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次在周一凌晨3:42分还在看电影,很想说点什么,但是文笔又不好逻辑又混乱,勉强写点东西留作以后的纪念吧……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会想起今晚,又或许下一次打开这个账号会是手机号的下任主人,如果真的有你,请随意的窥探我的隐私吧,毕竟也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电影刚上线就很想去看,总想知道papi酱会出演什么角色,她会怎么使用多年自媒体从业者的编剧能力,怎么用她那张适合大荧幕的脸蛋去表演、还会幽默吗?
再加上参演名单有白客…. 没想到今天才点开,哈哈我真的好违心,明明嘴上说着想看,但是拖延这么久,这算我败给现实吗?
市面上吸引人的内容太多了,文青内容反而过于文青,在匆忙的生活中像一缕青烟轻轻的飘过,你也不会记得。
看的时候感触很多,就是看完全忘了,也是不了起。
生活依然匆忙,而我却一事无成……听完很震撼甚至想哭,小时候家长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和差生做比较,你只可以和好学生对比。
这就算焦虑贩卖吧……睡觉了 明天隔离第一天,晚安😴
很多时候,除了学习优秀的作品好在哪,也要研究其他作品矬在哪,能说的出怎么个好法儿,怎么个烂法儿,才行。
导演是敏锐的,这个人人焦虑的时代,需要一些治愈向作品,所以我认为项目的调性制定得没毛病。
而执行层面,个人认为问题有四:1.类型及主题不够明确,如果是以北漂为主,那么家乡家人的牵扯需要更多些,目前看来,爱情的部分有些重了。
2.情节设定过于散碎,给人一种“都讲到了,都没讲透”的感觉。
尤其是第三幕,剧作层面太草率了,蜻蜓点水。
虽然结尾的自己和自己对话,想得挺好,但没写出来,估计是写不动了吧,哈哈。
3.有流量的未必是最适合的。
pa老师虽然科班出身,但身上的喜剧及网星标签太重了,就这个角色来讲,如果码气质更平凡普通些的演员,会不会更像呢?
我没想到谁,你觉得呢?
以某一年冬天为界,北漂作为外省青年的理想就幻灭了。
在这之后,还拍北漂戏,就纯粹是梦呓。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女主是编剧,网文写自己住西晒房。
电影总拍自己的生活,也是文艺青年视野狭隘的一个表现。
又联想起班双的小说,也多次出现编剧为叙事主体,且在北京生活。
耐人寻味的是,班双的故事并不是去北京,开始就在北京,不交代怎么来的,就是在,如同神在七天中创造了世界,然后是一个离开北京的故事,回到破败的东北老家。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双重的逃离,先逃离老家,然后又逃回老家。
不想显得太精神分裂,第一个逃离就隐去了。
又好像某些精神病真正发作的,隐去闯关东的血缘历史,代入精神女真。
而本片的女主设定是浙西北人,那为什么北漂呢,沪漂啊。
沪漂也能当编剧。
怀疑是为了秀papi酱的语言能力。
Papi酱的表演很生硬,出戏。
好比某段子手写的历史小说结构稀烂。
本片情节的错乱,就是小布尔乔亚精神错乱的投射。
女主小时候骑车去荒岛,看见一只熊熊燃烧的木船,梦见小时候走失,在高大的金色的稻田里奔跑。
这两个意象很纯文学。
那就按这个调性走,招短租招来一个,比如一个姐们写的小说,一只袋鼠投宿他家。
进入纯文学的世界,房租啥的问题可以搁置。
但是本片的走向流于恶俗,招来一个玩音乐的大帅逼,还滚在了一起。
当然最后还是分了,主角很受伤。
搞的时候就应该有这个觉悟好嘛,高潮了一个冬天还不够赚到咩?
这暴露了小布尔乔亚的分裂,既迷恋精神的调调,又贪图世俗的享受,两个都想要,两个又互相冲突,最后两手空空。
据说法斯宾德为了拍电影卖屁股,这是真文艺。
最后女主终于现实了一些,去给改造人员指导排戏,过了一把导演的瘾。
生活弄你千百遍,最后给你一点形式的补偿。
不写编剧生活改写街头金融人员了。
但是才刚治好一点,大屏幕里放出大帅逼搞音乐成功,接受采访。
我在屏幕下轻轻叹气,又开始做梦了。
不如抖音里弹出一条,大帅逼,或者开始就是庞麦郎,进了精神病院。
我想到一个创意,一个文青兼杀手,应该有人想到过,《堕落天使》里的黎明。
过着分裂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掩饰,魄力斯也不怀疑他,文青怎么杀得了人呢?
