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主人公薛铭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成为了所谓的英雄,随后面临真实与虚假、名誉与良知之间的抉择。
薛铭租着店面开了个饭馆却总是不在店里看着,而是想挣点快钱,所以经常趁着老婆林潇棠不在店里,去跟人打麻将,爱玩但特别菜,把老婆给的房租输光了不说还赖账欠了好几个牌友的钱,还耽误了接儿子薛沐华放学,老婆把儿子接回家发现饭店里一桌客人都没有。
房东因为一直没收到房租,找到店里拿走了几瓶酒,老婆才得知真相,气得跟儿子单独去吃饭。
薛铭于是一个人在店里喝着酒就着招财猫,朋友来找都醉得呼呼大睡。
夜晚回家的路上,偶遇一家网吧着火,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华子",还不清醒的薛铭可能以为自己的儿子在里面,就冲进了火场。
薛铭醒来是在医院,护士说他是被人抬出来的,而且还是救人英雄,只是薛铭却短暂性失忆,记不清火场里面的事情了。
一听说点滴是进口药,薛铭怕自己付不起医药费,拿了放在旁边的衣服就溜出了病房。
衣服是一件外卖员的衣服,后背已经被烧得破烂不堪,一出病房就有好多的记者一拥而上,竞相采访这位救人英雄。
一家直播公司里,老板正在生气,勒令员工们今天就要把救人英雄的名字搞到手,否则不准下班,而当天去薛铭家饭馆找他的那位朋友,正是这家公司的实习女记者,于是顺理成章成为了去采访薛铭的人。
记者想邀请薛铭做一场直播,并且告知会有收入,以后还可以带货赚得更多,薛铭答应了。
林潇棠早就受不了自己老公这副德行,算了算饭店的收入大概也明白了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
儿子也对自己的爸爸失望了,梦想自己有个令人骄傲的爸爸,于是林潇棠又一次拿出了离婚协议书,只是这一次,薛铭说自己刚救了人,还要直播,日子会好起来的。
直播采访当天,薛铭带着老婆儿子盛装出席,直播间爆火涨粉几十万,薛铭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收到儿子的学校的邀请去演讲;幸存者马晨晨的父亲老马,还亲自到林家饭馆拉横幅表示感谢,财大器粗的老马拿着一张20万的卡非要薛铭收下;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再一次直播的时候,为了搞点噱头,直播公司拿出一件崭新的外卖服,要求薛铭穿着直播。
薛铭看着不属于自己的衣服,心里越来越忐忑,在医院醒来的那天,他亲眼在电梯里见到一位受伤严重的外卖员,再加上薛铭时不时会想起一些火场的片段,只是始终不连贯,所以总觉得自己可能不是真正的救火英雄。
薛铭享受着救人英雄带来的红利,家里的生活明显好了一些,但始终心里不安,于是时不时去看一下那位重伤的外卖员,而外卖员的伤势过于严重,手术费用可能就要花费几十万,还有手术后续的康复更是要掏空那一家,卖了房或许都不够。
于是把老马给的20万偷偷塞到礼盒里给了外卖员。
此时的薛铭认定自己是个假英雄,向老婆坦白了一切,林潇棠痛恨他没把老婆孩子当回事,做这种丢人显眼的事。
可是当薛铭主动提出离婚自己承担后果时,林潇棠决定和他一起面对。
当两人一起来到直播公司准备向赵总说明时,在医院给外卖员送钱的事被人拍到又迅速引起了反响,薛铭开不了口了,而且外卖员老婆还去面馆当面送锦旗下跪表示感谢,事情已经越来越不可收拾。
良心的谴责让薛铭夜里难眠,最终还是发消息告诉了赵总,赵总的直播公司一手促成了这件事的发酵,不愿意这件事曝光影响自己,于是找来了另一个合伙人扮成心理医生找到薛铭。
刘医生不断给薛铭洗脑,反复告诉他其实他就是真正的救火英雄,记忆有时候是不可信的。
只是刘医生点火燃雪茄的时候,薛铭的回忆冲向大脑,他冲进火场救了受伤昏迷的外卖员,脱掉了外卖员燃烧的外套,一起往外走时薛铭被掉下的木头砸中昏迷。
知道真相的刘医生却露出了真面目,根本不关心真正的救人英雄外卖员都快要死了,只关心每一个观众现在认定的英雄就是薛铭,并且以录音威胁薛铭不能把真相公之于众。
而薛铭更加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看着外卖员老婆送的锦旗,打着自己的耳光。
薛铭想起自己只救了外卖员,而不是宣传的救了6个人的救火英雄后,舆论的发酵,直播公司的威胁,良心的谴责,老婆让他多想想家庭和儿子,薛铭陷入了困境。
到了学校演讲的那天,听着儿子在台上的演讲稿,骄傲地说着自己的父亲是个令人尊敬的就火大英雄,薛铭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做一个怯懦的人,在儿子面前做一个真实的人,于是轮到薛铭演讲的时候,坦白了自己不是救了6个人的英雄,伟大的形象在儿子和众人心中的形象土崩瓦解。
看过直播称赞过薛铭的观众再一次爆发,舆论也走向了无法掌控的地步,大家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也没人相信薛铭救了外卖员,舆论的瞬间反转,让薛铭一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被人当作诈骗的一家。
儿子在学校因为父亲的原因丢掉了画板报的资格,还和口出恶言的同学打了起来。
林家饭馆门口聚集了很多的记者和不想错过任何新闻的直播者,薛沐华去上学在家门口就被围堵,薛铭为了保护儿子被记者一拥而上,跌倒在地,林潇棠为了保护老公拿起扫把挡在前面,乱得不可开交。
老马也闻讯而来要回自己的20万,可是薛铭已经给了外卖员,老马不信还要扭送薛去派出所。
