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wn and out in New York City by James Brown2.Selfish by Little Simz/Cleo Sol3.Yum Yum (Gimme Some) by Fatback Band4.Betaminus by Zoot Sims/Jimmy Raney/Jim Hall5.In a Sentimental Mood by Duke Ellington/John Coltrane6.I Forgot to Be Your Lover by William Bell7.Flor de Azalea by Frankie Reyes8.BOA by Sam Gendel/Sam Wilkes9.Get Rid of Him by Dionne Warwirk10.Wasted by NnamdïOgbonnaya11.Goin’ Home by Archie Shepp12.Liberation by OutKast用歌词讲话,不是什么好梗。
有话就说行吗?
累死个人,白眼翻到要去随地大小便。
但我好喜欢这么把音乐放在电影里。
歌单来自片尾字幕。
创建了歌单,随手整理。
我的评分:7.1影评:黑白电影,董董老师推荐的电影。
老师说好的电影,我一部不落都必须要看原片。
跟着高手学习,自己才能尽快的成长。
影片从头到尾,俩人在吵架。
当白人女记者写完影评之后,马尔科姆那大段吐槽和谩骂,淋漓尽致,那个氛围我能感受到。
影片最后马丽的一大段话,也堪称经典,女人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句谢谢、一句我爱你。
影片展现的是两个相爱的人怎么去沟通?
怎么能够在战斗中守住最后的底线。
不去恶意攻击对方,让爱能够维持。
若爱了就好好守护,不爱了就及时放手。
The best film ever.Yeah I know that comment can be controversial. But calling it a TRUE modern film is definitely good.是真的应该看的“婚姻故事”但要是就这么讲它,真的算是侮辱了是,真正的,带着我们现在已经有的思考,做出的something new关于艺术家和他的“muse”关于异性恋关系中的不平衡性别权力关系关于电影制作It's everythingAnd it tackled everything (it can)"muse”真的开口说话了且正面直接地、优秀地表达了这部电影可以和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 每一个艺术里的被只当做muse对待的女性故事,完美联动Calling it the best picture ever is because:它有做到把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在探讨的东西表达出来,它没有被局限在传统的only父权制思维里Even more beautiful thing is that这部片子的制作,是真正的:独立——由剧组人员出主意出资制作&合作——每个参与制作的人都在真的塑造这部电影&that's some true feminist, queer, anti power oppression, aka MODERN move
她曾是电影演员,可是后来又不是了。
他因为一部电影一炮而红,今晚,即是庆功宴的夜晚。
争吵开始。
她说,你整晚都跟那个女人在一起,真是一条会舔制片方的狗。
你除了自己的电影,还想过什么别的吗?
在乎过我的情绪吗?
她说,没有我,就没有你的电影。
他仿佛被击中软肋,开始反击。
我睡过的女人里,瘾君子不只你一个。
她们都能给我灵感,一个比一个更夸张,你只不过是她们其中一个罢了,你拿指甲刀滑手腕的伎俩真是,想想就觉得可笑,有什么特别?
她坐在浴缸里,全身一丝不挂,是最最脆弱的时候。
电影并没有裸体镜头,因为不想过于graphic。
这不是一部关于性与爱的电影,它讲的是人与人,不在乎性别。
所以她坐在浴缸里面,修长的身体藏在水里,眼里流出了泪。
没有,没有特别。
但是我忍受你的不解风情,在对你失望的时候还给你做好吃的,在你意气风发的时候为你做你不爱做的事情,帮你搬家,帮你打理衣服,站在你的身边,想要成为你这些女友里面最棒的那一个,可是你呢?
有没有想过,对我说一句谢谢?
