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托马斯·彼得葛恩
主演:梅兰尼·蒂埃里,吉尔·勒卢什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冰岛,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由雅克·欧迪亚长期编剧搭档托马斯·彼得葛恩自编自导,根据伊莎贝尔·奥蒂西耶的法语小说《孑然一身/Soudain Seuls》改编,围绕一对被困在南大西洋岛屿上的夫妇展开,当他们的梦想之旅变成噩梦时,他们必须为生存而战。这部小说揭示了他们关系的微妙变化,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详细 >
油画般质感画面 女主确定不是砸场子吗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赞颂
@和平影都3.11 导演映后场整体感觉像日本动画那些女子组乐队的故事,非常流畅治愈,女演员们也太美了……详略得当是优点,着重刻画了女孩们作曲的过程(内含着导演本人创作个人经历),女孩们之间的友谊和女性共同成长,而一些渣男逃婚、女主复仇则是精准快速点到。从最开始的不对付,到女孩们为彼此唱歌 好感动。最后女孩们演奏着,唱着从古典转向流行的曲,就吓死了老古董们,迎来了历史的转折,和《还有明天》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如果历史是本书,女作曲家们就像夹书页中的干花,感谢玛格丽特用这样温暖乐观的笔触为我们描绘这些微小的女性史(目前评分有点太低了……😤拉一把)
十八世纪的故事背景叠加现代的音乐风格,声音,尤其是音效设计做得尤其出色,每次演奏的时候我觉得我脚下的地板都在震动,就是这个故事有点…我挺喜欢四个女孩子之间相处互相帮助的那一段的,很触动我,但是结尾突然上升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宏大叙事里,让我觉得有些割裂,但是映后采访里,导演又说是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才拍的这部影片,以及一些自我表达的内容在里面…umm只能说我和这位导演的脑电波对不上吧,我会觉得前后的衔接有些问题,角色的剧情比重和人物弧光不完整,但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74thBerlinale】请看请看请看。全程哭得我稀里哗啦的,谢谢伟大的女导演拯救看完another end和l’empire的我。献给被历史埋没而隐身的女性作曲家,我们被父权限制被宗教限制,但我们依然坚持旁若无人般唱歌、舞蹈、演奏、作曲。女性凝视真的太舒适,没有姐妹不能活。
教会乐团的女孩们在音乐中探索、找回并坦陈她们的爱、欲望与勇气。当教皇来的那一天,她们高唱自己的歌,奔向自由的天涯海角。绝对理想化的设定,一切乌托邦得不真实——不过女性爽文又有什么不好呢?
3.5
2.5
开头的女主脑中音乐节奏的外现挺喜欢的,但结局真的是太不现实了。
虽然爽文剧情很潦草 女孩间的情意还是很感人
不敢相信这片子能入围柏林主竞赛,题材其实是可以的,结果拍的稀巴烂,作为新人导演,明显想面面俱到,结果哪一面都不够。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有一种宝莱坞的感觉(没跳舞😂),大家都会唱歌大家都爱音乐😅
立意大于剧作,这个故事本可以挖掘得更深,现在呈现的效果就是一切发展得过于顺畅了
资料馆|女性童话。剧作平平无奇,画面与服化道非常赏心悦目,虽然略粉饰太平但电影市场太需要这样的大女主爽文叙事了,一碗精致的鸡汤不比膈应人的馊饭来得实在吗?结尾电子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反叛很赞!立场在一切的艺术表达(当然也包括艺术接受)里都非常重要。
用沙漏在交换演奏权,用音乐去争夺话语权。你的神明并不能救赎我,只有我们的乐谱能够拯救你。地下室的烛火里谱出的音符气死了总督,是在亵渎上帝,但却是音乐在这座教堂最直击人心的瞬间。钢琴是属于孤女的礼物,音乐让哑巴也能发声。在密闭的地窖底,在勒紧的胸衣里,不要为男人割腕,要为自由颂歌。
何必要囿于女性的身份,反而圈地自牢。在结尾来一场女性的想象狂欢,是对严肃的消解,象征意义大于了现实意义,毕竟教皇的权力是真刀真枪啊。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颠覆,确实预示了一个更加平权的时代。现代钢琴的出现,展现了新技术的解放性一面。地下仓库秉烛练琴的夜晚,音乐爱好者都会为之心动。
比较初级的电视剧拍法,一场争执就能化解矛盾,一首歌就能打开心结,一腔热血就天时地利赢到底。靠剪辑填满节拍是一种本能,但镜头应该对准怎样的景致,传递怎样的目光则来自经验、审美和感受,可我们只能看到失衡的分镜,与音乐动势相悖的变焦、摇晃与静止,把镜头随意瞄准某一两个角色,只追求到“反应”随即偃旗息鼓。用“流行音乐”挑战宗教权威却并未展示主题上的严肃性或艺术语言上的当代性,而是用部分角色的滑稽衬托主角的光辉正义。
3.8上海导演映后非常喜欢!和《还有明天》正好是女性电影的两个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更现实主义,反应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难,而这部电影则更乌托邦更个人化,着眼点很小很具体,集中在了五个女孩之间的女性友谊和音乐梦想上。但是在当时,她们真的能有这么好的结局吗?我不愿意去想,但我希望她们都可以像电影中一样奔向童话般自由的未来。
这些女性(女作曲家)就像干花一样,夹在历史的书页中
