十而已》到《怪你过分美丽》《了不起的女孩》,南方那种城市质感,包容感,小资才是更符合现代女性气质的东西。
反正挺奇怪的,《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简亦繁说北京能承载很多人的梦想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上海。
我觉得上海才能包容更多人的生存与生活,给予人喘息,但北京其实没有那么包容。
说实话,上海是有规则的城市,而北京是有规矩的地方。
瞎说一通吧,反正不太喜欢这个剧。
刘晓庆靠拆迁换来了一套二环内的两层楼大房子,但我看到拆迁换来的都是筒子楼,而且小区环境很差。
还有些本地人直接被赶到郊区去住了。
拆二环给二环的应该是部委机关的领导吧。
金晨饭局上一习话,老江湖花姐没听过没想过么,至于就醍醐灌顶,当场不要面子就改变主意。
然后张领导就马上转钱给她。
为啥我听到的都是某公司新员工给大领导提建议被怀疑精神有问题被辞退,要么就是做成项目拖了两年公司不给提成之类的新闻。
王珞丹那个角色就更神了,白手起家成功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她是之一。
然后有情有义,帮助身边一众人,交最穷的朋友,还邀请他们入股,这种真的闻所未闻。
发迹了能提携老朋友的都屈指可数,何况是新认识一些没什么正经收入的朋友。
家庭主妇就不评价了,脸谱化,平时操心家庭琐事,一心为家,后来老公外遇,然后奋发图强,发挥一技之长,终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黄渤那段数字先生拍的很好很真实,感觉是冯导对他自己日常生活的吐槽,就信手拈来。
剧中这些女性角色也应该都是他能接触到的女性,包括群演,公关和家庭主妇,但她们共同特点都是不缺钱不缺房,且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没啥共鸣,就当看看有钱人的热闹。
以上仅代表我自己观影的体验。
先说戴小雨姥姥吧,她跟儿子的关系。
现实中就是真有这么清醒的老太太,她对儿子的感情也必然是复杂的,必然是爱恨交织的,自己亲生的孩子培养的如此自私,她内心的心酸和痛苦肯定是大于对对方的仇恨的。
然而在剧里,姥姥对她儿子完全就是一副对待仇人的冷漠,而不是理性和清醒。
以至于她跟儿子断绝关系时的那一段哭戏,我都有被尴尬到,因为实在是看不出她对儿子有任何感情,突然哭起来真是太突兀了。
再说说五个女主:尤珊珊:无所不能女菩萨。
很多人吐槽过了,就不细说了。
冯希:任劳任怨老妈子。
上一个情节还是她男友出国前憧憬着未来,却完全没有她,她问了句“那我呢”,她男朋友直接愣住 。
结果下一个情节就是她周到地给男友准备行李?
而这之间她的内心活动、情绪,完全没有。
简直莫名其妙的。
整个剧情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突兀,一点都不连贯。
戴小雨:第一次做公关,在饭桌上以她惊人的谈判能力帮公司赚了2000万。
在这场饭局中她表现出的高情商、会来事,跟她在别处的人设完全自相矛盾啊。
除了这场饭局,她还有哪里体现了情商高会来事吗?