后来他们安静的刷牙洗漱上床睡觉。
末了他说,谢谢你。
第二天早晨醒来,她不在床上。
他有些微微的担心,跑到门外找她,发现她只是站在湖边,风穿过她瘦削的身体,看起来一切岁月静好。
可是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之间的那些隔阂,不信任,手里攥的刀,心里扎的刺。
他们还是会继续这样下去,日复一日的醒来,有些微微的担心,可是最后看起来很好的日子。
黑白胶片所带来的影像张力十足,一部充满不安与焦虑的当代爱情故事,影片完全采用室内场景拍摄因此选择牺牲场景而所用演员紧密的台词语言填充,同戏剧式的方式将人物矛盾依次排列,像是在做环环相扣的数学题。
男人女人过多烦絮的对话与克制的镜头运用使得影片保持着与观者适当的距离同舞台剧一般,情感上以递进式的建筑方式将愤怒在堆砌也同时将所谓的爱情在消磨殆尽。
影片中可以看到费里尼的影子(《甜蜜的生活》)也有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的道路(《奇遇》《夜》《蚀》)。
记得片尾,那是回到了费里尼的时刻,喷泉边、接吻前、天亮了,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见证着二人争吵的摄像机与我们观者一同被留在室内,同摇动的摄影机一起将目光投向窗外逐渐靠近的二人,既近在咫尺,也间隔天涯。
这也回到了安东尼奥尼的时刻,这是1960年《奇遇》。
我爱你还是我还爱你还是我爱你但无法靠近你,在此刻这都无从回答。
好在,我们现在站在一起。
两个人对彼此的评价其实都很合适,所以男方才会忽略女方的感觉,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当他给女方打上了“自毁者”的标签,并保持一贯的自我中心,他当然是看不见女生眼中的细节的。
而女生对男生的评价也恰好就是这样,在男方无往不胜、从不回身看的狂傲中,她的被压制感甚至不能适当地表达。
男人当然是爱女人的,但是这种爱里面的优越感是无法掩饰的,那一大通“我努力所以我有这么多成就”的社达言论简直令人窒息。
所以最后两人只能通过大吵的方式交流倾诉。
电影对男人性情的刻画,在他耿耿于怀女主人公说他“平庸”和咒骂白人女影评的对比中到了极致。
生平最怕别人说自己平庸,自命不凡、厌恶解读又需要别人欣赏,又想要创造完全新颖的一套赞歌来标榜自己的独特与优秀,但最终还是向旧人看,最终自己也在自己最讨厌的地方打转。
而女生呢?
她确实自毁,她确实脆弱,但是她同时是坚韧的,是无法被折断的。
唯一最伤害她的,或许还是那种,“所有的美都已被你呈现,我没有参与,也没有机会在表达中完成自己”的悲伤与绝望,那些自我厌弃像淤泥一样沉积在了她身上,故事却在爱人的镜头下入江河入海一样奔涌流逝,再不能被她自己讲述。
而爱情在哪里呢?
在这么久伤害自己也被对方伤害的过程里,他们谁也没有离开对方,因为知道这是救赎的阴暗面,需要彼此救赎对方,就只能接受这阴暗面,在爆裂中压缩阴暗。
我看了一部爱情电影,男女主角用吵架的方式向我撒满了狗粮,幸而最后没有迹象表面这是一部悲剧!
事情起始于昨夜,男主马尔科姆事业成功的时刻却忘记感谢自己的爱人,女主玛丽再被道歉后,还是没想通!
于是乎在这寂静的四更天女主开始作妖,每当男主兴趣正浓她便开始面露不爽、或玩儿躲猫猫、或语言攻击,于是这精神爱情里的回合式PK,两个独立的灵魂对簿公堂,他们都想要给对方判刑的时刻,万物皆可为武器……较真儿吗!?
感性如他们,才能在一句“我爱你”之后把恶劣即将破碎的关系重置到起点。
这不是简单的给一棒槌发颗糖,至少得是大半的真情流露,本人会害怕失去什么!
才能在厮杀之后,不断坚定的重复“我爱你、我爱你、因为我爱你!
”或者柔情的轻声一句“我爱你!
” 玛丽的演技很棒,她自证演戏那一段被唬住的观主请举手,反正我是和马尔科姆一样看呆住了,我以为女主受了大刺激,疯了!
结果竟是完美的反击!
辩论最后一场以玛丽长话两分半结束,其中数不清多少个“谢谢你”!
像这种从头到脚的男女主对角戏是真的很合适于爱情题材的电影。
这样去感受男女主的行为话语、内心变化、情感表达!
就像爱在三部曲,超长镜头的对话对演员的要求更苛刻,但如果完美演绎出来则更显自然!
我喜欢爱情故事!
《两小无猜》那种极端的自证的爱;《天使爱美丽》那种普通人之间最纯粹的爱;《怦然心动》那种初爱懵懂无所顾忌的爱;《巴黎野玫瑰》那种疯疯癫癫轰轰烈烈的爱;《你的名字》那种科幻而美好让人又重拾信仰的爱;《甜蜜蜜》那种被生活碾碎百味陈杂的爱;《罗马的房子》那种偶遇同性灵魂伴侣无法割舍的爱;《英国病人》那种被禁忌的、一见钟情的、陷入爱的深渊的、最后忽略世俗大义的、连我也双标了的爱……《最爱》(杨宗纬)里面有一句“红颜难免多情,你竟和我一样!