可以加入某种科幻的点,意识传输串线了什么的。
但是最后还是冲突了。
文青务实,事业有突破,但是杀手杀人的时候追求仪式感,就被干掉了。
大年初三晚上打开这部电影,本想看个开头就睡觉,没想到一百分钟缓缓过去,可以说是津津有味看完了整部。
没有乏味,没有尴尬,没有一次想关掉视频,观影体验竟然如此沉浸顺畅。
先说说剧情。
推介语是“非著名十八线编剧的爱情”,不够确切,应该是“非著名十八线编剧的北漂日子”。
爱情,只是这段日子中的插曲。
到来和逝去,都顺其自然毫无强求。
男主渣不渣的也不是太捉紧。
一个男人和一段感情,无论从表面还是内里,都没有动摇过女主的选择和生活。
这一点挺真实也挺圈好感。
故事的基调很像《后来的我们》。
查了一下,导演也确实参与了这部刘若英电影。
但《明天会好的》没有很强的叙事脉络,更像是一部散文诗,围绕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北漂生活,铺陈她的事业、理想、爱情、亲情,用一种有分寸的方式,描绘淡淡的落魄。
导演的节制,让原本容易用力过猛而招人厌弃的“文艺青年式”生活以一种尽量合理的方式展现出来,甚至很多细节颇为共情。
比如,女主跟男主恋爱之后,两个囊中羞涩的文艺青年开始为挣钱而接活。
男主的艺术家气质没有丝毫折损,拿到定金就买下钢琴开始创作,资方不满意他就不干了,继续跟乐队到异地演出。
这种典型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质,在别的电影里很大程度会成为男女主吵架的导火索,或者导致女主为爱牺牲被骂恋爱脑。
但这部电影的女主很豁达,没有纠结就做出“(才华这件事)你负责创造,我负责挥霍”的决定。
这与她始终珍视靠天赋做心中所愿之事的人的理念相一致,也是她在现实与理想针锋相对时的一种自洽。
所以,电影中女主对理想的坚持,并没有以一种对抗全世界的抗争面貌出现。
她温和地对待现实的嘲讽,甚至以自嘲(脱口秀)的方式对尴尬与失败做自我消解,这都让她的形象鲜明却不尖锐,更像一个普通人,有坚持亦有退让,有怨愤但更愿意笑着面对。
电影写实的风格平和展现了文艺女青年的多面生活。
其中,有抱持理想的纯真热烈,有现实碰壁的窘迫无力,有随心而行的自由洒脱,也有不得不面对社会评价的自我怀疑。
这些情绪都以平和的叙事展现出来,导演没有浪漫化理想,也没有过度渲染困难,这就为引发观众思索“放弃走大多数人走的安全人生路线、转而在某种不确定性中探索追寻理想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预留了空间。
生活的路看似云云总总,但概括来说不过是安全还是冒险的选择。
后者一定是少数人走的路,但勇敢的人选择热烈地冲刺和燃烧,哪怕失败也不后悔,永远都是值得尊重的。
感谢这部电影用一种非常平等、尊重的态度展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些片段,让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安全领域的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海报的文案还是相当扎心的,这不就是说的苟着的我们么。
无论是北漂还是上漂还是广漂,还是其他漂,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被当地的房价拿捏得死死的。
哪怕你是想着“悠然见南山”,那也没可能,因为你一没有户口,而没有土地,三没有这证那证。
一代一代人的明星,一代一代人的朋友圈,一代一代人喜欢的电影,一代一代人的购物车,这是个可以“借鉴”的识人方式。
这四张图,可以看出来,故事的主角是个苦逼又有点文艺的青年。
是的,确实如此。
不过,主角还是属于幸运的,至少还可以在勉强生活的时候文艺,还可以用自己的文艺勉强生活。
至于她的闺蜜,虽然也是满腹的牢骚,但老早就屈从于现实。
嘴上说说是一回事儿,身体力行又是另一回事儿。
闺蜜可不想被生活折磨成这样。
“前面一个洞”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作为一个“十八线的小编剧”,想要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实在太不容易了。
职场,也是战场。
这里头,其实容不下许多文艺,所以,主角在职场遭遇碾压,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作为故事,主角还得再惨点。
于是白客客串了一下“负心的”男朋友,给主角又踹了一脚。
小鹿的出现是个惊喜。
但是,初识小鹿还不是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当时在《奇葩说》里头,小鹿的表现更抢眼。
主角在故事里头,被生活狠狠的上了一课。
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一年又一年的坚持,虽然说咬着牙也挺过来了,但是,也仅仅是挺过来,而身边的人,没有咬牙的坚持,用一点点的妥协换取了“社会标准”下的前进,于是,只剩下主角越过越惨。
