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早几年,这剧情,我也许也会感动吧。
可惜,我已经从暖男变成了冷冰冰的钢铁直男。
说实话,看了电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这才专门来评论一下,说说钢铁直男对这电影的感觉。
先来个简介:我并没有看完整,只是开电视,电影频道在放,我就随意看了看。
看到女孩看到男的和另一个女的接吻,直接拿刀那一刻,我觉得,果然年轻女孩不是因为爱,只是因为那个长得帅的竟然不单单属于我而已。
说实话,自从晋升为钢铁直男,我已经不再认为女孩有什么无辜可言,也不再认为女孩(尤其是年轻的)有什么可怜惜之处。
这都是自己的抉择,受了伤,我只想对着你的耳朵大喊一句:你活该!
当然这也是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不堪的过去,曾经想到我还是暖男的时候去追求的那个女孩,我不论怎么做,她也没有放在心上,都不正眼看我一眼,我甚至连备胎都算不上。
后来我从她身上明白:不喜欢你的女孩,你做再多,她也只会厌恶。
接受你的好,不过是因为你很好利用。
我长得丑,有时候也自卑。
但我也并不是那种会傻傻期待,她有天会回心转意的人。
两年后,我看见她对我的哥们儿(宅男一枚,比我还沉默寡言,但长得比我好看)都能说说笑笑,可对我却从来没有。
后来也从哥们儿口中了解到,她是真心不喜欢我,甚至讨厌我,觉得我为她做的事都是多余的,是我自己在“自我感动”而已。
“自我感动”,加上引号是因为标记为重点。
因为这四个字,我顿悟了。
我所做的一切,在她眼里,我做的不过是在道德绑架她,让她非得感动罢了。
我那时受伤极了,默默走开,再也没有联系。
但我后来不停的回想自己的一切,确实,要说没有自我感动 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自我感动。
但我觉得,这并不能否定我对她就不是真心,只不过她用这个冠冕堂皇(也确实是事实的)理由,把我的真心也一起否定了罢了。
从那以后,我的心肠变硬了,我想明白了,只要女孩不喜欢你,你的真心也是假心,即便你不承认,但对她来说没差别。
因为她注重的不是你的感受,而是她自己的感受。
说远了,回到电影。
对男主的作为,我是佩服的,但并不认可。
我也看了不少其他人评论不错,我不知道他们觉得哪里不错,是因为搞笑,是因为结局圆满?在我看来,我只看到了老实人(丑)的悲哀而已,老实人得不到女孩最纯真的青春。
我只看到了,女孩所谓的为爱奋不顾身。
(在我看来,女孩就是不爱惜自己,饥渴难耐而已)。
有人说这是屌丝逆袭,嘿嘿。
屌丝逆袭?怕不是大家对逆袭有误解吧。
逆袭指的是有人和你竞争,甚至实力高过你,你最终打败他,取得胜利,这叫逆袭。
对手自己翻车,让你捡个便宜,这不叫逆袭,这不过是捡漏而已。
这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副漫画:中了一箭的女孩不停的哭,另一个女孩在安慰她,她觉得更委屈了,放声大哭,可她却不知道另一个女孩背后中了无数只箭,依然对她微笑,温言安慰。
我们把另一个女孩,换成故事里的男主,不是一样吗?也许有人从这电影找到了安慰,找到了希望,可我,我只看到悲哀,凄凉。
也许男女主今后会越来越好,结婚生子,幸福美满。
但我依然为那份不完美叹息,感伤!
完美也许不存在,也许人们都该放手过去,朝前看。
但那份惋惜我觉得才更珍贵。
因为人们朝前看,不去惋惜,所以才一次次重复这样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也不过就是如我这样一刀两断,或者如电影里,捡漏成功……我真的觉得重复错误,就是悲哀。
每次我看见网上的关于女孩遇到渣男的新闻或者故事,我去评论,说女孩自己都不注意保护自己,就有无数人前来喷我,说我:受害者有罪论。
嘿嘿,这不就是用他人的错误掩盖自己的不上心吗?
