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自白

자백,韩国版看不见的客人,局中局(台),真假布局(港),Confession

主演:苏志燮,金允珍,林珍娜,崔广日,洪瑞俊,朴美贤,徐荣柱,黄善熙,韩甲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2

《自白》剧照

自白 剧照 NO.1自白 剧照 NO.2自白 剧照 NO.3自白 剧照 NO.4自白 剧照 NO.5自白 剧照 NO.6自白 剧照 NO.13自白 剧照 NO.14自白 剧照 NO.15自白 剧照 NO.16自白 剧照 NO.17自白 剧照 NO.18自白 剧照 NO.19自白 剧照 NO.20

《自白》长篇影评

 1 ) 笼中鸟的爱情

思想非常超前的一部电影。

题材是女同。

看得一直在掉眼泪。

看见了几个点,一是男性掌握权力。

在植物园里的父亲理所应当享有女儿的服侍,茶晚上比早上要少五颗并且要用雨水泡/要给他洗衣做饭洗脚拿报纸/打理植物园上山采紫藤下水挖他喜欢的泥。

军人也在享受性别福利,最后植物园的权力交接到他的手上。

影片还在影射一些议题和创伤,80年代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唐山大地震,笼中鹦鹉说的话,要在场生的孩子最多的女性在床上跳舞以求早生孩子。

很明显的男女对爱情的差异。

男方对李明的态度“我需要一个妻子”“摸摸我的弘二头肌”“不喜欢浪费时间,我们结婚吧。

”后期的处女情结和暴力就不多说了……李明和安安对互相是这样:“你哭了”“没事,你一来我就雨过天晴了”一直是为对方着想,并且能做到旁若无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大胆亲昵)(最后李明被审判的时候说能审判她的只有安安)哎,佛前许下的愿和放飞的108只鸽子都无法拉回她们在人间这一世的爱情。

06年拍的片子了,这影片现在放不可能是现在的豆瓣分,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豆瓣里面的低分长评短评都是男的,签名写着“每个男人都应该是提着霰弹枪的堂吉诃德。

 2 ) 不过一缕沉香

看了《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看之前,我想象中是如此。

植物学家是白种人。

大概四十来岁,高个且干练,有浅金色的短卷发,带金属边框眼镜,脖子里耷拉着眼镜链。

在做植物标本的时候,偶然遇到中国女孩。

然后干柴烈火。

完全误解。

看完之后,觉得这个广为流传的名字实在是牵强。

植物学家是陈教授。

那么所谓的中国女孩,是安安,还是李明。

也许都是。

或者都不是。

至少到了最后,她们都不在是他的。

而是她们自己的。

由此。

远不如《植物学家的女儿》来得恰如其分。

镜头是极美的。

包括那样的山,那样的流水,那样的庙宇,那样的房屋。

还有墙上转而游动的鱼,从小弄之间穿行而过的铁轨,迷漫着烟雾的暖房如同仙境。。。

大多数的场景都笼罩在一种昏黄和烟紫交接的色彩之中。

象是放了很多年的紫檀。

初看着显得有些黯然,但细看之下,骨子里的气氛和嫣然就这样升腾而出。

就这样在岁月里沉淀了下来,然后肆机绽放。

题目里的那一抹沉香,就是指此地。

美好的自然还有姑娘们。

那个中法混血姑娘乍一看不是很美,但眼珠忒的剔透。

看久了,亦有她的独特和动人之处。

然后说李小冉。

从很早以前就喜欢她,她美得自然而淡定。

小家碧玉可以,大家闺秀亦可以。

有两出戏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出是她用脚尖揉着草药,在腾腾热气中,汗水湿了衣襟。

另一出,自是她卧于暖房,仅在腰间搭了条紫红色的浴巾。

传闻原本是要找周迅演这个角色的。

说起来这部片子里,李小冉有好几个镜头看着都有些象周迅。

让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戴导演没请到周迅出演实在心有不甘。

不过若是周迅演了,这两个镜头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滋味的罢。

周迅自有她的好。

但不够高挑是她的致命伤,当然有时也会成为优势。

然,在这样一部视觉至上的影片里,我还是会选择小冉。

之所以说它视觉至上,它的情节实在是有些无力。

导演想拍成某种程度上的拉片,但事实上这片子在这一部分处理得很奇怪。

有这么几点我们可以肯定的。

首先是戴导演不够了解女生之间的友情。

其次戴导演或许也很不了解LES。

再次,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

最后,他低估了中国观众的胃口。

女生和女生之间很容易就变得很亲密,然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两个异性恋女生也可以很亲密,并且大玩同性恋游戏。

但之所以是游戏,是因为她们不是拉拉。

所以,那两个姑娘突然爱了,让我觉得很奇怪。

然后,在一部片长仅一个半小时的片子里,他要表现同性恋、异性恋、SM、父母包办婚姻、大婚、死亡、枪决那么一系列的非常规内容。

影片的前半小时,混血姑娘才到植物园,与陈教授和安安相处着,还显得悠哉,也还细腻。

到了后半部,连我都不停地在为他想,还剩半小时,这内容演得完么?

