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已经出了R5版本,但由于导演皮埃尔·莫瑞尔的前作《飓风营救》,使我对本片大加期待,真不希望模糊的画质和破锣样的音质影响了观影的兴趣,便克制住欲望,等到DVD出来,但答案却是失望、失望、太失望了。
导演的前作《飓风营救》,确实让很多我周围不喜爱电影的人喜欢上了电影,每次听到他们评论此片都是诸如这部片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紧凑的剧情,演员卖力的表演。
导演竟然让从没出演过动作片的尼姆·连森在片中大展拳脚,成了个“万人迷”爸爸。
《巴黎谍影》竟然让五十多岁的著有“肥尊”之称的约翰·屈伏塔成了个又能跑又能跳又能打的高级联邦探员,真是佩服导演的功力,竟然让真正的帅哥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抱着个花瓶来回跑。
剧情很是简单,其实就是怎样正确处理国家安全和个人私事的关系问题。
没有了《飓》那样吸引人的剧情,那就关注一下动作场面。
唯一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环城大道上精彩的追逐戏。
还有就是屈伏塔扮演的探员一枪就撂倒一个的超级准枪法,完全是在摆pose,但确实一个字:cool 。
电影嘛,大多数都是给人娱乐的,本片完全可以当一部娱乐片,边吃边喝点什么欣赏。
总感觉欠一点火候,如果剧情再复杂一点,动作场面再真实一点,或许高潮就能到来。
2010年吕克贝松监制《巴黎谍影的口碑在众多的欧罗巴出品动作片中属于上乘,故事节奏快,情节简单,看起来不用带脑子,为了讽刺希拉里专门找了个外在形象酷似的演员。
吕克贝松属于直男,拍起商业片不玩虚的,直男喜欢的情节不要钱的往里面加,帅哥美女、黑社会、贩毒军火、飞车爆炸,啥啥都不缺。
故事讲述一心要当外勤的CIA雇员,以大使助理的身份潜伏在美驻法大使馆,平时就干干换车牌之类的简单外勤,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了。
没想到远道而来的中年肥男带着他进入了一心向往特工世界。
约翰特拉瓦尔塔年轻的时候以歌舞片成名,迪斯科跳得夺人眼球,后来转型动作片也是很有帅大叔范的,不过身材管理一直是他的短板,中年开始肉眼可见的发福,吴宇森让他咸鱼翻身的《断箭》《变脸》都可以看到他典着肚子的出演动作戏。
后来的《油脂》虽然唱跳俱佳,可惜胖变形了。
《巴黎谍影》依旧是胖子,不过通过快速剪辑,观众还能接受胖大叔耍个帅。
从机场相遇开始,一老一少,一胖一瘦,一个不正经一个拘束,两个特工就开始历险,勇闯华人黑帮餐馆,用花瓶接毒品,两人带着花瓶玩转巴黎铁塔,历经枪林弹雨花瓶安然无祥的一段非常搞笑,中间还穿插偶遇女友被误解。
阿拉伯恐怖分子一段很是火爆,爆炸贝来,怕也不过如此。
公路飞车一段也是很猛,火箭筒轰炸挺爽。
紧接着帅哥一枪击毙恐怖分子女友处理的很快,但感情戏就差了些,比起《生死谍变》韩石圭开枪的那一幕动人心魄差了不少。
承诺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吕克贝松早已经把誓言忘在脑后,甩开膀子当兼职,拍了怕有二十多部,不过他的电影水准一般都不差,虽然《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样的杰作许久不见了,但《第五元素》《的士时速》等热热闹闹的商业片看起来也不错。
闲暇时,看一部吕氏出品的商业片,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好办法。
毕竟,人家虽早已功成名就,依旧在努力向前,全力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比起骗钱的《非诚勿扰3》导演高明了不知道多少。
PS:《狗神》还没有看,据说很棒,不过因为上映时间不巧,加之国内观众对西片热度严重下降,在国产片的围攻下,票房不咋地,难为导演老人家专程来国内宣传。
看到他在见面会上毫不客气,怼的一嘴加生法语的二鬼子哑口无言,还是很痛快的,没想到一把年纪火气不减,保持这种心态,他肯定还能拍出好电影。
《巴黎谍影》。
6分。
吕克·贝松编剧,皮埃尔·莫瑞尔导演,约翰·特拉沃尔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主演作品。
56岁的约翰·塔拉沃尔塔挺着肥胖之躯还能在片中上蹿下跳大显身手,这件事本身是令我震撼的,毕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吴宇森导演的《变脸》中的迷人胖纸了。
这个故事其实不错,毕竟有吕克·贝松操刀,它的曲折程度还是在的。
约翰饰演的华斯和乔纳森饰演的瑞斯被临时组成搭档,去调查一宗白粉交易案。
瑞斯只是在大使馆工作,并无特工经验,而华斯则极其粗暴,从不按常理出牌。
华斯带着一脸懵逼的瑞斯一路从华人区杀到巴基斯坦区再杀到黑人区,势如破竹,干脆利落。
但没想到真正的危险其实在瑞斯的身边,他的女友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而目标直指会议首脑。
这个片子整体质量没有拉上去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几点:一是剪辑水平不高,拉不出紧张刺激的氛围;二是约翰·特拉沃尔塔确实身形已过于臃肿,激烈的动作戏已明显应付不过来,所以华斯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打了折扣;三是这么爽的商业大片,竟然没有安排激情戏,实在不应该。
我个人不喜欢的原因,是片中华人形象,实在太糟糕。
我好羡慕他的女朋友啊!
