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画面布局来说,植物园很美,植物园的人也很美是那种说不出的舒服与大气感,整部电影都美得无与伦比。
主人公的情感也像涓涓细流一般慢慢发展起来,一个漫长岁月中孤单的在植物园成长的女孩和一个经历了地震的孤儿相遇在一座植物园,她们互生情愫,不夹杂任何的利益,喜欢所以相爱了,感情很纯粹,美好的就像柏拉图。
最后她们双双殉情之时,我感觉心头被紧紧压住了一般,很沉重…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久久不能是释怀的原因吧。
【我喜欢你,欣赏你,和你的性别无关,和你的家庭无关,和你的一切都无关,我喜欢你,只因为,那个人是你 .....】在开头,仅献上早欲喷薄而出的这句话,某君,想必你的心和我是一样的。
【死了都要爱。
】这首言词激烈歌词正好可以代表《植物学家的女儿》"天理不容"的女同爱情,和《断背山》荡气回肠不同,《植》里的感情很清,但不是无味,恰似一味鲜美的暖汤,缓缓渗入心底。
影片继续把目光锁定在那个年代,充满浓重的中国情结,幽闭的场所,男权的绝对统治,被伦理禁锢思想的世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悲剧的开始。
座落在某个小岛上最好的植物园,孤立高傲与世隔绝,造就了严父陈教授固执的性格,"囚禁"着外表乖巧内心叛逆的陈安安,也给凄惨身世的李明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这部虽然是在讲两个女性的爱情故事,但从头到尾都是由男性摆布她们的命运,所以,骨子里的权利控制权是无法回避的障碍。
对待植物比对待女儿都耐心的陈教授,俨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他在学术上一丝不苟,不善言笑,十分注意时间观念,认为"每个小时做不同的事情",没有按照他规定的时间办应该做的事简直就是天也不可原谅的错误。
令人可惜的是,做一辈子学术的他也一样相信封建那套东西,儿子和李明的强制性婚姻,还有希望早日生子的八床被褥,都透露出他迂腐传统的一面。
儿子蛋蛋则更加"子继父业",这个"业"不是事业,而是性格,他比父亲开朗,但同样固执,部队生活并没有改掉急躁的毛病,处处显示大男子主义,追李明的时候,言语中流露出的竟像一个纨绔子弟,不知道尊重女性。
当他知道李明不是处女然后大打出手并且把她吊在旅店中甩手离去的行为,让影片外的我们深深心痛。
后来李明独自回家,陈教授对李明的伤势漠不关心,面对女儿的质问他明确表示"不论儿子做了什么,都是他的好儿子",对儿子的宠幸和对女儿的严格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不能改变的事实。
男性是这个悲剧的造成的外界力量,陈教授最后终究发现女儿和李明的恋情,一怒之下想要杀死李明,陈安安只好一棒打倒父亲,陈教授不能原谅她们畸形的感情,对政府说她们犯了罪,这个定论也是致使她们死刑的重要证词,看到法官抑扬顿挫的宣布"同性恋有罪"的情景,我不仅哑然失笑,又是一起"布莱登"式的牺牲,同性之爱又是一次被社会舆论扼杀,对于世俗而言,真爱永远敌不过世人评判。
陈安安的叛逆由父亲一手造就,多年的枯燥生活和严格要求早已让陈安安身险与边缘,李明的到来只是激活她内心的爆破点,试想一下,若来植物园学习的不是李明而是位男性,陈安安依旧会爱上他,那这样的恋情也会顺理成章的继续下去,没有父亲的阻挠,没有哥哥的横刀夺爱。
只是,陈安安遇见的是李明,一个和她一样寂寞成长的女孩子,就如同纳博科夫遇见他的洛丽塔,是命里注定的劫。
李明对陈安安的感情,温温浅浅,导演也有意把感情重点放在陈安安那里,她们的第一次表白,就是安安先来到李明的面前,玉背那么一露,这段忍了又忍的感情终于明了。
很喜欢戴思杰在这部影片里对感情的刻画,镜头是那么爱陈安安光滑细腻的皮肤,经常从上到下,一点点,舍不得似的显示中国女孩特有的性感。