还剩一刻钟。。。

还省十分钟。。。

紧赶慢赶,终于所有内容都演了进去。

但你说说,这还能细腻么。

这还能好看么。

照我说来。

我情愿整个故事就简简单单的三个人。

陈教授,安安,李明。

哥哥的出现基本就是一败笔。

莫名其妙地出现,莫名其妙地发怒,莫名其妙地离开,再加上最后莫名其妙地萧瑟。

该人物实质上大大破坏了故事和场景的连贯性。

其中也要提到结婚的那出戏,我情不自禁去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云游了一回。

那种布景和用色,还有军服的出现,与之前的唯美和细致之间私以为是脱节了。

要我是戴导演的话,哥哥该出现在信里。

既然都包办婚姻了,那么我们就玩个彻底的。

面也不用见,直接指婚了事。

那么安安姑娘肯定也会疯了一般,这样的话故事倒可能更为连贯也说不定。

关于最末那点。

我们不怪吕克叔叔。

一般老外碰到沾满中国特有气息的电影,早就晕呼了云里雾里了。

但作为一中国观众——没有字幕也能毫无障碍看完影片的人来说,还是会关心空架子里面到底有些啥实在东西的。

这样跳来跳去的不太连贯又有些唐突的情节,实在无法叫人满意。

倒是陈教授如一而终。

林先生的火候把握得不错。

但这一死,把枪决大事推给了法庭。

法庭在这里的出现也实在太不伦不类了罢。

在这里,我也只能叹息一声。

然后私底下怒其不争。

以下是妄想情节。

基调请参照前1/3那种唯美的让人舍不得它结束的那段。

* 李明到了植物园。

* 遇到脾气暴躁的陈教授,和他美丽善良的女儿安安。

* 李明和安安逐渐熟悉并亲密起来。

* 俩姑娘渐渐产生了爱情。

* 陈儿子写了家信。

然后陈教授想起了儿子的婚姻大事。

于是自做主张把李明和陈儿子配了CP。

* 陈教授跟李明说起此事。

李明没答应也没完全拒绝。

* 安安知道了心神不宁。

李明也一直恍惚状态。

两人去寺庙放生,但求一辈子在一起。

* 安安说她哥哥是军人。

说服李明嫁给他,得以一直留在陈家,一直在一起。

* 李明嫁给陈儿子前夕(陈儿子没回家,设定始终不露面)。

陈教授欢天喜地,但俩姑娘日渐伤感。

* 陈教授终于察觉俩姑娘不对头。

后来发现了他们的JQ。

* 陈教授威逼之下,姑娘们徇情(投河吧,干净)。

成为了美丽的传说。

* 陈儿子及婚事不了了之。

* 陈教授在安安和李明死后,不再搭理他的植物们。

庭院萧瑟。

只有李明住过的那房间里的墙上还有鱼擅自游动。

还有那只会说话的鸟偶尔啼鸣。

↑看,这是多么凄美且委婉的故事啊。

 3 ) 我看过的最美的拉拉电影

也许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因此喜爱这部唯美的拉拉电影。

一切都美得令人心碎,除了大兵的暴力和肌肉,也许导演原本就打算让这男性暴虐带来的冲击映衬女性的柔情。

两个女孩子的声音清澈透明,恬淡的爱意正像影片中平静的河水缓缓流淌,爱不需要展示得很热烈,而是沉在心底,只有最纤细最柔软的手指可以触摸得到。

相望的眼睛充满浓浓的爱意,没有贪婪,没有占有,有的只是柔情、信赖和欣赏,而这也许只存在于两个温柔的女子之间。

 4 ) 嫁接与意淫 - 植物园之无责任乱评

剧情简述:李明同学其人我认为李明同学在影片中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的李明原本是一个正派而善良的女青年,由孤儿院抚养长大,被孤儿院公派往外地留学的(肩负把中医植物学知识带回孤儿院的重要使命)然而力同学经不起诱惑,深深陷入了一段难以启齿的隐秘恋情之中,沉迷于肉欲儿难以自拔,渐渐荒废了学业而后为了获得植物园的永久居住权,竟然还假意与植物园领导的长子最后在其隐秘恋情事发后,李同学与其恋人还残忍地将植物园领导杀害教授与实习生:包吃包住,没工钱,主要做家务,顺便学点谋生手段李明同学的身份究竟是实习生?

是留学生?

是学徒?

抑或是童养媳?

总之“教授与实习生”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多半只是为了给影片注入些洋气息,就好像李明同学的混血身份一样女同与破处:也许是我没文化,在我的印象中,处女膜破裂对于女同来说似乎不是必要条件同时我也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夺走了李明同学的第一次呢?