首先,作为一个心里已经有了别人的女朋友,他的女友能表现得那么全心全意,我只能用一个词来赞叹--专业!
想当年,X人一分心,就被对方发现了,对方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揭穿吧,又没有什么证据,最后她肯定会做泼妇状,到时候就说不清了,不揭穿吧.....恩,这还真没这涵养的,可是你看看人家的女朋友,直到拔枪射向他之前的几秒钟,这哥们还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中,那句话说得好,真爱其实就是说了一辈子的谎话,如果真爱有纯度,这哥们的真爱真的是99纯的了。
其次,职业!
你想想,一帮男人在前一起攀比自己的女朋友,从港台二线明星到,业余模特,小空姐,抑或高中组的萝莉,最后,一个人在角落里说,我女朋友是个人弹!
多他妈的有震撼力啊!
你想想,不管是明星,model还是空姐,因为需求大,供给多,已经都是产业了,您只要诚心泡,这不是什么难事儿,从怎么偶遇到最后如何打扫战场,要教程又教程,出点钱还有专业的服务公司。
但是,人弹!
我靠, 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听见过的士司机这么介绍么:大哥新来的人体炸弹,明天就要出发了,今天最后一晚上,你得着?
泡前边那些俗妞,可以用散尽还复来的千金,或者怎么也用不完的感情,但是,泡人弹,您的小命就一条,这可不是电子游戏,输个秘籍您就不死了。
第三,快感!
无数被EX伤的死去活来的恋人套用郭德纲的那句话没有法律管着我早打死你了,无奈之下只好借酒焦愁,同时为了让悲剧更悲剧,大多数人还会酒后一身落魄样的碰见光鲜亮丽的Ex和他的新欢,但是,我们的秘书哥没有让悲剧发生,先是好兄弟扛着大炮帮他把奸夫办了,然后自己在亲手射穿Ex的脑袋,同时,更重要的,还开启了自己职业的新方向,试问大家,这种服务专业,职业高尚,舍身取义甘做铺路石的前女友上哪里去找?
你们谁要是知道哪有告我一下,5毛钱一个我先来100块钱的。。。。。。
简直综合了一切烂片导演的噱头,符合了盲目崇拜的心态。
一上来,主角很忙,站在墙角按着电话键盘,随着敲门声(注意,此时不知道电话是通了还没通,人不管了),穿过办公室开门拿了一个女秘书送进来的文件。
镜头一晃,哥们原来还正在和BOSS下象棋。
my god,法国老板真是平易近人啊。
拿到女秘书文件,挨个读给老板听,周三见谁,周四G20峰会,周五见个国务卿……,我不仅想,哥们莫非是每周通知老板,你今天去见个谁谁谁,明天给我去开个会?
but,注意啦,but,老板说,没见我们有更重要的事吗?
想想也对,这么NB的下属,不得有个更NB的老板啊。
哥们回家接到老板电话,让他去装个窃听器,哥们说,小菜,但我得有东西啊。
老板说:“hold on,左口袋里呢”。
哎呀,真TMD的悬疑啊,对自己人都搞得这么魔幻,就不怕这哥们把衣服一脱,重要器件没了还是坏了,看来作风严谨是特工的必备。
“今天拯救世界了吗?” 老婆见面的第一句话。
想想中国的特工活得真孙子,干了大事还得偷偷摸摸,就怕别人知道。
但是,别说外国特工没操守,丫说了:“你知道我不能说太多”。
这种YY状态,恐怕能壮阳!
还没想完,人果然衣服一脱,go straight to dessert了。
ML归ML,工作也得干。
早上见着老板,先把日程表给出去。
“重点做了标注,其他都是普通事项。
”,老板说,“well done”。
莫非哥们今天第一天上班?
这种约定俗成的工作,还需要给老板解释?
