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影都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里。
连几个打劫的小青年都天然呆。
高更是一个标准的偷偷暗恋纯情无比的大块好青年。
小凯乖乖在书店念着法文等着去找心爱的女友。
而SUSIE跳着可爱的舞蹈。
帅哥警员也终于能直面自己的爱而不去装大情圣。
豹哥最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年轻时候的老照片。
可能这就是台北要传达给我们的讯息——一个拥挤的充满了琐碎爱的地方。
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大书店里收获一段喜欢的心情,冲过离奇的追逐最后和爱人能够一起幸福的跳舞。
编 导:陈骏霖上映日期:2010-04-02推荐星级:★★★★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几个并不大的街区。
安静的台北的夜晚,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改变。
一宗不可告人的地下交易和一起幼稚的绑架;一个并不那么残忍的黑帮老大和一群并不怎么靠得住的手下;一个纯情而木讷的大男孩和一个矜持而内秀的小姑娘;一个酷酷的却并不善于表达的警察和一段未完待续的情感;一个即将服兵役的土包子和一份不敢说出口的悸动……一个书店,一个馄饨店,一个便利商店和一个房屋中介……一辆轻便摩托,一本法语语法,一张课程表,一张老旧的照片……不管其他人怎么样,我喜欢这样简简单单的电影,即使在豆瓣,这部电影的分数并不高。
不过很高兴地在简介的最后,看到这部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亚洲影片。
就当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2011.01.19弗择·北窗观影
原本以为的小清新,没想到是大手笔。
其实这是一部爱情警匪片。
这部电影沉浸在一种郁闷的基调中,男主小凯因为女友去巴黎后相隔两地要和他分手而郁闷,susie因为新认识的男同学小凯没说上两句话结果他有女友而郁闷,高高因为不敢向同在全家打工的女生桃子表白而郁闷,警察张孝全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而郁闷还和师弟吹牛皮,曾经的当地黑社会老大豹哥因为年轻没有抓住自己的真爱而郁闷,豹哥的小弟阿洪我觉得他没什么好郁闷的,倒是常常做一些让人郁闷的事。
导演很好的把握了当下年轻人的特征,那种慢半拍的性格,以及在碌碌无为中进取与进取中碌碌无为的生活特征。
大学生小凯在爸妈的街头小店帮忙却用空余时间到书店学法文只为和女友保持联系,在书店打工的susie却报了很多课余班只为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看似平凡的生命却没有精彩的理由。
影片刚开始剪辑的几条线相互分离,入戏时间较长,开头有些疲软。
随着情节的推进,在街头交易,被警方追捕,susie被卷入追捕,拯救高高,高高与“绑匪”打麻将,观众的情绪被配乐舒缓的小提琴一点点挑拨,他们的奔跑让我想起了《午夜巴黎》中男主一次次的穿越之旅的冒险劲儿。
同时被这些年轻人处理黑帮电影里才有的情节的方式搞得啼笑皆非,本来追捕的警察却半路跟踪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人,本来就不专业的“绑匪”和被绑的人打麻将还输得个稀里哗啦,更不用说为了躲避追捕跑到大妈群中跳舞的男女主,你们跳的这么不和谐真的不怕被发现吗?
结尾的处理也是意料之中,原来是一张老照片引发的追捕战。
另外穿橘色西装的阿洪不要gay的太明显哦!
我不得不将这部台湾小清新和前两天看的《盛夏光年》比一比,相对而言《一页台北》处理的更加轻松有趣欢快带着点青春的苦涩,即使是将要退休的豹哥在片中的主要情绪也是青春期的遗憾,你说是不是青春的苦涩?!