镜头经常从脚滑过,恰恰符合中国对性感的定位,不是C杯,不是后唇,不是细眉,而是那双白皙纤瘦的玉脚,踩药时的轻舞,药浴时的修长身段,甚至在父亲眼里,也会从脚打量已经成熟的女儿(这一处的暧昧正好符合我对陈教授的一些猜疑,只是影片没有做最终的交代)。
就是这样欲羞清了的完成情欲表达,配以水墨般迷离的景色和古典氛围的音乐,同性之爱也可以这般绝色倾城。
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看的到安安凝视李明的深情和坚持,她们的爱是因为父亲的上报而变得更加强烈,那108只象征永恒的鸽子,正是她们冲破世事无怨无悔的爱情见证——死了都要爱。
正因为悲剧的发生让大家感到惋惜,不敢奢望她们能像《Bound》里的女人们一样远走高飞,只能让该发生的发生,纪念的纪念。
三点:第一:剧情转折太突兀,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陈教授让儿子娶李明。
二是李明已经拒婚,但陈安安又让其接受李明不想要的婚姻,而达到在一起的目的。
第二:矛盾制造太刻意,导演和剧本用那个时期明显是想体现我们思想的陈旧和同性恋所谓的“真爱”的先进爱情观的对比,包括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陈教授,还有他封建家长制的教育(这里我强调一下,评论里动不动扯男权父权压迫的真的很蠢,这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我们一直以来的敌人也是封建帝国主义阶级和资本阶级,是他们在制造人民内部矛盾和对立,不要再掉进他们制造的陷阱了,多看看书吧)造成的压抑感,和这两个女生爱情的自由感。
这里军人二蛋仿佛只能是军人,而且还必须是解放军,还是在那个时代入伍多年没有净化心态,没有大义格局,没有七情六欲,唯一知道怎么处理矛盾的方式就是体罚和虐待,这也是其过早失去母亲的家庭教育导致的病态心理,但似乎导演要表达的就是把当时的整个社会、家庭、家人当做反派来衬托她俩的爱,这样反而让人反感,因为她俩唯一反抗的方式,就是忘乎所以,因为自己的情爱而疏忽自己的立身之本,即自己的工作。
既然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自己,那就早就可以选择离开,可惜影片并没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家人和自己唯一懂的中草药学立身之本,一方面是同性,不会有孩子,也不被当时社会认同的爱。
结果犹犹豫豫不能脱离生存环境,显得这段爱情也是那么的不坚定。
第三:夹带私货。
文革时期,鸟叫毛主席等元素完全没有必要屡次刻意强调,仿佛导演和剧本要把这些压抑压迫的环境归结到这些元素上去,来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我们会直面历史错误,但不需要以这种阴阳怪气和片面狭隘的表现方式用一时的错去弱化一个人,一件事带来的更大的积极影响,我看还挂了一个中国导演的名,未免太白眼狼了。
最后,植物学家种植和研究的药材药方,怎么着也造福了一方的人吧?
更别提可能全国被疾病困扰着的人都会受益,然后以他的角度看,就这么撞破媳妇和自己女儿的私情就这么死了,死后的待遇还不如一个什么社会价值都创造的外来人。
导演还利用庭审定罪阶段,把罪名归结到同性恋的问题上,那是同性恋的问题么?
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爹心脏不好故意在他眼皮底下搞偷情啊?
被撞破的时候还亲手给了一棍子啊?
还有你搞同性恋可以,但那是你疏忽工作疏忽责任的理由么?
你想自由,我见你爹也没拦着你吧,全篇也没见道德绑架啊,想走不还是随时去庙里搞去打野了么?
再有,你知道自己哥哥是个什么德行,还让你心爱的人和他结婚啊?
