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一次看越南电影《迷失天堂》,据说这是越南史上最长的一部电影。
习惯了英语、日语、韩语的语境,忽然间看这么一部长长的影片发觉得越南语有一点像潮州话,正如潮州人说客家话像泰国话,也许是因为什么都听不懂的语言。
所以,感觉像就是像了,没有什么任何逻辑联系。
作为一部讲诉gay的影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越南,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和我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感觉。
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感觉是,那边那么热,和广东这边差不多。
人长的和南方人差不多,唯一最大的区别就是头上戴的帽子,而且也是踏着改革的步伐在前进、、、、、、影片采用长镜头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西贡现代化背后,几个漂泊于这座城市的年轻的辛酸史。
作为男妓,这样一种卑微的职业。
靠出卖自己的身体获得收入的男人,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渴望拥有爱。
影片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去切换,一个妓男的爱情故事和另一个不相干的妓女爱上一个疯子的故事。
这些社会的弱者与这座现代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影片的最后,字幕显示,那一条妓女与妓男接客的街道已改建为超市。
似乎是在暗示采用现代文明的方式就可以抹掉那一切心灵的创伤。
相对于“大多数人”,我们的生活和情感面对着更多的恐惧和苦难,可我们却得不到你们的理解与宽容,当我们迷失时,有谁能指引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天堂?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孤独的,但没人理解,被仇视的我们更加孤独,难道追求属于我们的那一米阳光有错吗!
作为一只“鸭”,林已经比很多人活得有尊严了。
如果我们给他一个“支”点,他会撬起压在他身上的世界。
相信爱,给自己支点,会有那一天的。
林,我想对你说:就因为曾经呗自己深爱的人所伤,我们就更应该相信真爱的存在,不要害怕,坚持努力,你就会找到一个和你一样曾经深深相信爱情的人。
很好的一个片子,自然流畅。
它情节不复杂,也没用什么新奇、高明的手法,但是它做到了很多导演现在都做不到的一点——完完整整地讲一个正常的故事。
就像学生写考试作文一样,大家都想用有限的800字得高分,有些人自以为有才华,所以就拼命地堆砌华丽辞藻,或者过分煽情,却忽视了写作文基本的要素和情感。
这样的作文,还不如用大白话,规规矩矩真心实意地写出的作文分高。
片名其实不叫迷失天堂,但是我觉得这么翻译甚至比原来的名字更好。
四个人,两个同志,一个妓女,一个傻子,只有最后一个人活得最快乐,是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天堂。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天堂在哪里呢?
它就在我们心之所向的地方。
你渴望什么,追求什么,你的天堂就在哪里。
有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道理,就是欲望越少,人越容易快乐。
对于一般人甚至是社会的边缘群体来说,现实总是残酷的,人都知道自己不能强求什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里总是生出渴望,如果长久以来不能实现,也许它在某一天会爆发出来,致你于死地;也许慢慢淡了变成遗憾,不致命,但心里总会有根刺,时不时地让你痛一痛。
朗追求内心的安全感,科伊追求同志身份的认同感和理想的爱情,那个妓女也在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傻子的追求是什么呢?
傻子可能没什么追求,因为他不理解这个概念,但是他对自己的生活满足。
捡垃圾很快乐,听收废品的老婆婆说话很快乐,远远看着喜欢的女人很快乐,孵出一只小鸭子特别快乐。
如果硬要说追求的话,可能就是养这只鸭子了。
他整天给鸭子吃饭,洗澡,看着它从小长到大,就算是头脑再怎么不灵光的人,也会深深明白这种“为人父母”的快乐。
看电影的时候我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那只鸭子会死掉,幸好没有,不然这出剧就是活生生的悲惨世界。
大概是因为他追求得太少,导演不忍心,观众不忍心,所以妓女最后爆发了,保全了这只幸运的鸭子。
到最后字幕说明傻子后来常常带着鸭子去看女人,我长出一口气来。
这么一个小小的、在风雨中飘摇的天堂,能存活下来,对于观者来说总算是一种慰藉。
但是慰藉能给予人们温暖,却不能帮助人解决问题。
所以那些有着更多追求却又无能为力的人,注定要迷失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科伊来到西贡市,是因为他相信西贡市有很多机会,能够包容下一个同志的身份和爱情。
但是他来到这里就被骗走了财物,被迫到工地打工,还摔坏了身体;遇到一个喜欢的朗,却时时要忍受朗的工作性质。
美好而脆弱的梦想总是要碰壁的,所以他回家了,准备一场只要付出必有所得的考试。
朗当初来到西贡市,和科伊一样的年轻,怀揣着一样的梦想。
但是他遇到的初恋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流氓——现实、冷酷、伪善、无耻、却又洞察人心。
这种人就是所谓的披着羊皮的狼,先用美好的皮欺骗猎物,等到猎物的身和心都已不能自拔,就突然揭皮。
因为依赖,所以信任。
朗是那么注重内心安全感的人,记得他拒绝和同伴打炮时说过的话吗?
