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肉体。
她自己选择忠与不忠。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用手机录下她独自一人拍花时的背景音乐,时常忙里偷闲听一 二次夹杂噪音、快门音的回放,简单的小快乐。
当年的苏菲还有隔着屏幕让人窒息眩目的美丽。。
如今。。。
苏的所有电影,这部和<心火>是最爱
对Sophie Marceau没有偏好,看过的片子也没多少印象。
也许她的美,于我来说是被遮断的,无知觉的。
《fidelity》忠贞,也译成情欲写真。
开场的画面,铁道上缓慢行驶的列车。
有这样的开始,当然不会拒绝。
葡萄酒,调暗的灯光,将要抵达的巴黎。
母亲的旧情人=女儿的老板。
戴帽的妇人拿出当年他年轻英俊的照片,提及结婚后坚持的原则及荣誉,以优雅的姿态哼起歌。
着宽大黑衫的女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举起小相机,闪光下是母亲沉浸在回忆中的脸。
女儿说:“呵,我从来没爱过,没遇到过,好像也就无所谓了。
”母亲说“爱不爱又有什么关系,我也没爱过父亲,但我们结了婚,有了你,我也觉得很快乐。
”苏菲马索饰演的克莱丽是新兴摄影师。
出了第一本影集,主题是《缺席》,空旷的街,看不清的人物。
采访节目的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冷漠,不带个人感情。
她坚持这只是:客观。
“我没经历过不幸。
这不代表我很快乐。
只是,平静。
”在巴黎的街头,她不断拍下那些残片,花店的橱窗。
觉得漂亮哀伤似乎用于丧礼的白色花束,却被男人解释说是用来订婚。
这个男人克里夫是出生没落贵族式家庭的出版商,搭讪时会挠头,瘦削,语无伦次,眼中写满欲望。
她微笑,几句话后去他家。
在沙发上做爱,结束后不忘称赞他的温柔,说完你很迷人。
却也很快的钻进一袭黑衣,道再见。
之间,她拍冰上曲棍球员。
追逐他们在场上的身影,来回跑着晃动相机。
练习室里,拍下他们裸着身体转圈唱歌的情景,镜头下看不见脸的肉体。
和一个球员做爱,没有亲吻,贴着墙壁,背对他。
踢踏舞的节奏,玻璃窗上隐约闪过身影,像鸟儿飞翔。
上流餐会,粗俗的笑话,商业联姻。
出版商克里夫再次遇到她,又一次语无伦次。
他说:父亲告诉我说话要诚实,我是说,我爱你。
“对的,我爱她。
”他笑得发抖,跟身旁的未婚妻说明。
他的父亲,在席间猝死。
他无力的对她说:不要离开我。
我知道我爱你,并且谢谢你,没有缘由。
克里夫的欲求,母亲的病,也都让她无所适从。
他们在一起,睡觉前像孩子一样嬉闹。
他睡着了她还在点灯轻声阅读。
在母亲的祝福下,他们就要结婚。
然后,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
在办公室的桌子下。
被称为流氓摄影师的莫内。
他走出来,说:我在电视台见过你的采访,当时没来得及跟你说话。
我已经十天没睡觉了,抽了很多烟。
在地铁里看了你的摄影集,觉得那是狗屎。
所有的东西都是狗屎。
我想跟你上床。
接着递给她点燃的烟。
她微笑,拍下了那一瞬他的手和笑容。
“我饿了,一起走。
”莫内叫她。
她跟他走出去,她没法不跟随他一起走。
他随手扔掉不好吃的汉堡,带她进路边餐馆,点了夹心饼,皮萨,什锦把烟灰弹在她的右手心,表演一个魔术。
看到她指尖的婚戒。
“有人在等我回家”她转身离去。
他追出去,她微笑,摇头。
又拍下他转着圈道别的身影。
婚礼现场,教堂外各种居心叵测的冷嘲热讽,妒嫉和成见。
莫内远远的拍下她的表情。
犹疑,矛盾,不安。
工作室的同事一眼看穿,对新郎说:你并未完全拥有她。
莫内去找她,托克莱丽的母亲把相片给她。
看着女儿在镜头下的表情,老妇人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翻到女儿桌上拍下的有关这个男人的残像。
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已经无可挽回。
母亲眼前浮现丈夫跳踢踏舞的样子,向她伸出手,怜悯的看着她。
“亲爱的,请再次宽恕我吧。
”她泪流。
蜜月旅行时的她,并不快乐。
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身心异处。
可真的是不清楚么。
还是不想承认已经清楚的事情呢。
匆忙赶回到临终母亲的身旁。
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在深渊的边缘,快回头。
离开我,我要单独和主一起。
”我想克莱丽知道母亲最后要传达给自己的是什么。
可是莫内依然出现,在她婚后生活的周围。
面对他,她无措,不安,疯狂逃向丈夫,要他,需索一个孩子。
莫内在不远处,拍下她的一切。
这同样是工作的一环。
利益的争夺,扒开隐私。
这场婚姻,因为这个男人的出现。
已经岌岌可危。
虽然告诉丈夫她并不确定。
她哭着请求爱和怜悯。
“要和能是不同的。
”丈夫对她说。
“我什么也没做。
”她说,哭的委屈。
“我是你的妻子但我也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强烈的不安,在丈夫的爱抚下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平息。
“你心里有别人,他是谁?