坚持,有时候就是花时间走难走的路。
那边有条好路你不走,怨得了谁呢。
事情的爆发,大概是在一次“工伤事故”中。
主角熬呀熬,熬出了重伤。
话说,孤单指数里头“一个人上医院”属于几级可以了解一下,但是,单位表示,这点小伤算什么。
主角决定,不玩了。
自己多少也算是编剧,那边好走的路为什么不走呢,“二胎和暴发户”,自己可以选一个。
只是,回家之后就上床,完全忘记自己把房子短租出去的桥段,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概,只是为了介绍男主吧。
两个文艺青年,实在有太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坚持”的理想下,相当的有共同语言。
只是,这玩音乐的比玩文字的更不靠谱,脾气更大。
女主已经选择了“二胎和暴发户”,男主却拿到定金就买了钢琴然后玩艺术家气质不交稿。
这样的玩法,早晚得出事儿。
被百无禁忌的闺蜜带坏的女主,也开始百无禁忌。
你是开车呢还是开车呢,反正车速已经在这儿了。
故事的最后,女主选择了回家。
这老爸老妈的相处方式,可以鉴定,是亲生的。
在这里,女主看着自己儿时的伙伴一个个成家立业,早早就跑到了自己的“前头”,貌似要选择放弃。
其实,这样的结局,大概更贴近现实,但是实在太丧。
女主决定,再坚持一年。
这一年,女主在北京的生活略有提高,但距离“结婚生子”还相当遥远,社会对她“坚持”的认可,有,但不是很多。
奇妙的是,那个不靠谱的男友,却一夜成名。
难怪那么多“励志”的题材,不约而同选择了“玩音乐”。
讽刺术业无专攻的现象 致敬好的不被看上,差的看不上寂寞的人身上都有某种特殊味道,让我们在擦肩而过时认出了彼此,并相互拥抱取暖不太敢说,怕一说话,好事儿就变成坏事儿西晒青年 我想做编剧结果等好事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却是害怕咱们还年轻,什么都来得及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任何地方,你都不会有归属感愿你心中的火光永不熄灭
#电光幻影# 《明天会好的》,大概用悲情说悲情,是试图负负得正的一种方式吧。
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去看这部电影,能够努力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带入。
然而带入之后产生了一种困惑,感觉即使把我自己摆在同样的位置,未必我会做的如何好,但是可能对很多事情的处理会不一样。
每个人的性格和态度,还是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了太多的未来。
但是有时候就是命运,发给你的轨迹,只有这一条路。
通篇故事在我看来就是点背的集成品,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是背着一种挖坑般的嬉笑藏在角落的悲伤,就等着人悲伤的眼泪落下去,所有的坏咒语就都可以灵验了。
但是确实,这就是一张永远都用不到的地图,指着不会通向幸福的路,骗你画星处藏了黄金万两,只要你到过这里,就会看见美好的未来。
这个世界谎话太多了,有时候谎话说的多了,觉得真话,才虚伪成假的。
其实表演比我想象中的好,演员在作品里能够尽职尽责就已经是极大的奉献,而把故事讲好这件事,主创心里到底明白不明白,也有的人是明白,但是表达不好,还有的人是表达的很尽力很形象了,但其实主创他们自己,也没活明白。
演员都还是挺有意思的,内容线也不错,但是点背的人生,如影相随,就是这么“美好”。
北漂的故事,略狗血型的爱情关系,很悲伤的人生过程,papi酱和张超的主演,配角有些出彩的,不特地提了。
还是可以看看的。
虽然估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但我依旧觉得有点意思。
生活嘛,你都不知道自己会拿到什么牌,何必质疑别人的牌呢。
作者:小佛搞特
看电影的时候有多矛盾,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有多挣扎。
现实里,还有很多郁郁不得志,但又在迷茫中坚持自我、遵循内心的勇敢的人,这是我在这部电影中,寻找到的宽慰。
“已经尽力了,放弃吧。
不管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现在它都不够用了。
直到再见到这团火,我才意识到,这些年一直温暖着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火光,它从未离开,希望新的一天来临时,我还能全力以赴地,去追寻一场值得的人生”,愿你心中的火光永不会熄灭。
真实的往往让人看着心堵,不开心,拍写实片是要承担这个风险的。
导演编剧好大胆子呢!
