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张流传较广的电影截图来看的,截图的台词:“我希望有不一样的人生,我希望自己更勇敢,更漂亮,或至少要快乐。
”这个截图让我感觉这部电影会讨论一些深刻沉重的议题,类似《我的天才女友》,但几乎完全相反,这只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轻喜剧。
看之前查豆瓣发现评分6点多,不算高,兴趣降了大半,但短评中有人评价自己重刷了多次,所以还是决定找来看一下。
结果不算失望,可能因为放低了预期,甚至还有些惊喜。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部电影,我想是“可爱”。
虽然女主的爸爸有点古板,但女主的妈妈和婶婶都很支持她,两人合伙唱双簧诱导女主爸爸允许女主去婶婶的旅行社工作,而不是在自家餐馆工作的那一段,一本正经的笨拙的一唱一和中透着搞笑和可爱;男主为了女主的希腊家庭能接受自己去教堂接受洗礼,坐进为婴儿洗礼的银澡盆,并认女主的表姐为教母,也是搞笑并可爱;女主热热闹闹、吵吵闹闹的“庞大”家庭,虽然偶尔令人感到窒息,但表现出的大部分是可爱的一面。
故事的主线是女主想要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并做出了改变,并因为改变而收获了爱情。
貌似一切的发生都顺理成章,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并不深刻,甚至可以说有点浮于表面,这让一直想要改变自己却觉得难以实现的我觉得有点不真实,但另一方面又让我思考,或许改变真的没有那么难,只是我一直都停留在“想”,并没有付诸切实的行动。
至于男女主的感情线,鉴于我并不相信爱情,在男女主表现出相爱时,会暗自遗憾这只是荷尔蒙的作用,他们终究会变得不爱对方。
看的时候有两次感叹影片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女主在学校学习计算机的过程用两三个无台词镜头表现,男女主从确定关系到谈婚论嫁的过程用三次车内的告别吻表现,干净利落,快速推进了故事节奏。
但又转念一想,这过快的节奏或许也是让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牢靠的原因,感觉没有把一见钟情到谈婚论嫁的条件充分展现出来。
另外对男主的刻画也比较单薄,男主两次说到女主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影片完全没有展现女主是怎么让他变得更好的,使男主的说法没有说服力,使他的爱来得凭空。
总之,称得上是一部轻松可爱的轻喜剧,闲暇时可以一看。
当这个影片第一次开始宣传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英文网站的报道,据说评价很高,而且很温馨,这个片子的制片人是tom hanks,他的老婆是希腊人,很喜欢这部小说,所以向hanks推荐了此书,本编剧的作者也就是电影中的女主角,演绎了这个故事.故事有点灰姑娘的情节,就是两个人相爱了,准备结婚,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存在了很多矛盾,而新郎为了爱,加入了希腊的宗教,婚礼在希腊的教堂,不是说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做很多事情,这就是爱情吧.这个片子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希腊的风俗,从唠唠叨叨的老爸,希腊人注重家庭,子女长大以后也躲在家族式的买卖中工作,不希望子女离开自己去生活,说实话这种一大家子人,我很羡慕.男主角看着眼熟,原来是在欲望都市中,和凯里交往的那个室内家具设计师,他很有男人魅力,在欲望都市中的表现,比这个出彩很多。
1.没觉得好看,但学习了知识,做一个优秀希腊女婿不容易。
2.家庭观念,跟中国挺相似的。
3.咱们结婚用大红,他们结婚用大蓝。
4.说是编剧就是主演,根据个人真实经历改编。
5.有爱就好办。
无聊时看九把刀的短篇小说,里面提到了这部影片,无聊继续蔓延,就找来看了。
(一)这部电影中最可爱的当然是女主的爸爸,他的小固执、对家人的爱是可爱的,而他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则让我油然敬佩。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作为希腊人当然有理由自豪。
而中国呢,我们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盛极一时,且现在颇具大国之势,但有多少中国人在其他民族面前有这样的自豪和自信呢?
我们从骨子里是自卑的,仅仅是因为那百年的屈辱?
那为什么几乎从出现就一直经历苦难的犹太人就始终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自己的民族、文化、习俗理所应当被任何人尊重呢?