并没有。
在姥姥家就更别说了,完全是一个相反的性格。
戴雪,一个一天到晚咋咋唬唬的小演员,想不出还有什么特点了。
综上所述,这部剧的人物形象根本立不起来,扁平化严重,毫无立体度。
里面的人物就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角色表现,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目前只看了8集,整部剧都充斥着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即视感,一副“让你们这些平民看看我们北京有钱人都是怎么生活的”的施舍嘴脸,对比之下小时代都亲和许多剧情到目前为止也发展的莫名其妙,人物关系和剧情推进都跟闹着玩儿似的,需要人物凑在一起也不管合不合理就往一起组饭局,之前见都没见过,只要吃过一顿饭大家似乎就可以对彼此掏心掏肺了,就可以互为知己齐心合力开餐厅了,过家家一样
评价在“很差”和“比较差”之间犹豫了很久,实在难以抉择。
且不论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不贴近普通女性奋斗经历的人物设定,光从情节发展来说,这剧就是个渣渣。
举例来说,第一,尤姗姗与司梦的相识和往来甚密十分突兀,剧情全靠脑补,见面第二次就把自己未婚先孕、肄业结婚、婆媳矛盾、净身出户的故事告诉新朋友也太不像一个身经百战、事业有成的女富豪所为了。
第二,海归女硕士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靠着酒量和美貌进入公关公司,完全不符合女性励志奋斗的原立意。
第三,中戏毕业的十八线小演员,怀揣一颗演员梦,却让人感觉整天游手好闲,买得起北京四合院,开的了小车。
阴差阳错认识了设计师男友,居然还发生了俗套的电梯事故“浪漫”,编剧是玛丽苏剧情看多了吗。
第四,司梦夫妇后期应该是被下属报复,全职主妇遭遇家庭危机,随之而来了一系列经济、情感打击。
我想说现在法治社会了,蓄意诽谤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此狗血的设计实在是无语,如果是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话题流量,倒是可以理解了。
第五,各种客串演员的剧情都像是为了收视率故意加进来的,比如黄渤数字说台词、张一山摄影、徐帆回京探望母亲等。
人物设定的部分,看到有些朋友说不接地气,属于上流社会的自娱自乐。
哎,怎么说呢,还能怎么说呢,他怎么写就怎么看吧,看个电视剧也别太较真了。
再说说广告吧,一个个广告打的真挺好,我都记住了不少,感觉华谊卖剧确实不挣钱,都是交个朋友,还是像广告商们好好做实业还能牛气当个甲方。
最后,我还想讨论下演员的演技。
说实话,看见一众帅哥美女,各种大牌客串的时候我还是对冯导的号召力感到佩服,多年耕耘终究还是换来了回报。
蓝演员依旧用力过猛,卖萌炫技,就连个尤克里里都非得展示一下。
金演员还是不咸不淡,出众的外貌和漂亮的打扮足以让我欣赏,除此之外并无更多。
王演员倒是演出了女富豪的feel,英姿飒爽的,不过表情可以再练习练习。
啜演员九零后都演妈了,演技还可以吧,比前两位好点儿。
最惊艳的当属两位老艺术家,刘晓庆和朱时茂,要不是看演员表完全没认出来,表演自然,全剧最佳了。
剧本的质量实在难以评价,各位演员可能真的像是黄渤说的,谁看剧本呢,都是冲着导演的面子来的吧。
可是这年头,观众可不会无脑买账了,不管来了多少个明星。
按正常情况,成名的电影咖基本很少会回归电视圈,虽然近两年娱乐圈情况复杂,但是作为国内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也不至于拍摄一部披着女性独立创业外衣的都市爱情剧。
个人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华谊的情况不是太好,需要一部高投产的作品稳定局面,但是电影的不可控性和投产太不稳定,反而近些年爆款电视剧利润雄厚,所以有可能是华谊兄弟和冯导沟通,以冯导多年后首拍电视剧为爆点,打造爆款电视剧稳定股价和华谊兄弟上下的人心;二是冯导又想要做大制作了但是华谊目前的情况可能无法支撑经费或者合伙拍摄人没有支撑大制作的费用,所以通过电视剧收拢资金,相信爱奇艺给出了不一般的价格和条件才能让华谊选择不上星直接网播。
大家还有别的观点欢迎讨论
每次看到标榜女性主义的国产剧我都脑瓜子疼!
《北辙南辕》这阵容我觉得不看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虽然打开5分钟我就想骂娘了,但是本着不仔细看看没有立场骂人的态度,还是忍着看下去了,看到12集真的脑瓜子疼!
我们女的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求求各位文艺创作者能不能饶了我们,不要再污名化女性友谊或者让我们996之余还要看着这种悬浮剧情生气了!
先来说说女性友谊这事儿。
我觉得大家是不是对于闺蜜情谊有什么误解,要不就非得算计着抢男人,要不就往你身上花钱不计成本。
成年人的世界哪儿有这么多慷慨?