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玩具似乎是不太可能思索良久,终于得出结论 —— 有灵魂的人参^^洞房与蜜月:老教授召集一帮乡里乡亲又堆被子又跳祈子舞地布置新房,中国得一塌糊涂结果结完婚,小两口竟然立马去外地度蜜月了在那个年代,新婚夫妇不在“精心布置”的洞房里OOXX,偏偏要跑到外地去找旅馆开房那种感觉,就好像:吃粒巧克力,却发现是咸的结婚与地位:婚前老教授的刁蛮与权威是非常明显的,女儿学徒,全得听他的,泡杯茶都必须用雨水婚后地位变化明显,女儿儿媳都开始明着顶撞老头,分分钟给他脸色看老头凄惨地跑到外边去吃鸭掌,只因为儿媳讨厌鸭掌佛门的生意经:许愿放生,许一个愿就要放生64-108只鸽子,这个生意也实在太好做了红色的执着: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执着,比在“战死前请战友转交最后一笔党费”更诙谐的那一定是“在被枪毙前请人转交枪毙的弹药费”小结:植物园里到处是大红大绿,只要色彩丰富,不管协不协调植物园里永远是烟雾缭绕,超越时间空间,一派醉生梦死植物园里,导演带着神仙般的笑容,一边照镜子一边随意地将文化嫁接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从容地意淫着,意淫着...Permalink:http://draco-standalone.spaces.live.com/blog/cns!DFC124FAFF2221AE!1516.entry

 5 ) ?

三点:第一:剧情转折太突兀,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陈教授让儿子娶李明。

二是李明已经拒婚,但陈安安又让其接受李明不想要的婚姻,而达到在一起的目的。

第二:矛盾制造太刻意,导演和剧本用那个时期明显是想体现我们思想的陈旧和同性恋所谓的“真爱”的先进爱情观的对比,包括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陈教授,还有他封建家长制的教育(这里我强调一下,评论里动不动扯男权父权压迫的真的很蠢,这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我们一直以来的敌人也是封建帝国主义阶级和资本阶级,是他们在制造人民内部矛盾和对立,不要再掉进他们制造的陷阱了,多看看书吧)造成的压抑感,和这两个女生爱情的自由感。

这里军人二蛋仿佛只能是军人,而且还必须是解放军,还是在那个时代入伍多年没有净化心态,没有大义格局,没有七情六欲,唯一知道怎么处理矛盾的方式就是体罚和虐待,这也是其过早失去母亲的家庭教育导致的病态心理,但似乎导演要表达的就是把当时的整个社会、家庭、家人当做反派来衬托她俩的爱,这样反而让人反感,因为她俩唯一反抗的方式,就是忘乎所以,因为自己的情爱而疏忽自己的立身之本,即自己的工作。

既然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自己,那就早就可以选择离开,可惜影片并没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家人和自己唯一懂的中草药学立身之本,一方面是同性,不会有孩子,也不被当时社会认同的爱。

结果犹犹豫豫不能脱离生存环境,显得这段爱情也是那么的不坚定。

第三:夹带私货。

文革时期,鸟叫毛主席等元素完全没有必要屡次刻意强调,仿佛导演和剧本要把这些压抑压迫的环境归结到这些元素上去,来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我们会直面历史错误,但不需要以这种阴阳怪气和片面狭隘的表现方式用一时的错去弱化一个人,一件事带来的更大的积极影响,我看还挂了一个中国导演的名,未免太白眼狼了。

最后,植物学家种植和研究的药材药方,怎么着也造福了一方的人吧?

更别提可能全国被疾病困扰着的人都会受益,然后以他的角度看,就这么撞破媳妇和自己女儿的私情就这么死了,死后的待遇还不如一个什么社会价值都创造的外来人。

导演还利用庭审定罪阶段,把罪名归结到同性恋的问题上,那是同性恋的问题么?

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爹心脏不好故意在他眼皮底下搞偷情啊?

被撞破的时候还亲手给了一棍子啊?

还有你搞同性恋可以,但那是你疏忽工作疏忽责任的理由么?

你想自由,我见你爹也没拦着你吧,全篇也没见道德绑架啊,想走不还是随时去庙里搞去打野了么?

再有,你知道自己哥哥是个什么德行,还让你心爱的人和他结婚啊?

这样就可以趁你哥戍守边疆的时候和已经完成婚姻的你嫂子偷情啊?

我的天,我说出来才发现这么逆天,这个李明也是一点儿主意没有,又想得到同性的真爱,又不想接受现实的束缚,自己喜欢的人说啥就是啥,没有对两个人未来的打算和主见,这是爱情么?

这不就小孩子过家家么?