薛铭走投无路,来到医院找外卖员,唯一能证明他救人的此刻还在昏迷中,外卖员的老婆此时也像仇人似的对待薛铭,不仅打了一巴掌,还把银行卡直接扔在地上侮辱薛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女记者始终是薛铭的朋友,也不愿意公开刘医生的录音,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薛铭,以此来渡过直播公司的信任危机。
女记者和赵总大吵了一架,丢掉了工作。
林潇棠和女记者为了找到薛铭也救了一个人的证据,不停在失火的地方寻找目击证人,只是大多数人已经变得冷漠不不堪,只认为这是一家诈骗犯。
更过分的是,儿子生日当天,薛铭去蛋糕店拿已经预定好了的生日蛋糕,店主义愤填膺、气急败坏,不让带走蛋糕,最后薛铭几乎是用抢才成功拿到蛋糕,骑车回家的路上电话已经被人肉,不断有"正义的路人"打电话过来只为了骂诈骗犯两句,薛铭分心摔倒在地。
回到家后,华子依然不原谅薛铭,拒绝出房间吃蛋糕,林潇棠告诉儿子,薛铭进入火场的原因是因为听到有人叫华子,华子才出门原谅了父亲,一家三口开心吃着蛋糕。
接着女记者来电告诉薛铭,找到了一个视频证据,只是离得远还是背影,让薛铭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寻找,薛铭看着开心的老婆儿子,幸福已经在身边,至于真相已经不那么在意了。
外卖员的伤势加重,需要更多的钱来救命,薛铭跟女记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丑化自己进行直播,为外卖员赢得一线生机,女记者还写出剧本找到赵总谈合作,却被扫地出门,只好自己亲自上阵开直播。
"谋士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直播当天,薛铭往脸上画了一块红色,因为他和外卖员都属猴,他举着牌子让大家发动力量让真正的英雄活下去,说着自己是个坑蒙拐骗的坏人,直播反响异常激烈,老赵也带着直播团队赶来了现场,最终社会捐赠高达几十万,而且不断上涨,连刘医生都忍不住捐了2000块,薛铭一家也把当初红火时买来的东西都退了,尽力帮着外卖员。
故事的最后,醒来的外卖员上了电视,感谢救自己的英雄薛铭,而薛铭一家换了个新地址重新开张林家饭馆,回归到正常生活。
整部电影感觉都挺压抑沉重的,一开头我还在想左小青饰演的林潇棠怎么这么暴躁,随着镜头深入我就明白就她的委屈和不易,不成器的丈夫,让她身上的包袱更重,可后来她看到丈夫这么内疚痛苦,她选择了支持丈夫说出真相,看到儿子被欺负她像母狮子一样跑出来挡在孩子面前,林潇棠是个伟大的母亲和通情理的妻子,最后她如愿过上了幸福平淡的生活,重新装修了饭店,过上安稳的日子,真好
一部名为《无名之火》的网络电影悄然上线,却意外地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这部电影由喜剧大咖贾冰领衔主演,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不仅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穿梭,更在观影后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一、人性的光亮:在利益与良知间的抉择《无名之火》讲述了一个关于“真英雄”与“假英雄”交织的故事,主角薛铭(贾冰饰)本是一个中年失意、生活颓废的小人物,因一次醉酒后的意外闯入火场,被误认为是救人的英雄。
这一突如其来的身份转变,让他瞬间成为社会的焦点,名利双收。
然而,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薛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
他深知自己并非真正的英雄,却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徘徊不定。
最终,他选择了坦诚相告,承受舆论的反噬,这一举动展现了他对诚实品质的坚守和对个体尊严的捍卫。
电影通过薛铭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
在面对巨大利益诱惑时,许多人可能会选择妥协,但薛铭的选择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宝贵的部分——良知。
他的挣扎与抉择,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坚守,更是对社会公义的维护。
这种“好人有好报”的叙事模式,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结局的期待,更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人对社会公义充满信心。
二、社会的复杂:网络舆论与媒体乱象的反思《无名之火》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
影片中,网络舆论和媒体乱象被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薛铭被误认为是英雄后,各大直播平台蜂拥而至,将他捧上云端,饭店生意因此火爆,财富滚滚而来。