因为是老乡就把你带在身边不离不弃?
因为看你有眼缘就愿意借你钱给你投资做生意?
因为旅游的时候一面之缘就往你家里送高级洗衣机?
开什么惊天宇宙国际霹雳大玩笑。
年轻貌美上亿身家的女投资人为什么要跟我做朋友?
且不说不同阶级的人是很难在一起产生友谊的,即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拉开生活差距之后也是很难再维持友谊的,尤其是在同龄人之间。
不平等的友谊跟不平等的爱情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甚至比不平等的爱情来的还难。
更别说大家还要实打实面对面的一起做生意。
我就想说王珞丹那个角色是一天闲的吗?
公司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那么多的生意、应酬、朋友,还能围着这几个新认识的小姐妹瞎转?
图什么?
做慈善?
即使世间存在这种对朋友不计成本的慷慨,那真叫友谊吗?
火锅店那场戏,大善人尤珊珊一刻不闲的劝冯希分手,对面的小姐俩都看不下去了,冯希面儿上挂不住要跟尤珊珊绝交,我们的大善人干了什么?
说绝交可以,你先把这桌火锅账单结了吧!
然后冯希就哑火了!
尤大善人更得意了!
气的我想原地翻一个360度的跟头飞踹她俩!
这叫什么女性友谊?
仗着有俩钱臭得瑟什么啊?
即使你是为对方好,也得讲究点儿方式方法吧,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间最大的尊重是保!
持!
距!
离!
好吗!
你一天吵吵吧火的叨叨别人的爱情劝人分手也就算了,这时候还拿一桌饭钱来威胁你的朋友,这就是你们眼中伟大的友谊是吗?
4个人投资开的店,只有冯希一个人忙前忙后,她可也是给了钱的股东呀!
尤珊珊倒也不算啥也没干,也没少出钱出力,但是看她使唤人那个劲儿真的太浑然天成了!
先是威胁冯希再找不着厨子就把她送新东方,开业当天完全在把冯希当使唤丫头。
自己风风火火的绝对女主,手上的花随时往冯希身上一扔……戴小雨的前男友从挪威追来北京,尤大善人又出面了,“只要我在这儿,你就不可能再伤害她!
”我就想问问你谁啊?
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吗?
怎么全世界都是你的呢?
什么你都说了算呢?
人家的事儿让人家自己处理成吗?
求着你出面干预了吗?
再看看我们人见人爱的鲍雪(没错,就是生活里也像打了鸡血的蓝盈莹女士演的那个角色),表姐已经明确说自己不想参与投资了,她背着表姐就入股了,还说是为了姐姐好。
这要是我妹我真的……不,我要有这样的妹妹我早被气死了。
尊重人,朋友们,划重点,先学会尊重人好吗!
即使是一个好到不行的决定,你也先学会尊重对方,让TA发挥点儿主观能动性好吗,求求了!
这不叫闺蜜情深,这叫没有分寸。
生活中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无论男女,都请你离TA远点儿。
成年人的感情不比上学的时候,你觉得是仗义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困扰。
包括送礼物,你有钱送别人贵重的,你也想想对方是否有能力还礼,即使你有钱你觉得无所谓,别人不一定有这个实力,如果朋友不能你来我往,只能单方面的赠与,那叫什么朋友?
我们女的再闺蜜情深又不是傻子!