”克里夫终于忍不住发狂。
“是谁不重要。
”她已淡然。
“你在逃避?
”“我在抵抗。
”“用逃避抵抗?
”“不,因为我是你的妻子。
”她还是进入了莫内的生活。
机车,器官移植,阴暗暴力的街区。
他带她来到他家门口。
“你还是不肯?
”-“我不能。
”“为什么?
”-“我无法抗拒你。
”“所以咯”-“所以这对你不够。
”他流下一行泪。
像个小孩子,央求至少可以留下她的围巾。
回到家,她对怀疑自己的丈夫说:“你懂么,我永远不会背叛你。
我从没骗过你。
不能说没有心动。
我也很痛苦。
但这已不重要。
”丈夫的哥哥,一个主教,带着有夫之妇和她的孩子私奔。
媒体蜂拥而至。
他在推搡的人群中护着身边的女人,说“不要这样。
”“你有神相伴还不够么?
”面对质疑,他颤抖着,带着内疚,矛盾,和喜悦:“人,有权追求幸福。
不管在何种情况。
就算他太晚发现。
爱总是在人最不提防时给人惊喜。
但若不把握就不会懂得爱。
神圣的爱。
神不在某个地方。
而在我们内心。
不,应该说,神就是我们,就如我们就是神。
”屏幕前的克莱丽,泪流满面。
一次暗杀,可能同样源于商业火并。
克莱丽的老板死了。
电影里的第三次丧事。
丈夫对她说:“我唯一不能原谅你的,是你破坏了假象。
”被设计的丑闻事件,妻子和他是主角。
公司大厅里,媒体的镁光灯下,两个男人之间无声对视。
克里夫因家族遗传的痉挛终于从楼梯跌落。
在急救车上,克莱丽哭喊:“为什么你不相信我,为什么你总觉得一切都是肮脏的,都和谎言,性有关。
我从来没有背叛你。
”-克里夫哽咽着:“你已经做了。
但没有你,我就不曾爱过。
”克莱丽只能哭的崩溃:“我曾想背叛你,但我做不到。
”“你会想我的。
就算死亡,有你就变得甜蜜。
”说完他就咽气了。
又是死亡。
哭泣跌坐在地上的她,血从股间留下。
那个曾在婚礼上说“她不快乐,你并为完全拥有她”的同事问她:“你知道有人会因爱而死么?。。。
你会和。。。
在一起么?
