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雷克·卡尼耶夫斯卡
主演:莎朗·斯通,鲁伯特·艾弗雷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英国,美国,Malta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4
简介:故事介绍对抗贝鲁特的军事活动的背景。埃莉诺,一个美国战争通讯记者,遇见Kim,来自英国的她同事。一个会议让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从此埃莉诺被爱压倒。然而埃莉诺深爱的男人,是被中央情报局追捕的苏联间谍,这样她的爱和忠贞要遭受严格的测试。详细 >
对女性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的歌颂,源于真实故事多加一星⭐似乎演员没有乐器经验?镜头上真实感有缺失。3.11和平
很不错的女性电影。
74Berlinale-主竞赛|音乐极有趣,然后没了。
好看是好看的,但是哪有这么简单的一条线故事。王子和公主一路有小兔子和小鸟们帮忙,顺利轻松战胜艰难险阻,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配乐风格是80年代italo disco混techno,几段浅尝辄止歌舞戏的拍摄手法也是照搬好莱坞,就没什么新意。好主题好立意,可就跟导演在首映后表现出来的状态一样,过于简单天真了。
何止是女性作曲家和音乐家隐入尘烟。说累了girls help girls,让我为你颂歌一曲,我的姐妹。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是美好的旋律啊!
3.8上海导演映后非常喜欢!和《还有明天》正好是女性电影的两个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更现实主义,反应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难,而这部电影则更乌托邦更个人化,着眼点很小很具体,集中在了五个女孩之间的女性友谊和音乐梦想上。但是在当时,她们真的能有这么好的结局吗?我不愿意去想,但我希望她们都可以像电影中一样奔向童话般自由的未来。
挑战旧制度,突破桎梏,充满着热爱与追求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吸引我看的是海报和宗教题材,结果宗教直线草草,不会奏乐的牧师帮人掩祸,女性的反抗孤女灵巧的双手演奏出悦耳动人心弦的音乐。每一首歌都好听。
20241019--289;女性电影。差点被片名误导放弃。
#25电影之城#【C】
油画般质感画面 女主确定不是砸场子吗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赞颂
#NZIFF 不懂音乐,但是喜欢。
与《还有明天》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音乐展现女性态度,女性也有向压迫她的人说不的权利。结尾高潮段落,女孩向老师、教会以及那些死板的音乐模式反抗,完成了属于她们自己的音乐会。总督看到这不受控的一切竟然一命呜呼,可笑又脆弱的男人们。喜欢她们在地下室共用钢琴作曲歌唱的部分,奇特的旋律,饱含真实情感的歌词,后面女孩们也用这个方式鼓励自杀未遂的露西亚,音乐是有救赎力量的。特蕾莎并非哑巴,开口说话代表她主动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及行使拒绝的权利。从失声到发声,女性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身份转变,类似《钢琴课》。一代有一代的个性、想法和讲述方式,正是每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叛与创新,才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艺术新浪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要遗忘高墙里女性音乐家们,需要更多这类打捞历史尘埃里的女性的作品。
7.5
乌托邦式的电影,但恰好我现在需要这种。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是主竞赛片?
#10324.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如果这部片不在主竞赛(比如去个新生代14plus或者全景、展映),一点问题都没有,三星起。搁在主竞赛里就难免让人要吐槽,选这种傻白甜迪士尼仿作,是卡洛卸任前放飞自我,还是意大利主宾国的外卡选手?音乐上搞这种穿越式的玩法就该多搞点间离效果,女主角应该要么是个非裔,要么染个发穿个牛仔裤和匡威鞋(所以索菲亚·科波拉在《绝代艳后》里其实是做对了),哪怕全程说英语呢……这剧作也不行啊,全程金手指开挂大爽片,连哪怕一丁点障碍都没遇到过,国内网文都不这么写了……
电影语言上还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近年来看到许多女性作品对“通俗音乐”意象的运用,意味着文艺界对“旧权”迫不及待地颠覆来临。
这才哪到哪啊就女性向爽片???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第一天生活在这个父权制社会吗??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对女性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的歌颂,源于真实故事多加一星⭐似乎演员没有乐器经验?镜头上真实感有缺失。3.11和平
很不错的女性电影。
74Berlinale-主竞赛|音乐极有趣,然后没了。
好看是好看的,但是哪有这么简单的一条线故事。王子和公主一路有小兔子和小鸟们帮忙,顺利轻松战胜艰难险阻,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配乐风格是80年代italo disco混techno,几段浅尝辄止歌舞戏的拍摄手法也是照搬好莱坞,就没什么新意。好主题好立意,可就跟导演在首映后表现出来的状态一样,过于简单天真了。
何止是女性作曲家和音乐家隐入尘烟。说累了girls help girls,让我为你颂歌一曲,我的姐妹。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是美好的旋律啊!
3.8上海导演映后非常喜欢!和《还有明天》正好是女性电影的两个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更现实主义,反应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难,而这部电影则更乌托邦更个人化,着眼点很小很具体,集中在了五个女孩之间的女性友谊和音乐梦想上。但是在当时,她们真的能有这么好的结局吗?我不愿意去想,但我希望她们都可以像电影中一样奔向童话般自由的未来。
挑战旧制度,突破桎梏,充满着热爱与追求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吸引我看的是海报和宗教题材,结果宗教直线草草,不会奏乐的牧师帮人掩祸,女性的反抗孤女灵巧的双手演奏出悦耳动人心弦的音乐。每一首歌都好听。
20241019--289;女性电影。差点被片名误导放弃。
#25电影之城#【C】
油画般质感画面 女主确定不是砸场子吗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赞颂
#NZIFF 不懂音乐,但是喜欢。
与《还有明天》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音乐展现女性态度,女性也有向压迫她的人说不的权利。结尾高潮段落,女孩向老师、教会以及那些死板的音乐模式反抗,完成了属于她们自己的音乐会。总督看到这不受控的一切竟然一命呜呼,可笑又脆弱的男人们。喜欢她们在地下室共用钢琴作曲歌唱的部分,奇特的旋律,饱含真实情感的歌词,后面女孩们也用这个方式鼓励自杀未遂的露西亚,音乐是有救赎力量的。特蕾莎并非哑巴,开口说话代表她主动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及行使拒绝的权利。从失声到发声,女性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身份转变,类似《钢琴课》。一代有一代的个性、想法和讲述方式,正是每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叛与创新,才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艺术新浪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要遗忘高墙里女性音乐家们,需要更多这类打捞历史尘埃里的女性的作品。
7.5
乌托邦式的电影,但恰好我现在需要这种。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是主竞赛片?
#10324.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如果这部片不在主竞赛(比如去个新生代14plus或者全景、展映),一点问题都没有,三星起。搁在主竞赛里就难免让人要吐槽,选这种傻白甜迪士尼仿作,是卡洛卸任前放飞自我,还是意大利主宾国的外卡选手?音乐上搞这种穿越式的玩法就该多搞点间离效果,女主角应该要么是个非裔,要么染个发穿个牛仔裤和匡威鞋(所以索菲亚·科波拉在《绝代艳后》里其实是做对了),哪怕全程说英语呢……这剧作也不行啊,全程金手指开挂大爽片,连哪怕一丁点障碍都没遇到过,国内网文都不这么写了……
电影语言上还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近年来看到许多女性作品对“通俗音乐”意象的运用,意味着文艺界对“旧权”迫不及待地颠覆来临。
这才哪到哪啊就女性向爽片???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第一天生活在这个父权制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