再来看看里面的女性角色。
咱们用尤珊珊的视角来看这几个女孩儿。
司梦——一个在家里做不了主,非常爱唠叨的中产阶级家庭怨妇;冯希——一个给男朋友当了10年老妈子,打不醒的恋爱脑傻白甜;戴小雨——分手了不知道怎么想的还收了男朋友5万欧元分手费、面对不是自己菜的男的也能怡然自得利用对方当备胎挡箭牌的……美女;鲍雪好点儿,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大红大紫的活泼开朗18线小活宝;而咱们的珊珊,有能力(除了饭局上总有她目前没展现别的能力),有故事(大二辍学结婚生子,离婚以后净身出户白手起家一夜暴富),极有钱(说是眼光毒辣稳准狠,不知道怎么个毒辣法儿),对前夫仗义,对朋友慷慨,在老情人面前又秒变小白兔的完美女孩儿。
关于一些女配角,目前只出现了一个没啥业务能力却非常不要脸的实习生,为了留在实习的公司,不惜使出一切手段,勾引上司,冲入公司饭局,还要假造跟上司滚床单的证据……无力吐槽。
前两天有个热搜叫#北辙南辕#的热搜有多真实,细数了一下剧里的男性角色有多真实可气,比如老公不让老婆干事业,在家专心当保姆;比如男博士耗了女朋友10年青春,还想坑女朋友的钱给自己买房子;比如男的没离婚还想追女朋友;比如吸血鬼儿子天天惦记着老妈的钱和房子……这些细节虽然刻板,但还是挺真实的。
只能说现实中的男人比这更过分的大有所在。
女性主义抬头的当下很多女孩儿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可以有事业,有梦想,有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的,她们不用窝在家里当保姆,不用被最亲的人不当人,不用再忍气吞声默默付出;但是这个剧里所描写的,不是那些真正觉醒、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强的女孩儿。
剧里的女孩儿们住着昂贵的房子,开着豪车,身边有富裕的朋友天天带着自己吃喝玩乐分文不花,她们想投资朋友可以给她们借钱,她们想恋爱身边就会立刻出现优质新对象,她们靠着自己的美貌肆意妄为,还要四处哭诉自己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波折,这些都是奢侈的烦恼。
如果你要用这些“奢侈的烦恼”来刻画女性如何自我觉醒,独立自强,来强调女性在社会,在家庭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磨难和痛苦,那既靠不住脚又难以引起共鸣,反而让某些男士觉得我们女的已经在社会、在网络、在舆论声中得到了福利和优待,却仍不知足。
李响去德国的前夜,在饭桌上高谈阔论自己美好的前景,在这个前景里有父母,有导师,有兄弟,有朋友,唯独没有冯希,冯希强颜欢笑的问“那我呢?
你的未来里有我吗?
”,李响当时的表情仿佛自己听到了一个来自远古一样遥不可及的问题。
只有那一刻,我跟冯希产生了共鸣。
所以你看,共鸣也是会发生的,如果你做的足够真实质朴。
大家一直在诟病《北辙南辕》很像《小时代》,但我真的想说,《小时代》好歹可以看成是一个幼稚的少女情怀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辙南辕》还不如它,表面浮华,却还故作姿态,想抖机灵,又想告诉你一些人生的道理。
跟酒桌上的中年男性非要觉得自己有本事教育小姑娘一样无聊。
如果说这部剧真的告诉了我什么,那我想,只是告诉了我资本的力量。
名导下凡,明星堆砌,热门话题,大肆宣发,就可以成为平台S+级项目,连平台老板都亲自下凡客串,反过来想想真挺讽刺的,观众喜欢与否重要吗?