 6 ) 《植物园》:对女同穷凶极恶的意淫之后;瑰丽如歌

《植物园》:对女同穷凶极恶的意淫之后;瑰丽如歌                 ■ 文/火神纪  我爱你。

而你爱我。

  于是。

生亦同衾;死亦同穴。

——火神纪。

题记。

  女同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女同当成了电影噱头。

女同的爱情也并不可耻,甚至也许应该得到跟男女之情一样平等的看待;可耻的是在电影里,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要发生得如此悲切呢。

  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拍得挺美的电影。

只是,同样的情感如果发生在一男一女身上,这样的故事显得并不动人,而且庸俗。

因为披上了一个女同的外套,这个故事就成了一个看似不错的题材。

  并不瑰丽的爱情;瑰丽如歌的女同噱头。

这是这部电影企图伟大的基石,也是这部电影不可能伟大的原因。

女同,也许多少会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定的关注和点击;可是看似最不庸俗的题材其实最容易沦为庸俗。

  这层华丽的外衣,其实并不可能把这部电影变成经典。

虚妄的渴望让这部电影只能停留在最恶俗的追求里,不可能改变的是,在这部电影里,女同仅仅只是一个可耻的噱头;这就是这部电影那最恶俗的欲望了。

  电影中的结局,那个所谓的死刑,不就是那种最可耻的扼杀式的宣判吗。

在电影的场景上看,那场对恃也许更像是自卫还击或者误杀,而不可能成都市为谋杀。

如果陈安不把陈教授打倒的话,看陈教授那大刀挥起,李明应该难逃身首异处的命运。

对误杀的以及防卫的量罪,看起来多少更像是一种赤裸的扼杀。

  如果不是陈教授冠心病发作而死的话,那么,李明在那之前已经死于陈教授的刀下了。

我在想,陈教授会受到什么样的严惩呢。

  或者如果她们并非女同的话,是不是,结局不会变得那么肃穆。

  同性恋到底是否是一种病呢,在这部电影里的这个问题似乎毫无疑问。

陈教授,一个所谓的植物学大师,说他被杀害的并非他的冠心病发作,而是因为他的女儿和媳妇都患上的同一种病:同性恋。

电影就是用这种说教的方式传播着他那卫道士式的保守思想,所谓的人们如此愤怒、政府如此重视等等,都在不停地把同性恋这个字眼当成了一种可怕的疾病而且不停地策动着人们一起群策群防。

  审判长的话显得更无知而且更卫道:一桩畸型的同性爱情的发生,导致了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的死亡,陈安、李明罪责难逃;于国法不容,于天理不容,于人情不容,于社会不容,必须受到严惩。

  所谓的量刑,而且还在宣判这段台词的时候,镜头切换到一个摇摇晃晃的天平,似乎想让这个宣判带有更浓烈的公平味道。

然而,是不是这样呢。

必须受到严惩的首要条件是:“畸型的同性爱情的发生”;而次要条件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的死亡”。

  这两句看似堂皇的话里所包含的是那种狭隘的传统卫道的观点:把同性爱情定义为“畸型”,这只能说明审判长对于异性爱情以外的排斥,而且对同性恋充满了歧视和异样的目光。

而“著名植物学家”在他的眼里又成了权威式的代表。

于是他的论点似乎很正确而且非常有力地成立了:畸型的爱情让权威致死,罪恶责难逃。

后面的四个“于……不容”就自然而然地成立并且足于让这两个相爱的女子判处极刑了。

  陈教授说李明是妖魔,审判长说她们是畸型。

在卫道的眼里,她们并不可能得到一种与他人平等的对待;而陈安的哥哥蛋蛋那疯狂的处女情节却似乎合乎常理,拳打脚踢和吊打之类的私家刑法在电影里并不曾得到半点谴责,除了陈安对李明的那丝怜悯之外似乎并不能引起任何波澜。

  同性恋并不是罪,至少不能因此被定罪,而滥用私刑必须被谴责;这些在电影里都看不到。

而对于谋杀、自当防卫、误杀的判断以及量刑都因为同性恋而改变了标准,权威式的说教,处女情结的紧缚;如此这般的卫道思想却如此显而易见。

  还可能对这部电影抱有什么样的观望态度呢。

除了那腐朽的卫道思想之外,这部电影什么都没有了。

  或者说,这部电影在结局的最后处理上给予了同性恋人群的一个笑脸,也给了陈安李明一个很苍白的同情。

生亦同衾;死亦同穴。

把她们的骨灰一起撒进了那条大河,然后汇入大海,于是,她们就会永远在一起了。

  可是这样的同情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于国法不容,于天理不容,于人情不容,于社会不容”之后的严惩之后那可耻的脸上最疲软无力的同情。

这样的处理也许只是想让电影显得不那么腐朽,让女同看起来不那么直白地表现为噱头而又不影响电影对女同的宣判,起到一点小小的缓冲作用罢了。

  我从来不曾在任何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里看到对同性恋一种如此坚决而果断的宣判。

四个“于……不容”似乎已经可以表明了作者对同性恋坚定不移的态度了,结局上的处理那种无力的同情只能更表露出主创方那卫道的可憎面目了。

  戴思杰旅法三年之后历尽多少考验才最终把这部电影给拍出来。

可是我没想到的是,旅法三年之后居然是弄出这么个东西来。

说是同性恋题材,不如说是一部对同性恋穷凶极恶的拍砖之作。

  在这部电影里我所能看到的是,对女同性恋的无尽意淫以及玩尽了暧昧之后无情的扼杀,披着一个道貌岸然的木讷面具站在远处冷冷地阴笑,在他已经玩够了暧昧和意淫之后。

其实,这跟那个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并无两样,而且显得更可耻。

  我必须承认导演对于镜头的敏锐力以及驾驭力,我也必须承认的是,这部电影拍得真的挺美。

然而,我无法认同的是电影对女同的态度以及道貌岸然的虚伪。

  同性恋是个敏感的题材。

在《东宫西宫》里我们至少还能看到那种肉欲和挣扎,以及对欲望的解读;在《蓝宇》里至少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压抑着的呼吼。