这样就可以趁你哥戍守边疆的时候和已经完成婚姻的你嫂子偷情啊?
我的天,我说出来才发现这么逆天,这个李明也是一点儿主意没有,又想得到同性的真爱,又不想接受现实的束缚,自己喜欢的人说啥就是啥,没有对两个人未来的打算和主见,这是爱情么?
这不就小孩子过家家么?
思想非常超前的一部电影。
题材是女同。
看得一直在掉眼泪。
看见了几个点,一是男性掌握权力。
在植物园里的父亲理所应当享有女儿的服侍,茶晚上比早上要少五颗并且要用雨水泡/要给他洗衣做饭洗脚拿报纸/打理植物园上山采紫藤下水挖他喜欢的泥。
军人也在享受性别福利,最后植物园的权力交接到他的手上。
影片还在影射一些议题和创伤,80年代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唐山大地震,笼中鹦鹉说的话,要在场生的孩子最多的女性在床上跳舞以求早生孩子。
很明显的男女对爱情的差异。
男方对李明的态度“我需要一个妻子”“摸摸我的弘二头肌”“不喜欢浪费时间,我们结婚吧。
”后期的处女情结和暴力就不多说了……李明和安安对互相是这样:“你哭了”“没事,你一来我就雨过天晴了”一直是为对方着想,并且能做到旁若无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大胆亲昵)(最后李明被审判的时候说能审判她的只有安安)哎,佛前许下的愿和放飞的108只鸽子都无法拉回她们在人间这一世的爱情。
06年拍的片子了,这影片现在放不可能是现在的豆瓣分,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豆瓣里面的低分长评短评都是男的,签名写着“每个男人都应该是提着霰弹枪的堂吉诃德。
”
无论是对于电视剧亦或是电影来说,李小冉这个女演员是个美人,她的长相非常有特点,白皙的皮肤为她的漂亮添砖加瓦。
而在这部名为《植物学家的女儿》的同性恋电影中,她饰演的角色也是极其妙不可言的。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之后了,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举国人民都在文革的浩劫余留中恢复元气,因此相对保守是它的一个时代特点,这也是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在电影中,一个植物学专业的女学生李明前往一座几乎要与世隔绝的岛上植物园实习,她是个混血儿,父母都在唐山大地震中死去,来到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等待她的是严苛到几乎成癖的教授,陈教授生活极度规律,无法忍受一点点的改变和不完美,有的时候有一点死板,不开化,但是做事情却非常细致入微,甚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强迫症,比如一定用雨水泡茶,并且能分辨出每个季节的雨水。
但是这样一个严厉的教授,却有一个乖巧可人的女儿,安安。
安安很欢迎新来的李明,在李明几番被教授训斥之下耐心开导她,为了逗李明开心,俏皮地模仿自己的父亲;和李明一起去寺庙,去采人参,逗弄鸟儿,同时和李明朝夕相处的时间里交给她各种草药知识。
而这些,是严厉自大的陈教授不曾交予她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她看见安安用脚在踩松香。
这一段镜头所展现的景象是我在整个全片中特别喜欢的部分之一,前后上下运动的赤足和全景时的人物动作展现出了一种女子的劳动美态,汗水打湿了安安的衣裙,洁白如雪的脚背,这些人物局部特写完全就是在意欲告诉我们安安的美有多大的诱惑性,若隐若现的身体,湿的香汗淋漓的模样,脚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是性的一种象征,因此在这里李明完全看呆了,不由自主地对安安说:你真美。