我并不精通历史、哲学、文明史,仅对自己产生的疑问思考一个可能的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我们的文明是农耕文明,我所认为的我们民族最大的特性就是不好斗。
我们强盛时,包容并蓄,对于尊敬我们的,我们还之于礼,毫不吝啬的给与其财富、物质、文化、知识;对于想侵犯我们的,也只是防守为主,拿回自己的领土就收手,除非自动臣服,从不会主动去侵略。
在强大时,这是大国风度;在衰败时,自然就显得懦弱,尤其是在上一秒还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下一秒却被告知已是阶下囚时,那种落差和震惊使得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判断有些矫枉过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爱国人士更是推波助澜,我们整个民族对在反省我们的劣根性的同时,却也丢掉了我们的自信。
作为一个23岁、一直呆在中小城市、没有接触过外国人、除了练听力基本不看外媒新闻的学生,我自然不清楚现在其他民族对我们的评价,也不知道在异国生活的华人的感受,我只希望当然面对他们时,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且有充足的理由。
(二)上面说的有点大了,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爱情喜剧是最准确的定位。
它再次验证了一句话:只要足够爱,一定会在一起。
这句话反过来说可能显得更有哲理:没有在一起,一定是因为不够爱。
三十岁的普通女人,拥有一群奇葩亲人,遇到白马王子,家人不同意,外加文化差异,这完全具备当下热门的剩女婚恋家庭狗血剧的各种元素,要是中国电视剧导演来拍,一定是充满争吵、误会、纠结,最后爱情可能还会败给现实。
但在这部电影中却把冲突化为了欢乐,因为爱的真诚。
因为爱,男主心甘情愿且豪不觉得苦逼地作出妥协,开心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他的父母也给与了完全的支持;因为爱,女主的父母接受了来自不同世界的女婿,家人们也热情地欢迎他;因为爱,女主没有因为爱情而忘记父母的感受,她接受家人为自己的婚礼做出的安排,即使那并不是她想要的样子。
因为爱,大家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做出妥协,那些可是不可调和的虚张声势的冲突便化为了无形。
(三)勇敢一点,爱的纯粹一点,幸福其实很简单!
温馨的爱情喜剧,低成本电影,诚意多余创意的独立影片,背后靠山是汤姆·汉克斯,资金来源是他,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也是他联系的,现在回头看看,幸亏导演不是女主妮娅·瓦达拉斯,要不然在七年前可能就已经失败了。。。
看《晚秋》的时候,有人跟我说中国人在国外只做一个行业,那就是餐饮业,当然,这话片面了,但挺能说明问题,我也见过一个在黎巴嫩开过餐馆的家伙,以一副社会经验丰富人士面对研究僧的居高临下态度跟我说学生打工一定要去餐馆,云云。
总之中餐肯定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了,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希腊人也是个吃的民族,电影里这么一句台词我印象最深——我们希腊人就是不停地生,生出越来越多的吃货——把主语换成中国人好像说着也挺顺啊,呵呵。
我们总是骄傲于自己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就像电影里的那位老爸说道“我们希腊人学哲学的时候,你们还在树上爬呢”,这个句式熟悉吧,历史课本里经常使用的,我们中国人已经怎样怎样的时候,欧洲人还不怎样不怎样呢,但现在呢,就剩下舌尖上的东西还拿得出手了吧。
电影里堆砌了各种希腊文化元素,眼花缭乱,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喜欢希腊的,但话锋一转,老妈说出了点题句:“我们来到美国,所以你们可以自由地生活。
”原来美食种种全是噱头,美国梦才是内核。
为毛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才会代入。
唉。
觉得自己就是这种,丑丑的,自卑的,带眼镜的,内心澎湃却什么都不敢做的。
心里有个梦想或者白马唐僧,却始终认为遥不可及的。
如玛丽,如图,如所有这样的女孩。
变漂亮也是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原状。
是天生如此么?
家族,影片中说,我的家族很吵闹,很奇怪。
男主说,可是谁家不是呢?
