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了对印度歌舞感兴趣的阶段,或者说已经对印度片的节奏水土不服。
《Devdas》的结尾,《Umrao Jaan》的独舞,《Asoka》的原声,《Veer-Zaara》的故事及原声,《Kabhi Alvida Naa Kehna》的巧妙,Shahrukh Khan 的通透,Aishwarya Rai的风情。
很多喜欢的片断。
基本在几个人里里转来转去。
拉了几分钟。
无论面容还是神情,Shahrukh Khan都没有变化;一段8秒钟的音乐段落与《Asoka》相同;在摄影棚里约会的歌舞片断与某部好莱坞五六年代黑白歌舞片雷同(《雨中曲》?
)。。。
再看吧。
宝莱坞最腕的差不多都来客串了一把。
红地毯上认识的面孔就是一部《Kabhi Alvida Naa Kehna》外加一个克里什。
对了《Kabhi Alvida Naa Kehna》的原班人马可再凑一部《Veer-Zaara》,party部分又是另一部的熟人。
只只少了Aishwarya Rai,不过她还是无处不在,怎么觉得女主角老是在模仿或对比Rai?
幕后的故事相当有趣。
林奕华老是说电影(不止,或者说娱乐圈的娱乐)是欲望的投射,这在印度电影上大概淋漓尽致。
3第一遍看可能信息量有点过大,大排场的客串演员、热闹非凡的歌舞场面、感觉电影里所有人都跟磕了药一样随时能high起来,结尾一众演职人员像报菜名一样纷纷出场,我基本要歇一阵才能回味一下这电影讲了啥来着??
main hoon na ,happy newyear,om shanti,看了花拉的几部电影基本就这风格,这部再生缘算是整体剧情把控的非常不错的了,另外两部就真的只能看看沙鲁克,看看歌舞,看看片尾彩蛋了(话说法拉在HN和OS里都把沙夫人请来了啊……真是好朋友)当然这部电影我是很喜欢的,第一遍看虽然嫌弃主角团一众大鬓角,尤其是沙鲁克,啊丑丑的,但是看了两遍之后,越看越着迷,沙鲁克那大鬓角下清秀的面庞,阿俊实力帅瞎眼,迪皮卡的脸小巧精致,十分优雅又俏皮了。
还有各种戳中我少女心的场面,比如经典的水晶球之舞,那一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雨中曲,也算是非常特色的借鉴了。
然后让人喷水的磨人迪斯扣……法拉真的非常擅长让男主露肉了,新年行动的结尾彩蛋里又让沙鲁克copy了这一段。
以及sindy坐在床上看main hoon na啊,这些梗玩起来还蛮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更别提著名的宝莱坞春晚,让人惊叹于沙鲁克的号召力,大半个宝莱坞都来了吧,颁奖典礼上的恶搞也是十分实诚。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浓郁非常典型的宝莱坞式剧情电影,对于没有宝莱坞观影基础的中国观众来说可能会有点消化不良,也很难get到很多梗,但在印度票房大爆绝对是意料之中的,剧情、歌舞、演员、笑料、真情,各方面融合的近乎和谐,简直不像花拉的电影了……现在想想,真是可以列入沙鲁克名作之一了。
顺便夸一下这电影用了很多特效场面,是男主沙鲁克名下的红辣椒特效公司做的,比如第一场歌舞里用了很多老电影的镜头合成,第一次看还真没看出来。
感兴趣的可以看再生缘特效制作过程:https://weibo.com/2120967380/Gd08BF7Um?from=page_1005052120967380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该片有点像我们国内的贺岁片,迪皮卡·帕度柯妮在群星云集的情况下,能够出演女主角已足够值得骄傲,她与年长21岁的沙鲁克·罕演对手戏更显青春逼人。
影片前半段可以剪辑成印度版的《路人甲》,比尔冬升版的提早了八年且精彩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凄绝的故事情节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最后结尾的场景别出心裁,
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天生的忘性大,是上天赐予的能力,忘却,是为了更加骄傲的活着。
过去的好好坏坏,成就了现在的自己,长大后,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电影昭然了这个事实。
