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John Berger在《Why look at animals》裡寫到的那種人類觀看動物時與之既熟稔又陌生的關係:拍攝動物總是與熟悉和差異的相遇。我們總傾向於給動物賦予一些象征含義,影片在此之上達到了一種寓意的多義性,尤其是當河馬作為一種無身體的聲音,或者(被關在集裝箱裡的或在白色屏幕后被殺害的)只存在於畫外的身體時,它們成為了拉美殖民歷史的承載體。與此同時,動物又總在掙脫這些含義,就像影片中河馬與遊客之間看與被看的對質,河馬閃閃發光的眼睛在抵抗著我們相機的閃光。
@2024siff.河马的自述嵌套着拉美的历史,也是因为被拉进了人的故事才形成了佩佩无法理解的语言,或者说为之俘获了,才有了被讲述出来的“意义”。影像的呈现方式灵动自由,有几段声音想回看重听,贴地运动的镜头像亚马逊的水流,又稳又快,无法预测。在被猎杀的咔嚓之前就已经被相机咔嚓无数次了,被咔嚓的不止是河马,还有一张张年轻木讷的脸。注意到全片除了转运的木箱,没有其它封闭空间,很巧合地排在了桂河大桥后,来自文明之外的生命是最好的棱镜,“我们快要被雨林吞没了”,什么是严肃和嬉闹?年轻女性们希望和家乡一起往前走,男性们通过一次次直视河马确认自己的恐惧旋即离开,在被人群的声音淹没之前,河马说着自己不明白的语言,也许它在说:wish you a long and happy life
蛮好看的,但是说教部分也太多,整体不够灵动。
+
思路>观感,仅以非人化视角浅泛地关联到这个世界,而非深入这个世界自身的纹理,哪怕它外化为航拍的俯瞰。就使得它表面是地质层的,实则编排上却并未抓住层级间过渡不匀的魔幻感,即南美洲在审美意义上何以突出它的政治性?这是需要更多考量的,也恰是《达荷美》有所发挥之处,一种更具力量的诗性,而本片如两江交汇般带着生硬的对冲质地。当然完全明白南美文化在多重巨大力量下的层层失语(官方的阴邪和非官方的蛮恶),最后不得不转喻为动物和大地,一如潘佩罗层层叠化的“非人性”:明眼看来,处处是生命,场场是生活,却充满了涣散的违和感,人不在生命,心亦不在生活,总在压制中找寻新出口。但我是倾向于无论作何转喻,不可放弃一部分的直白,不仅是大地,还应是脸庞和言语,失语也有其姿态(或许这又太士大夫阶层了?值得多元探讨)
18只河马就引起了南美恐慌?我想知道现在南美有河马没。影片拍的东西很零碎。
4/10
不太喜欢这个idea
EO2.0
就像John Berger在《Why look at animals》裡寫到的那種人類觀看動物時與之既熟稔又陌生的關係:拍攝動物總是與熟悉和差異的相遇。我們總傾向於給動物賦予一些象征含義,影片在此之上達到了一種寓意的多義性,尤其是當河馬作為一種無身體的聲音,或者(被關在集裝箱裡的或在白色屏幕后被殺害的)只存在於畫外的身體時,它們成為了拉美殖民歷史的承載體。與此同時,動物又總在掙脫這些含義,就像影片中河馬與遊客之間看與被看的對質,河馬閃閃發光的眼睛在抵抗著我們相機的閃光。
影像材质的拼接贯通时空彰显野心,每一镜又依照时间流动的速率极尽敞开地容纳一切,运动与静止的、近处与远方的、局部与整体的;充分调动观众的联觉能力,但不对感受方式做任何官方的解释说明。一切基于平等、自由与信任,可以想到最桀骜不驯又非自视甚高的创作姿态。
@2024siff.河马的自述嵌套着拉美的历史,也是因为被拉进了人的故事才形成了佩佩无法理解的语言,或者说为之俘获了,才有了被讲述出来的“意义”。影像的呈现方式灵动自由,有几段声音想回看重听,贴地运动的镜头像亚马逊的水流,又稳又快,无法预测。在被猎杀的咔嚓之前就已经被相机咔嚓无数次了,被咔嚓的不止是河马,还有一张张年轻木讷的脸。注意到全片除了转运的木箱,没有其它封闭空间,很巧合地排在了桂河大桥后,来自文明之外的生命是最好的棱镜,“我们快要被雨林吞没了”,什么是严肃和嬉闹?年轻女性们希望和家乡一起往前走,男性们通过一次次直视河马确认自己的恐惧旋即离开,在被人群的声音淹没之前,河马说着自己不明白的语言,也许它在说:wish you a long and happy life
上影节。波米倾情推荐,昏昏欲睡一片,动物世界+国家地理,我也确实没懂柏林最佳导演想表达啥。但片尾进入人类视角夫妻/官民/媒体撕逼后精彩+核心显现,境外势力看来古今中外通用,“佩佩被击B因为他是外来渗透的物种,不属于这个国家的一员”。
不同介质的影像素材经由导演的巧思,形成了一部时空跳跃、视角繁多、虚实相生的诗电影。能在柏林看到这样的选片属实意外,看到不少负面评价还是出自对电影媒介的传统认知,私以为如果出现在瑞士真实或者孔迪镇的场域,这部电影可以收获更多赞美。
这部电影具有拉美文学的一般特点:处处皆是象征。在电影里,故事本身、人物的命运、(拉美)民族的命运甚至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往往是互文的,这不仅是一种文学意象上的美,甚至提供了一种非唯物的超越性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电影中的河马佩佩,他既是一只被从纳米比亚运来异世界的河马,也让我们想到西非黑人兄弟的命运,甚至他又何尝不是克里奥尔人、科尔特斯或皮萨罗呢。嘴贱还是想感慨或者啰嗦一句:有时候觉得自己处在一段无解的三角关系中真是心累。一边是我的人类兄弟,一边是我的动物朋友,我对两边都是真心的,他们对我姑且也可以认作是真心的,但他们之间毫无真心可言,处在这样的世界中,我又该怎么办😫😫😫
有点幼稚
我是不喜欢听河马自白
体验是4星到4.5星,加半星鼓励
【3】极度煎熬。同样是现身说法的题材难怪会输给《达荷美》。视角涣散,这就不得不提及《驴叫》和《达荷美》的精准,在于将眼睛化静为动,而本片强调素材拼贴,一会儿是河马,一会儿是旁白,一会儿是素材,根本不知道讲了什么。知道是毒枭附身河马,也知道要讲一段拉美往事,but凑在一起根本就是不三不四。唯有煎熬。这个最佳导演奖给的是剪辑技术吧,这么与此无关的素材能吓到一片人也是厉害。
4-
【14th BJIFF】素材对背景知识的联觉存在门槛,组织方式则是更加跳跃,大概理解,持续犯困。
本质是素材的拼贴 影像层面 语意层面都是 在拼贴的表层下串联出一段富含隐喻的佩佩的故事 渔港小村的故事 有几场戏光影和调度都挺棒 但是感情上却落入了虚与委蛇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