你自由了。
”她只是静静答道:不。
墙角中的莫内,隐隐啜泣着,举着相机,终于没有按下快门。
在葬礼上,丈夫的兄弟静静望着她,她说:我会的。
就像在婚礼上她同样的承诺“我会的”。
然后,转身。
离开了那个她爱着,却告诉自己不能去爱的男人。
离开巴黎。
他们彼此献给对方一本摄影集。
仿佛同一个的作品。
里面同一个灵魂。
克莱丽在海的另一边,幽山里的修道院。
剪短了的头发,有花白。
她立稳三脚架,不再像巴黎那样随时随地随意的变幻脚步拍摄。
而是静静等待,清晨的露珠从巨大的植物叶尖滴落的瞬间。
修女们劳动,轻轻舞动,简衣素食。
饭前祈祷,然后唱着歌快乐的分享。
她在这里的电视上看到一场电影,关于她的电影。
在巴黎的日子。
那个同事编辑导演的电影。
她含着泪光,笑了。
走出去,把和丈夫的婚戒挂在树枝上,转身看见穿着黑礼服的克里夫。
“原谅我。
原谅我。
”她说。
丈夫微笑着与她错身,走向树枝取下戒指。
她也微笑,走回去,靠着院墙,哭泣。
终于平静。
山路上响起机车奔驰的声音。
我要说,这最后一幕的苏菲马索,非常的美。
遇到莫内之前,她说从未爱过谁。
可以和任何一个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在任何地方做爱。
当然,有时也会拒绝。
她的存在,诱惑着他们,她是被动者,也随时主动选择。
她拒绝了莫内,却只是身体上。
灵魂里的相互吸引对于她的婚姻,是最大的背叛吧。
她爱莫内,也拒绝了他。
这一切也成了丈夫不能摆脱的心结。
但能说她不爱克里夫么。
看了三遍,我还是很难体会她对克里夫的感情。
影片主题忠贞,指的是什么?
那些坚持和拒绝,究竟有何意义?
尊严和骄傲是否终将与自由的性情背道而驰,只能两难中择一?
法语音轨,中文字幕。
总觉得很多地方还是没看明白。
但更多没能理解的,大概并非因为语言,而源于经历和思考的浅薄。
唯有一点可以肯定:宽恕,委实比爱要来的深远漫长。
忠贞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并不是什么震撼还是其他,它是一种痛苦,一种选择,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一样,人生来痛苦,如果我们还不懂得相互安慰,只会更加痛苦下去,女主角为了坚持婚姻的承诺,尝尽苦楚,独自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她压抑,她痛苦,她周围的环境在同化她,出轨吧,去追求快感与心灵的自由,她轻触,心中却警钟震响,电击般缩回,复杂渴望的眼神中强忍着说出了那句"不",然而生活总是让人无所适从,它太快了,我们甚至来不及反应,她的丈夫开始怀疑她,叫人跟踪她,鹰一般的凌厉双眼就像是死神,轻而易举地把她的父亲埋进了地狱,在多情泛滥的法国社会中,这对"保守"的夫妻伤痕累累,她的丈夫在荣誉中死去,她撕心裂肺的在他身边大喊,相信我,我没有背叛你,然而他却已不相信,带着沉沉的遗憾闭上了双眼,泪水终将逝去,光怪陆离的社会工作终归于平静,她,眼前青山绿水,她,眼前欢声笑语,可是眼角处,那难掩的几条岁月的痕迹,抹不去,忆更苦。
干枯的树枝上他摘下了她的承诺,还她一片自由,破碎的摩托车轰鸣,带来的是身心的重生。
我认为人生也是一样,当我们去追求肆意膨胀的权利,欲望,金钱的时候,有时会觉得这社会变得太快,我们没有彩排,也没有预言,我们来不及反应,当你想对生活说,慢一些时,我们的时光已经过了大半
听老一辈的话,找一个体面的家族结婚,我不爱任何人。
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他调情,但诱惑激情却又悄然而至,为什么是婚后已许下誓言,必须忠于自己的荣誉,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似乎克莱尔就是活在她妈妈口中一样,她完成女儿的责任,妻子的责任(能够抵挡诱惑,但不被信任),并忠于自己内心所追求的事业,不受世事浮华,诱惑胁迫,自由而活。
当婚姻遭遇外部诱惑时,你会作何选择或如何处理?
是跟着内心的感觉走?
还是坚守承诺和自己做人的原则?
片中克莱丽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克莱丽可以通过照片来表现社会的真实,却始终不能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或许是她不敢面对,不愿面对,亦或是不能面对。
她所坚守的是自己的选择,对母亲的承诺,对婚姻的承诺。
可悲的是,她不知道已经选择了的是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不知道是否应该重新作出选择,所以她很纠结。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并不是在结婚后才遇到爱情,而是在与丈夫的爱情被时间和婚姻生活渐渐磨平冲淡之后,又遇到了新爱。
克莱丽与丈夫克利夫就没有爱吗?