我想着应该不仅仅是片中主角的感叹,更是我们观众的感叹。
除了踩松香,还有一个地方成了两人感情的催化剂。
李明无意间闯入安安的房间,安安正在用中草药汗蒸。
浑身赤裸的胴体,汗水微醺,烟雾缭绕,安安就如云端的仙女一样闭着眼睛沉睡。
李明越走越近,少女的皮肤吹弹可破,晶莹剔透,凹凸有致的玲珑躯体侧躺在草药之中,这个地方镜头运转得非常慢,观众会看的非常仔细和入迷。
这一处突显了安安的处子般的安然美好,更是一种性的暗示。
李明知道自己已经迷上了这个女孩,她太美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于是,接下来的发展就比较水到渠成了。
李明和安安一起洗澡沐浴,彼此心照不宣。
直到有一天,一个男人闯入了她们之间,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宁静。
这个人就是安安的哥哥,陈教授的儿子蛋蛋。
蛋蛋是个军人,有着从部队带来的蛮横和大男子主义倾向,他爱上了李明,并对其展开攻势。
李明一开始非常推拒,安安也非常难受,但是后来她们相约去寺庙放生,108只白鸽。
很好奇为什么是108,电影里说是佛家的吉祥数,后来查了一下,原来佛珠是108,108在佛学中意义非常,郑愁予先生有一个诗我非常喜欢,里面写到“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
”想必这含义也是不一般的。
108是最好的,最完美的,最幸福的。
在放完鸽子后,两人做了一个决定,为了不再分开,李明听从安安建议嫁给哥哥,由此她们就再也不会分开了。
但是两人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这会是她们悲剧的开始。
在结婚之夜,李明和安安结合了。
安安的哥哥发现了妹妹的不寻常反映,他于是决定和李明去度蜜月,而在过程中发现她并非处女,这使他大发雷霆并且家暴了妻子。
哥哥离开了去部队,李明回来了。
两人原以为终于可以好好在一起了,没想到被陈教授撞到了亲密的时候,陈教授大惊大怒之下心脏病发,无法容忍和接受的他报警抓了二人。
最后,法院判处两人同性恋流氓罪,逼死了自己的生父,应该处以枪毙。
到了最后时刻,她们一点也不哀伤,因为死后就会在一起了,将骨灰溶于一处,永不分离。
在影片中有一处隐喻我觉得很有意思,即在李明和安安放生鸽子前,她们去一个小摊子吃饭,整个小摊只有她们一对女孩。
周围全部是五大三粗的男人,不修边幅,并且对她们指指点点,以及时不时的偷窥。
但是这里并不是二人的秘密已被世人所发现,只是导演希望以一种象征手法表现出这对小恋人的爱情不能为大流、为一个男权社会所接受,世人对她们指指点点,流言蜚语,偷窥,将她们视为异类和怪胎,视为神经病,她们不被理解,接受和包容。
此外,电影的音乐不错,声画同步,有一段旋律是以二胡和笛子为主,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人与自然相伴的悠远意境。
也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婉约。
非常具有代表性。
影片的调色比较暗淡素雅,偏黄偏灰,一是表现一种时代距离感,二是表现景色的优美,光线柔和,晕染人物特点。
其实在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拍摄的作品中,同性恋这种在主流下显得比较边缘的人物占据的比例还是非常多的。
因为毕竟那个年代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了,年轻的导演们跃跃欲试,想通过一些电影来探讨人文、人性。