【4】立意,叙事手法和歌剧融合非常好,但观感很差。一方面是整个电影是跟宗教有关的,而基本跳脱不了女性反宗教压迫的叙事,二是电影拍的太顺,堆砌了议题让整个电影有内容,实则非常空洞。导演很厉害去让主创们真唱,以及有思维地勾勒,最后大闹教堂那场戏就很明显看出新导演水平能力不足而拍成一场闹剧收场,也以闹剧收场。终究是真主的宣传片吧。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油画般质感画面 女主确定不是砸场子吗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赞颂
@和平影都3.11 导演映后场整体感觉像日本动画那些女子组乐队的故事,非常流畅治愈,女演员们也太美了……详略得当是优点,着重刻画了女孩们作曲的过程(内含着导演本人创作个人经历),女孩们之间的友谊和女性共同成长,而一些渣男逃婚、女主复仇则是精准快速点到。从最开始的不对付,到女孩们为彼此唱歌 好感动。最后女孩们演奏着,唱着从古典转向流行的曲,就吓死了老古董们,迎来了历史的转折,和《还有明天》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如果历史是本书,女作曲家们就像夹书页中的干花,感谢玛格丽特用这样温暖乐观的笔触为我们描绘这些微小的女性史(目前评分有点太低了……😤拉一把)
十八世纪的故事背景叠加现代的音乐风格,声音,尤其是音效设计做得尤其出色,每次演奏的时候我觉得我脚下的地板都在震动,就是这个故事有点…我挺喜欢四个女孩子之间相处互相帮助的那一段的,很触动我,但是结尾突然上升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宏大叙事里,让我觉得有些割裂,但是映后采访里,导演又说是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才拍的这部影片,以及一些自我表达的内容在里面…umm只能说我和这位导演的脑电波对不上吧,我会觉得前后的衔接有些问题,角色的剧情比重和人物弧光不完整,但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74thBerlinale】请看请看请看。全程哭得我稀里哗啦的,谢谢伟大的女导演拯救看完another end和l’empire的我。献给被历史埋没而隐身的女性作曲家,我们被父权限制被宗教限制,但我们依然坚持旁若无人般唱歌、舞蹈、演奏、作曲。女性凝视真的太舒适,没有姐妹不能活。
教会乐团的女孩们在音乐中探索、找回并坦陈她们的爱、欲望与勇气。当教皇来的那一天,她们高唱自己的歌,奔向自由的天涯海角。绝对理想化的设定,一切乌托邦得不真实——不过女性爽文又有什么不好呢?
3.5
2.5
开头的女主脑中音乐节奏的外现挺喜欢的,但结局真的是太不现实了。
虽然爽文剧情很潦草 女孩间的情意还是很感人
不敢相信这片子能入围柏林主竞赛,题材其实是可以的,结果拍的稀巴烂,作为新人导演,明显想面面俱到,结果哪一面都不够。
高潮部分的那场表演,因前面铺垫的太多太满,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惊艳感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有一种宝莱坞的感觉(没跳舞😂),大家都会唱歌大家都爱音乐😅
立意大于剧作,这个故事本可以挖掘得更深,现在呈现的效果就是一切发展得过于顺畅了
资料馆|女性童话。剧作平平无奇,画面与服化道非常赏心悦目,虽然略粉饰太平但电影市场太需要这样的大女主爽文叙事了,一碗精致的鸡汤不比膈应人的馊饭来得实在吗?结尾电子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反叛很赞!立场在一切的艺术表达(当然也包括艺术接受)里都非常重要。
用沙漏在交换演奏权,用音乐去争夺话语权。你的神明并不能救赎我,只有我们的乐谱能够拯救你。地下室的烛火里谱出的音符气死了总督,是在亵渎上帝,但却是音乐在这座教堂最直击人心的瞬间。钢琴是属于孤女的礼物,音乐让哑巴也能发声。在密闭的地窖底,在勒紧的胸衣里,不要为男人割腕,要为自由颂歌。
何必要囿于女性的身份,反而圈地自牢。在结尾来一场女性的想象狂欢,是对严肃的消解,象征意义大于了现实意义,毕竟教皇的权力是真刀真枪啊。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颠覆,确实预示了一个更加平权的时代。现代钢琴的出现,展现了新技术的解放性一面。地下仓库秉烛练琴的夜晚,音乐爱好者都会为之心动。
比较初级的电视剧拍法,一场争执就能化解矛盾,一首歌就能打开心结,一腔热血就天时地利赢到底。靠剪辑填满节拍是一种本能,但镜头应该对准怎样的景致,传递怎样的目光则来自经验、审美和感受,可我们只能看到失衡的分镜,与音乐动势相悖的变焦、摇晃与静止,把镜头随意瞄准某一两个角色,只追求到“反应”随即偃旗息鼓。用“流行音乐”挑战宗教权威却并未展示主题上的严肃性或艺术语言上的当代性,而是用部分角色的滑稽衬托主角的光辉正义。
3.8上海导演映后非常喜欢!和《还有明天》正好是女性电影的两个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更现实主义,反应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难,而这部电影则更乌托邦更个人化,着眼点很小很具体,集中在了五个女孩之间的女性友谊和音乐梦想上。但是在当时,她们真的能有这么好的结局吗?我不愿意去想,但我希望她们都可以像电影中一样奔向童话般自由的未来。
这些女性(女作曲家)就像干花一样,夹在历史的书页中
【4】立意,叙事手法和歌剧融合非常好,但观感很差。一方面是整个电影是跟宗教有关的,而基本跳脱不了女性反宗教压迫的叙事,二是电影拍的太顺,堆砌了议题让整个电影有内容,实则非常空洞。导演很厉害去让主创们真唱,以及有思维地勾勒,最后大闹教堂那场戏就很明显看出新导演水平能力不足而拍成一场闹剧收场,也以闹剧收场。终究是真主的宣传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