《盛夏光年》的原声钢琴曲也很不错,但是活脱脱的一出苦情戏啊,单相思也是一种病,比同性恋病的更厉害(哈哈我开个玩笑)。
而张孝全由那个gay圈情人变成了得罪造型师的倒霉警官不得不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多线叙事的片子现在是越来越不稀罕了,不过当《一页台北》这样一部电影摆在面前,你还是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
导演陈俊霖是台湾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一页台北》仅仅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在网上甚至很难找到他的资料,不过看到影片里对犯罪、黑帮与警察的各式冷幽默处理,此君想必是80后吧。
陈导解构之刀可谓刀刀不留情面,四条叙事线索中,贼不像贼,警不像警,很有几分荒诞色彩。
整天计划着“干一大票”的阿洪虽然比他手下几个傻兄弟灵光一些,可做起贼来还是显得太不专业;张孝全饰演的警察同样略显笨拙。
但与大陆《疯狂的石头》相比,导演对喜剧桥段的处理还是很节制的,大多时候表现在片中的是一种冷幽默。
阿洪的一班兄弟绑架了高高还会和他打麻将,阿洪其后更是和高高聊起了爱情问题;小凯和Susie来营救高高也遭绑架,阿洪逼问小凯时竟然怕把他打疼;从影片前半段一直争夺到最后的小包裹其实只是一张老照片(金蝉脱壳。。
和《天下无贼》何其相似)……如此对犯罪、警匪追逐等桥段加以解构,在我看来都是与爱情桥段的一种对应。
片中唯一未遭解构的正是小凯与Susie的爱情故事,张孝全饰演的警察的爱情同样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影片前三十分钟小凯为女友学法语,与女友渐行渐远的段落,为后面的剧情埋伏下了不可逆转的因素,也给小凯的性格刻上了烙印。
也正由此,其后小凯与Susie的爱情情节才被赋予了很难得的含蓄。
如今的爱情片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含蓄,动辄一人最后时刻大彻大悟浪子回头找到真爱,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一份韵味与一点诚意,本片最后虽然小凯和Susie还是走到了一起,但编剧没有心急地让小凯在上飞机前“顿悟”,结尾处理的也意味深长,“飞”与“不飞”之间,其实在考验着电影人的用心程度,于是很欣慰地看到该片的编剧不浮躁的创作心态。
这样一种心态同样融入了导演对情节的掌控上,小凯与Susie为躲避警察混入跳舞的人群中的段落,镜头显得极有耐心。
一个导演是否用心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细节的把握上,我并不是不喜欢正餐,但如果有别致的美味甜点则更显精细。
《一页台北》对精巧细节的追求可谓用心,由于只看了一遍,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彩蛋,在此算作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片子里反复出现的电视机中的烂俗电视剧,大抵可以视作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与解嘲,当电视机里男男女女海誓山盟时,小凯正在经历着被女友“开除”的切肤之痛;当屏幕上枪声大作各种小马哥老大哥上场时,现实中的抢劫和绑架显得荒诞不经;当长篇大剧中上演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时,现实又何等平平淡淡又略显无稽?
此外对警察女友出走的表现(只剩下一支牙刷),阿洪搜包时发现的法文课便签,都是在大陆都市片中很难发现的叙事手段。
可能是看牛人的影评养成的坏毛病,看片子总爱向隐喻啊,对照啊,哲思啊这些方向想。
看到最后我们会知道,其实小凯接到的包裹只是吸引警察目光的幌子,里面只有一张老照片,上面是豹哥和他的往日情人。
小凯一路护送着豹哥的往日情怀,正是为了赶去巴黎拯救自己当下摇摇欲坠的恋情,同时却于不知不觉中种下了自己未来爱情的种子,荒诞的相互追逐中,导演其实早已将自己关于爱情三个时态的讨论注入其中,其实人家再严肃不过了!
最后说一说张孝全扮演的警察。
其实他才是整个片子里最倒霉的家伙,开始以为他办案会很灵光,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他连成天管自己叫“学长”的小弟都不如。
感情上更是受挫,刚刚跟手下吹嘘“自己这样的想把多少妹都有”,回到家就发现老婆跑了。
之前的场景值得思索。
警察女友做好了饭,警察却毫不顾女友感受就出门去,女友竟然也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仿佛一切都无比正常。
可以想见这样的事情之前发生过多少次,经历了不满,吵架直到麻木,这段感情实际上已经到了死去的边缘,警察却仍旧浑然不觉,直到回家时发现女友出走。
这正是编剧技巧中所谓“留白”,直接表现这样一段场景,省去了多少前情赘述。
黑帮老大很慈祥,警察绑匪都很不灵光,导演不相信犯罪只相信爱情……在这部片子里,人人都是好孩子,包括导演陈俊霖。
p.s.“一页台北"。。
这个片名真的很喜欢。
http://i.mtime.com/xiongxiaoxun/blog/4581301/#Comments
电影吸引我的有两处,名字里面的台北和主演郭采洁。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台北市民也跟我们一样会买刮刮乐会在傍晚时候聚众在广场上跳舞健身。
男主角的长相不算讨巧,可是依旧有他的可爱之处。
郭采洁就更不用多加描述,可爱的娃娃音触到了我的萌点。
电影开头就是很台湾生活化的感觉,闽南话和少数粗口夹杂,街角夜市饭馆和很有人文气息的书店。
男主角为了在巴黎的女朋友每天在书店看法文书自学法文,郭采洁在书店打工注意到男主角和他搭讪。
后来男主角的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他决定借钱去巴黎把她追回来,在去巴黎的前一夜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在夜市偶遇郭采洁拉着她的手奔跑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最后男主角也没有去巴黎,而且去了书店找郭采洁。