因为你受到的伤害比较大,所以可以无视自身没有做到位的原因?这真的是个逃避的好借口。
逃避本身没有问题,但事发的时候,你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我说受害女孩自己不注意的评论,也有不少人说我马后炮。
嘿嘿,我这些马后炮说了之后,结果还有无数的女孩“奋不顾身”(这里的引号是讽刺的意思)的投入渣怀抱。
这,就是我的马后炮!
电影里,我看到的也不过是这样的剧情:打着爱的名义,然后开开心心和渣男(长得帅,多金)在一起,并相信自己就是他的天命之女,然后被打脸。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我有亲身经历验证,我无话可说,我认清了现实,并且接受。
我之所以不喜欢电影的剧情,就是因为,这只是在编制一个(屌丝的)童话,让我没有实感。
我不再相信爱这种东西。
所谓的爱,不过是一种旗号,打着它,就能“自我感动”。
但话说回来,说了这么多,看的人又有几个呢?认同的人又有几个呢?我依旧是在:自我感动!
一辆红色大货车缓缓行驶在公路上, 昏昏欲睡的司机刘弘扬此刻并不知道,几分钟之后,他将会连人带车撞在马路牙子上。
他不知道,就是这一“撞”, 让他遇见了一见钟情的姑娘—莎莎。
电影里刘弘扬和莎莎相遇的第一次对视,刘弘扬完全被这个女孩儿倾倒了,而镜头切到莎莎,却是一个大白眼儿。
对于莎莎来说,其貌不扬的刘弘扬是那种出现在人群中却不想多看一眼的人。
这个姑娘,是小镇里出名的台球打手,梦想是成为职业选手。
可在这样的小镇,谁会关心梦想呢,大人们只知道打台球是不正经的。
而对于刘弘扬来说,这个酷女孩儿的出现好像一束光打亮了他平淡无奇的生活。
像每个屌丝那样,在梦里幻想和她渡过一生。
这可能是一场劫难吧,在自己最无能为力的时候,遇见了那个想照顾一生的姑娘。
他能给她的,不过是顺路拉她到北京,让她住在自己800块钱一个月和一群光屁股大汉共用水房的小地下室里。
给她介绍小球馆陪练的工作,花掉大笔积蓄给她买球杆儿。
可在那之后呢?
他仅有这些东西啊。
一个高富帅的出现,足以把他脑子里幻想的幸福冲向马桶。
倾其所有,能给予她的与高富帅阿布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这是现实啊,是真实到我们伸手就能触碰到的故事。
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故事。
你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一出场,就注定是主角。
他们有多高大,我们就有多渺小。
可是,我们就配不上爱了吗?
散场,我听到同场的大妈和她女儿的对话,我也不赞成莎莎和那个刘弘扬在一起。
你看,多现实。
求求你爱上我,这六个字卑微渺小,却包含了对爱的相信和渴望…没有大制作,没有流量明星,这部小成本诚意之作被淹没在这个浮躁的市场…如今 我们把时间看得很重 手机刷一下 你会发现 时间流逝地很快 在这个毫无人情味的世界 每个人都在飞速机械地运转 不能停下来 电影越来越多 真诚却越来越少 而你还会被真挚的感情打动吗?
电影名字叫《求求你爱上我》,应该是以男主感情线为主吧,但其实情节推动都围绕女主展开:女主的事业线和感情线。
女主事业线用台球题材挺新颖的,虽然悬浮老套但也有点看头;但感情线就是槽点满满了,都2018年了还在拍贫民窟公主被富家子玩弄后抛弃的桥段,仿佛在看狗血电视剧。
再来说男主感情线,这很难称之为“爱情”,能把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拍成功的,必须把导演编剧对“爱”的理解说到人心里去,比如卡西莫多的爱是牺牲,101次求婚男主的爱是放手,可男主的感情是什么,我只看到了垂涎…后期鼓励帮助女主也仅限于简单的陪伴,爱情求不来,你的爱太苍白女主是我看完本片的唯一动力了,乍一眼不觉得惊艳,但看多了就觉得越来越有魅力,喜欢她初进台球房那种小脸紧绷既高冷又紧张的感觉,身上也有一股轴劲,很符合当下女性流行的飒感。
男主还是不要再演电影主角了,观众缘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与丑帅无关。
今天带着儿子去看了《求求你爱上我》,虽是小制作的电影,但我儿子显然是看入迷了,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问我如果你是那个女人,你会选择穷男人,还是富男人?
