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婚礼
Cheerful Weather for the Wedding
导演:唐纳德·赖斯
主演:卢克·崔德威,菲丽希缇·琼斯,伊丽莎白·麦戈文,伊娃·特雷诺,保拉·戴安尼索提,艾丽·肯德里克,佐伊·塔珀,奥利·亚历山大,约翰·斯坦丁,费奈拉·伍尔加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简介:1932年12月的一个清晨,即将成为新娘的桃丽躲在卧室里发愁,因为她知道即将发生的婚礼不会一帆风顺。去年夏天她在度假时爱上了另一位青年约瑟夫,这位情人正在赶往这里,而新娘的母亲(伊丽莎白.麦高文《美国往事》《唐顿庄园》饰)势必会恼怒。可怜的新娘陷入感情漩涡,这场婚礼将会如何收尾呢?豪华的服装、美丽的英格兰乡村、盛..详细 >
#Venice2017# 又是一部应该出现在戛纳的电影,当然今年威尼斯做的是难民关怀的局,也算可以理解。能看出导演自己的人生况味,不过拍得既老派又沉闷。搁十年到二十年前,拿掉最后一段大概还算不错,所幸话剧腔也算不过分,热点蹭得也不算难看。同题不少法国导演都做过,这部真得算不上佳作
人人都吸女士烟,导演真的不擅长拍感情戏,看到难民疯狂翻白眼。
本来平平无奇的,但后面出现了儿童难民元素,hmmm孩子的加入就改变了整个中老年片的调调
电影还得看法国的
一个温暖的秋阳午后,昏昏欲睡的看完了一部人情默片
有逝去的,也有新来的
叙事上还是老毛病,反倒显得最后这个难民处理还有了些新的视角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关于漂泊与归根的故事 所有人物设定都不合理 但马赛的海湾值得留下来
上午打鱼,下午放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人成为渔夫、牧民和哲学家——马克思语境里的这种共产主义生活方式距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代人仿佛越来越远,而基于这种理想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会形态也越来越像一个白日梦。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被《海湾别墅》限制住了行动和自由,知识分子与第三世界不仅缺少语言上的交流而且没有情感上的互动。整个难民群体既像一个不会求救的孩子又像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真正递出橄榄枝的乐观之人非但得不到爱的回复,反而被其羞辱。而以《爱》之名的《快乐结局》则是悲观之人的无奈之举——只能用远方的声音永远听不清来解释。影片最终将求救的信号和批评的声音一起传递到了《悲惨世界》的内部:这份平等的爱就连在你们之间都不被允许和接受,神又如何指望你们能将这一信仰分享与传播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幸存者呢?
还想着怎么和《尘世之光》是相似的感触,原来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同样的人。这样的电影,是生活的细流啊。最后的对照镜头让电影飞了起来。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感觉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和电影表达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想打三星,朋友都快睡着了,但是加了一颗星是因为结局的呐喊和回音,我喜欢。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灵港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如从小成长起来的家庭,亲人,玩伴。年迈的兄妹能够再次相遇,彼此扶持,已经是难得的福分。
马赛附近小海湾有座海景房,l三个孩子回到这里,陪伴弥留之际的老者并重新思考该如何生活
一条主线铺散开后又逐渐收敛回主旨,形散而神不散。宁谧但不单调,安详但不呆滞,平静但不绝望。
前半段拍得太隐晦,让人昏昏欲睡,一直也没看懂他们一直在说的工人阶级到底想表达什么…后半段的难民桥段虽然转得略为生硬,但是对比衬托效果还是有的。PS 那段回忆的夏日时光真的是美得要命了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后半部分故事有点匆忙。其实剧本的延展性很强,做成剧会很不错。
没想到这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