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科尔顿·陈
主演:Kathleen Kenny,科尔顿·陈,Marisa Brow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年份:2023
简介:A remote helpline volunteer is targeted by a stranger who lures women from their homes with a recording of a crying baby.详细 >
很对胃口,河马的视角,哥伦比亚的喻体。
5/10。借河马佩佩的幽灵念白,讲述自己和父辈流离失所的故事,河马的形象即眼凸的健壮黑人(如此对标可能存在种族主义之嫌),用西方动画片里河马的名字命名也在表达文化挪用与殖民主义。后半段河马就像毒枭埃斯科巴,大量动物标本是累累罪行,过多的本地生活展示与前半段的节奏形成割裂。越看越困,眼前只剩下广袤的空拍镜头。
佩佩是一只河马,河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不管如何,电影里的佩佩的拟人配音真叫我难以忍受。除去这一点,故事真不错。
有点无聊
技法还挺国际化
3.5 摄影和音效很棒,叙事剪辑有创意有启发。在铁轨上像撑船一般划过的木板车和摩托车在后驱动的观光车,河马最后被射杀在草地上的画面很震撼,联想到把河马引入哥伦比亚Escobar被警察射杀的场面。60-90分钟河马不怎么说话,开始讲渔民疑似老人与海故事的地方有点跳戏…
较达荷美更游离的讲述意志,飘忽的距离感更贴近被蛀蚀的殖民记忆。
14thBJIFF丨喜欢河马的自述,一种配合着混音的伪语言触发。河马的离群与人为迁徙,死亡降临的咒语,人类当然要为此陪葬。空间景观的瞬移,河马与人唯一的同框。剪辑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连续三天(科南、第一类型危险以及这部的前车灯)遇上闪瞎双眼的镜头了orz。
#74th Berlinale 主竞赛# 6.5/10 信息复杂度极高的政治历史性寓言,由三角贸易的暗指转向(或许是)拉美官僚制度的批判。跳脱的剪辑带来的理解是过于艰涩的。@14th BJIFF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跟達和美:祖靈回家(Dahomey 2024)同一個導演呢。
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国,逃逸到南美后被枪杀的故事。用河马来做这个寓言真是绝配,佩佩第一眼就让人感觉是眼睛微突的壮硕黑人形象。
3.0 #BJIFF2024# 真的看不懂,不管是素材组织逻辑(画幅变换、旁白使用、摄影机角色定位和视角选择),还是影片内容表达,主打一个不明所以。
其实中间那段讲community的拍得还挺不错的但是作为feature film如果老有种essay film的感觉的确让人觉得很pushing,为了拍而拍。应该让中间那段统领全场包括用中间的人物交代开头的毒枭的故事,这就对编剧提出很高的要求。河马真可爱
4/10
可卡因河马从被贩卖到被杀死,港口渔民无序中又有序的混乱和集体无意识,题材照进现实的魔幻主义,又有些拼贴历史的纪录片手法。
# 74. Berlinale Wettbewerb 对背景知识要求极高的寓言,影像的处理方式也令人困惑
蛮好看的,但是说教部分也太多,整体不够灵动。
跟拍镜头、无人机镜头、特写镜头、夜间镜头、视频镜头、档案镜头、直升机镜头……宽高比切换、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字、档案镜头到卡通……作者用极为丰富多义的媒介拼贴捕捉佩佩存在的“错位”:它直到死亡的一刻才习得语言 并带着质疑一切乃至质疑语言本身的姿态发问 它短促有力的去中心化视角 引出了关于生态学、社会学、神话学等诸多议题 尽管“异质”“他者”等语词出自一只河马口中本身就有很强的错位感 穿梭于抽象与全景、亲密与疏离 直升机追踪河马越过橘色天空的段落很难不想到《现代启示录》滑动变焦凝视着佩佩打呵欠的缓慢动作和溯游的场景 又传达了一种粗暴的虚无感 以罪孽开端又经历多重罪孽之后的终结展露了人的边界、人类的边界