在所有的表象下面,其实都是那种近乎同情的,以及理解的底蕴;可是在这部电影里,这种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不仁的鞭打和扼杀。

  拿着同性恋的幌子扼杀同性恋,这部电影做得并不高明。

瑰丽如歌的是爱情,是唯美的写景;可是真正流露出来的是那种腐烂的卫道思想。

如果说,不认同的所有观点都是于国法不容、于天理不容、于人情不容、于社会不容的话;那只能说明的是,那种狭隘的个人主义以及那种虚妄的王者之道。

  正如同性恋者没有办法也无力要求所有的人都认同他们,是不是其他的人们能够不要求他们改变自我呢。

我记得某个人道主义的社会学家说过:如果说同性恋是一种不合常理的情感的话,那么,我们如果去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而去喜欢异性,是不是也显得不太合常理呢。

  所有的一切,存在,应该就是合理的。

我们不是同性恋,我们也不会去选择做一个同性恋;那么,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去要求同性恋者们都变成异性恋或者双性恋呢。

对于同性恋者,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人们会为他们的权益去争取什么,可是如果你不认同,对于他们的弱势处境亦不同情的话,那么,是不是不要再雪上加霜地宣判呢。

至少不要拿着他们的幌子做着道貌岸然的卫道之事。

  如些腐朽的卫道思想上层所表现出来的唯美,就有点让人感觉恶心了。

  瑰丽如歌又如何。

拍得越美的镜头越让人郁闷,拍得越暧昧的镜头只能说明的是那种对女同穷凶极恶的意淫,之后更无情地扼杀。

  题材不错,镜头不错,故事也许也不错,可是这部电影依旧错了。

用一个道貌岸然的保守排外思想所支撑起来的一切,都是苍白无力而且面目可憎的。

2007-03-25;丁亥年癸卯月戊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植物园》  ■译名:《The Chinese Botanist's Daughters》  ■导演:戴思杰/Sijie Dai  ■主演:陈女燕溪(Nhu Quynh Nguyen)/李小冉(Xiao Ran Li)/米兰妮·詹姆帕诺米(Mylène Jampanoï)  ■类型:剧情  ■片长:105 分钟  ■国家:中国 / 法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发行:A-Film Distribution  ■上映:2006年4月26日

 7 ) 园中遇害的两朵花——看《植物园》记

园中遇害的两朵花——看《植物园》(又名《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记◎片名 The Chinese Botanists Daughters ◎年代 2006 ◎国家 中国/法国/加拿大 ◎类别 剧情 ◎导演 戴思杰 Dai Sijie ◎主演 Mylène Jampano     李小冉 Li Xiaoran     林栋甫 Dongfu Lin竟然没有看过戴思杰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就来看这部《植物园》了,一种跳过境的感觉。

虽说影片导演是法国籍华裔人士,可是在影片中没有法国片的那种轻松、调侃的气息,植物园中蓊郁苍翠的景象却不能替代人物内在生长的情感。

看到最后,还是那样淡淡然,没有情感的爆破口,却就此划上一个沉重的尾巴。

之于植物与人的故事,比比皆是。

近年来崇尚健康的活动,似乎都与植物有关,或是登山,或是探穴,或是天然氧吧等,人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导演将两个女孩子的爱情故事放在这样一个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植物园中,肯定有其独特的用意。

当李小冉饰演的陈安在花房香薰下支肘而卧时,我忽然想起了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卢梭著名的画作:《梦》,在争奇斗艳的繁花异草丛中,一个梳着辫子的裸体女人坦然的微笑着。

正是在那样斑斓的情境中,肉体显出其纯粹和惊艳来。

我忽然明白,导演的这种用意,是想借助于那样一个闭塞的环境,引出一段同性爱来,之所以放诸这样一个看似“与世隔离”的空间里,是为了让这样的感情看起来更质朴,也更纯粹。

也许,他的意思是避除繁尘俗世中的物欲万象、贴近原始生态的状况下,观众才会更清晰的看懂两个女人如何经营一份爱情,她们之于自然,显出那份单纯与落寞来。

但如何认为这是一个隐喻,将植物园喻为中国,这有点牵强,如果将之形容为中国“禁欲”时代对“性”的禁锢与同性之爱的扼杀,这也许更加贴切。

如果除去人物装束及最后审判等场景的表现,导演甚至将繁重的时代背景也一笔带过,这种虚化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之间的“情感”主线,而恰恰是导演过多着墨于气氛和镜头景象,相对缩减了人物情感主线的交融、放慢了情节进展的速度,便每一次情节的突转不够自然,比如父亲突然闯进“裸体浴室”,两个女子在法庭被判处死刑,都有些突兀。

