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亚瑟
Arthur the King,极限长征(台),铁人狗狗(港),王者亚瑟
导演:西蒙·赛伦·琼斯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刘思慕,朱丽叶·赖伦斯,娜塔莉·伊曼纽尔,阿里·苏莱曼,贝尔·格里尔斯,保罗·吉尔福伊尔,罗伯·柯林斯,阿拉尼·伊隆圭,塞塞·瓦伦蒂娜,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根据小说《亚瑟:穿越丛林寻家狗》中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瑞典越野赛车手Mikael Lindnord(马克·沃尔伯格 饰)和队友们在比赛中穿越厄瓜多尔雨林时,给了一只可怜兮兮的流浪狗肉丸吃,没想到狗狗跟着他们完成了剩余的700公里比赛。详细 >
#Berlinale74 Competition 这种正剧Drama让我感觉精神状态无比正常
md这才叫当代电影
74Berlinale-主竞赛|音乐极有趣,然后没了。
比较初级的电视剧拍法,一场争执就能化解矛盾,一首歌就能打开心结,一腔热血就天时地利赢到底。靠剪辑填满节拍是一种本能,但镜头应该对准怎样的景致,传递怎样的目光则来自经验、审美和感受,可我们只能看到失衡的分镜,与音乐动势相悖的变焦、摇晃与静止,把镜头随意瞄准某一两个角色,只追求到“反应”随即偃旗息鼓。用“流行音乐”挑战宗教权威却并未展示主题上的严肃性或艺术语言上的当代性,而是用部分角色的滑稽衬托主角的光辉正义。
类似《women's talking》,《助产士》路线,以女权代替理性对抗神权重写历史,发现历史的无声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哥哥(✓)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一如今世人对中世纪生活的片面臆想,本片以又臭又长的叙事蹭着女性关怀热点,硬生生把当代 dirty pop 怼进宗教古典里冒充灵魂解放者,殊不知其无所构建却是新的腐蚀之源。
3.11 和平影都路演场
教会乐团的女孩们在音乐中探索、找回并坦陈她们的爱、欲望与勇气。当教皇来的那一天,她们高唱自己的歌,奔向自由的天涯海角。绝对理想化的设定,一切乌托邦得不真实——不过女性爽文又有什么不好呢?
女导电影就是爽!看到最后总督捂心脏死了拍那两下也跟着一起打节拍我哈哈笑。而且超级喜欢最后两女和孩子一起过生活。全女乐队好啊!(不过不喜欢最后还有个男的加进来)以及映后导演对谈才知道原来剧里那个男性角色是被阉割了。乌托邦就乌托邦!再多点再多点!
纯自作自受式选片。开场女主脑补歌舞的那一幕倒还有点创意,一度以为抖衣服之类的声音是在表现绝对音感。剩下的部分充斥着时代错置,就连理应出彩的原创音乐也衔接混乱令人迷惑,西音人躺在第一排抠出了一栋别墅(一座孤儿院?)
挑战旧制度,突破桎梏,充满着热爱与追求
这不挺好的一部女性电影嘛,那场高潮戏拍和剪的都不错,女性音乐人/作曲家以一种重新夺回自由的姿态为自己赢得了话语空间。尾声部分略冗长。唾弃本片的人是否和片中的男性角色一样认为这是一个该立即停止的离谱玩笑呢?退一步说作为爽文叙事又何妨?把这个当作槽点开喷之前先细数一下有多少以男性主角为中心的爽文电影好不好?@Berlinale74
#Berlinale主竞赛
我觉得信徒都看不下去…
意大利人的编曲功底还真强 随意就把圣咏和流行音乐结合 还真莫名得好听
看点十足的海报、励志的主题和引人入胜的片名却拍出了如此无聊、浅显的效果
#20250308 意大利电影展 美丽的音乐电影。女主对抗牧师那段蛮燃的,“跪下”“求我救你”。剩下的关于天才的部分,就兴趣缺缺了,天才没那么大的意义。
女性主义主旋律,剧作出奇的差,爽就完了?然后呢?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是主竞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