然而,随着真相的揭露,网络舆论瞬间反转,昔日的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骗子。
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网络舆论的盲目性和易变性,更批判了媒体在追求流量和利益时的失范行为。
电影通过两次反转,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反转是从“英雄”到“骗子”,薛铭的身份转变让他体验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第二次反转则是从“骗子”到“救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揭露了真相,为自己和真正的英雄正名。
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考验,更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思。
它警示我们要警惕过度消费英雄事迹的现象,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保持审慎态度,同时倡导尊重并保护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三、艺术表达:幽默与讽刺并存的叙事手法《无名之火》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除了其深刻的主题探讨外,还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
电影采用了幽默与讽刺并存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复杂。
贾冰作为喜剧演员,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为电影增色不少。
他饰演的薛铭,既有小人物的无奈与挣扎,又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担当。
他的表演真实自然,将角色的复杂心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左小青、冯雷、宋晓峰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更是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与感染力。
他们各自饰演的角色,无论是薛铭的妻子、心理医生还是无良媒体人,都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电影还巧妙地运用了两次反转和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
从薛铭的意外成名到身陷舆论漩涡,再到最后的自我救赎,观众仿佛经历了一场情感过山车,既紧张又刺激。
而影片中的许多细节描写,如薛铭在火场中的挣扎、与妻子之间的情感纠葛等,都让人感同身受,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不足之处: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立足,尤其是关于直播平台影响力的刻画过于夸张,反转过于戏剧化,角色关系处理不够细腻,部分情感表达的方式却显得过于刻意和煽情。
总之,《无名之火》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复杂,更让我们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无名之火》这样优秀的网络电影涌现。
感觉就是一个很无厘头的电影,一开始就很莫名其妙,但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首先是贾冰饰演的这个人真的很窝囊且气人,看得我怒其不争啊,但是因为一场“火灾救人事件”之后,就开始慢慢改变了,从一开始为了家人的认可而冒领了“救人英雄”,之后因为良心上过不去(虽然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名誉、享乐等好处)而开始纠结、后来决定澄清,再到最后扮丑,利用自身“黑点”进行网络宣传以此来获得筹款来帮助真正的救人英雄。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是,网络谣言和网络攻击那边,感觉现在电影都开始慢慢朝着现实来拍摄了,先是之前大鹏拍的《保你平安》,再到这部《无名之火》,关于网络谣言和网络攻击真的很形象深刻了,但是感觉这部又有点像是……告诉大家要合理正确适用网络,一开始因为网络而享受到了红利,后来又因网络而被黑、被攻击、受到困扰,到最后利用网络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很顺畅的一个流程哈哈哈。
今年看了好几部贾冰的电影啊,这部就好像是莫名其妙出现的一样,之前也没在网上看到过……(我认为,院线应该也播不了这样的电影,毕竟有点过于现实题材了)贾冰在这部里面,又和之前看到的形象不一样了,虽然看到他还是会觉得说他是一个搞笑的喜剧演员,但是这个角色前期的窝囊、中期的纠结、后期的坦率,真的很淋漓尽致!