因为之前,导演并没有过多点明那个时代的不开明,而只是用一种“虚”的情境(也即植物园那种闭塞的气氛)烘托出诡异与潜藏的不安来,因此当这种现“实”处境的出现时候,忽然像打在一团软面粉上的拳头,让所有人震惊了一下。

从事件导致人去反思的一拳,打得好,但如果从一部影片的架构上去打这一拳,未免太过突兀。

影片中虽描绘女同性恋的故事,却把男性同胞处理成“暴力”与“古板”的象征,似乎有点刻意,比如那个知道自己妻子不是处女之身时对其实施暴打行为的蛋蛋,一身发达的肌肉;还有那个作为父亲形象存在的陈教授,让人感觉到中国政权下“父权”地位在该片中的一度迷失与最终的回归与权威。

导演有意这样的处理,其实想更放大李明与陈安的爱情,但效果其实是差强人意,反而使异性之间的融合显得异常古怪,这种关系的疏离和分崩离析使得人际环境刻板起来,这恰恰是不符同性爱世界排斥异性的观点,这种刻意只能说是一大失误。

影片中,教授的古怪,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脾性更像是一只养尊处优的古董座钟,每一分每一秒都遵循着自身的“刻度”实行,当他身边的人触犯或违反了他的生活刻度时,便勃然而怒。

他七点半吃早点,女儿八点送到,便拒绝再吃;泡茶要用雨水煮,而且各个季节的雨水他都分辨得清,也许正是这样谨严的作风,使他能够成为一个教授,也正是这样容不得瑕玼的胸襟,使他患了心脏病。

在林栋甫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上,很难看到其可爱的一面,但是他爱吃鸭掌那个细节还是教人难以忘怀。

当这个家庭缺少壮丁,也即陈教授的儿子蛋蛋(滑稽的名字)回西藏部队时,两个女人似乎成了当家。

陈教授想吃鸭掌,却因为李明不喜欢吃而没有买,最后陈教授亲自跑去小店大吃一顿。

总之,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得若有若无,这让他日渐困惑的问题,最后终于被他找到症结所在。

原来自己的女儿正和嫂子搞着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情。

一开始,李明就用独白告诉我们,她是一名唐山大地震幸存的孤儿,三岁开始便在孤儿院长大,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

她在那个时代长得十分独特,而且气质迷人。

当她找到植物园去实习时,与教授的女儿陈安相恋。

这时陈安的哥哥从西藏回家省亲,一眼就喜欢上了李明(这个太怪了,好像当兵的没有见过女人,一见面就要当老婆),从陈教授和儿子的对话中,仿佛只是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没有嫌弃她的出身和地位,这和中国当时的传统观念也是不合的,更多人还是强调“门当户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尤为注重。

当陈教授将一名生育了五个孩子的母亲请上儿子的喜床,却对应了那种“盼孙心切”的大人心思,可见人物刻板中仍不失普通百姓的心态。

但以李明为主视线的情节进展却没有贯穿整部影片,只强调了首尾,中间部分倒是李小冉饰演的陈安跳出来成了主线。

她带李明上寺庙后山挖人参,并传授给她一些植物学的知识,这让观众也仿佛对自然亲近起来,并对那些自然界的精灵们赋予了感情。

导演用十分通彻的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两个女孩子十分可爱,而且有良知,也很感性,但最终却被无情地剥夺了生命,他以一种淡淡的口吻在遣责中国之前对性问题的闭塞。

这种闭塞如同那个死去的陈教授,最终只会咎由自取。

试看我们今天的中国,就因为之前性观念太过闭塞,以致如今网络时代、媒体时代到来,产生了一系列性问题上的负面影响,艾滋病传染迅疾在人群中传播,情色案件此起彼伏,色情网络屡禁不止……难道中国政府不应当自我反省一番吗?

这部影片因为题材敏感,不予在中国内地拍摄,只好转往越南,不正好也说明此一问题吗?

影片没有让人感怀至深,只是揭示了一种现象,因此很难让人步入这样一对特殊情侣的感情世界中。

除了一些裸露的场面及暖昧的举止外,没有看出这两个人的爱情之“深”,这是很遗憾的。

在近年来许多影视作品中关于同性感情的描写层出不穷,《男孩不哭》、《女魔头》、《蓝宇》、《断臂山》在处理情感深度上都比该片要强。

真希望戴思杰能摒弃一些形态表象上的元素,而真正将人物情感摆放到主要地位来,使影片更加贴近人的内心深处。

11月30日

 8 ) 偶遇《植物园》

很意外的在5Q上下到的这部片子,已经记不清后面的说明,印象中大概是有些惊悸的感觉之类。

很久以前,还在迷科幻世界的时候,看过一个植物学女博士生命中所发生的故事,人性与植物的灵魂交融在一起,叫人无法忘怀。

于是,想下下来看一看,没有指望能下完整,更没有指望会让自己有什么触动。

没有想到,这部不起眼的小片子,竟然能走得那么远,那么深。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陈安安和李明的成长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那个中俄的混血孩子,本来应该有着幸福的童年,快乐、天真,却被一场大地震夺走了一切,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名字,记忆里没有父亲,母亲的样子,仿佛没有根的植物,游走和飘荡……安安呢,有一个德高望重的父亲,倾尽一生研究植物学,对待植物犹如圣明,而对自己的女儿,却从来没有温情和真正的理解,在他的眼里,或许只是一个助手和照顾者吧。。。

