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主演:唐旭,何绍宏,朱薇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简介:江城某民宿发现一具女尸,通过调查走访,警方确认死者为省立医院实习医生童话。在侦破此案的过程中,重案队长徐凯发现同是警察陆婷的父母卷入了此案。但随着凶杀案背后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浮出水面,徐凯发现幕后真凶另有其人。详细 >
和《还有明天》一样以较为类型化的轻快方式处理伤痛历史。
(2.8/5)虽然叙事上问题还是挺大的,架空轻飘,但音乐的力量还是很加分的~
柏林电影节第二部/看的很轻松的一部 但是看前面以为是历史片 流行歌唱起来之后变成迪士尼歌舞片了/在支配下奏乐的少女像是只会发出声音的乐器 但是在发现钢琴后 创作还给了她们生命与自由/前面几个少女在烛光下享受音乐很喜欢 后面不喜欢
我觉得信徒都看不下去…
音乐真美好!女孩们真美好!
意大利人的编曲功底还真强 随意就把圣咏和流行音乐结合 还真莫名得好听
【74thBerlinale】请看请看请看。全程哭得我稀里哗啦的,谢谢伟大的女导演拯救看完another end和l’empire的我。献给被历史埋没而隐身的女性作曲家,我们被父权限制被宗教限制,但我们依然坚持旁若无人般唱歌、舞蹈、演奏、作曲。女性凝视真的太舒适,没有姐妹不能活。
美好之声
无论是开头劳动的声音盛典,还是最后教堂的演奏party,都非常酣畅,女孩子们真好呀,导演说这是个讲女孩子间友好情谊的故事。而且这部电影的大部分作曲都是导演自己创作(少数几首是维瓦尔第),歌也是导演自己唱,手的特写也是导演自己当替身,还在硬币场景演了绿衣服的那个角色。美好的体验!
一如今世人对中世纪生活的片面臆想,本片以又臭又长的叙事蹭着女性关怀热点,硬生生把当代 dirty pop 怼进宗教古典里冒充灵魂解放者,殊不知其无所构建却是新的腐蚀之源。
#10324.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如果这部片不在主竞赛(比如去个新生代14plus或者全景、展映),一点问题都没有,三星起。搁在主竞赛里就难免让人要吐槽,选这种傻白甜迪士尼仿作,是卡洛卸任前放飞自我,还是意大利主宾国的外卡选手?音乐上搞这种穿越式的玩法就该多搞点间离效果,女主角应该要么是个非裔,要么染个发穿个牛仔裤和匡威鞋(所以索菲亚·科波拉在《绝代艳后》里其实是做对了),哪怕全程说英语呢……这剧作也不行啊,全程金手指开挂大爽片,连哪怕一丁点障碍都没遇到过,国内网文都不这么写了……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这不挺好的一部女性电影嘛,那场高潮戏拍和剪的都不错,女性音乐人/作曲家以一种重新夺回自由的姿态为自己赢得了话语空间。尾声部分略冗长。唾弃本片的人是否和片中的男性角色一样认为这是一个该立即停止的离谱玩笑呢?退一步说作为爽文叙事又何妨?把这个当作槽点开喷之前先细数一下有多少以男性主角为中心的爽文电影好不好?@Berlinale74
7.5
本作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最值得欣赏的是贝卢吉的明星级表演和维卡里奥的精彩音乐片段。喜欢《修女也疯狂》等电影的观众,想要一部带有现代感的轻松时代逃避现实作品,将会找到他们新的喜爱的失败者故事。但任何对通过创造力克服逆境有好感的人都会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主流观众和艺术电影观众都应该让《格洛丽亚!》的高音提升他们的精神。
编导是位女性,编排了这么一出“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空气”的小爽文,呵呵
#意大利电影新锐导演影展 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音画体验很满足。是女孩子们之间互救互助的温暖故事,表面很清淡轻盈,但似乎大尺度都塞叙述里了哈哈哈。借对音乐的探索去探讨自我的觉知太棒了——音乐本身应通向我们内心最纯净的情感和感受,是内心真实的表达;因此先是从对音乐的热爱达成了女孩子间的情谊联盟,再进一步用音乐引出女孩子们的真实情感流露和生命力,这种融合很美。影片对自我、肉身以及心灵三者的探讨也很有趣——“让渴望和爱回到我们的体内”——那也是它们最初生长出来的地方。今日两部电影都有让女性闭嘴的情节;大抵女人一旦开口表达观点就不得不思考,而重新找到思考能力,并找回自己内心那团火焰、那束光的女人,都会太过具备威胁性吧哈哈哈。最后,如果说中国人被认为都会功夫的话,那我真的觉得意大利人多少都和音乐沾点边。
音乐是打开心门的钥匙,音乐是拉进感情的纽带,音乐是荣归主颂的姿态。女主叫特蕾莎,她是一个梦想家,用音乐谱写一部童话~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生活中的乐章片段很美
这些女性(女作曲家)就像干花一样,夹在历史的书页中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和《还有明天》一样以较为类型化的轻快方式处理伤痛历史。
(2.8/5)虽然叙事上问题还是挺大的,架空轻飘,但音乐的力量还是很加分的~
柏林电影节第二部/看的很轻松的一部 但是看前面以为是历史片 流行歌唱起来之后变成迪士尼歌舞片了/在支配下奏乐的少女像是只会发出声音的乐器 但是在发现钢琴后 创作还给了她们生命与自由/前面几个少女在烛光下享受音乐很喜欢 后面不喜欢
我觉得信徒都看不下去…
音乐真美好!女孩们真美好!
