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危地马拉某村庄,某参议员的儿子,一名年轻中尉(也就是后来的副总统)屠杀了全村的人,后在军火商邓宁的帮助下离开了村庄。
中情局派了10名特工进行善后工作,毁灭证据。
若干年以后,这批特工全部都退役了,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纽约的一位华裔女记者开始调查这次屠村事件,发现了一个当年参与此次善后工作的十一人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除了弗兰克、马文和辛格外,其他人都因各种原因而死亡。
第十一个人的名字被涂黑,不知道具体姓名,推测可能受到中情局的保护并监视。
为了摆脱暗杀,弗兰克和马文找到了乔和维多利亚帮忙调查,最后弗兰克依靠俄罗斯大使帮助进入中情局内部档案密室,拿到了当年危地马拉屠村事件的报告,发现第十一个人是一个名叫邓宁的军火商。
在副总统精选总统的筹款晚宴上,弗兰克一伙绑架了副总统,以交换弗兰克的女友,最后邓宁和中情局的副局长都赶来了。
原来暗杀退役特工是邓宁一手布置的。
他害怕屠村事件曝光,影响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于是通过对副总统的影响利用中情局去暗杀这些特工。
弗兰克等人最后终于凭借自己多年的战斗经验和智慧战胜了邓宁,解救了自己的女友。
看电影前对几位主演就不该充满太多期待,本来嘛,人有不老的嘛?
再说了,这么多腕儿凑一起,给谁发挥空间,不给谁发挥空间呢?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都有,都不太多。
既然不能各个当大英雄,那就在一块搞笑了,倒也轻松愉快。
所以电影不会太血腥暴力了,很适合全家老少一块看。
John Malkovich那个“疯子”的喜感最强了。
机场威胁中年妇女、背着炸弹追人、手枪与火箭筒的对决等情节,让人笑死了!
其他人留下的印象还真不多,感觉就像一群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玩一场。
影片有很多不真实感,比如描写的是几个老特工的退休生活,老对头再聚首,还有刺杀副总统,都不太像一般电影剧本会写到的。
看完了才知道,原来是漫画改编的,怪不得呢。
最最不可思异的镜头出现了!
布鲁斯·威利斯开着警车,车一边在转弯行进中,他一边打开车门走出来。
注意到一点,直挺挺的走下来,大步迈着,从容不迫,有没有!
不用跑,不用滚,直挺挺的,没惯性,有没有!
有没有!!!
CIA就是牛,比超人还超人,可以对抗万有引力,对抗一切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还不错了,开开心心的一个半小时。
开头看到布鲁斯.威利斯飚出来的中文,顿时惊呆了,感觉现在的好莱坞大片都挺注重中国市场的,都知道中国才是一块肥肉!
然后摩根.费丽曼出场也是一个亮点,我的偶像啊,看到他,我就觉得这部片子有看头,当看到摩尔.费丽曼跟几个老战友再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其实就是这几个老朋友的一个聚会吧了!故事情节很大胆,演员也很到位,看起来非常轻松,动作暴力也很过瘾,只单单说打出来的弹夹洒满一地,也让人不得不叫好啊!
叫好的同时又替剧组感到担心,这TM也太浪费吧!
不知道第2部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赤焰战场》,但是原片名却是Retired, But Extremely Dangerous。
是Bruce Willis, Mogan Freeman等一班老演员扮演退休CIA特工,却由于一场阴谋而卷入和CIA的混战当中。
影片更像是Bruce这样的老牌动作演员的告别演出,但是和《敢死队》比起来,此片更加的诙谐幽默一些。
因为是略带轻松的动作枪战片,片中不和逻辑的一些剧情设置也就没有人追究了。
美国人住的房子还真脆,被打穿了,美国人真心宽啊,枪支那么泛滥还住木屋。
好吧,用这部电影疗伤。
约翰是不是每次都演那么古怪的角色,真心牛逼的角色。
这女的枪法实在不行啊,打了半天一个没伤,自己还中枪了。
挺爽挺爽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能在荧幕上集结一群50后的雇佣兵,着实是一次相当霸气的壮举。
光盯着演员表看,就有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以及想打满分的冲动。
较之史泰龙的《敢死队》,同样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焰战场》在剧情的可看性上,就明显更胜了一筹。
前者是一根筋式的一顺到底才叫爽;后者稍微绕了几个弯子,场景移步犹如旅游观光,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夕阳红们”的本身,而不是爆破的轰鸣,飞溅的火星。
这样的手法,想必更能让观众领会到一种告别晚宴的情怀,追忆那些曾经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身影。
本片的英文原名为“RED”,解构为“Retired”、“Extremely”、“Dangerous”,一群退休了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四个跃跃欲试的老家伙,配搭上一个闷骚而不乏神经质的大龄剩女,他们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效应,能够想象,小则改变世界格局,大则偷天换日。