并且开明开放的风气由年轻人传来,再有就是这样的作品立意好的话是很容易出彩。
这也难怪为何这类作品一直经久不衰了。
这部电影如果今天上映,评分会高得多吧。
华语电影里以女同性恋为表现对象的不多,而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声讨一件事,那就是父权的压抑和桎梏。
影片讲述了80年代两个女人的相爱。
孤儿李明将要去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向陈教授学习中草药知识。
李明初次登岛时提着见师礼——笼中鸟,此时在岛上替父亲剪脚指甲的陈安正是那只被困在笼中的鸟,她代替母亲做着父亲的佣人、奴仆。
实习一开始,李明便因拿错药被陈教授怒吼斥责,她想离开,安安赶去火车站,告诉对方自己也自幼丧母,从这一刻开始,面对父亲(父权)两人结成同盟。
而当听到哥哥写给李明的情书后,安安离家出走,这一次是李明前去找到了她,两人在饭馆亲昵,这一段落起于男人们的侧目和窃窃私语,镜头从一群男人摇到李明和安安,她们被男权围拢,却无所顾忌,这种无所顾忌震慑到周围男人,让他们感到慌乱,而李明与安安因相爱而生出勇气,勇敢地在公共场合亲昵,要知道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何等的勇敢无畏。
出走的女人回来后,两人一起去放飞了鸽子并祈祷永远在一起,鸽子象征自由、欲望,暗喻两人此后放飞自我、不再压抑自我,学舌的笼中鹩哥和放飞的鸽子是一组对比符号。
这样的放飞成了父亲口中“这个家乱套了”,所谓乱套其实不过是安安不再将他的需求放在首位,家以父为主,传统儒家文化大家长为中心,但陷入爱情的安安显然以李明为首位,李明不爱吃鸭掌安安便不做了,这对父亲来说是地位的挑战、权力的挑衅,所以他骂李明“祸害”。
对父亲来说,李明的存在,如同脚指甲剪出血时的刺痛,张开大口却无从训斥。
发现女儿与李明的关系后,父亲倒地死亡,两人被抓。
至片尾,哥哥回到家中,当起了“父亲”,父权从父亲流到哥哥,而更大范围的讨伐正在进行。
审判结果为死亡,实质是要维护那套男权体系,它怎能容你公然挑衅。
见有网友评这结局是在诬蔑,其实他大可查一查同性恋什么时候从精神病里除名的,人类进步实际非常迟缓。
放生台的两场戏,第一场是放飞鸽子,意喻精神上的解放;第二场是抛洒两人的骨灰,天地间荡漾着两人的嬉笑声,有形之身已死,无形之念永存。
死亡,是消失,也是走向一种永恒。
只可惜这部电影里的死亡是被动剥夺,而不是主动抗争,便少了批判力量。
想想玉娇龙那纵身一跃带来的震撼吧。
戴思杰一向关注女性情感体悟,这一部看下来更觉他超前于时代。
剧情简述:李明同学其人我认为李明同学在影片中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的李明原本是一个正派而善良的女青年,由孤儿院抚养长大,被孤儿院公派往外地留学的(肩负把中医植物学知识带回孤儿院的重要使命)然而力同学经不起诱惑,深深陷入了一段难以启齿的隐秘恋情之中,沉迷于肉欲儿难以自拔,渐渐荒废了学业而后为了获得植物园的永久居住权,竟然还假意与植物园领导的长子最后在其隐秘恋情事发后,李同学与其恋人还残忍地将植物园领导杀害教授与实习生:包吃包住,没工钱,主要做家务,顺便学点谋生手段李明同学的身份究竟是实习生?
是留学生?
是学徒?
抑或是童养媳?
总之“教授与实习生”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多半只是为了给影片注入些洋气息,就好像李明同学的混血身份一样女同与破处:也许是我没文化,在我的印象中,处女膜破裂对于女同来说似乎不是必要条件同时我也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夺走了李明同学的第一次呢?