是不是应该叫一夜台北呢,那一夜发生了太多事情导致男主角觉得郭采洁才是他的百分之百女孩。
可是我一直没有明白张孝全那个角色的意义,一个警察,带着假发的造型让我觉得他不伦不类很有笑点。
整部电影下来真让让我笑了好多次,cj问我那是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觉得那确实不是喜剧片,可是里面却穿插着很多很可爱的冷幽默。
就算这样我还是给了电影三颗星,遗憾的是里面真的没有让我感动的成分。
一切都因为我对台北莫名其妙地热爱。
我知道热爱台北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你们也一样。
台北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西门町的签售表演,小巨蛋各种各样的演唱会,士林夜市琳琅满目的美食,诚品书店的人文气息和街头随处可见的有很强个人风格的美少年和美少女们。
一页台北,就这样被我翻过去了。
依稀记得陈冠中评论过,说台北是最有质感的城市,看完此片,对此话心领神会。
看过讲笨贼的电影,看过讲糊涂警察的电影,看过讲柔情的黑帮老大的电影,也看过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电影,当他们相遇在台北的犄角旮旯,这座城市的样貌,骤然鲜活。
诚品书店,中年发福风韵犹存的歌女,热气腾腾的夜市,昏暗的路灯,庙口街市,日据时代的住房,残缺的霓虹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以及沉醉于电视剧的黑帮大哥和钟点房老板娘……电影中的这座城市如此充满生机和支离破碎,而它的活力正源于这种碎片和碎片的荒诞。
影片的城市,没有齐整的公路,没有反光的玻璃幕墙,没有刺天的高楼——这一切只能发生在蜘蛛侠和哥斯拉的噩梦中,像《黑客帝国》的细胞一样蔓延生长,最后被“圣经”式滔天的洪水或怪力摧毁——正如它们从未被刻入人的生命一样。
中国人或法国人的电影城市,不可能有那种虚幻的恢弘,至多存在于《一页台北》或《天使爱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中,和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合,在小人物的呼吸之间,嬉笑怒骂之中,一点一滴,层层叠叠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而幽默的延续。
影片中的台北,让人想起北京西单夹杂在高楼中的街巷和小摊。
在这个意义上,《一页台北》或许可以和《苏州河》和《北京乐与路》一起品味。
三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具有城市气质的生命,这些生命都会可能因存在于其他的任何城市而黯然失色。
而有趣的是,它们不约而同的聚焦于三座城市的背面和角落。
不同在于,苏州河上漂浮的是十里洋场的垃圾,圆明园艺术村郁积的是皇城根下的野心与散漫。
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年龄,也可能是因为台湾早就从白先勇《台北人》式的前朝旧梦中惊醒,《一页台北》少了一些城市应有的厚重和沧桑,这更像是一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至少看完此片心中会添一丝甜蜜,多一份幽默。
借用片中人物豹哥的话:“年轻嘛,谈谈恋爱也不错。
“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
是被他的海报和名字所吸引。
对郭采洁也很有爱。
也是感觉很纯的一个人。
台湾的纯爱片一直是最近比较有爱的题材。
从花吃了那个女孩。
乱青春。
听说。
换句话说。
台湾的文艺片要比日本更好理解。
也许文化差异的问题吧。
看完全片。
其实没有太多的起伏。
就像一个豆友说的。
用16x的速度看完它。
也知道它在说什么。
可是我还是用正常的速度把它看完了。
开头的法语让我眼前一亮。
这也是故事的最大主线。
故事虽然穿插了一个荒诞的警匪剧情。
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主题还是纯爱。
4段纯爱线索加一个故事组成了这部电影。
为了在巴黎的女友自学法语的小凯和在书店打工的郭采洁。
书店总是纯爱片邂逅的主要场所。
还有图书馆。
男主安静的看书。
女主恰如其分的搭讪。
为这一段爱情拉开了序幕。
大哥豹哥和海南的女友。
到了一定年纪就想安稳。
就想和自己心爱的人过一辈子。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可以说我是个没有上进心的人。
随遇而安。
只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安安静静的过生活就够了。
什么钱权名。
这些又算什么呢。
便利店的高高暗恋同事桃子。
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开不了口。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国产片夜店的情节。
也是便利店。
也是害羞的男主暗恋女主。
便利店的办公室恋情总是如此美妙。
这样的纯爱现在还有多少。
警察张孝全追赶犯人的途中遇到自己女友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散步。
就这样对罪犯不管不顾想要去换回自己的感情。
导演再一次表达了爱情至上的观念。
女友抱怨张太忙了。
得不到安全感。
选择了别人。
有时候明明相爱却必须要分开。
生活总是有太多太多的限制。
也许感情里面更多的还是需要理解。
用一个荒诞的警匪剧情把以上4段线索串联一起。
故事最后没有结尾。
谁也不知道这四段感情最后的走向。
但是这就够了。
过程美好过。
那么在意结果干什么呢。
这也是我一直劝自己的一句话。
2010的最后一夜,独自在被窝中,看完了这部已经下载很久却一直没机会看的电影。
淡淡的小清新,微微的轻喜剧,带出了三位年轻人一段略带惊险刺激,又轻松浪漫的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这样的经历吧!