”让我不禁想问生于21世纪的你,你真的希望你自己一生只爱一个人吗!?
这个剧本很好,男主刚刚好是一个导演。
于是本片真正的导演借刀杀人,在剧中把自己对“专业影评人”的怨念掺入一长串的“fuck”,形成一套组合拳让男主表现了一番!
看你们还敢不敢机械的模式化的评论导演们的电影!
2021年度观影No.49萨姆·莱文森 导演作品《马尔科姆与玛丽》(4/5)电影之所以成为一种不寻常和罕见的艺术形式,是因为在寻求普遍性的过程中,其自身身份的碰撞。
影片讲诉了马尔科姆(一位电影人)是一个正处于起步皆事业慢慢蓬勃发展的编剧兼导演,而他的新电影是关于一位年轻吸毒者的故事,这部电影是根据他的女友玛丽的生活改编的,也是马尔科姆在致谢词中忘记公开承认的一个信息,从而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争论,而这争论则构成了影片的大部分内容:探索真实性、认可、影评、艺术、自我,还有爱等主题。
这部作品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当玛丽赞同影评人的批评,甚至更进一步说,她对作为电影制作人的不满就是对其作为一个人的不满。
触及了这部电影更深层次的主题,也就是学会倾听批评,并从中成长,不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
但某些人对电影的解读完全否定了玛丽的立场,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情感核心。
玛丽这个角色在某些方面是一个非常男性化的角色。
她有一种禁欲主义,一种保守的天性,你通常会把她和男性角色联系在一起。
只有当影片展开时,你才能看到其中的情感爆发与联系。
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就是你需要承认那些在你生命中帮助你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行业外,这都是一种感恩。
I like it. From a movie's standpoint, it reminds me a lot of Marriage Story. I love the overall delivery, despite the unrealness of some taxing tirades (they don't seem like the way a real couple would argue - no one would do such a long monologue without being interrupted, but again, what do I know lol). I also think despite Zendaya's top-notch performance on the white fur carpet, when a drop of tear fell from her eye, that part was quite unnecessary - she would have let out that difficult question way earlier in the argument because it stood SO CENTRAL in the whole thing. Her performance is so natural and *authentic* throughout the whole movie, we all felt heart-broken and unstable just as she did. I especially like the part when she wanted to express her twisted feelings by playing Dionne Warwick's "Get Rid of Him" to Malcolm. That was so awkward and cute and makes my tummy warm.I blame my dislike of the 30 times of "thank you" speech on Sam Levinson, not her. That was poorly written. But in that mawkish speech, I liked these lines:Your lack of curiosity is merely an extension of your narcissism, your megalomania, your egotistical view of the world. As a result of never doubting yourself, you never stopped to ask yourself, 'How can I be a better partner?' ... The man I'm looking at right now is as good as he's gonna get.John David Washington always looks very pissed to me, his piercing eyes make every glance he gives condescending, almost denigrating. ughhh after watching his Tenet and this, I still can't make my mind up as to whether he is a good actor.Also the cinematography of the movie must be one of my favorite of all times. The perfect black-and-white, perfect degree of grains, those long shots, the clever deft use of mirrors, and music - all played by the characters themselves on their own phones! So fun.Sadly this is one of those movies that you feel so strong of the presence of the director/screenwriter himself that you lose the real point of the movie. Overall I like it, but I won't watch it again because some of the tirades are very stomach-twisting. The most valuable/salable takeaway/lesson learned about black movies (which is what sparked 50% of the arguments): "white critics approaching black art through the lens of importance rather than black art being important in of itself". However, this message has been undercut by the megalomania of the director himself.
