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97分钟,2002年上映,豆瓣8.5分“失忆”这样梗,本来都已经被韩剧、穿越剧用烂了。
但是,用在这部片子里面,竟然一点都不违和,哈哈,好神奇,可能因为男主是被打失忆的吧。
片子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没有一处多余的,故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有2个情节设计非常棒:一是男主和前妻碰面,前妻的男友突然出现,这两个男人竟然没有发生任何争执和不愉快,就简短交流了一下,然后就愉快讨论出了结果——“你对我前妻好就行,我去开始新生活了”。
这才是情绪冷静、处事稳妥的成年男性在处理感情时,最棒的态度了。
二是男主和前妻碰面结束后,男主跟前妻的男友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你送我去车站吧”,哈哈,没钱是真的没钱,直接让人载他了。
爱现女友,也是真的爱,处理完前妻的事情,就只想见到现女友。
芬兰电影《没有过去的男人》,还可以,一点点黑色幽默,值得玩味。
他洗了个澡,穿上最好的一件西装。
“今天周末,出去吃吧?
” “好。
” 他们夹在队列中缓慢行进,终于轮到他俩,各自从救助站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一片面包和玉米汤。
一个失忆的男人加入了流浪汉的周末聚餐。
他的脸上没有悲伤…………………………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一切在那个下午的五点十二分才开始。
比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下午都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芬兰的初春,夜幕早降,一个表情空洞、寂寞萧索的旅人,在陌生的城市,遭遇突然而狂烈的袭击,五点十二分,被科学宣布死亡。
于是,这个平常无奇的五点十二分变得意义非凡,像一道神秘闪电,将一段生命分成两截。
当他从病床上站起来的时候,他是个没有过去的男人。
最近看了许多关于失忆的电影,但在这一部里,失忆不是为了营造悬疑和神秘,甚至不是为了藉此探究理性在场时深深隐藏的人性,它是忏悔,更是新生,一次伤害,打开了一扇门,黑暗中,眼睛经历暂时性的失明后,看见生命重新来过的奇幻而黑色的历程,重新发现城市与人,民族与国家。
导演把他的系列电影命名为“芬兰三部曲”,一个人,隐喻一个国家,真是有史诗的悲情。
对那些流离失所的灵魂,导演的情怀若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慈悲”。
男子的记忆里,只有光线明灭的火车车厢,之前就是一片黑暗。
而之后经历的人和事,不消说以诺基亚闻名的芬兰人,纵是我们,在有最多人口或许也有最多流浪者的国度,恐怕也从未曾理会和想象过。
他伤痕累累,跌在早春的河边,嗜酒的夜更人雅克和妻子救了他。
雅克一家四口挤在逼仄的货柜屋里,发薪水后来几杯啤酒就能让雅克满足得像个君王。
他住进河边废弃的集装箱里,虽然这里边冬天刚刚冻死了一个流浪者,虽然这样的地方也有警察来收房租,可是用水清洗过,穷朋友帮他装上电灯,修理好从垃圾场拣来的电唱机,在春寒料峭的夜里,里面也传出了温暖的灯光和轻柔的歌声。
他认识了埃尔玛,一个为慈善机构工作,主日给流浪者施舍热汤的女人。
她不漂亮,可他感觉到她看他的目光是平等而慈悲的。