钱挣上就行了,抱团自嗨罢了。
我真的觉得,什么人干什么事儿,如果您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年轻人,那就不要非挣年轻人的钱;如果您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女人,那就不要非挣女人的钱。
您要真能挣上,那也确实是个人物,别怕被人戳脊梁骨就行。
其实挺好看的,网络带节奏的对冯小刚不公平
奉劝这些油腻中年老男人不要再拿女性群戏捞钱了,原以为是冯小刚版的《问题餐厅》,没想到是郭敬明版的。再吐槽一下海报,明明讲的是女性成长的故事,海报上的女性都穿着男友风的衬衫露着大长腿,简直拍得像男人装,冯导对女性的物化真是毫不掩饰啊。[裂开]
是超过一般电视剧集水准的剧,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很多群众不理解一些设定,觉得离谱,当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懂得欣赏音乐摄影美术演员台词等等各个组成一部剧集的要素,当然可以只因为(他觉得)设定得不合理,就给你一星。因为我们做为群众,我不喜欢导演你这个人,或者看别人住别墅我不开心,我又恰好拥有虽然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对你一个权威指手划脚的权力的时候,我就要打一星。(我也讨厌小钢炮,但我起码知道什么是客观)(热评第一是:我为什么要看有钱人的生活——这就是打一星的人的画像,估计看乡村爱情能把他爽死吧。)
划船的时候看看,其实没那么难看,图个乐吧…要是都找北京人演还能更够味儿。我觉得这个戏里不需要男主角了,有王珞丹这一个大直男就够了!而且我看完更不喜欢金晨了哈哈哈
蓝盈莹 金晨两个演员完全没有观众缘,俩人在一起的镜头毫无兴趣看下去,不知道冯小刚怎么会找这么俩演员拉低档次。当蓝盈莹说“到我宽厚的臂弯里”就知道这俩人应该模仿的是七月与安生的人设。摄影风光很美,但是人物打光太暗淡了。
那谁的歪嘴我看的出戏🙃
“这地段,这么大房子,看来你老公挺能赚啊。”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电视剧?哪个当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是这样的啊,谁要去感受有钱人的痛苦啊。
我觉得挺好的呀,怎么那么低分
我觉得挺好。语言艺术,没有过不过时。导演拍的就是京圈儿那一群文艺中老年曾经的生活,不是不接地气,受众不同罢了。就像当年老炮,只有在京圈儿长大的人才能理解。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不是看它接不接地气,也许它不是接近我们的生活,但总会接近某些人的生活。蓝盈莹演的很好,没有用力过猛,在那样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就是有那样的性格。并不是所有你不熟悉的生活,它就是聒噪浮夸。
很好看啊!全员演技还行,每个人的故事都还不错,刘晓庆蓝盈莹演技突出,客串的明星也不少
最后一段白奶奶去世的时候真的太感人了
剧情太浮夸了,没有共鸣
冯导可能真的不知道现在北京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建议这剧改名为《臭贫大丫头满地捡钱史》。
编剧是不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职场和社会吗。
製作班底強大 看得出來真的是很精緻的劇 置景考究 演員陣容一流 沒有起哄的 台詞幽默且有生活智慧 生活流的劇本身就不是什麼強情節的戲 呈現的是細水長流的情和日子 溫溫潤潤的 挺好 想看大風大浪的請您移步懸疑警匪劇 還有吐槽拍攝地點的 疫情期間請問您如何全組去國外拍攝?還有覺得主角生活不接地氣兒的 麻煩看看人家的身分 壓根也不是窮苦百姓和基層打工仔 住個好點的房子過分嗎?太沒見過世面了也⋯更有可笑的拿歡樂送跟這比的 您五線城市的審美喜歡狗血劇情的這部戲不適合您⋯
我觉得很好看啊,跟老公一气儿追完。我就纳闷了,现在人怎么了,人家过的好还不行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日子过得好,那宫廷戏直接要求全部下线得了呗?这不比现在那些脑残小鲜肉偶像剧强多了?那些个,根本撑不过一集!一纯情普通小女生被霸道钻石王老五爱的死去活来就是接地气儿了?
追完了
冯大裤子你可千万别自个儿写剧本,也千万别挑那种太对胃口的剧本,你们那群京圈大院子弟真是活得太阳春白雪了,乍一看挺养眼的,禁不住细看,就矫情,就肤浅,就膈应人。演员演技其实都挺好,自然流畅,但是整个故事内核是什么呢?看完就觉得空洞无物。
什么破台词,因为婆婆签了保大人,所以感动得痛哭流涕???拳头硬了,就打你。
可看性很高了可以说。几个客串演出戏份也出彩,特别黄渤那个哈哈哈哈。剧情从两个超级渣男戏份结束开始仿佛就按下了快进键,本来觉着结尾仓促啊特不太好,但如果从:生活中清楚了各种人渣后,人生就顺了这个角度讲,用这种速率来拍,好像又没什么问题。生活中王珞丹这样一位大哥真好,但当大哥是很累的。希望豆瓣能有大神扒一扒剧中出现的那些地方,以后去北京,找几个打卡去。当然最希望的,是真有这么一家北辙南辕餐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