小凯最后还是回来了,故事的结局很美好,我微笑着进入全新的2011。
我爱台湾小众文艺片。
《一页台北》,名字取得太清新。
夜的台北,法语的独白飘荡,背景音乐悠然浪漫,总让我想起《午夜巴黎》开头慵懒的调调,末了的小提琴更想起了《向左走向右走》的情丝细绕。
市侩的小市民的日常百态,闽南话更加深了生活化的气息,便利店,房地产,书店,小吃店……街角的水饺店又在夜市时间络绎不绝,书店女孩在整理书柜分类摆放。
整夜在一场小闹剧小误会中度过,警察和坏人也可爱得过分,仿佛这城市就是让人生气不起来、紧张不起来,慢慢悠悠,糊里糊涂,小生活小感情油然而生,滋润蔓延。
他和她在剧中欲言又止,简短的对话,在警与匪之间奔跑躲藏,暮至夜末,水饺面,书店间,一页台北,刚刚好。
台湾小清新电影,不是在讲严肃的故事,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笨笨的可爱的,黑帮是,警察是,平凡的男女主角更是。
男主角不熟悉,很普通的男生;女主角郭采洁的娃娃音很破坏电影的感觉,总觉得她的感觉不适合演谈恋爱的戏码,更不适合演主动和男生接近的女生,不适合演女人(郭采洁还要比我大几个月,她的感觉就像恩彩一样,太让人想爱护,不过恩彩碰到的是好大叔,现在林秀晶在《我妻子的一切》里也开始走成熟路线喽)。
张孝全在这部电影里竟然留了很厚的长发,差点认不出来,开始以为是张睿家呢!
柯宇纶现在真是什么台湾电影都参一脚,不再是那个文艺男了。
郭采洁有的歌词曲都很好,但唱出来的感觉就被她的声音破坏了,她唱歌的声音还不如林志玲听着舒服。
清新
裏面的都還算正常人反應
有关笨贼的几处冷幽默还不错,郭采洁好cute呀~
一颗给女主,一颗给配乐,一颗给台北夜市。郭采洁真好看。
文艺囧片啊文艺囧片……BTW,我想学跳那个舞~~~
闷片
农夫山泉有点甜
不喜欢这种小文艺的爱情片!
台湾笨贼和大陆笨贼的区别——有无罗曼史发生~
原来这片是没有主旨。。
台湾小清新电影 我的最爱 还有杨佑宁和张孝全 都是我的菜!
这个电影真的是很妙啊。很好笑,但是又很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好笑,随处散发着温情,连绑架都那么人性化。配乐也是非常好笑。色调也很棒。没想到郭采洁演的还不错。另外,我很喜欢高高,太可爱了。就好想欺负她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除了郭采洁。这就是个非常不到位的烂文艺片。
电影演到一半我都还不是很喜欢 男猪脚基本没有表情 张孝全的假发让我还以为是问黄晓明借的 可是看着看着感觉就来了 轻松小品无论如何都比腻到不能再腻的同志情节和"你是不是要泡我"的一贯台词新鲜吧?! 配乐很赞 加了很多分!
简单地诉说最够了~~~~诙谐而可爱
这个片儿是怎么得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的是个迷。诶哟我去高高!我儿子要是这样婶儿的我非抽他不可。台湾大妈们跳起广场舞一点都不比同胞们逊色啊。我还是森森滴为我儿子的腔调担忧啊!! 郭采洁你看你好好的在台北不是很好么,整点儿小清新啥的。
恋爱的感觉,有时候,就像一杯咖啡、一首爵士乐或是一本书,让寂寞的心跳开始有了温度。。。。
弱智男,弱智女,弱智男的弱智朋友,弱智警察,弱智反派。
非常有文艺范儿。情节文艺,场景文艺,演员文艺,连电影名称都这么文艺带感的~~~
“年轻人,有时候谈点小恋爱也还是不错的。 不过年轻的时候都错过了。。。” 有必要飞法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