一定有,克莱丽与克利夫也有过短暂的快乐时光,而克莱丽和莫尼的爱,与她和克利夫的爱仅仅是程度上和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但因为莫尼始终没有得到克莱丽,才显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令人同情和遗憾,因为人们总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细节:莫尼赛车时意外,克莱丽立该冲了上去。
而莫尼与丈夫克利夫同时在袭击中受伤,而且前者似乎更重,克莱丽毫不犹豫地冲向了丈夫。
苏菲玛索说过: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的思绪并不是呈静止状态。
通俗点:人心是会变的。
爱情来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也是短暂的,没有永不退热的激情。
爱可能会一生一世,但不可能轰轰烈烈一辈子。
没有想象的美好 ,美好的也总是短暂的瞬间,这才是生活。
浪漫、刺激甚至偶尔的惊险,是习惯了平淡安逸的人们心中所追求的自由和快乐,就像旅游胜地可以使我们流连忘返,但终非久留之地。
退一步讲,假如克莱丽和莫尼结婚了: 谁能保证:他们的婚后生活就一定比克莱丽与克利夫的更幸福?
谁能保证:以后不再遇上莫尼第二、莫尼第三。。。?
谁能保证:跟着感觉走,克莱丽所得的就一定是她真正想要的吗?
如果我们总是跟着感觉走的话,会不会陷入:相爱、结婚、平淡、离婚、再相爱、再结婚、再平淡、再离婚。。。。
的怪圈?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她母亲看得比较透: 爱与婚姻无关。
婚前不管爱与不爱,你有选择的自由,但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信守诺言,这就是家庭责任感和做人的基本原则。
漫长的婚姻总会冲淡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换来了温馨和谐的亲情,所以当有了家庭、孩子以后,生活一样可以很快乐,即使缺乏激情。
女主角的不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她内心深处的不甘心,还有想改变现状的欲望和冲动。
为什么修女们很快乐,就是因为她们很满足于现状。
丈夫说:“我惟一不能原谅你的就是,你破坏了一切假象。
” 老人经常说:“搭帮过日子。
” 呵,原来外国人也是这样心照不宣地维持这样的生活啊!
爱情不是生活的支点,更不是生命的全部。
大家总认为爱情是神圣的,任何选择都应让位于伟大的爱情。
岂不知爱情也是自私的。
大家都在痛骂现实生活中的“小三”。。。
莫尼不就是“男小三”吗?
为什么一旦扯上爱情的面纱,连片中的小三也变得值得同情和可爱起来,难道现实生活中的小三就没有爱情吗?
如果他真爱克莱丽的话,就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去纠缠女主角,去破坏她的家庭。
如果爱情真的那么神圣,就更不应该让自已心爱的人天天生活在纠结和痛苦之中。
当然这与女方也有关系。
克莱丽的妈妈为什么婚后快乐,就是因为婚后妈妈果断地剪断了所有以前的、现在的、未来的情缘。
从这个角度来看,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
可以确定是:假如克莱丽和莫尼结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早晚也会走进坟墓。
既然迟早都会没有爱情,谁能保证克莱丽和莫尼的婚后生活就一定比克莱丽与克利夫更幸福?
莫尼真的能给克莱丽想要的婚后生活吗从世俗的眼光来看: 三十五岁的克利夫为人正直又具文学气息,品行端正,家世良好,虽然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但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 而莫内的生活一团糟,放荡不羁、粗野暴力、生活动荡,徘佪在底层社会。
最重要的是:克利夫对克莱丽用情更专一,更有安全感,这也克莱丽当初嫁给克利夫的原因。
因此克莱丽的内心挣扎不是为了要选择谁,她爱丈夫,不会离开他,她只是努力把持自己不坠入莫内的诱惑。
就象片中莫内所说:你一旦看清了我生活的全部,你就会回到那个温馨的世界:书、火炉、拖鞋。
现实生活中大家不都是这样选择的吗?