她添给他一勺汤,说:重新学着生活吧。
埃尔玛帮他找了份像样的工作,他交了房租,第一次去银行开户,却撞上抢劫,作为一个不能说出真实姓名的当事人,陷入了和庞大警察机构的纠纷里。
当他再次面对那个抢劫犯,却毫无怨恨,甘愿为这个向死的老人把他抢来的钱送给那些因为他破产而失业的工人。
他徘徊在店外,等埃尔玛关了灯从店里出来,鼓起勇气请求送她回家。
他用挣来的第一份薪水,为埃尔玛做了一顿美味的青豆,和她一起郊游,采春天的第一丛蘑菇。
那一夜,埃尔玛回吻了他。
他的身份被确认。
爱情刚来,他就要离开。
埃尔玛默默送他上火车,回到妻子身边。
陌生的家,妻子有了另一个男人,他才知道自己曾今给妻子多么大的伤害。
找回记忆,对别人也许是幸福,对于他,却是痛苦。
既是痛苦,也是幸福。
北半球明亮干净的天空下,有意无意的微微仰拍,特写和近景,极少的肢体动作,呆板的表情,沉默的语言,喑哑的歌声,令人哑然失笑的黑色情节,遗忘与梦游的气质,共同传递着一种奇妙而温柔的诗意。
那些沉默背后的心灵,那隔着河岸、远离霓虹的人群,打动我的,不是他们经受的苦难,而是沉默的表情,黑夜中的微光,在苦难里静默的细节:躺在河边的失忆者,夜里不开灯的女人,在街角相拥取暖的老夫妻,垃圾场里酣眠的残疾人,铁屋里的灯光和歌声,总是小心翼翼装在身上的用过的茶叶袋,洗得干干净净的唯一一件衬衫,那条不会对穷人吠咬的叫“汉尼拔”的狗,回家的路上有人做伴了,春天种下的土豆发芽了,潦倒的流浪汉又开始跳舞了,唱诗班的女人唱着《小小的心儿》:人的心儿很小,却是无限宽广啊,它藏起伟大的梦想,爱与恨的天地,宝贵的欢乐和巨大的悲伤,幸福的爱和阴暗的痛苦……年轻人问:这合适吗?
老人说:只有主知道。
不过他们在跳舞呢。
那时候,如果细心聆听,一定会听见天使从空中飞过,翅膀扑啦啦地响。
原来,一切秘密都藏在最初的那个镜头里,与其说是失忆,勿宁说是死亡。
死是失去也是新生,忘记是宽恕也是拯救,男人带着祝福告别此岸,重新回到爱人身边,他的奇幻乐土,他的永远思恋(顺便说一下,电影里的歌,是我近期看的盗版DVD中最好的中文翻译,碟商在封套上说,“空洞萧索的心灵在主的天穹中游荡”)——我忆起那美丽的花园和我奇幻的乐土我在梦境中徜徉在童话国的树丛中央那些绝美的吊桥那些挂着满月的迷人夜晚我在花园中看到这一切我的乐土啊
随便下的电影,看完才知道是考里斯马基的作品。
感觉是我看过最纯粹的浪漫的电影了。
一点都不矫情,一切都是那么的直白而真诚。
电影里底层人民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对白总是显得那么有哲理。
配乐每一首都完全打动了我。
不能再喜欢了,就是看得过程是断断续续的。
好喜欢那段手风琴配乐,和教堂的乐队。
福利社的女人和流浪汉的爱情才是最浪漫的!
这是阿基.考里斯马基最好的一部电影了,至少在我已经看过的几部中。
依然是寡言少语,冷淡的表情,固定镜头,舒缓的节奏,精致的画面。
同其他几部不同的是加入了大量的幽默感,虽然有点冷,点到而止,但是特别的细腻有味道,充满了正能量。
男主被地痞打伤,电焊罩扣在头上,看上去像是一个身穿盔甲强悍的武士,可惜被打到了。
男主到医院,镜头上只是展示一路惊讶躲避的人群,然后是滴血的手,半身镜头,躺在地上。
看到仪器心率线拉直了,老医生说“让停尸房准备好,我要去产房看看”。
男主逃走,在海边躺倒不能动,一个流浪汉不劲紧不忙的给他穿上鞋,拉开镜头,原来是流浪汉把他的好鞋给穿走了。
那个千方百计找借口喝啤酒的家伙,乐呵呵的,真有意思,“发工资了,我请你喝一杯啤酒,只一杯,老婆发现不了”。
最后喝了八杯,“我做好了回家挨揍的准备了,没啥”。
在煤厂上班,满脸煤灰,两个孩子飞快的提着热水,从屋顶上倒下来,洗个淋浴,贫困辛苦中不也满是有趣的快乐吗?