这部电影包含两个主要矛盾元素,分别是影评对导演的揣测和两性思维下恋人对彼此的试探博弈,极致的情感和疯狂的毁灭力相辅相成。
恋人的恐惧是关于被消耗的情感,那些对方的错误和自己的付出绞合在高喊却未能表达的无言之苦。
男人想通过结合的欢愉来平息或逃避矛盾,而女人需要先推开“敷衍”的干扰,喋喋不休未尽的话题,方觉得能完全表达心情并感受到重视,气氛节奏由此随着肉体的“分合”此起彼伏,情绪的张力随镜头的流转调度在窗框竖线框定的画面空间中翻滚爆发。
恋人亦是一面镜子,让人们在关系里面看到自己和他人,看清人性中最隐秘的情感,那些我们现实中站在强势地位的人竭力想去否认的情感。
玛丽是个冷艳聪明又极其敏感的女孩,内疚、羞耻和对自我的厌恶放射到自残、对伴侣的发泄伤害,并向其不断证明自身的存在和重要性。
马尔科姆趴在浴缸上缓缓坦白玛丽真正的恐惧的桥段一度让我触动。
关系的议题之外,影片亦借马传达对作品意图与导演身份的牵强附合产生的说教式学术废话影响对艺术客观欣赏的控诉。
资本的虚伪摧毁艺术的独立,人性的虚伪摧毁爱的能力。
很喜欢黑白映像和为切换平缓基调穿插的爵士小调,光影恰到好处地雕刻美人的曲线和内心的波澜,让每一帧画面充满复古胶片的质感和艺术性。
从未想过的组合,菠萝夫人如果是小林聪美呢话那可就太好了啊!
看过
带有强烈的小林聪美特色的电影,远离喧嚣的海边小镇和舒适淡然的处世之道,只不过和纯粹的乐活系相比,这部的故事还是有些悲伤的成分的,两个各自背负着过去的中年人决心勇敢去爱,牙医无法替自己看牙,伤口也很难自己治愈,找到可以相互依靠的人,即便五十岁也是幸运的。
挺寡淡的日式小清新风格~男主好像老了的郑敬淏啊哈哈哈哈哈哈~
不喜欢
二位的吻戏均是头一次见,开眼了
没法不喜欢小林聪美。
梦幻的中年人的浪漫拯救。
能被陨石砸中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日本的爱情片主角也开始走老龄化路线了,女主某些角度很像徐帆啊,更大的相同点是两人的老公都是导演。日本的和尚过得挺潇洒的,不用守那么多清规戒律,恋爱玩乐都不耽误。松重丰在本片里对如何吃好依旧有着独到的见解。
小林聪美和松重丰你们在一起不开个餐厅是不是有点浪费(bushi,啊啊吻戏完全无法代入。节奏比我想的还要日常,本以为中年人的爱情就是容易分分钟结束,最后松重丰回来真是意想不到,果然中年人需要陨石和鲸鱼才能幻想自己得到了爱情,还能和爱情相守。
如果前面是你在等着我,我将飞过去迎接你——因一件概率很低的事,人生也仿佛被破开了一个小洞,外面的阳光照耀进来
湿漉漉的山里好棒,天和海水也好棒,还有什么都没有说,也不流眼泪就翻越的善良的人。
小林聪美饰演的芙美,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五十岁的单身女人,但在影片中却完全看不出她曾经怀着丧子之痛整日酗酒度日的痕迹。她会穿着清爽的白衬衣、干净的小白鞋同工友们坐在海边惬意地吃饭团,也与她们讨论关于“性”的隐秘话题,还跟小学生航平做起了好朋友。被陨石砸到后,她甚至像个少女般激动地把那块石头做成了项链天天戴着,一心期待着能有什么好事降临。
一边看一边在想些有的没有,譬如好像从来没见过小林聪美年轻时代的样子,末尾车站那场戏居然是一个印度人坐在站头背落语《寿限无》,原来松重丰也可以成为女人心中的“白月光”什么的......想得越多就觉得幽默,尤其江口德子跟那和尚的恋爱;可见追求幸福是一种瘾,是酒鬼戒不掉的眷恋。
所有人都在默念着,我会幸福,这一句咒语,用生命中最微小的细节和偶然挣扎着证明它的可能。
50岁也可以追求幸福哦,中间穿插的仿佛幻想的部分,有一点点让我想到茶之味。大家的背景故事都只说一点点却感觉足够了。不过完全没想过还能看聪美桑和丰叔的吻戏哦。或者说我都没想过日影里这把年纪还能有吻戏(ntm
挺好的,挺温馨的,但是总觉得太淡了作为电影,没有任何结构框架和情节起伏,类似的片子看多了容易乏味。另外虽然是2022年的新片,但片中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是来自上个世纪……
碎碎叨叨,不成故事。除了开场陨石砸车和结尾鲸鱼跳跃出海的场景奇幻,其余全靠演员演技撑一撑了
即使有过痛苦的往事,日子依旧可以是阳光灿烂,疗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个风景好的地方好好生活一段时间,既是治愈身体的疲惫,又能治愈心灵的痛苦。
你看这是咋说的,五十岁的女性遇到个男人都需要神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