意大利人的编曲功底还真强 随意就把圣咏和流行音乐结合 还真莫名得好听
【74thBerlinale】请看请看请看。全程哭得我稀里哗啦的,谢谢伟大的女导演拯救看完another end和l’empire的我。献给被历史埋没而隐身的女性作曲家,我们被父权限制被宗教限制,但我们依然坚持旁若无人般唱歌、舞蹈、演奏、作曲。女性凝视真的太舒适,没有姐妹不能活。
美好之声
无论是开头劳动的声音盛典,还是最后教堂的演奏party,都非常酣畅,女孩子们真好呀,导演说这是个讲女孩子间友好情谊的故事。而且这部电影的大部分作曲都是导演自己创作(少数几首是维瓦尔第),歌也是导演自己唱,手的特写也是导演自己当替身,还在硬币场景演了绿衣服的那个角色。美好的体验!
一如今世人对中世纪生活的片面臆想,本片以又臭又长的叙事蹭着女性关怀热点,硬生生把当代 dirty pop 怼进宗教古典里冒充灵魂解放者,殊不知其无所构建却是新的腐蚀之源。
#10324.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如果这部片不在主竞赛(比如去个新生代14plus或者全景、展映),一点问题都没有,三星起。搁在主竞赛里就难免让人要吐槽,选这种傻白甜迪士尼仿作,是卡洛卸任前放飞自我,还是意大利主宾国的外卡选手?音乐上搞这种穿越式的玩法就该多搞点间离效果,女主角应该要么是个非裔,要么染个发穿个牛仔裤和匡威鞋(所以索菲亚·科波拉在《绝代艳后》里其实是做对了),哪怕全程说英语呢……这剧作也不行啊,全程金手指开挂大爽片,连哪怕一丁点障碍都没遇到过,国内网文都不这么写了……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这不挺好的一部女性电影嘛,那场高潮戏拍和剪的都不错,女性音乐人/作曲家以一种重新夺回自由的姿态为自己赢得了话语空间。尾声部分略冗长。唾弃本片的人是否和片中的男性角色一样认为这是一个该立即停止的离谱玩笑呢?退一步说作为爽文叙事又何妨?把这个当作槽点开喷之前先细数一下有多少以男性主角为中心的爽文电影好不好?@Berlinale74
7.5
本作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最值得欣赏的是贝卢吉的明星级表演和维卡里奥的精彩音乐片段。喜欢《修女也疯狂》等电影的观众,想要一部带有现代感的轻松时代逃避现实作品,将会找到他们新的喜爱的失败者故事。但任何对通过创造力克服逆境有好感的人都会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主流观众和艺术电影观众都应该让《格洛丽亚!》的高音提升他们的精神。
编导是位女性,编排了这么一出“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空气”的小爽文,呵呵
#意大利电影新锐导演影展 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音画体验很满足。是女孩子们之间互救互助的温暖故事,表面很清淡轻盈,但似乎大尺度都塞叙述里了哈哈哈。借对音乐的探索去探讨自我的觉知太棒了——音乐本身应通向我们内心最纯净的情感和感受,是内心真实的表达;因此先是从对音乐的热爱达成了女孩子间的情谊联盟,再进一步用音乐引出女孩子们的真实情感流露和生命力,这种融合很美。影片对自我、肉身以及心灵三者的探讨也很有趣——“让渴望和爱回到我们的体内”——那也是它们最初生长出来的地方。今日两部电影都有让女性闭嘴的情节;大抵女人一旦开口表达观点就不得不思考,而重新找到思考能力,并找回自己内心那团火焰、那束光的女人,都会太过具备威胁性吧哈哈哈。最后,如果说中国人被认为都会功夫的话,那我真的觉得意大利人多少都和音乐沾点边。
音乐是打开心门的钥匙,音乐是拉进感情的纽带,音乐是荣归主颂的姿态。女主叫特蕾莎,她是一个梦想家,用音乐谱写一部童话~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生活中的乐章片段很美
这些女性(女作曲家)就像干花一样,夹在历史的书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