一道再好吃的菜,天天吃总有腻的时候,于是就想换个口味,那怕换口咸菜也行。
这是人的天性。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克莱丽们”(包括男女)出轨的根本原因。
可问题的关键是换一道菜就不再腻了吗?
婚姻家庭真的能象菜谱一样不停地换来换去吗?
人们结婚的初衷是什么?
不就是在爱情之外多了一份承诺,多了一份责任感吗?
正是这份责任感使得彼此心灵有了归宿。
如果仅仅是为了幸福,天天恋爱的日子岂不是更快乐吗?
爱情生活就象一杯浓烈热辣的白酒,而婚后生活就象一杯清香淡雅的绿茶,是婚姻完成两者的转换。
浓烈的白酒能使我们充满激情和活力,但并不能持久,多了还会伤身;而淡雅的清茶在微微的平淡和苦涩之中却有一股持久的淡香,越品越有滋味。
太浓烈的爱持续不了一辈子,婚姻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容忍和原谅。
一辈子谁也不可能只对眼前的伴侣感兴趣,那不是什么正常人。
但想归想,依然守在你身边的人就是能给你幸福的人。
虽然感情是不能自主的,但行为是能自主的。
我无法承诺永远爱你,但我可以承诺永远跟你在一起。
与其总想着冲出围城去寻找所谓的真爱,不如多花点时间去经营好现有的爱情或婚姻生活。
让其在温馨之余又不乏小浪漫,爱情也是需要经常保鲜的。
(最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在重温了本片之后,又看了全部的影评,心中便有写出自己想法的冲动。
文中多处引用其它影评中的语句或观点,在此一并谢过。
)
人都是有占有欲的;一个男人受不了和人分享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也不能和另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电影里:男人A的生活是冒险的,激情的,狂野的;男人B的生活是平淡的;女主角C既然想维持对B的忠诚,那么就不要和A有着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联系;虽然她没有在身体上有过背叛,但是和A维持着一种模糊、暧昧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感情背叛;B不可能了解她的全部生活,那么只能去猜测;C说自己一直对丈夫,对婚姻保持着忠诚;可是这是一种什么忠诚呢?
这只是C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点,安慰自己还没有背叛B,是在假装高尚而已;虽然肉体没有出轨,但是精神已经出轨;没有人强迫C忠诚于B;但是,要爱请爱一个人。
电影的名字叫 fidelity, 却被翻译成情欲写真,有搏人眼球之嫌。
La fidélité ,一部法国的电影。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快节奏,或是拯救世界英雄主义,或是从卑微出身的成功亿万富峰。
不切“实际”的欲望,疯狂的举动,激烈的情感.....让人开始怀疑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存在”。
是事业成就,走向人生巅峰,还是情感上的绽放,和打破对自身一次又一次的认识?
法文la fedelite 直译就是《忠贞》。
我认为《情欲写真》这个译名非常好:整部电影都建立在拍摄写真的基调上,剧中的男女按下快门记录一张又一张充斥着欲望的写真。
是谁预定要忠贞于婚姻?
是身体的忠贞,还是情感的忠贞?
身体的忠贞尚能靠理性来束缚,谁又能随时掌控住情感变幻。
为何要遵守这样的约定?
是因为现代律法,当代社会习俗,还是源自于圣经中的经文?
那为何不再去溯源循证,去遵循古人类时代的群居生活和母系社会条例?
我无法断言,这部电影能传达多少当代法国社会的生活基调。
但我相信,质疑婚姻,质疑忠贞的人已经存在。
这样的人在法国不太少罢?