“两个男妓上床既可悲又掉价。
”他只想有那么一个人,让自己的心,有个地方靠一靠。
即便是个人渣,也认了。
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也有勇气离开这个人渣了,但他可悲地发现,他已经习惯了爱一天算一天,习惯了得过且过的堕落。
他还有一颗柔软的心,但这一点点可怜的柔软已没有任何用处。
他不肯任时光继续磨砺下去,也已经给不起另一半鲜活而昂贵的爱情,最后竟化为刺向了自己的利刃。
反反复复地打劫,想要攒钱,去看科伊,他不是没有想过代价,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那样惨死的场景是一种预兆,但是他还是麻痹自己,向着那个注定要化为泡影的天堂一路疯跑,直至粉身碎骨。
很多评论里体现出来的都是不理解,不理解他怎么始终就不肯改变,“你不能决定你的出生和性向,但你能决定你要选择的生活方式。
”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努力的意义,正能量就是让我们茁壮成长的阳光。
我不想反驳这些人对于这个角色的批判,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换成一个其他人,在相同的处境下,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可是,这也不过是或许。
如果我们真真切切地去体验一遍他的人生,会不会最后也因为深深体会到被动地被现实驱使的无奈,认命了呢?
又或者,其实这种似曾相识的无奈我们都多多少少地体会过,只不过自尊心和虚荣心共同作用,不希望自己落得如此下场吧?
有一句话说,我们走过的路,吃过的饭,看过的风景,都不是白费力气没有意义的。
有因必有果。
又有一句话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很少有人敢说自己有一颗真正的慈悲心,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们对别人懂得的太少。
所以最后科伊对朗说出那一番话的时候,我觉得科伊很幸运。
他的初恋,至少诚恳温柔,维护了他的一颗透亮的水晶心,即便有一天他想挣脱怀抱了,也不会丧失信心。
科伊去参加高考了,这是个明亮的结局,我也相信他会有好的前程。
只不过在很久之后的将来,他能否再次迎面遇到一段这么暖心而温厚的爱情,这份小心翼翼被维护着保存下来的渴望,将来会化作遗憾,还是会成真,一切都尚不可知。
还有那个妓女。
影片给她的笔墨不多,当她面对傻子的时候,只有对待嫖客似的熟练和对待朋友的温柔;当她面对老鸨的时候,只有一贯的畏畏缩缩和最后一刻喷薄而出的愤怒。
当她捧着小鸭子笑呵呵地和傻子讲“鸭嫂”的故事的时候,我忽然间感到她和那两个同志其实一样,来到城市是为了追求,追求之后却又迷失,和傻子聊聊天,或者回想一下自己的家乡,就像是赶路的人偶尔停下来喝口茶打个盹。
她没有科伊的清醒,也没有朗的执迷,有点麻木却也朴实,如果不是老鸨最后恶意的相逼,也许她还会在生活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进监狱了或许对她而言并不坏,她的日子还是那么恍恍惚惚的,可能比以前还更安定了一点。
所谓的天堂,却不知落到何处去了。
我是打酱油的分割线PS.戏剧毕竟是戏剧,任何艺术效果都是夸张放大的。
生活中善良的好孩子们还是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
PPS.希望所有放假的孩子,都能快快写完作业……这也算我对我自己的期待,额……(⊙o⊙)…
“你又要去工作了?
” “对。
” “别走好吗?
” “这只是工作,工作而已。
” “别走。
” “你真的很爱我吗?
” “嗯,很爱。
” “那你怎么还能和你那些客人在一起?
” “因为我的工作就是这个。
”…… “但他们不能触及我的内心,只有你。
”Lam那么美,那么好。
“不管和谁在一起,都是一样的,这是我的命运,你也该认命。
” 可是在和Dong在一起的时候,他已经耗光了所有的勇气,所有的爱。
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已经不相信了。
他不想么?
还是他想呢?