压抑,在这个本来充满生机的植物园里……充斥着人性压抑。

很多东西,如果已经成为定时,或许就会这样继续下去,然而,如果偶然加入一些新的东西,那么可能会爆发的东西,便是任何人或者事都无法控制与阻挡的了,就像安安和李明的相逢。

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些镜头和画面要表达的暧昧的意味时,我还是惊愕的,原本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果这是两个女孩天真无瑕的友谊的话,那便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如果要上升到爱情,上升到要挑战人类史中占据牢不可破的两性爱情的地位的话,那真是“天理难容”,是罪恶与恐怖的化身,是要坚决从人们的视线和脑海中驱逐的东西。

可是,看到她们放飞的那象征着“永不分离”的108只鸽子时的眼神,看到方丈与院长将她们的骨灰撒入湖水中时那天地之间的宁静,此刻,我相信人性与情感的真实,相信那超越一切的自然力量。

在这之下,道德法律审判都变得渺小和苍白……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陈教授吧,沉浸在自己伟大的“事业”中,与那么多灵性的植物在一起,却无法去感受自己女儿纤细柔弱的心,将自己的女儿留在身边,却不去关心她的快乐与悲伤,或许他弥留之际留下的证词,也是为了要让女儿和自己继续在一起吧……一个研究植物学者,竟然将同性恋视为妖魔,有的时候,真的让人怀疑科学到底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什么…… 很意外的发现这部片子,谢谢它给我带来的触动。

其实,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单纯的背景和人物,李小冉在里面演的安安也并没有多少演技上的勾勒,可整个片子浑然一体,自然而且真实。

因为自己的经历和背景,我还不曾在身边真正遭遇有着同性感情的人,对于他们的感情,他们所遭遇的痛苦与煎熬,以及他们对于感情的真实和纯粹,我都不曾有机会感触,可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是超越语言,超越国度,超越历史,甚至超越性别的。

我想,只要是美的,就该值得我们去珍惜吧。。。

 9 ) 同志亦动人

“你来之前,我很孤独,孤独得可怕”。

电影里的安安倚柱低语,在玻璃屋袅绕的蒸汽里伸出她的手,向着前方的女人发出邀请,那个女人有灰蓝色的眼睛,像笼罩着一层轻烟。

她们在翠绿色桑叶铺就的花床上拥吻,雾气将她们围绕,细密的汗水,柔和的曲线,原来女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也可以这么美。

最近想走一走文艺路线,提高一下品味,所以下了这部戴思杰导演的《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其实按照它的法文原名《Les filles du botaniste》,应该译成《植物学家的女儿们》,可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所以特地搞了这么一个有点暧昧又带着异国风情的片名。

戴思杰导演住在法国,似乎已经成了法国公民,难怪这部片子里充满了中西合璧的古老雅致,但隐隐透着怪味豆似的不协调,也许因为道具和服装中和了中国几个年代的典型特征,因此让人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的混乱,但总体说来,片子拍得很美,配乐尤其出色,贯穿全片的二胡伴奏带我进入那个如梦似幻与世隔绝的小岛,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悄然上演。

且让我们放下偏见和芥蒂,忘却错乱和瑕疵,静静欣赏她们的故事吧。

植物学家的女儿安安爱上了来实习的混血女孩李明,为了能永远在一起,李明嫁给安安的大哥,却被那个男人发现已不是处女,她被毒打以后逃回植物园。

安安的父亲发现了她们的行为,勃然大怒,安安为了保护李明,错手杀死自己的父亲,最后两个人被判处死刑,骨灰洒在曾经许过愿的那条江上。。。

其实故事很简单,两个女人,朝夕相对,彼此相爱,她们一起上山采草药,一起沐浴清泉,一起处理家常琐事。

深夜无人的时候,她们在林中的玻璃小屋里做一切她们在白天不能也不敢做的事。

李小冉演的安安瘦弱、清秀,表面温顺内心坚定,她的美丽在沾染汗水或糊满泥巴后更显得光彩夺目,她是一个那么适合靠近并随时被注视的女人,每一时刻,她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面孔,教人如同吸食鸦片般上了瘾,一刻都不忍移开视线。