这个电影就是,它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看着会不由自主的跟自己做对比,“哦,我这点比女主强点,那点还不如女主呢,我爸妈可比她的好多了,他们可从来不给我酸话听,更没有期待我会给他们什么 ” 想哭😭”虽然电影没有给我们揭晓任何答案,但至少让我觉得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
都拍成电影了,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电影评分居然这么低,是因为没有煽情?
没有工业糖精,没有身份极端化?
但它触动我了。
我的泪点可能比较奇怪,是在当女主跟18岁的自己对话时,18岁的她突然答出她早已忘却的喜欢的作家和喜欢的事!
我哭了,仿佛让我记起了什么。
还很喜欢穿插着的那几段脱口秀,变相的点题,同时又可以比较轻松的方式展现真实的苦闷。
导演也算是千方百计的照顾大家的观影感受了。
就连那个在地铁哭着啃面包的男生莫名的自带喜感!
还有她不值一提的爱情,一般般的好朋友,一个人的生活,多真实啊!
即便这样还是想去“追寻一场值得的人生”!
可能没有那么励志吧,但绝对是温暖的!
“再挺一年”!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看什么。
影片的前十分钟我竟然还觉得不错。
看到第四十分钟时我开始打开豆瓣看影评。
看到结尾前的烤鱼和篝火之梦时我忍不住打了个一星。
我先占个坑,等我回去用电脑写第一篇我的豆瓣影评。
哦,对了,这还不是结尾。
——————————我在想季野有给她房租 钢琴钱 以及其他吗 27的人的感情 怎么这么荒唐 。
感觉电影也就前十分钟还抓人眼球。
后面我不得不开始打开豆瓣一个一个刷影评。
现在好不容易撑到他俩分手,也可莫名其妙。
最后真的想用法律视角开始分析这个影片,总感觉这是季野骗得第九个姑娘。
其实大可不必。
(这是我刚刚刷影评的评论)——————————其实我挺想听papi酱“吐槽”自己的电影的。
啊 未完待续。。。
#25th-PÖFF 视听不错。
太美了
個人很喜歡!但完全是屬於影展的Art-house,對一般觀眾而言入門檻太高!聲光效果挺好!
写给父亲的散文诗
这演员算不算特型演员啊
一个头好像被挤过的人,长的像动画片。独自在山上,照顾个盲人。
抛弃正常叙事,视听形式突出,多视角镜头、环视运动镜头、特写,低沉的悬疑感的音效。印象深刻的是哥伦比亚高山苔原奇异景观:在长镜头、特写镜头里绽放魅力,植物、果实蕴蓄着湿漉漉的神秘和诱惑,张着嘴,裸着心。更愿意把主角看作南美山区幻化出的守山山鹰,巡视、自省、恐惧、幻想,入侵者的破坏、当地原生文化的退缩,令人困惑迷惘。最终淋湿的翅膀,并不能让守护者飞升至幻梦天堂。
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异化,被禁锢的欲望和自由,电梯升不上天堂,英语带你去地狱,世界畸变的疾病无法治疗,或许只有死亡值得称道。
还不错,鲜明的异域风格
?阅读理解十级都写不出这样的剧情简介谢谢。
无论是魔幻还是奇幻还是科幻,本质不应是把故事做实和画面刺激的极致,而是给到充足的想象空间,从而探讨更广或更深的认知边界。期待一个Remux版本!
这个电影是很个人很先锋的 更像是作者本人的赞美诗 其中包含了很多宏大高深的主题 宗教 生死 性 环保 战争反思 加上清冷的风景 此片值得一看
一坨屎
美丽风景下,一个人的独自哀愁,孤独之下,参杂战争,环保,宗教的宏大母题,云山雾罩,看不清表象,也听不见背后的故事…
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但还欠一些力道。
我理解不走普通叙事节奏,但是你到底想说啥.还有演员哪里找的够奇特.
药店飞龙
贫瘠穷困以及群山冷酷的禁欲环境中,只有当身体欲望和性兴奋感出现时才会激发出明亮艳丽色彩。那些在峭壁和岩石间发生的爆炸与洪流,是令涌动的激情从地下浮涌出来的途径。白布掩盖下的丰盛水果,奶牛臀部,裸体的农妇。不和谐的奇异魔幻仿佛后现代主义绘画中出现的荒谬和挑衅象征,是现实与幻想的交叠带来的非理性和异化。
看不懂,快进快进快进。
美妙混乱的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