为什么感觉像百年孤独 节奏奇幻跳跃
文本知识庞大 通过几场信息量杂碎的戏居然把整个殖民与资本贩卖的主题连上了 导演奖给的非常到位 看上去零零散散实则复盘串起来信息巨大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很对胃口,河马的视角,哥伦比亚的喻体。
5/10。借河马佩佩的幽灵念白,讲述自己和父辈流离失所的故事,河马的形象即眼凸的健壮黑人(如此对标可能存在种族主义之嫌),用西方动画片里河马的名字命名也在表达文化挪用与殖民主义。后半段河马就像毒枭埃斯科巴,大量动物标本是累累罪行,过多的本地生活展示与前半段的节奏形成割裂。越看越困,眼前只剩下广袤的空拍镜头。
佩佩是一只河马,河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不管如何,电影里的佩佩的拟人配音真叫我难以忍受。除去这一点,故事真不错。
有点无聊
技法还挺国际化
3.5 摄影和音效很棒,叙事剪辑有创意有启发。在铁轨上像撑船一般划过的木板车和摩托车在后驱动的观光车,河马最后被射杀在草地上的画面很震撼,联想到把河马引入哥伦比亚Escobar被警察射杀的场面。60-90分钟河马不怎么说话,开始讲渔民疑似老人与海故事的地方有点跳戏…
较达荷美更游离的讲述意志,飘忽的距离感更贴近被蛀蚀的殖民记忆。
14thBJIFF丨喜欢河马的自述,一种配合着混音的伪语言触发。河马的离群与人为迁徙,死亡降临的咒语,人类当然要为此陪葬。空间景观的瞬移,河马与人唯一的同框。剪辑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连续三天(科南、第一类型危险以及这部的前车灯)遇上闪瞎双眼的镜头了orz。
#74th Berlinale 主竞赛# 6.5/10 信息复杂度极高的政治历史性寓言,由三角贸易的暗指转向(或许是)拉美官僚制度的批判。跳脱的剪辑带来的理解是过于艰涩的。@14th BJIFF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跟達和美:祖靈回家(Dahomey 2024)同一個導演呢。
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国,逃逸到南美后被枪杀的故事。用河马来做这个寓言真是绝配,佩佩第一眼就让人感觉是眼睛微突的壮硕黑人形象。
3.0 #BJIFF2024# 真的看不懂,不管是素材组织逻辑(画幅变换、旁白使用、摄影机角色定位和视角选择),还是影片内容表达,主打一个不明所以。
其实中间那段讲community的拍得还挺不错的但是作为feature film如果老有种essay film的感觉的确让人觉得很pushing,为了拍而拍。应该让中间那段统领全场包括用中间的人物交代开头的毒枭的故事,这就对编剧提出很高的要求。河马真可爱
4/10
可卡因河马从被贩卖到被杀死,港口渔民无序中又有序的混乱和集体无意识,题材照进现实的魔幻主义,又有些拼贴历史的纪录片手法。
# 74. Berlinale Wettbewerb 对背景知识要求极高的寓言,影像的处理方式也令人困惑
蛮好看的,但是说教部分也太多,整体不够灵动。
跟拍镜头、无人机镜头、特写镜头、夜间镜头、视频镜头、档案镜头、直升机镜头……宽高比切换、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字、档案镜头到卡通……作者用极为丰富多义的媒介拼贴捕捉佩佩存在的“错位”:它直到死亡的一刻才习得语言 并带着质疑一切乃至质疑语言本身的姿态发问 它短促有力的去中心化视角 引出了关于生态学、社会学、神话学等诸多议题 尽管“异质”“他者”等语词出自一只河马口中本身就有很强的错位感 穿梭于抽象与全景、亲密与疏离 直升机追踪河马越过橘色天空的段落很难不想到《现代启示录》滑动变焦凝视着佩佩打呵欠的缓慢动作和溯游的场景 又传达了一种粗暴的虚无感 以罪孽开端又经历多重罪孽之后的终结展露了人的边界、人类的边界
为什么感觉像百年孤独 节奏奇幻跳跃
文本知识庞大 通过几场信息量杂碎的戏居然把整个殖民与资本贩卖的主题连上了 导演奖给的非常到位 看上去零零散散实则复盘串起来信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