洗完澡,穿的干干净净的,“今天星期五,咱出去吃”。
我以为是要到饭店搓一顿美食呢,结果是到教会的舍粥点排队蹭饭。
男主种了几个小土豆,两人严肃的计划着未来,如何煲汤请客留种子。
外表严厉,内心善良又贪小便宜的警察,给男主找了一个破集装箱住。
“这是海景房,虽然破了一点。
”“你就住这里吧”“原来的主人呢?
”“原来的主人冻死了”。
多有意思的对话啊,还要继续冻死人啦。
“电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工具”。
意思是你可以自己偷电,我假装看不见。
“不给我钱,我会让我的狗咬掉你的鼻子。
汉尼拔,上,咬他鼻子!
”结果是小狗汉尼拔乖巧的跑到男主脚下趴着。
结尾群众爆揍地痞,“我会去把他们抓起来,不过去的有点晚”拄着双拐的瘸子追不上,摔在地上,两人把他拉起来。
老律师同警长回合式的唇枪舌剑的战斗,精彩极了。
在社会底层,无数的穷人,在艰苦中互相关爱,贫穷,不影响快乐。
维修工帮忙安电,维修唱机,要的回报就是“假如你有一天看到我躺在沟里,把我的脸翻过来朝上就行”。
一个流浪汉住在垃圾箱里,脸上洋溢着安然的表情,埋怨倒垃圾的太多。
一个胖的出奇的维修工用手风琴拉着欢快的曲子,那么富有喜感。
教会乐队被男主忽悠的要走摇滚路线了。
男主的泡妞技术也是一流。
先去要了一身帅气的衣服,玫瑰红的衬衫,我立马给老婆说:“我也要买一件来穿,多帅气!
”我老婆说:“你胖的跟猪样,穿了不好看。
”我无语了。
男主先以自己害怕为由护送女主回家,以你眼睛里有东西为由献上了吻。
邀请女主到家吃饭,一番拙劣的厨艺展示过后,“咱坐在沙发上听音乐吧”。
这就拿下啦!
这片子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爱意,甚至于是同妻子诀别的最后拥抱。
另一个男人爱他前妻,毫不犹豫的要同他决斗,男主热烈祝贺。
教会女歌手满面皱纹,唱的歌声又那么优美动听,都在怪怪的蕴含着浓浓的爱意。
让人反思生活,满满的正能量。
我还是想买一件玫瑰红的衬衫来穿,不仅因为潇洒,更因为他它象征了积极、努力、爱,和美好的未来。
上座率:五成去晚了,迟到一刻钟,怕打扰大家自觉坐到前排。
总体来说是部很轻松愉快的电影,失忆这么狗血的题材被郭利马斯基处理的充满庶民的温情,不愧是芬兰的小津。
主角Kati Outinen长的酷似Bill Murray,整体表演风格也近似,不苟言笑的幽默,笑点都在留白中,越看下去感觉越像在看贾木许的电影。
我忍不住去想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失忆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我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慌张 无所适从 大概是我的标签。
但是这里的男主好像从骨子里散发着一种高贵和诗意,如果我没有过去,那我的未来是无穷多的可能性,懂音乐,呆呆的却又充满了浪漫情怀。
哦,真是该死的理想主义啊,没有缘由的善意是抵抗这世界冷色调的最好武器吧。
男主第二次回到被敲晕的地方的时候,保安和手持工具的人们的突然出现我竟然还生出了很大的暖意。
还有男主和前妻告别的拥抱也是悠长又珍重的样子。
你过去赌博,唱片都输光了 但我现在没有过去了,从一无所有开始,渐渐有了爱有了光有了音乐,还有这该死的浪漫和理想。
哦对了,还有一件红衬衣。
要我说这个片子真的好温暖。
不知道是不是像有的评论说的芬兰人民也这么呆萌又善意hhh
没有过去的男人不是没有过去,而是没有那些阻碍人向前的记忆,没有过去,才能过去。
我还没有死,人生就可以从此刻正式开始。
不管我处于世界镜头的边缘还是中心,我都可以成为我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或许本就不应该有太多的追求。
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由所处的大环境决定的,某些东西从出生那刻似乎就已经决定了归属,有的人苦苦追求一生而不得的东西是别人生来就有的,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为了适应整个大的环境。
几十年的时间真的很短,当我们发现再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某个鸿沟时,或许可以改变自身的心态,世界那么大,人生有无限的可能,这个破沟也没必要跨过去,沟的那边很好,但沟的这边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观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b4y1D75B阿基是我们非常爱的一位导演,他的回顾展正在北京进行中,在京的小伙伴你们去看了吗?