她在小岛的植物园上孤单得成长,陪伴着脾气乖戾的父亲,这个男人关注他的植物胜于关注他的女儿,他可以疼惜娇弱纤细的花草,却不了解他女儿敏感动荡的心思。。。

直到李明的出现,她对安安来说,先是个同龄玩伴,然后是个闺中密友,最后成为亲密爱人。

在安安的世界里,小岛构成了她大部分的生存空间,她的根在那里,注定她的爱也只能在那里发芽,她不能接受太狂暴的,也不能理解太隐晦的,如植物一般绿色、天然的爱,才能给她最大的安全感。

不管旁人怎么看待女同性恋者,这部电影里,我只喜欢她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插入任何一个男人都让人觉得突兀奇怪。

她们总是额头抵着额头,闭目微笑,她们同样纤细的臂膀相拥,似乎只是为了给彼此一点支撑和依靠。

在这个充满恶毒和不信任目光的世界,两个纯净的女孩子静悄悄的相爱,如同一只清水瓶里的并蒂莲,洁白也苍白,无奈得在干涸后枯萎。

结局似乎早就写好,在她们许愿一生一世不分离得笑声中,随着鸽群飞过远山,飞向不可测的天边;但其实这样也好,因为我们彼此都无法想象将来的命运,与其满目凄凉得分手,不如像这样,爱一次就是永远,天堂或者地狱,都有你常伴左右,不离不弃。

戴导演的镜头真的很美,虽然他的思想似乎还停留在5、60年代,拍这样一部片给外国人看,也许会引起误导。

因为中国并不会因为同性恋就判人死刑,也不会在90年代还满街放着革命歌曲。

让我往善意的方面想,也许他想借着环境的反差突出这段不为世俗所容的爱情,所有的美都给予爱,所有的丑都推给爱的对立者。。。

“把我们的骨灰一起洒在江里吧,这样我们就能一生一世永远不分开了。。。

 10 ) 植物学家的女儿观后感

单从画面布局来说,植物园很美,植物园的人也很美是那种说不出的舒服与大气感,整部电影都美得无与伦比。

主人公的情感也像涓涓细流一般慢慢发展起来,一个漫长岁月中孤单的在植物园成长的女孩和一个经历了地震的孤儿相遇在一座植物园,她们互生情愫,不夹杂任何的利益,喜欢所以相爱了,感情很纯粹,美好的就像柏拉图。

最后她们双双殉情之时,我感觉心头被紧紧压住了一般,很沉重…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久久不能是释怀的原因吧。

《自白》短评

2012年5月29日晚

8分钟前
  • Phyllis X.
  • 力荐

场景很美很美很美~ 剧情很烂很烂很烂~

11分钟前
  • 今天是幻幻!
  • 较差

景儿不错。

16分钟前
  • 莫小·沫小小
  • 还行

小冉太美 les有点看不下去

20分钟前
  • fles
  • 推荐

故事不能当真,当真了就有很多矛盾。导演是《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导演,难怪色彩有些像。父亲是封建家长,哥哥是暴力青年,两个男人,坏到骨子里。但时代是他们的时代。对于女人,导演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社会不给她们说话的空间,他给。他让女人的声音凝结在自己的信中,平静又充满力量地读给大家。画面美到让人窒息,说是越南。感觉金基德的痕迹很重,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从与世隔绝的植物园到寺庙僧人,再到二胡乍缓乍紧的曲调,都完全金氏作品。另外那场火车站和红色公车的场景则明显的受法国电影风格的影响。

25分钟前
  • sogdiana
  • 推荐

有时会想,西人眼中的中国人到底有多少种stereotype。。。

29分钟前
  • 和帕西诺跳探戈
  • 很差

原本以为真是女版<断背山>,但其实它很一般

33分钟前
  • zonovo
  • 还行

这么好的姑嫂关系........

38分钟前
  • Ashley
  • 较差

最后的判词确实让人痛心,同性恋不是疾病,不过二女某些地方确实过分,陈教授唯一一句好的就是工作就是工作,一丝不苟。剧情有些奇葩,以上。

41分钟前
  • 沙耶
  • 还行

一般般地,有些个作

44分钟前
  • F
  • 较差

“请帮我向国家转交枪毙我时用的子弹费,大概是8块7毛钱”......

46分钟前
  • 解歪
  • 还行

就觉得李小冉半裸着躺在雾气缭绕的中药房那幕有点美感,够香艳!

50分钟前
  • 豆婷
  • 还行

一部难得的蕾丝影片。

52分钟前
  • Hugo
  • 推荐

我被剧透了,我没看完

53分钟前
  • 害虫过境
  • 推荐

味儿对,情节发展太突兀,剧本和演员都不行。

58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充满各种引诱的纯净片 植物园内风光真好。

59分钟前
  • 小饺卷
  • 还行

美麗的景色,無趣的劇情……

1小时前
  • 风夜|日壳子
  • 还行

悲剧啊...

1小时前
  • 是大鱼呀🐟
  • 推荐

第一次看到國内的女同電影。震驚。感人。畫面很細膩,很美。

1小时前
  • 梁膩膩
  • 力荐

算早期的les探索,还不错啦

1小时前
  • 人畜无害二小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