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卡拉克斯新片只有40分钟用UGC卡买票也不要钱,但还是很犹豫要不要去看。看了预告片很害怕又是影像艺术大赏而非我心目中的电影。卡拉克斯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素材组织能力大概mille fois inférieur à Godard,我估计这片其实连表面上都和戈达尔不相似,但由于人们看得太浅,所以任何用此PPT手法的都说像戈达尔。我只看过他的《新桥恋人》,有种自私自我感动的情感宣泄。就像片子里的烟花,视觉上有看点,但你能指望烟花承载多少东西呢?/看完了,和预期大差不差,说不上多令人讨厌但确实无聊。还没戈达尔的20分钟遗作有意思
他的眼神清澈,他在继续奔跑。戈达尔的战斗在这里化身为电影幻觉的重新发现(所以双眼要保持观看),它指向一具替代我们继续奔跑的木偶身体。
虽然卡拉克斯新片只有40分钟用UGC卡买票也不要钱,但还是很犹豫要不要去看。看了预告片很害怕又是影像艺术大赏而非我心目中的电影。卡拉克斯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素材组织能力大概mille fois inférieur à Godard,我估计这片其实连表面上都和戈达尔不相似,但由于人们看得太浅,所以任何用此PPT手法的都说像戈达尔。我只看过他的《新桥恋人》,有种自私自我感动的情感宣泄。就像片子里的烟花,视觉上有看点,但你能指望烟花承载多少东西呢?/看完了,和预期大差不差,说不上多令人讨厌但确实无聊。还没戈达尔的20分钟遗作有意思
特别喜欢他自己拉片希区柯克那段。最后彩蛋安妮特在Modern Love的歌声中“奔跑”太棒了!!!
充满情绪发泄的混剪在我这属于很low的等级
二刷确认又是一部无法食用的卡拉克斯,我对这类的操弄档案影像的排序(包括图层的堆叠和动作的对应)是否应归于“创作力”持保留意见。但从本片中得到确认的一点是卡拉克斯自己大概率也最喜欢《坏血》和《新桥恋人》。
我猜旁白中有大量隐喻,影射,双关或致敬,但这部分没能看得很明白。整体的观感是一部自由的私影像。
看到了很多熟悉的电影片段,但实在是太碎片化了,理解不能。
Bad blood庇洛仙修复大放送
le corps du cinéma:將作為視像之綜合的電影史再度剖析為其內在語用學的方式,內置和外延——對老者而言幾近過載的語速和屬於默片的線條交鋒,以及靜態出現的青澀的口吃之間斷。某種意義上和JLG同途同歸
8.9 电影史同自己与自己的每部作品及其中迸发的动作与凝视时刻息息相关。 也许是戈达尔的去世让卡拉克斯急于完成一部这样似是回应《自画像》一般的作品,相对于戈达尔“后电影史时期”的作品,这部的频繁援引显得直接得多。反而有点想到戈达尔80年代的作品,导演本人在其中的出镜比较特别且轻盈可爱。
这不是我,因为情感不说“我”。
是素材拼貼,又遠不止是素材拼貼,Leos Carax看似混亂、看似意識流的表達中,藏著有序與態度,以及難以自抑的悲觀與憂鬱。他對現實如此失望,百年前上演過的仇恨,如今在世界間再度蔓延,百年前對電影如神祇般的敬畏,如今消弭在所謂便利的碎片化中,種種不解,種種困惑,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悲傷湧動著感染我。但是他仍然熱愛觀眾,用電影滋潤每一雙眼睛的眨動,浸潤每一顆懷抱期待的心,結尾讓觀眾會心一笑,即便現實有著這麼多不盡人意,也不能停下生活的腳步,奔跑吧!即便是一個人在家觀影,也忍不住在結束時起立鼓掌!
卡拉克斯真诚又肆意的影像,与戈达尔的蒙太奇拼贴及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疯狂对话。短短40分钟却密度极大、暧昧多义,远胜过不少笨拙的剧情长片(比如某金棕榈奖电影)。永不停息的梦境,与20世纪各色精神父母的叠影,当下人物及社会运动的回响,重回火车进站的盛大惊奇与迈布里奇奔马的源初图景。“这是我”“这不是我”,诘问受诅咒的双眼,电影展露了无数的狗屎、灾厄,却也宽恕了人类的一切。永无止境地奔跑,扭曲的木偶身体,似悬浮又若飞翔的姿势,最后一段镜头至为动人。(8.5/10)
困得我眼冒金星,但我懂导演的自洽。二零二五第一部,从前的我都不再是我。
我当然永远钦佩所有影像自由的尝试。不过卡拉克斯在回顾他的过去,我却只想着看到现在和未来了。当生活没什么好追忆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触觉。C+
卡拉克斯第六部。无法完全看懂的电影,不需要完全看懂的电影,需要完全看懂的电影。上帝已死,摄影机即是上帝,用影像与声音对抗虚无与动荡。那些在夜晚走进我们梦乡的人们,让我们在第二天的清晨致他们问好,生活会更加清朗。最后,安妮特如《坏血》的德尼·拉旺奔跑,如《神圣车行》般飞行,大概是影史最具生命力的彩蛋。
历史性地回顾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受编织的影像
这就是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
以戏谑奇谲的风格回溯了世界影史,像是看完了一场艺术PPT报告
戈达尔给卡拉克斯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