我反问,你说呢?
儿子说,肯定是穷男人了,他对那个女孩子那么好的,他都没钱,还给那个女的花钱,买那么贵的台球杆......最简单的爱就是我有100块,都花给喜欢的人,看着她开心,我也傻傻的开心!
最简单的爱就是我喜欢你,你又会用心的呵护一段感情,最简单的爱就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陪在你身边,看你笑,陪你哭.....男主的笑真的很治愈,他不管微笑,大笑,还是傻笑,你都会跟着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
男二也不错,低配版的李敏镐,不过声音真的太好听!
值得一看!!
为什么是即是空?
因为没有色了。
从主要人物设置,故事情节与《色即是空》如出一辙,屌丝爱上美女,美女钟情高富帅,高富帅劈腿,美女流产,屌丝教训高富帅并安慰美女,最后美女示好屌丝……最搞笑的是连充气娃娃都搬来了。
简直是一样一样的,韩版里女主是跳健美操的,这里女主打台球也都跟运动有关,这编剧真是省事了。
其他也没什么好评论的了,大概看了开头就知道后面的情节。
就当看一乐子,女主俏皮短发的样子还是不错。
男主有点曾志伟的样子。
另外片中的傻姑和杀马特们的有点雷了。
从影片的细节看,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身上有挺多小人物的闪光点,很真实,男主自来熟,开朗,话多,不怕生人,丢脸,敢做有担当,对女主一心。
另外,剧情上关于爱情的片子,总有一种为了对方能更上一步,自己退出的悲情英雄形象,特别不好,都没有顾及女主的意愿。
以下是为了凑字数,影片一听到那魔性的笑声,就知道是有姜涛老师参演,不过没想到是男主,女主的设定比较符合屌丝意淫的气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第一次写影评,只是个人意见与个人观点而已!
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过瘾的电影了,浪费了我整整1小时44分钟!
故事讲述了一个屌丝用真心得到爱情的故事故事情节逻辑就不说了,能凑合看,也没啥可推敲的必要,就那玩意吧,常常看电影的人应该都懂,毕竟垃圾片都差不多!
其实说白了,电影唯一的问题,就出现在了男主姜涛的身上,大哥,你拿拍抖音的方式拍电影,我也是佩服,好想法,但是呢,这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你也得先弄明白了啊?
不是喜剧片,你的演技,不对,完全算不上演技,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影片从头到尾,你就是正常发挥,没有演技可说,虽然我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是什么!
大家都清楚,这种美好的励志的爱情只会出现在电影里,但是大哥,你这还能再尬一点吗?
就不说女主这种女生了,就是一个普通女人,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男方吧?
先不说你对他多么多么好,主要是你给人感觉完全就是一个不健全加脑残啊,听你说话都费劲,不是说我歧视还是怎么怎么样,而是确实你这样的真的无法让女生对你有男女之情的感觉,当朋友无所谓,但是如果当男友,绝对不可能得!
本来电影的内容就已经是美好的想象,只会发生在电影里而已,让你这么一演完,我感觉应该连电影里都不应该发生,太假了,假的不能再假了,如果你演电影,就好好演,不要用抖音的模式来,演喜剧或许可以,但是这类型的,就算了吧!
如果这个片子都有人认为好,或许中国电影市场,真的开始退化了,我觉得,我都可以演男主角了,而且我觉得让我演,会比你更好的,请不要拖中国电影的后腿,想尝试演电影,最起码你得学习一下,做下功课吧?
至少先弄明白电影都有哪些类型的片子好吗?