这些年的辛苦煎熬快乐,所有都是值得的,一路走一路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的,只要你所想,真切的希望,一定会实现的。
生活,总是会比电影更加戏剧性,它给你品尝酸甜苦辣,坚持下去,会如偿所愿。
不要在意他到来的时间,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感恩。
听着歌就想起了这部电影。
高中假期和爸妈一起去大伯家,中央六正在播这部电影,我看得入神,爸妈再三催促才把我拉走,过了好久我才想起到网上找来看完。
剧情老套,不时突然出现的歌舞也带着一丝丝耻感,可是,真动人啊。
一个无名小卒,梦想着成为大明星(从此我改变了对想当明星的人的看法😶),爱上了耀眼的姑娘,他的爱很纯粹。
这是他最动人的地方,诞生于桎梏之中——肉体,家庭,社会环境...这些与生俱来的限制,都不能成为他一心一意奉上自己的爱的阻碍。
为了当演员,他的付出让我看了觉得又搞笑又心酸,最后他也没能成为大明星;为了爱上的姑娘,他绞尽脑汁创造各种机会,即使知道姑娘早心有所属,最后还为她付出了生命。
可能这就是真爱?
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爱,当演员的无数次灰心沮丧,所爱之人爱上了渣男还有了孩子,这是不是渺小的人们存活于世的意义-为所爱献出一切?
里面有段台词很有名:我想要你想了好久好久!
真得很渴望!
全世界的人都帮我得到你,他们都说,如果你全心全意地想要某样东西,那么上天就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得到它。
今天,你已经让我得偿所愿,真的非常感谢你。
真得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让我梦想成真,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这世界的主宰!
谢谢你让我相信就像电影里拍的,生活也会梦想成真。
到了最后,一切都会有的,会是一个大团圆,如果不那么快乐,是因为还没到“结局”呢!
电影还没散场。
真喜欢喜剧结局,大家都很辛苦,吃点儿糖开心一下多好(神经病似的突然又唱又跳也真的好开心)。
男主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后的感谢致辞:我想要你想了好久好久!
真得很渴望!
全世界的人都帮我得到你,他们都说,如果你全心全意地想要某样东西,那么上天就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得到它。
今天,你已经让我得偿所愿,真的非常感谢你。
真得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让我梦想成真,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这世界的主宰!
谢谢你让我相信就像电影里拍的,生活也会梦想成真。
到了最后,一切都会有的,会是一个大团圆,如果不那么快乐,是因为还没到“结局”呢!
电影还没散场。
我演技派的妈妈,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你知道无论多晚,我总会回来,只为了你!
未完的故事总得在它中断的地方开始。
这是我第N次说这个,关于《贫民富翁》的结尾,为什么由起初的现实主义又回到大团圆结局。
之前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童话们作类比,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哪怕下一刻就冻死了,擦亮火柴的那一刻她就在天堂。
看完本片,我明白了,因为片中有段台词描述了这件事,或许印度就没有杯具电影,联系之前看的几部,我的结论是,印度导演们不拍杯具。
“就像电影里拍的,生活也会梦想成真,到了最后,一切都会有的,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如果现在不那么快乐,是因为还没有到结局呢,电影还没散场……”对照之前我认为超赞的两部印度片,《未知死亡》和《我的名字叫做罕》,套路是这样的,前面先轻松,中间悲惨,最后释然。
这个,算正剧?