多数美国的影视作品总能给感官带来刺激,欧洲的一些剧情看似波澜不惊,却总能给我带来思想上的冲击。
忍不住去思索,去质疑,那些约定俗成的存在是否合理,打破这些束缚,我,作为一个人,还是些什么。
旧年的戏了,三年前看的..?记得最深是迈进妈妈的病房,“喀嚓”一声,好像从已经形容憔悴的母亲身上又吸走些许生命的气息,一下好冷...之后很长的时间,都放部底片机在随身的包中
如果说女人除了语言和肢体之外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我想应该是图像了吧,就像现在很多时尚有些个性的女人那样生活随意,但是手里离不开的是相机或是DV,比如大米,比如95米老师总是摆弄她黑色的LOMO。
边走边拍一些支离破碎,晃晃悠悠的心情而95总是把她路过的风情数码化,不管是北京的胡同儿,还是汉堡的红灯区她们有了另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就像是《忠贞》中的苏菲玛索苏菲玛索在片中扮演一位充满才华的女摄影师,为一个奸诈凶猛的商人工作但是她却坚持自由的创作,用自己的风格默默抵抗着一次在街头花店,克莱丽执意要为一束预订过的花拍照,就这样她遇到了一个为人正直又有涵养的儿童图书编辑克利夫,两个人坠入爱河就在将要结婚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像一团烈焰能把她吞噬的“狗仔队”摄影师尼莫因为克利夫套在她手上的戒指,为了她心中坚守的忠贞,也为了与克利夫享受内心的安宁克莱丽始终没有接受尼莫,但是她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煎熬但是后来她发现原来尼莫在进行贩卖人体器官的勾当,在一起逃亡中克利夫误会她已经出轨,为了报复,他出去找个男妓,并且不再理她后来克利夫犯病送往医院,在临终前,他取下了戒指并原谅的她但是克莱丽还是在心底恪守着对他的忠贞,来到了一座山里的修道院,过起了隐居生活张爱玲写过一段话,大意是,感官刺激象洗热水澡的时候,浴池里放的一层浅浅的热水也有一种氤氲的气氛,但不能浸泡整个身心我知道,单纯的情欲和深挚的感情比起来,都是肤浅的我想克莱丽也知道。
她多次对克利夫说:“爱我,怜悯我,帮助我。
”然后两人以一场渴望释去一切的性让自己沉沉睡去性是释放手段,效果好不好,谁知道呢电影里充满了背叛,母亲对父亲,马克华对母亲,牧师对上帝的,非洲公主对整个世俗,倒卖人体器官者对于人性……可是克莱丽还始终保持一份忠贞,可这一切抵不过丈夫的不信任他嫉妒,他疯狂,他想要证实什么,却又害怕真的知道那个结果在痛苦挣扎中,他死去了,临终前,他说:能在你可爱的怀里,就算死也是甜蜜的是不是这种不信任,本身就是一种背叛?
喜欢里面一些镜头,比如在曲棍球队的浴室里,克莱丽和那个羞涩的球员她伏在墙壁上,眼神满是迷惘,像是笼了一层薄薄的雾气那样的她,美得像是天使,恍惚、冷漠,却又充满人情味,矛盾如这尘世
有了你,死亡也变得美丽。
他非常地爱她,迷恋她,用他的话说,每当看到别人,我就能想起跟你在一起我多么的快乐。
她没有那么爱他,然而她知道无名指的含义,她说,我永远不会背叛你。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关注起肉体和灵魂的两种出轨。
当离婚率激增,色情行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ons,性伴侣,第n类情感全面爆发,钟点房更受欢迎,连taobao上都是卖情趣用品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也许肉体上的出轨已经远没有以前大家努力搞生产的时候那么可怕和严重了,而精神上的出轨才可怕。
大家争来争去,貌似还没有定论。
我也一样,假想过很多情况,始终想不明白到底是灵魂出轨比较可怕还是肉体出轨比较可怕。
你的另一半跟别人做了爱,或者你的另一半爱上了别人整天想的都是别人,如果你不得不面对其中一种困扰的话,你会选哪个?
看完整部电影,抽完了一包烟,可能,我有些明白了。
灵魂上爱谁,我们是无法控制的,爱某一个人就是爱,后来爱上别人就是别人,我们谁都无法控制,肉体上我们却可以控制,即使我不爱你了,因为承诺过要在一起长相厮守,我就要陪在你身边,即便我爱上了别人,我不去理会,让这段感情变为记忆,就好。
是所谓信守承诺,所谓责任感。
她名字自己爱的是那个摄影师,不管是神秘感的吸引也好,还是放荡不羁的性感也好,她知道她爱的是他,而不是无名指上跟她带着对戒的出版商。
她痛苦,她纠结,她逃避,她一切的做法都因为她要忠于他和她自己的婚姻。
然而他坚信她一定出轨了,肉体上出轨了,无论是气的抽搐在地上还是在急救车里被抢救,无论她怎样的解释他都不会相信,套用画皮里陈昆对赵薇说过的一句话,你只是不相信我做得到。
是啊,他只是不相信她会忠于她们的爱情和婚姻,他不相信她受得了诱惑即使整颗心都被吞噬也不会与其睡在一起。
他为什么不相信?