贾冰也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演员!
还会继续支持的!
看得出片子是想讽刺流量为王的现实,但是对于被流量裹挟的人,他们的挣扎与矛盾却描写得不够。
可以理解男主被误当成英雄,自己内心的惶恐和挣扎,但是换了普通人,大家会选择在那么公开那么正式的场合,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把一切说破吗?
结果几乎是显而易见的,让儿子怎么看你,让外界怎么相信你?
我觉得外界应该把他叫疯子而不是骗子。
因为真正在舆论得裹挟下,有些事情你是没法做的。
我觉得正常的思路,人应该是愿意把自己当成英雄,然后试图寻找证据去为自己证明,当发现确实自己不是那个英雄的时候,他会突然觉得释放和解脱。
他儿子原谅他得桥段,也非常牵强,我觉得即便要原谅,也不可能转变得这么直接,应该是蛋糕留下,儿子出来看着蛋糕,却发现爸爸已经出门了,然后爸爸决定帮助真英雄的时候,儿子站出来,这才符合戏剧逻辑。
总体来说就是,虽然没有落入反转的俗套,但是对于舆论裹挟下的每个人得生存状态刻画得并不深刻和圆润,而对于男主心路历程的刻画也并不具备很强得代入感
是一部讽刺喜剧,反映裆下的网络风气,知名演员阵容,尤其贾冰老师的表演逗笑我好几次,小人物的故事,剧本挺好,两个大反转, 导演拍摄的也不错, 将人性的斑驳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搞笑之外,每位演员的演技实力也可圈可点。
暑期在家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希望我国能多出些贴近老百姓生活正能量的影片!
看到中间的时候觉得他选择说出真相这个决定不算明智,无论如何得先从全局考虑,整部剧整体逻辑清晰,但要纠细节的话漏洞挺多的。
不过考虑到男主的生活环境,他确实想不到更加明确的方法了,如果再聪明点可能就会先调查清楚真相,再好好考虑如何让群众更能接受现实的同时保住自己名声,从这方面来看男主的考虑就太片面了,似乎只看到自己。
妻子形象塑造的可以,表面骂人,实则理解。
但孩子能像这样理解父亲的实在难得,因为曝光后孩子在学校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不一定会站在父亲的角度去理解。
曝光后身边人处处为难男主,有些夸张了,比如蛋糕店店长故意刁难他,这个也太没道德了,不太现实啊,展现了某些人未经过思考的从众心理?
整部片也算是底层小人物的写照,结局算是圆回来了,这个结局让我肯多打一颗星。
说完片,说说现实问题,都说清醒的是少部分人,在这样快信息靠流量的时代,大部分人选择了从众,而小部分人清醒却深刻感受到世界的不真实。
也许什么也不知道人云亦云会让我们活的开心,但是否表明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反而限制了我们的生活?
当我开始读书,开始思考起一些深层面的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想以前那样快乐,能够享受生活了,我会思考一些问题的底层逻辑,学了哲学,心理学,我开始不自觉的把人的行为带入进概念里,让一个个人不再是鲜活的人,而是一个个概念。
我突然感受到世界的千篇一律,变得有些麻木,也感受不到身边的生活。
书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而不是限制我们的生活。
但我在读了书后,反而无法像从前一样享受我的生活了。
遇到这种情况改怎么办呢?