这期节目内容包括:阿基与拉斯冯提尔、温特伯格三位北欧导演的比较分析阿基对信仰和资本主义的看法阿基电影特征分析欢迎来看!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没有过去的男人》颇为可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童话,关于身份关于正直。
正如他的早期作品一样,剧本很古怪的,源自不动声色的、讽刺幽默的俄尼·科沃斯的回忆录。
这并不是大众普遍认为的喜剧片,却颇有味道。
故事集中在一个叫“M”的男人身上,该角色的设置类似于卡夫卡存在主义的反英雄。
M来到赫尔辛基,睡在公园的板凳上,遭遇一伙恶棍的袭击,几乎毙命,他被送到医院,仪表显示他已经死了。
突然间M起身,拔掉仪器,穿上衣服走了,下一个场景他躺在河边,一个流浪汉换走了他的鞋子。
濒死的M被两个男孩发现,在一个小家庭里疗伤,他们生活在海港边的集装箱里。
因为M的脑袋受创,他几乎丧失了所有记忆。
他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获得了这个家庭以及其他角色的帮助,包括救世军组织的女人、一个宽宏大量的银行抢劫犯,一个软心肠的保安等等。
M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界,他必须知道自己的真名,找到自己的身份。
他做出的反应,与周边人产生了诸多共鸣,他鼓励救世军的女人重新认识自己,她也帮助了M很多,给予他爱与希望,告诉他必须自控。
他开始在贫瘠的海边种土豆,这是一种坚持。
演员的表演故意的呆板,总是面无表情,这个角色在传统概念里,应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可并非如此,倒是和塞缪尔·贝克特、贝尔托·布莱希特的表演接近,只是这两位老艺术家都没有认为这是种可炫耀的符号。
M表现得很谦逊很内敛,给予观众很大的空间投射自己的灵感与联想。
本片的台词间总是有很长的停顿,语言也很朴素甚至粗俗,都是带有指涉性的。
比如电工给M安电线时,M问他多少钱,他回答:“如果你看见我倒在排水沟里,把我翻过身来就好。
”剧情充满了巧合,几乎不用推断,也没有意图让观众去总结与评论。
电影看上去呈现的是一个世俗的世界,可是我们并不能适应,显得奇怪。
这部电影是关于情感、冥想的,跟行为、性格与事件几乎无关。
考里斯马基开采了身份的概念,即我们怎么建立自我意识,怎样知道自己是谁,如何收集证据,从别人那里得到自我认同。
他所用的方法是,从别人那里效仿到礼貌,建立起责任感。
银行抢劫犯,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是自私,是在做正义的事情,只不过他和法律与道德产生了裂痕。
保安做生意也不是自私,倒显得度量很大。
救世军乐队并非古板,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他们能创造出更新潮的音乐。
所有角色都有天真的一面,存在一个反“自我”的无限开放空间。
影片的情感是一种不紧不慢的反应,是一种自我审视,即让事件挂在空中,进而可以我们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它反应了人类正直的可能性,正如圣经上所列的,有关于互相帮助。
M可以说是死而后生,仿佛是对我们来生的预示,正如维姆·文德斯在《柏林苍穹下》一般,考里斯马基创造了一个超自然的世俗,纯属是个想象出来的空间,来表达这种预示。
他的处理方式很微妙,也很谦逊,正如片中的角色一样。