作为一部纯粹的标准商业影片,讨论其剧情设计路线,我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对于美利坚合这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范国家,暗杀曾经出生入死,功勋卓绝的老将,完全是一件司空见惯,甚至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大概在美国,就没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信条。
很简单,他们一向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办事既有魄力又有效率。
当然,在荧幕上,类似于CIA、FBI、各种PD等的国家机构组织,往往都是丑态百出,颜面扫地的一方。
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是最强劲有力的主旋律。
布鲁斯•威利斯,没有了《虎胆龙威》的依附,的确是显老了。
他涉猎倒是颇广,小成本喜剧片,科幻片,乃至文艺片。
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炉火纯青,只是觉得他个人的气场都过于刚猛,完全就收敛不住,这就造成了火候不够的演员跟他搭戏起来相当之拧巴。
果不其然,在《赤焰战场》中,他完全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整部影片的基本路线都是由他开拓的。
很满意Sarah这个角色的安插,神经大条,鲁莽率真,又略带性感,在夕阳红中添了一笔重彩,带动了整部影片轻松诙谐的基调。
约翰•马尔科维奇,依然耍起了最擅长的嬉皮特质,他的庸俗一向都讨人喜爱。
海伦•米伦,大抵是最颠覆形象的一位,在继《女王》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想,此番她霸气外露,女王早已不再是女王了,而是拿着机枪扫射还乐此不疲的悍妇。
当然,这绝对是一位举止优雅,仪表端庄的“欧巴桑”。
相比其他三位夕阳红,摩根•弗里曼就比较悲催了。
他大可以不被一枪毙命,好莱坞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福大命大,基督耶稣保佑,想死都死不掉的。
而且,个人觉得影片最没“人性”,最大的BUG在于,他舍己为人,慷慨就义之后,旧友们居然集体忘恩负义,对他只字不提了。
这让喜欢色迷迷的老家伙Joe的观众,情何以堪。
许兴,这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的一个玩笑,多多少少增添了影片可讨论性,不会真的如此阴霸吧。
依靠偏文艺类型起步的,大器晚成的摩根•弗里曼,算得上是戏路最宽,前途仍大有看头的夕阳红。
好莱坞虽从来不缺乏奇葩式的人物,但不得不说,他是最让人尊敬,最让人从心底里佩服的。
在电影世界里的巨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新老交替的桥段。
孜孜不倦的老戏骨们,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荧幕之后享受天伦之乐。
而今,越来越多的,打着告别标签的作品,一一露出它们冰山的一角。
自然,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从电影本身的价值来评定,都是俗套的,中庸的,似乎将很快被人们所遗忘。
但从另一层次,观众们所愿意欣赏的,完完全全就不再单纯是一帧帧的光影,而是一种情结。
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不服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华丽的辞藻,在他们面前都是空洞的,淡然如尘埃的。
《赤焰战场》——罡气、豪气、霸气,不需要解释。
电影还不错吧,算是典型好莱坞电影,和虎胆龙威差不多,两部的讲述方式基本上是一样,故事讲得有点像是悬疑片,第一部是由于副总统为了竞选总统要清除自己的历史污点,结果弄巧成拙。
第二部是科学家爱德华贝利的叛国计划,不过电影看得有点粗糙,最后也没看出来为什么会有人公布信息说弗兰克和马文与计划有关?
难道仅仅是贝利要利用他们帮自己办事,才把他们牵扯进来?
不过相对来说第二部请的名人更多了。
Q:片子怎么样?
L:前两天看《预产期》,小罗伯特·唐尼在里边说,什么什么样的影片好莱坞每两年一部,一副很反感的样子。
可能真是剧本荒的原因吧,像《赤焰战场》这种政府阴谋论的枪战片,一年起码也得n部吧,美国政府里的王八蛋不知道在电影里死了多少回,这些人加在一起,组建一届政府,我看问题不大。
(笑)这部片子属于水准之作,动作场面依旧是近几年流行的风格——漫画化、风格化,现在想看到《盗火线》街头枪战那样写实的场面,很难了。
Q:原因何在呢?
L:需要跟整体风格一致,这部电影整体的风格就是漫画化。
如今这样的片子当道,没办法,这可能跟现在主流观众群已经是电玩一代有关,真实的枪战,怎么说呢,不够拉风,不够刺激,如果是在电子游戏里控制着谁打打杀杀还行,只是在旁边干看,那单纯的跑跑躲躲打打枪就没什么意思了。
(笑)Q:剧情方面呢?
L:这样的电影需要谈剧情吗?