无名之火 (2024)5.4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家庭 / 王珩 / 贾冰 左小青
说多了累,跳转到爸爸是外星人,我的评论去看,国内不少都管傻剧叫喜剧,神马玩意之看完记不住系列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演“徐江”的贾冰前两天出了《无名之火》,我个人感觉这部影片大部分真实,小部分夸大了网暴的力量。
贾冰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被误认为“英雄”,刚开始享受了“英雄”的红利,后来又自我否认是英雄,最终得到了“垃圾网民”认可的这么一位中年油腻男(他的形象像极了五年之后的我本人)。
我向来觉得其他网民的意见“关我P事”,对其不置可否、泰然处之的。
我自己写自己的文章,是为了取悦我自己本人,而不是网络上那些连名字也不敢显露的“网民”。
所以别人对我文章的指点,我仅仅是看了,一概不回应。
实事求是地讲我的文章确实不咋地,如果不喜欢我的文章别看就是了,毕竟我写的文章又不是给“你”看的。
而影片中的贾冰就太在意网民的看法了:被外在环境影响了心境,让网民的看法左右了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容易让身边的“垃圾人”影响自己的情绪。
比如网上莫名其妙有人骂你,我的应对之策是不回应这些垃圾人的留言,实在受不了了就将他们的留言删除,根本就不理会他们。
而影片中的贾冰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还与这些人对骂、互殴,这是错误的应对方法。
毕竟网民实在太多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部分人说对、一部分人说错、大部分人漠视。
何必为了不相干的人搭上自己宝贵的平和情绪呢?
对付网络暴力,直接无视就行了!
影片中的一个败笔是刚发了徐江成了正面“英雄”形象的视频,全城的网名都在观看他的视频了。
这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短视频这么多,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只关注一个事件呢?
当然影片为了渲染气氛才将一件小概率事件夸大为众人皆关注的事件,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总体而言电影人也挺无奈的,为了取悦我们这些观众想尽各种方法,但到最后还要被像我这样的人批评。
文章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是不是别人眼中的“垃圾人”、网上的施暴者呢?
小军同学 2024.08.08
贾冰,宋晓峰这些东北喜剧的代表人物也开始“正经”起来了,不撒狗血,不装疯卖傻,不包饺子,演了一个比较正经的剧情片,本片算不上喜剧了,现实主义题材。
感觉这几年贾冰沉下心来专注演技了,确实不是台上动不动要包饺子的那个男人了。
其实剧情没啥,网暴、网络真相这些时至今日还在上演的戏码。
左小青可能是缺钱了,现在也演上网大了,还跟贾冰过上日子了……其他没什么说的,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剧情片。
-
这片子吧它就不是给普通观众看的,就适合拿电影节上给评委看、拿艺术院校给学生看。这“学术放映🎥”连文青都大呼看不懂犯困!除非对那段历史特别了解。反正于我又属于知识空白了。以及现在真的烦看什么zz隐喻的,你就好好讲故事吧!这河马的配音弄得怪吓人的!说什么“一个河马的史诗”太夸张了,还得了柏林银熊导演奖。之前放过,也属于补片儿系列了。我见过野生的东非佩佩,但还没有去过西非。穿插的动画挺可爱,配乐也非常有特点。姆布库舒语是哪里的呀?!内嵌中字,和观版权。资料馆1号厅。100人左右。散场去牌楼边中影看到架子上居然又放海报了《雄狮少年2》CINITY的。此片豆瓣今晚还涨了0.1分,7.1了。
BJIFF 不懂背景知识的我感觉极度抽象,但在停滞的画面与镜头间却并未感到反感。虽然觉得本片在形式上的设计——看不出来逻辑的镜头并置、不明所以的时空转场、跳跃性的叙事结构…以及部分动物世界式的观感,但看完全片后依旧感受到了一种神秘、不可言说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是电影媒介存在的价值之一吧。
#10321.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导演奖。本届一大惊喜!可以说是本届看到现在站在电影艺术最前沿的影片,混合纪录与虚构的散文电影,但更厉害的是形成了一个极其精巧的寓言,通过开场三个段落(抓捕行动无线电通讯采样,河马佩佩动画片及埃斯科巴葬礼新闻片)就把河马与哥伦比亚大毒枭埃斯科巴建立了换喻联系,随后通过一系列看似联系微弱甚至没什么联系的剧情和纪录的段落,从不同的角度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涉及埃斯科巴的相关故事,同时还能引申出一层从非洲贩奴到美洲之后果的含义。影片在纳米比亚、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拍摄,构思之精巧真是令人赞叹。不过要求的背景知识有点多,为河马”代言“的段落真的有点多而且跟《达荷美》撞梗了。蹲一个主竞赛的奖(以及费比西可以出手了!)