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玩具似乎是不太可能思索良久,终于得出结论 —— 有灵魂的人参^^洞房与蜜月:老教授召集一帮乡里乡亲又堆被子又跳祈子舞地布置新房,中国得一塌糊涂结果结完婚,小两口竟然立马去外地度蜜月了在那个年代,新婚夫妇不在“精心布置”的洞房里OOXX,偏偏要跑到外地去找旅馆开房那种感觉,就好像:吃粒巧克力,却发现是咸的结婚与地位:婚前老教授的刁蛮与权威是非常明显的,女儿学徒,全得听他的,泡杯茶都必须用雨水婚后地位变化明显,女儿儿媳都开始明着顶撞老头,分分钟给他脸色看老头凄惨地跑到外边去吃鸭掌,只因为儿媳讨厌鸭掌佛门的生意经:许愿放生,许一个愿就要放生64-108只鸽子,这个生意也实在太好做了红色的执着: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执着,比在“战死前请战友转交最后一笔党费”更诙谐的那一定是“在被枪毙前请人转交枪毙的弹药费”小结:植物园里到处是大红大绿,只要色彩丰富,不管协不协调植物园里永远是烟雾缭绕,超越时间空间,一派醉生梦死植物园里,导演带着神仙般的笑容,一边照镜子一边随意地将文化嫁接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从容地意淫着,意淫着...Permalink:http://draco-standalone.spaces.live.com/blog/cns!DFC124FAFF2221AE!1516.entry
很意外的在5Q上下到的这部片子,已经记不清后面的说明,印象中大概是有些惊悸的感觉之类。
很久以前,还在迷科幻世界的时候,看过一个植物学女博士生命中所发生的故事,人性与植物的灵魂交融在一起,叫人无法忘怀。
于是,想下下来看一看,没有指望能下完整,更没有指望会让自己有什么触动。
没有想到,这部不起眼的小片子,竟然能走得那么远,那么深。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陈安安和李明的成长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那个中俄的混血孩子,本来应该有着幸福的童年,快乐、天真,却被一场大地震夺走了一切,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名字,记忆里没有父亲,母亲的样子,仿佛没有根的植物,游走和飘荡……安安呢,有一个德高望重的父亲,倾尽一生研究植物学,对待植物犹如圣明,而对自己的女儿,却从来没有温情和真正的理解,在他的眼里,或许只是一个助手和照顾者吧。。。
压抑,在这个本来充满生机的植物园里……充斥着人性压抑。
很多东西,如果已经成为定时,或许就会这样继续下去,然而,如果偶然加入一些新的东西,那么可能会爆发的东西,便是任何人或者事都无法控制与阻挡的了,就像安安和李明的相逢。
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些镜头和画面要表达的暧昧的意味时,我还是惊愕的,原本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果这是两个女孩天真无瑕的友谊的话,那便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如果要上升到爱情,上升到要挑战人类史中占据牢不可破的两性爱情的地位的话,那真是“天理难容”,是罪恶与恐怖的化身,是要坚决从人们的视线和脑海中驱逐的东西。
可是,看到她们放飞的那象征着“永不分离”的108只鸽子时的眼神,看到方丈与院长将她们的骨灰撒入湖水中时那天地之间的宁静,此刻,我相信人性与情感的真实,相信那超越一切的自然力量。
在这之下,道德法律审判都变得渺小和苍白……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陈教授吧,沉浸在自己伟大的“事业”中,与那么多灵性的植物在一起,却无法去感受自己女儿纤细柔弱的心,将自己的女儿留在身边,却不去关心她的快乐与悲伤,或许他弥留之际留下的证词,也是为了要让女儿和自己继续在一起吧……一个研究植物学者,竟然将同性恋视为妖魔,有的时候,真的让人怀疑科学到底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什么…… 很意外的发现这部片子,谢谢它给我带来的触动。
其实,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单纯的背景和人物,李小冉在里面演的安安也并没有多少演技上的勾勒,可整个片子浑然一体,自然而且真实。
因为自己的经历和背景,我还不曾在身边真正遭遇有着同性感情的人,对于他们的感情,他们所遭遇的痛苦与煎熬,以及他们对于感情的真实和纯粹,我都不曾有机会感触,可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是超越语言,超越国度,超越历史,甚至超越性别的。
我想,只要是美的,就该值得我们去珍惜吧。。。
与牛棚一样,这个植物园又成了les片中的超级滥片。
矫情的场景设置就不用再谈了,完全莫明其妙的les情欲也不用再谈了,只说说那个可怕的可笑的寺庙的设置,就足够喷饭了。
这样的滥电影真是无聊啊,为了les而les,连les是什么估计戴老师都没有搞清楚吧。
那天看电影,老公问李小苒不是挺好看吗?