看看打打杀杀,看个乐呵就不错了。
(笑)Q:你愿意谈这部电影,一定是它带给你了一些感触。
L:有这么点儿感触。
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个老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以正义之名为所欲为,就像片子里这些特工为了“保卫民主、自由社会”干的屠杀、暗杀、栽赃等等行为。
这个问题本身不难回答,如果真是为了正义,那没问题,如果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做什么也不过分。
可关键是,谁来定义正义,你的正义和我的正义不一样怎么办,四十年前的正义和现在的正义不一样怎么办,现在的正义和四十年后的正义不一样怎么办,最后发现这世界根本不存在绝对的正义怎么办,人已经杀了,事情已经做了,怎么办?
这群老特工被曾经效力的CIA追杀的时候,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稀里糊涂的怎么就成了定义“正义”那群人的对立面?!
好在,不晚,最后大坏蛋军火商和他的傀儡副总统被杀的被杀,被抓的被抓,当然,这是电影里的情节。
(笑)显然,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这不是这部电影讨论的重点,特工们以“正义”之名干掉军火商也只是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反省进行了一次不自觉的反讽。
说起来,确实有些悲剧,我们总被人以“正义”之名戕害,却须臾离不开它——没了“正义”,下一步是迈左脚还是右脚呢?!
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女特工和苏联老特工的爱情故事倒是给人以启发:两个分属不同阵营的特工坠入爱河,虽然不能相守,但只要不杀对方,这辈子总有在一起的希望——抛去爱情因素,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交给良心去选择,起码临死之时问心无愧,良心被狗吃了,嗯,那就只能靠“正义”了。
刘强爱电影第九十九集之《赤焰战场》:Who的“正义”,When背叛了你?
开头的1V X 的场面布鲁斯帅爆了好么。
不愧是退休顶级特工。
偶尔还卖个萌,你说这样的爷们,就连我这个直男也沦陷啊。
再说带着自己女伴开车被追杀那一段,下车的时候我看了好几遍好不好,那一下车多少女的得惊叫着啊,什么叫酷,小马哥酷,穿着的衣服上挂满手雷,这才是爷们。
好了再说马文,这明明就是个出来卖萌的老头好不好,要不要在货场搞的那么像个牛仔,虽然主角光环,但是不要那么暴力的对待一个女杀手嘛。
还问了布鲁斯,让不让我杀了他,这尼玛就是个老顽童。
再说伊万,战斗民族果然是战斗民族,上来就喝伏特加,而且还饱含深情的想起了自己的老情人,啧啧啧,原来粗旷的外表下竟然还有这么一颗发骚的心啊。
当然再说维多利亚,虽然看着很老但是风韵犹存,让我这个少男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崇拜。
如果老奶奶要是30几岁,估计我就看着看着就不知所措难以自拔了。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老爷爷奶奶组合,然后就轻而易举的杀了副总统。
可以说真尼玛的搞笑。
当然这部片子我是真爱啊,从开头到结尾卖着萌的老爷爷奶奶们就这样不小心的看着年轻女人的屁股到杀掉副总统回归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现自己活得真特么的没有意思。
老爷爷们年轻时候的气场估计足以让我弯了吧。
好了我真的喜欢他们,哼
好莱坞是个商业片大工厂,每部片都是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观众定位等标准流程生产出来的作品。
如果你以为这部片只是一群老家伙的告别演出,那就太煽情了。
其实这部片的商业定位非常明确,即献给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也就是称为婴儿潮的一代人。
这代人经历过越战、华尔街的扩张、摇滚,见证了战后美国社会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变革,可是这代人如今已经走下工作岗位、开始过着领退休金的生活,可是他们一点都不甘心,所以这部电影必将激发他们内心的热血,印证他们不服老的内心!
画面色调调的有点院线范儿。
《源代码》和《明日边缘》国产版,Boss造型模仿《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贝恩。
设定挺好的
男主可以重生也就忍了,为啥那个女医生还知道男主重生?这时间线随心所欲的写?
就看胸了
无限流科幻电影,还不错的。题材虽然老套,但是还是可以的,演员大多新人吧。
全民植芯片,从此无病毒🦠控制了主机天下是你的
2分,不能再多了…题材很好,野心很大,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觉得很空…… 一点都不精彩的感觉。虎头蛇尾。
源代码。整体架构不错的,表演和细节差了不少,是个可以继续完善的作品。
源代码的设定+王牌特工的芯片科技,最后的主题落在了讨论科技对人类是好是坏上,还是有点想法的,就是拍的有点次了,叠个倍速还是能看的。
放心去吧,不用重生了,人间不值得
可以参与烂片排行,有望夺冠!居中有台词,加油!
致敬诺兰的方式还可以
经典网大
还是《源代码》好看。
什么源代码
故事框架,整体构思都不错,受限于预算了
题材构思还行 剧情拍的太垮了
也就只能看个“球”
剧本很弱,反派就是个毫无个性的脸谱人,那谁画个三角画个叉,再画个三角画个对号,还以为有多高深的演算要写呢,真是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