看到本片里面印度人跳现代舞,感觉很像韩国人跳舞的样子,来源《情书》和《Xman》这两个综艺节目的印象。
但不像韩国人那样喜欢搞杯具赚眼泪,印度人喜欢大团圆。
我也喜欢大团圆。
如果你现在没有那么快乐,请相信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到结局的部分,你的电影还没有散场,到散场的时候,一定是个大团圆结局。
之前对于宝莱坞的影片印象不深,还停留在“大篷车”那个时代,对它不是看不懂,而是让人略看就懂,没有好莱坞那样的高科技制作,没有香港片峰回路转的剧情变化,甚至没有大陆片那样的砸大钱买吆喝,有的只是歌舞和“挤眉弄眼”。
但是,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发觉自己真的无知浅薄了许多年啊。
原本看到印度影片肯定会换台的我,鬼使神差并老老实实地在沙发上坐了将近一下午的时间,只是为了看完这部影片,虽然期间CCAV-6那N次的广告插播让人心烦不已,但都没有打断我那胸中炽热的火焰啊(夸张走题了,请大家无视)。
起初,吸引我的是女主角Deepika Padukone的美貌(请再次原谅我的浅薄),心想原来恒河水也能培养出这么水灵的姑娘啊。
此时,男主角登场了(其实他早先就登场了,不过……),小伙虽不帅,但用曾经流行的话来说,挺有才滴。
松弛的表演为本片轻松的氛围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一番传统歌舞之后,各就各位,女神受难,英雄救美,女神再受难,英雄再救美,结果……,还是没救成,于是,围绕着本片中的主体-佛教之轮回思想,小伙又复活,女神又投胎,最终演绎了衰哥美女一家亲,坏蛋恶人两眼闭的完美结局。
没错,故事剧情还是很简单,歌舞嘛,也没有明显超出以往的水平,可是,组合在一起,怎么就变得这么吸引人了捏。
后来上网一查,原来,人家宝莱坞是花了大价钱在这部影片上的,而且采用了好莱坞的数码技术,就连剧中的一段歌词,也是印度语与英语的结合,甚至最后的片尾,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影片的American Joke式的调侃。
不错,真的不错。
当然,并不是凡事套用好莱坞的那一套就能成功的,但是这部印度影片确实给我们的电影人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传统文化如何来借鉴西方先进文化让自己重生。
不是没有办法,只怕没有想法。
本人思路紊乱,文笔欠佳,望指正。
呃……女主角实在是太漂亮了总得感觉就是,女主角专门负责长的好看,其他人负责跳舞唱歌神马的。
影片很轻松,很感人,但是节奏有些拖沓。
不过在美丽的女主角的笼罩下,这些都是浮云!!
女主角太漂亮了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因爲是印地語 英文字幕 所以聼不懂那些經典的臺詞 故事基本看明白了 一個報仇的故事 凄美的愛情失憶后成功 ......
情节很不错,双线并行发展,结局有点扎心,有些时间线和情节有点乱。不过用对白拍悬疑片真是不容易,看的都快睡着了……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创意不错,但是好闷,制作成本好低。
15分钟弃
整个叙述太过平淡
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好的,节奏和叙事没把握好,演技也有些差强人意。中间女孩感叹现代教育是生产机器真的是莫名其妙,也不是她说的不对,就是和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太不搭了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印度人说英语真的是。。。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宝宝已经尽全力了……这部三哥悬疑片看的老费劲!文艺不文艺,悬疑不悬疑的!卖弄各种手段当观众傻子!
不论怎么说也是种尝试,至少说明印度电影有那份勇气。但制作的缺乏场内场外的联系,人物之间的冲突,变成一场茶话会电影了,整个电影通过对话推动,但有质量的对话太多了,力量不足。
“打破现实和梦境的手段是什么?” “是逻辑?” “突发事件”
不喜欢这调调,没看懂
不敢相信评分这么低。开头好吸引我,节奏也适中,整个故事说的够隐晦也够明了!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实在是看不下去,只能删了
This will end in murder 一个无限循环 书里书外
电影名在youku上看是生死游戏,以为很有趣,结果文艺范太重了
其实这部片子是严重被低估的。有点模仿<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片子里所有的细节会提供线索最终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逻辑自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复仇故事。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