怎么从来不红?
回答是:只拍这样的滥电影,红了真的就是一脱成名了!
很少看到让我如此悸动的影片。
看完后回头却发现满大街都是对这片子的贬斥谩骂。
我几乎要怀疑自己审美趣味是否发生什么问题,怎么这样一部唯美细腻的片子竟然得来如此之多的恶评……编剧大白烂?
感情发展仓促没有交代?
导演不懂女同?
裸露戏太过于刻意而倒人胃口?
我并不觉得片子的叙述有什么问题,开头的切入是迅速而简洁的,没有过多的陈述和冗余的铺垫。
剧情发展也很流畅自然,虽然有些细节处理稍嫌粗糙,比如安安他哥对李明急切而鲁莽的求爱过程,但细看也无大不妥,确实是有这种只为成家繁衍后代的人存在,结婚生子在他看来是人生在世一项必须执行的任务,无关乎情爱。
他对李明轮番穷追猛打也是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对李明他根本没有爱,也不懂得去爱。
其他不做细表。
若说两位女主角的感情发展问题,单看她俩初次会面的会心微笑,就晓得她们已经心灵交汇了。
在严肃古怪的父亲的强权镇压下,寂寞孤单的女孩儿们总是很容易就结成战略联盟,成为挚友。
女孩儿之间的友爱是更纯粹清澈的,无拘无束的,不带任何杂质。
她们之间的爱更多像是闺密亲昵的交心,而不像是爱情。
只因她们都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安安在这植物园已经单独过了二十多年,李明则是在孤儿院度过她漫长而单调的时光,几乎都没接触过什么异性,对于情感的过度渴求和身体上的微妙渴望使得她们模糊掉友情和爱情的界限。
在澡间两人肉帛相见的一幕,很微妙地道出她们的迷惑混乱。
谁能说清楚她们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友情呢?
什么为了艺术而裸露,为了裸露而裸露的,对我来说都关系不大。
露了就露了呗,没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
莫管众人说辞,我只相信我的感觉。
仅仅看她们并肩微笑的灿烂模样就已经值回票价。
故事本身还算将就。可这木头似的混血演员,跟英文翻译过来似的对白,乱糟糟的故事发展,实在让人难受!ps.屁股不错看
花房里李小冉的身体如希神般梦幻纯美
一部难得的蕾丝影片。
场景很美很美很美~ 剧情很烂很烂很烂~
这。。这。。这。。。
爱得莫名其妙,但小冉美得难以置信~
剧情和爱情都很牵强。但李小冉的外形和越南的风光都没的说~
很莫名。李小冉那么漂亮都没拍出来
一星给画面,一星给安安未遇到李明之前的的命运,一星给李小冉的身材。最后说一句,你特么才有病呢,你们全家都有病!
一颗给画面,一颗给配乐,还有一颗李小冉
戴思杰在中國生活過嗎?
这部戏竟然是吕克贝松编的。。实在神奇。。
以你爱之名,因你获疾病,处你以死刑。
台词扯淡,剧情扯淡,还有一个蛋蛋哥你他妈的最扯蛋!
看了之后才发现...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爱情只能用肉欲来表现么?奇怪了....
哎 拉拉这个噱头真不是每次都能拍成功。
故事不能当真,当真了就有很多矛盾。导演是《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导演,难怪色彩有些像。父亲是封建家长,哥哥是暴力青年,两个男人,坏到骨子里。但时代是他们的时代。对于女人,导演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社会不给她们说话的空间,他给。他让女人的声音凝结在自己的信中,平静又充满力量地读给大家。画面美到让人窒息,说是越南。感觉金基德的痕迹很重,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从与世隔绝的植物园到寺庙僧人,再到二胡乍缓乍紧的曲调,都完全金氏作品。另外那场火车站和红色公车的场景则明显的受法国电影风格的影响。
变态儿子 变态爹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symbolism
2012年5月29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