要是每天给我同样来一段,我直接告诉him:“gun”。
来段作文模板:according to what discussed above,暂且不管口香糖的粘性太差以至要用订书机来钉窃听器不顾内部电子元件;申请A4的特工分不清血液和番茄酱;看见戒指的表情就像骂了句“你大爷”…… anyway,我关掉了它。
原谅我,如果不是这么拧巴的情节,我不会这么拼音、中英文夹杂,虽然我平日最讨厌这样。
拿到电影,看到英文名字叫:“From Paris, with love”,觉得应该翻译成:“来自巴黎,带着爱”或者“爱在巴黎”,而电影的中文名字居然叫《巴黎谍影》,就觉得翻译比较扯,为了票房,不顾“信,达,雅。
”看完电影,非常佩服翻译,这部电影和“爱”一丁点关系木有,除非你看出点Gay的苗头,妈妈咪呀,纯粹就是谍影嘛,翻译太棒了。
然后看到导游是吕克贝松,我恍然大悟。
老吕啊,你真幸运啊,这么政治不正确的电影居然也能拍出来和观众见面。
一个美国流氓(满嘴的“mo**er f**er”不是流氓是什么)带着武器跑到巴黎杀杀杀,一天杀了不下几十人,法国警察居然没有任何动作。
巴黎在片中就是一个毒贩,流氓,妓女的栖息地,要是一个中国导游敢这么拍中国,那是会给千千万万网民拍死的,而且死的很难看。
法国人民真是有容乃大哈。
然后说说帅锅Jonathan, 那不是一般的帅,帅到把中文说的中国人听不懂,老外不明白,我也没啥想法,反而对其“中文二级”佩服的三生有幸。
电影很好看,打斗动作好看,情节设计也好看。
不经意中,帅锅的口袋里面有了窃听器,不经意中,帅锅的爱人成了恐怖分子,你感到意外,于是感到好看,完全没想到这可能性有多大。
总之,娱乐至上,电影可看性很强。
要说有啥感悟吧,那就是法国人民太伟大了,我不相信美国人会把美国拍成这样。
对于一个敢于把自己国家拿来开涮的导演,无论如何,敬礼!!!!!
这年头...各种文艺腔小清新的玩意充斥着银幕,好久没看到一部真正的枪战片了.这部片子里的屈伏塔实在是猛龙过江,浑身是胆,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看众龙套插标卖首.手枪在手时而如吕蒙满手杀拿到诸葛弩...横扫众残血小喽啰肉搏时而如吕布装了方天画戟,一杀连斩数人Mp5时又像曹操满手地图炮,人挡杀人,佛当杀佛拿着火箭筒时而如许诸配了贯石斧,裸衣酒杀打藤甲这片太man了...man到屌全暴了看完这片打三星以下的男人全是娘泡!
The story is all over the place - it's like you ordered the simple fried rice at a Chinese restaurant and came a full plate of cliché: the meat and veggie mingled in smashed reincarnation, everything looks familiar but there's just something "off" about what you see.Say the actors. John Travolta's whacky, fine. Jonathan Rhys Meyers however tried too hard, lame (unfortunately we need a Jude Law here, least he could be smart and slimy and looking perfectly innocent the same time).Whilst there's no new release from Luc Besson, his contribution of a story couldn't be said the most comforting thing to his fans. Though bits of his traits could be found in the picture, the audience are definitely expecting so much more.*alas, not even does the poster look right
这居然是法国电影????
这居然是吕克贝松导演的?????
顶着一身的文艺气息拍火爆的枪战大戏真是华丽丽啊!
虽然约翰•特拉沃塔和小白脸我都很喜欢但是这部电影。。。
有点杂乱无章既不浪漫又不英雄真让人无语
吕克-贝松真的老了,《碧海蓝天》那样美的电影他再也拍不出来了。
《巴黎谍影》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烂的几部动作大片之一。
情节老套,剧情乏味,尤其是里面的台词和包袱,都不知道是被别人用过几百遍的,还敢拿出来现。
那女的一说:千万别把戒指摘下来,恐怕所有的观众都能猜到后面的情节了。
尤其是老约翰·特拉沃塔鉴别戒指的时候,竟然还用收音机的电波?!!
这是哪个年代片子里的情节?!!
美国中情局和国安局都破产了吗?!!
连个像样的鉴别仪器都没有了吗??!!!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情节很不错,双线并行发展,结局有点扎心,有些时间线和情节有点乱。不过用对白拍悬疑片真是不容易,看的都快睡着了……
居然是印度片 悬疑做的不错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很闷的电影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不敢相信评分这么低。开头好吸引我,节奏也适中,整个故事说的够隐晦也够明了!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不论怎么说也是种尝试,至少说明印度电影有那份勇气。但制作的缺乏场内场外的联系,人物之间的冲突,变成一场茶话会电影了,整个电影通过对话推动,但有质量的对话太多了,力量不足。
装腔作势得太厉害了…
整个叙述太过平淡
⋯⋯⋯⋯ 我盡力了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现实还是梦境,故事还是真实,多线叙事,但整个故事居然可以这么老套。资源错误误看此片,印度英语很难受
纸上谋杀2017,优酷电影名是《生死游戏》,几个人的谈话拼凑成一个故事,慢慢给出线索恍然大悟,故弄玄虚全靠叙述,没什么精彩部分,简单概括就是阿勒弗利用塔斯科约来琴妮和科德,引出他的创造者达玛……车站讲故事的人就是阿勒弗,听故事的纳丝是阿勒弗爱的女孩,琴妮医生设计出了完美的婴儿,电脑工程师科德经常改造阿勒弗的大脑,塔斯科是抄袭作家,达玛是基因设计师~阿勒弗的创造者,故事里的有些一笔带过的想法还算脑洞大开,买DNA,改造基因婴儿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快看睡着了
太慢
叙述创世界,无真幻,意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