他构筑起来的灵活框架,能让观众去想象,去寻找答案。
考里斯马基用了黑色电影的打光方式,来呈现一种超现实,布景被加亮了,具备一种异想天开的现代感。
再加上原始的特效,使之带有强烈的戏剧感,缺乏景深,有种失衡感。
影片的制作非常欧洲化,回避了现代商业片的浮华,使之具备一种荒凉感及不确定性,创造了一种“异物性”。
考里斯马基还兼用了自然光和人造光线,使阴影很明显,让我们察觉到所见皆为非现实。
场景总是带有令人沮丧的元素,拉合了电影人和观众的想象。
M在公园长凳遇袭的那个场景设置,颇具戏剧舞台感,是属于二维的空间。
建筑物内部是用煤砖和金属构成的,比较生硬,表面涂有浅褐色,很暗淡。
可是,保安的车却是很明亮,M获得的免费午餐也是丰富多彩的,看起来很美味。
音乐始终是考里斯马基作品的一个中心,它代表了一种卓绝的想象力,以及对美、愉悦、魔幻的追求。
音乐使得听众变得高贵,考里斯马基把观众带入到电影中来,激发他们的个人经验,尤其是在救世军乐队表演的时候。
看过别人的一条短评:“多么喜欢你,我的小基基,你总喜欢拍,那些纯真的丧逼”
太无表情无台词的冷了。
这电影竟然是02年的 看质感我都以为五几年的… 听名字以为是个悬疑片 结果… 这是在干什么?男主的行为奇奇怪怪 大家的行为奇奇怪怪 可能这就是大家口中的魔幻主义吧 反正我欣赏不来… 最后以为要矛盾爆发了 或者是要温情抉择了!结果 em 这就结束啦… ps 那个女歌手的皱纹太可怕了(对不起!)
我竟然被Aki温暖了!对白太有爱了!
为了过中秋节,芬兰动物园请合唱团为大熊猫颂唱《但愿人长久》,这则新闻过目不忘,场景多么考里斯马基,孤独、疏离、浪漫。
淡淡的无厘头,原谅不能完全get北欧的冷幽默。几首插曲真好听,音乐不分国界贫富阶级。“这么小的土豆啊”“天公不作美,但可以做汤”2333
一堆脑残 戛纳就是一堆脑残
不喜欢这个调子的电影,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如果直到最后,男人仍然没有身份,没有过去,那才更好,所有的身份都是与周围建立的关系的产物。
???
[BAMPFA] 冷幽默的救世军宣传片,带有极微的社会关怀。霍普式的用光绝美。 他的名字叫M(?)
Kati Outinen(1961-, 天堂孤影、火柴廠女工、坐穩車,泰欣娜、浮雲世事)
8.5
影片的荒诞之处在于 M遭遇的全都是毫无缘由的恶与善
一个男人可能是好赌,欠钱,被人打了,脑子打失忆了。重新开始一段生活,过得还不错。有一天,他的老婆发现了他,把以前的生活告诉了他,还告诉他他们已经离婚了。于是男人想回归重新的那段生活。
好搞笑,一本正经的搞笑。最后还是要赞美爱情。
最强的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僵硬着的...没有喜悦...没有悲伤...只是麻木的活着...
考里斯马基电影的演员丑的可以,却可以打动人。乐队必不可少,音乐也很赞,冷冷的幽默,淡淡的忧伤
最有悬念的一部马基作品,台词很有意思。工人阶级走到哪都可以像一颗坚强的土豆一样活下来。每个胖子身体里都有个帅比,Markku Peltola真是活生生的例子。但总是会被偷钱包这种段子,哪怕马基的片子里也太多次了,简直像偷懒一样啊。片子是好,但是我觉得马基已经很难突破自我了。补马
北欧电影太神秘了,女主角的棒读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心不在焉?似有若无的冷幽默是导演功力还是舞台事故?完全猜不透。破集装箱里有了音乐就是温暖的家,有几分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