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
Diana
导演:阿莱霍·莫雷诺
主演:Ana Rujas,Jorge roldan,Laura Ledesma,Lucio Romero,Cayetana Cabezas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8
简介:El dormitorio de un piso de la castellana, Madrid. Es el dormitorio de Sofía, una scort de lujo. Su nuevo cliente descubre el misterioso nombre que ella tien..详细 >
咕噜咕噜咕噜…(河马语
HKIFF48 PE|好悶 兩個小時還是太長|和回歸達荷美,EO,蜻蜓之眼這類素材剪輯重新講故事很像,但VO實在太拖沓了
较达荷美更游离的讲述意志,飘忽的距离感更贴近被蛀蚀的殖民记忆。
为什么不能好好拍 好好的叙事 一定要故弄玄虚的才能拿奖吗?
精装潘配罗
风景很美,形式很实验,故事很散文,讲河马的遭遇,又不只是河马
太前卫了,令我困惑1.5⭐
河马线索中间的旁人的搬演感觉有点喧宾夺主,河马的自述虽然风格化处理了,还是也太拟人化了
#BJIFF Nº2 非洲来的河马不知怎的会和美国扯上关系,他看不懂电视里的毒枭的葬礼,也不懂得选美比赛,他决斗以后被赶出了自己的领地——其实也不属于自己,然后又被人类驱赶、射杀,随后,他的灵魂升空,呜呜咦咦的唱歌,这是一首给殖民者的歌,给独裁者的歌,给所有人的歌。
想法大于呈现效果,素材的整合太过琐碎,剪辑未能组建一场清晰的叙事。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开头通过拟人化的河马佩佩死后的独白絮语点出其“入侵者”的身份,隐射南美洲的殖民历史,到中段开始陷入冗杂与混乱,令人乏味不已,结尾的那一枪射杀变得不再有力
影像材质的拼接贯通时空彰显野心,每一镜又依照时间流动的速率极尽敞开地容纳一切,运动与静止的、近处与远方的、局部与整体的;充分调动观众的联觉能力,但不对感受方式做任何官方的解释说明。一切基于平等、自由与信任,可以想到最桀骜不驯又非自视甚高的创作姿态。
非常复杂的观感,在牛逼和莫名其妙中来回横跳。形式上是真的做足了,剧情+纪录+实验+动画,不同的形式间的黏合还算自然,后半段甚至一度有一些怪兽惊悚片的观感,能理解为什么把最佳导演奖颁给他。
弱化情节的散文电影,对大量影像素材的故事化再创作,从而生发出一种从河马视角出发的回溯叙事。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手法与《达荷美》类似,两部电影均是从不具有人类情感的非人主体出发,赋予其拟人化的感知与表达。结尾保护环境与动物的主题呼之欲出,但放在全片的大语境中看待,倒有种刻意转向的嫌疑
+
不同介质的影像素材经由导演的巧思,形成了一部时空跳跃、视角繁多、虚实相生的诗电影。能在柏林看到这样的选片属实意外,看到不少负面评价还是出自对电影媒介的传统认知,私以为如果出现在瑞士真实或者孔迪镇的场域,这部电影可以收获更多赞美。
18只河马就引起了南美恐慌?我想知道现在南美有河马没。影片拍的东西很零碎。
小西天正午1点场,看了十分钟后迷糊了5分钟,醒来正好进入梦境。电影最新形式的探索。
#74th Berlinale 本届最佳 丰盛的视听包裹巧妙的议程设置 故事、美感、信息的传达丰俭由人 当代独立创作理想模板
3.5 和《达荷美》几乎如出一辙,非人的拟人叙事+虚实相间的叙事+非洲南美政治历史社会话题一锅端,更接近“非虚构观念影像”的范畴。看得出来,这类电影是现在柏林电影节热捧的典型样态了。就,是那种全方位都特别高级(从创作观念、叙事视角、历史深度到影像调性、摄影剪辑的包装形式),但门槛也过高,看得很煎熬。看《达荷美》还能知道在讲啥,这部真是有点不知所云、看不懂,大脑知识结构没点亮“非洲/南美历史”的不推荐看....
非常蹩脚地加了德国旅行团去非洲旅行,向导讲河马攻击你是因为你后院起火,结果后面在雨林里直接接触的渔民也跟老婆十分不合。一个要隐喻西方中心主义的人类,没办法,还是用了人类中心主义来表达自己。怎么说呢,在动保人士眼里,你们人类中心主义真的很可笑。管你们那些什么政治啦地缘啦西方中心啦各种隐喻,管你们个屁!一个无知+愚蠢+掌控欲爆棚得C基生物,如果宇宙举办无知的自大,那地球选送人类参赛也许真有一丝丝获胜的机会。(说累了德国人的zzzq已经是膝跳反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