其实不错的片子,镜头台词演技都挺不错,比一些尴尬的大片好得多。
另外这个故事其实让我很感触,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社会的不同阶层,而莎莎就是那个渴望脱离底层社会进入上层社会的那个人。
影片前半段,莎莎是看不上刘洪阳的,而阿布却也让她有点高攀不上。
这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是什么造就了阶层,不同阶层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我看到一半,其实很希望结局是男二和女一复合,不要传达出用好,感动就能打败一切的思想。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
杨德昌曾经在一一中说过电影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两到三倍, 因为我我们可以通过电影件事到不一样的人生。
一开始我总不能理解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人,看完这部看似’渣片’的小制作,很多的事情让我更能接受身边的人和事。
以前总不能理解一个朋友总喜欢把自己活成一部喜剧, 突然看到了他不自信背后的那些对于梦想的坚持。
我本人是个视觉动物, 这部剧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里面的人物,而是初看宣传片时候影片的色调,颇有法国电影的味道,然而却在讲述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故事,是一部非常有可观性的电影。
非常法国。散淡的叙事方式,直白的人物对话,少许加点哲理文学,主题永远都绕不开那白左情怀。。。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南法风景电影,剧情也很不错。因为老父亲患病,一家人团聚,但大家都老了,故乡也变了了,许多人卖了房子离开了,旅游资本则盯上了这片美丽的滨海小镇。大家都闷闷不乐,需要直面现实残酷的老夫妇选择手拉手服用安眠药离开。安吉拉则慢慢打开心扉,接受了比自己小很多的爱慕者。爱运动爱骑机车的女朋友离开老头选择了年轻人,还有那三个偷渡来的孩子!天啊,他们那么可怜,又那么可爱!许多人想逃离的地方,竟是三个小家伙渴望的天堂。在这三个孩子面前,大人们的中产阶级忧郁症瞬间就好了,缘分奇妙,海里失去的,加倍得到了;更不要说还有那些鱼,和八爪鱼,心若像孩子,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简单美好,至少海没有变。
关于原谅与希望,美好的片子
#Venice2017# 又是一部应该出现在戛纳的电影,当然今年威尼斯做的是难民关怀的局,也算可以理解。能看出导演自己的人生况味,不过拍得既老派又沉闷。搁十年到二十年前,拿掉最后一段大概还算不错,所幸话剧腔也算不过分,热点蹭得也不算难看。同题不少法国导演都做过,这部真得算不上佳作
突然想起来总结下盖迪吉昂给我的感觉:大概是那种直面七零八落的现实 却又总绕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理想主义 最终化作一抹极小的温情掠过 一切照常 所有人都卑劣但不丑陋
在地中海的海边小镇,因为老父亲的中风,所有的孩子聚到了一起。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就像影片最后孩子们在桥底的呐喊,父亲不经意的转头,其实爱恨情愁转头空,终究是一个家庭。涉及很多实际社会问题:现代化对小城镇的掠夺,失孩家庭的伤痛,老年人选择死亡的权利,忘年恋后的隔膜,移民孤儿去留……缤纷复杂,却又自然地融为一体。C'est la vie.
2018503 一星平庸
节奏和观影的感受还是过于漫长,但影片时代与个人融合的表达还是值得嘉奖。
距马赛港区40分钟车程的Méjean Calanque,崖边的房子被挤到精致的一角,以便所有窗子都能无死角的欣赏壮阔海湾景致,崖壁上方有着一座铁路高架桥,火车隆隆驶过时,就像孩子上了发条的玩具。在导演记忆里,这个村庄就是座理想的戏剧舞台。不过直至结尾,这出沉闷许久的戏才成为对观众友好的法兰西颂歌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
一首轻漾的老歌
特别喜欢这个导演的风格,很平淡,很干净。
#74th Venice#主竞赛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灵港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如从小成长起来的家庭,亲人,玩伴。年迈的兄妹能够再次相遇,彼此扶持,已经是难得的福分。
3.2分。所以重点在说什么?!
健康老夫妻牵手求死,难民小兄弟牵手求生。马赛餐馆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地中海鱼腥治愈丧女失夫的伤痛。中产阶级三兄妹各自惆怅,挂着吊瓶老父亲僵如死人。一段家庭录像风华正茂,抛扔入水的年华随风消逝,中年危机就像头顶过桥的火车呼啸而至。吞药或渡海,皆为探寻世界,三兄妹却困在海湾彷徨自封。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让人舒服。
相较于同类家庭题材的法国电影,这部实在平庸,前面看得我昏昏欲睡,后面难民小孩的情节,气得我立刻清醒了!MD我每年交那么多S不是为了救助这帮难民小孩的!导演真有爱心的话,大可以请一百个难民小孩去自己家住,何必拍个电影恶心人!一星给风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