在非洲,河马是代表坏事的动物;在美洲,河马仍然是坏事的动物。而大量俯拍镜头也让非洲和美洲在自然和人文方面产生了某种重合,地理的距离不复存在,悲惨的历史亦是如此
形式一绝。河马拟人化口述遭遇是主线,背景是南美近代不断动荡的历史,真正影射的是从非洲被贩卖的黑奴,以及批判人类政治行动影响并过度干预自然环境最终反作用于人类自身的行为。叙事素材内容丰富,物尽其用,风格极尽先锋姿态,值得反复揣摩。
3.0 #BJIFF2024# 真的看不懂,不管是素材组织逻辑(画幅变换、旁白使用、摄影机角色定位和视角选择),还是影片内容表达,主打一个不明所以。
HKIFF48#10 很久没看过这种不太看得懂的电影了,虽然看的我昏昏欲睡在座位上如坐针毡各种动,但还是觉得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也挺喜欢不同影像材质之间的转换,音乐非常好,竟然是导演自己配乐
创作上无疑是前卫的,对拉美历史的背景知识要求有点高,很难说自己看懂了几分,放弃了传统的叙事,用河马和人类的故事组成了蒙太奇,外来物种入侵,给殖民者和独裁者的歌
思路>观感,仅以非人化视角浅泛地关联到这个世界,而非深入这个世界自身的纹理,哪怕它外化为航拍的俯瞰。就使得它表面是地质层的,实则编排上却并未抓住层级间过渡不匀的魔幻感,即南美洲在审美意义上何以突出它的政治性?这是需要更多考量的,也恰是《达荷美》有所发挥之处,一种更具力量的诗性,而本片如两江交汇般带着生硬的对冲质地。当然完全明白南美文化在多重巨大力量下的层层失语(官方的阴邪和非官方的蛮恶),最后不得不转喻为动物和大地,一如潘佩罗层层叠化的“非人性”:明眼看来,处处是生命,场场是生活,却充满了涣散的违和感,人不在生命,心亦不在生活,总在压制中找寻新出口。但我是倾向于无论作何转喻,不可放弃一部分的直白,不仅是大地,还应是脸庞和言语,失语也有其姿态(或许这又太士大夫阶层了?值得多元探讨)
河马好,人坏
《非凡故事》有不同文体的交锋和流变,《佩佩》却只是无聊的铺陈。部分伪纪录段落镜位入侵性太强,露出马脚。
从一只河马延展出拉美厚重的历史,魔幻而又现实,4.0。
#MIFF 前半段和最后十分钟还行
观感复杂,像是糅合了国家地理和动物世界两种节目的伪纪录片,与《达荷美》竞争金熊也确实比较尴尬。
【观影史250210】下士冈萨雷斯在一场战事中阵亡后,投胎到非洲做了一只河马……“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老子(约前571年-约前470)没说错的话,冈萨雷斯其实至少是个上士。他作为一名观察者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你我每天都在经历的世事……
借由一头充满哲思的河马的灵魂之旅 讲述关于人类贪婪、狂妄、虚荣的殖民寓言 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与猎奇 将河马从栖息地掠走 最后又因指控他的潜在危险而将其射杀 如此自相矛盾、反复无常的行动只存在于人性当中 当这种贪婪与自大从自然渗入个人、集体、乃至社会当中 便演变为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与统治
河马第一视角自述的悼词,揭开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腹地的混沌疮疤。一个毒枭的上位与倒台,竟能影响一个物种的繁衍与消亡,改变数十亿人的生存状态。内尔松·阿里亚斯调遣多样视听语言的功力了得,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拉美创作者。
很丰富,视角、焦带动画幅、色彩、声音不断切换,诉说这片土地的残酷与荒谬。始终不知镜头会把事件和角色推向何方,未知的情绪如同河马潜伏,伺候一击毙命。除却河马这一灵魂所在,朴素的选美也很难忘,五名佳丽希望家乡改善的是教育,道路等等,希望自己日后能成为的,是为女性辩护的刑事律师,是兽医等等。三星半。#北影节14#5,资料馆,5排侧边两个女的,屏摄,玩手机,手表亮屏,说话,走来走去,忍不住制止两次,映后便拿二郎腿和书包堵我出路,巨好笑。那就让你们留名吧。
HKIFF48 PE|好悶 兩個小時還是太長|和回歸達荷美,EO,蜻蜓之眼這類素材剪輯重新講故事很像,但VO實在太拖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