2002美国喜剧片《我盛大的希腊婚礼1》,全球累计票房3.68亿美元,定级PG,豆瓣评分6.9,时光网评分7.0,IMDb评分6.6。
一直以来,都非常佩服好莱坞的编剧的功力,非常善于发掘身边的题材,将这些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改编为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
好莱坞很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其中既有故事格局庞大的恢弘大片,也又着眼于普通人情感和生活的动人小品,这是好莱坞电影极为成熟的体现之一。
本片着眼于两个国家的文化冲突,两个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年轻人为真爱而走到一起的动人故事。
导演抓住了希腊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国家,与美国这一自由、民主的年轻国家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产生了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本片的女主角是个希腊演员,相貌平平,却很有喜剧功力,好多笑料都来源于她的表演。
本片节奏明快,引人入胜,没有冗余的边角废料,一个半小时一气呵成,从头笑到尾。
本片作为喜剧片,不属于爆笑和恶搞,属于那种能让观众从心底笑出来的包袱,而不是被咯吱出来的牵强恶俗笑料。
本片让人发笑的,一是希腊与美国两个国家的文化冲突,二是女主人公的一大家子人。
本片在角色刻画上非常成功,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非常丰满,这对于一部i出场人物众多、片长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来说,导演的功力相当了得。
前呼后拥、热闹非凡、大呼小叫、七嘴八舌的希腊婚礼,很像我们中国的婚礼,尤其是乡镇和农村的婚礼,约束多多,讲究多多,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
2016年,续集《我盛大的希腊婚礼2》上映。
2023年,第三部《我盛大的希腊婚礼3》上映。
很喜欢这部电影。
以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讲述了希腊裔移民与美国人文化碰撞和冲突的故事。
展现了希腊裔美国人不轻易为外人人所知的一面,大家族的模式,家长式的统治模式,家庭规模大,但是大家又互帮互助感情深厚,家长严厉严肃但是也是真心尊重子女的选择,关爱子女。
作为美国人的“外人”出现使得本来相安无事的两个文化体系终于出现了碰撞和交融。
与希腊式的夸张相比是美国式的家庭模式,虽略有夸张,但是也不过分。
图拉终于迈出了自己重要的一步,对于移民来说,融入当地文化也不是坏事。
结局温馨而美好。
看了陶晶莹的姐妹淘心话,讲旅游的一期有一个长得很干净的男生特地介绍他最爱的地方希腊时说起了这个片子,他讲说这部片子为他打开探秘希腊的一扇窗,然后我果断网上搜来看,以为满眼蓝白相间,教堂啊爱情海啊其实被骗了啦,片子只是在说在美国的一家子希腊人中的一个姑娘和一个美国本地人恋爱的故事,跟希腊的风景没有半毛钱关系,顶多可以算是介绍希腊人的热情与可爱
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精准而真挚的人物情绪传递永远生动美妙。
3.2分。所以重点在说什么?!
爱的救赎
海边树林,冷郁的秋色,美丽的海岸线,充满生活色彩的别墅。
感觉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和电影表达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想打三星,朋友都快睡着了,但是加了一颗星是因为结局的呐喊和回音,我喜欢。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所以里面插进来的那段往事用的是哪部片啊(固定班底雷打不动的好处,可以用自己以前老片片段给新片做前史)!
这部电影很不错 有爱情 亲情 有人性的光辉 有残酷的现实 有美好的回忆 也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剧情很精彩 成人演员的演技很赞
浪费时间
6.18梅陇广场。导演的个人经验与政治立场输出片,很无聊讨厌
前半段非常赞。。。后面居然融入了圣母教主题-_-|||
距马赛港区40分钟车程的Méjean Calanque,崖边的房子被挤到精致的一角,以便所有窗子都能无死角的欣赏壮阔海湾景致,崖壁上方有着一座铁路高架桥,火车隆隆驶过时,就像孩子上了发条的玩具。在导演记忆里,这个村庄就是座理想的戏剧舞台。不过直至结尾,这出沉闷许久的戏才成为对观众友好的法兰西颂歌
非常法国。散淡的叙事方式,直白的人物对话,少许加点哲理文学,主题永远都绕不开那白左情怀。。。
210317 【B】
巴黎飞香港航班上看的
年过半百,留守的看过世界的进入人生困境的三兄妹还能在美丽宁静的海景别墅里守着生病的老父,并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和天赐的礼物(三个孩子)一起,不要太理想和完美
中产演员妹妹,左派作家哥哥……在故乡重逢,告别,相识……法国版《海街日记》《海边的曼彻斯特》
马赛的海边不漂亮
前面三分之二以为是低配版哈内克,不够戏剧也没有心意。后面强行变成难民关注题材之后,戏和人都友好了些。对于年过半百寻找内心自我慰藉这件事不感兴趣但也不想说破。毕竟你我都会老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