肉体上的背叛是可控的,即使欲望到达了顶点,即使她幻想的是他,她还是跑到丈夫的身边和自己的丈夫做爱。
讽刺的是,他纠结烦闷生气发怒离家后,跟别的女人做爱了。
影片没有交代那是谁,也许是个性工作者,也许是个ons的良家妇女,whatever。
别说什么男人有时候用下半身思考,再强壮的男人也不至于精液上脑。
灵魂上的背叛每个人都无法控制,但是当你对一个人做出了相守一生的承诺后,就要做到,肉体上,你完全可控,出轨,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过是一种借口。
灵魂不可控,肉体可控,这便是实质,当你的灵魂与你的誓言无法统一时,用你的肉体来捍卫那关于爱情、性、信任和承诺的堡垒。
这便是责任感。
所以,当你觉得你爱我的时候,告诉我你爱我吧,不用说你爱我一生一世,没有人能做到,只要你说爱我的当下是爱我的,那就足够了。
当你决定跟我共度余生的时候,想好了再说,因为,那真的太不容易了。
你可以不说,但是说到就要做到。
夜会--王菲只为那陌生戒指重新打量你修长的手指你送我的指纹我欠你的心事恐怕要在今夜还给天使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原谅你和你的无名指你让我相信还真有感情这回事啊怀念都太奢侈只好羡慕谁年少无知
【2018年重看】爱得太真切 刀刀入骨
第一次看是在蚊虫狂多的海南,因为烦躁因为蚊虫的叮咬,了了地结束了整部电影。直到流苏在某日问及我的感受时,我含糊地说,没有泪没有微笑没有感叹。还说这个电影的主题根本就跟柏拉图的爱情论一样无从考究。她很简短地回了一句,我没有联想到爱情。于是我再看了一遍,可仍旧看到他们的痛苦的精神苦恋。或许我太肤浅。影片中一闪而过的那些照片,随意的让我惊喜。我喜欢那个女人的笑。
觉得很糟糕,根本不知道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
看得我中途拉了好几次屎
苏菲玛索演的摄影师,单单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有些没看懂,不明白她在忠贞什么,明明精神已经背叛了。她说自己一直是自由的,明明看起来是作茧自缚……荣誉或者忠贞这些她自己的原则,是不是反过来害了身边的人哪?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还是真的牵绊太多,难以自由。另外,故事感觉有点散乱……
有点垃圾。何必搞成这样。苦逼蛋。
我有单反我也到处瞎拍
苏菲玛索呀~~~
这是我十分喜欢的电影,它对于真实的人性和矛盾的情感的表达,实在另人折服。
因为在法国,因为如此美丽,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她从不缺少伴侣,而且从不用考虑忠贞。当她感到真爱降临,于是与克里夫订下婚约。我不怀疑真爱的存在,那是与灵魂息息相关。但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真爱依旧会改变。莫内的出现,让克莱丽深深陷入灵魂出轨或肉体出轨的挣扎。此时还能保持忠贞的只有肉体。
关于婚姻与爱情..到处都充满背叛,无法接受背叛,不管身体还是感情.可现实并非如此..我亦不知,爱到底为何物
老了老了。。。
尺度明明很大,却偏偏又遮遮掩掩玩各种俗套。鸡零狗碎还拍得又臭又长。
很多年后重温这部电影,发现已经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意味,很有趣的探索… 小时候真的看不懂的…
云里雾里 不过苏菲玛索实在是太迷人了 最后还剪了短发 让人无法呼吸
最后一个镜头,山雨欲来风满楼,暗藏玄机。
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不太好看。。。
不被理解的时候,真的很痛苦
最后一段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国产电影落山风。女主角的人设很难让人相信是法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