其实已经没有想或不想了,就像他对Khoi说的那样,他们付钱给我,我提供身体,他们从我这里得到快乐,我得到对价,而唯有你,能触及我内心的唯有你,不是在意,也不是不在意,只是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他不再善良,不再心软,可他还是那么美,那么好。
在相信的时候,在愿意不顾一切的时候,Lam遇到的是Dong. 在不相信的时候,在不敢前进的时候,却有了Khoi. Khoi的报复那样惨烈,所谓种恶因,得恶果。
Khoi用最直接的方法让Lam伤心,却同时刺伤自己。
“我们分手吧。
” “我们以为这是天堂,可是却是地狱,是我们为自己造的地狱。
” 或许在每一个等待Lam回家的夜晚,Khoi都在收拾行李,却不断地打散,继续着明天的痛。
全部都走了,什么都不剩,抱着猫咪哭泣的Lam,为了可以拥有Khoi去抢劫的Lam,继续为生活打拼的Khoi,再也没有出现的Khoi. 连看笑话都可以哭出来的Khoi,爱着Khoi的Lam,分明爱着Lam的Long. 还有坚定地孵着小鸭子的Cuoi,只有小鸭子的Cuoi,或许他不明白什么啊爱,但他确实爱着,其实,还有谁比哭着放小鸭子离开的他更懂?
还有谁比就算被那样对待也要待在她身旁的他更懂呢?
嘴里说着不要,却仍旧傻傻爱着Khoi的Lam. 表现并不在意,却为了维护Cuoi而一再反抗的妓女。
我们都以为那是天堂,我们却都忘了我们身在人间。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译名啊,虽然原名那么长……先吐槽一下越南,自从洗剪吹组合对我的深深影响之后,脑海里对越南的印象就是民风开放,结果看完该片真的是这样……男女一起街边站啊。
也有很西式的建筑,淳朴的人民,立即想到泰国啊,当然越南语真的是鸟的和泰语有的一拼。
先说鸭子和傻子和妓女的故事,整个故事傻子几乎没有台词,真的是全靠演技,加上配乐真是挺好的,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尾不算太悲,妓女出狱以后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在说鸭子(……)和同志的故事,其实我觉得那个渣攻长得也还不错,只是演技实在是能在差一点么,被刺的那一段完全就脱戏啊林第一眼看的时候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越来越喜欢,很干净的类型,有点像文章,非常耐看,其实我想说演的真的很不错只是剧本有些地方太牵强了,男2呢长得很棒子脸,演技也一般般,到后来也是蛮喜欢的,这个悲情的角色,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导演的心情,用一个悲剧结尾确实很好,但是毫无逻辑,叫我是他多么喜欢能用力去挽回他,而不只是牵他的手,如果你说你不那么爱他,你说你不相信爱了,那为什么他开摩托车走的时候你那么伤心,为何后来还那么义无反顾的去骗钱打劫,每个人创造出自己的世界以为自己在那个世界是天堂,其实都是一个个地狱,更何况找不到一个 那么相爱的人。
越南导演都愿意去聆听低层次人民的声音,那天朝呢这是我对越南的第一印象 不算差 这也是越南第一步同志片,能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值得鼓励你是天堂,爱是地域。
把电影迷失天堂看完了,而且反反复复加起来看的不止5,6遍。
每次看后都哭得淅沥哗啦的。
一入成门深似海,从此纯洁是路人。
诚然,在大城市生活就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路。
迷失自己的那一颗初心,也许你来的时候或许只是衣冠楚楚的翘首者,也许你来的时候或许只是一个害羞的邻家男孩,但是在大城市的那个大染缸下面,你可能永远不会想到以后你会变成什么,也许生活了几年以后,没想到走时却变成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流浪者。
你抢劫你杀人你爱上不该爱的人,你可悲你悔悟你找不到该回去的路。
沉腻在一个国度,迷失在天堂里的孤独。
但是无论你变成了什么,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过程,两个相爱的人能在一起怎么,不能在一起又怎么了,只要内心是相爱的,并且有那种美好的回忆,我觉得就知足了。
无论是接客的妓女、MB,还是养着鸭子的疯子,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
电影不仅展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忽视与潜在的不公平对待,同时还不忘道出他们的绝望现状,看完之后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
为了生存,每个人变为如此都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看似几个独立不相关的故事却在这样压抑的主题下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林的结局,但是最后镜头里他的同事在街上痛哭暗示了林的命运。
虽然结尾处两人在阳光下一起追逐奔跑,可是这终究只是存在在林临终前的脑海里,永远不能实现了。
用不光明的手段在不光明的底层社会追求幸福,终究不可能成功。
说到底,是因为缺乏了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部影片其实触动很大,看清很多,也很无奈。
看到他们彼此为对方流泪而感到伤心,那是什么样的心情而滋生出来的爱情,那么小心翼翼的呵护,却又不断遭到迫害,是爱到无力爱到不舍,曾经的美好时光是自从遇见对方一起生活的日子,科依要的是想和朗平静生活,即使曾经做过那一行也不会介意,他是想让朗为了他们的爱情做出改变,不再将自己投放于“黑暗的深渊”,虽然选择不了自己的性别和性取向,但至少未来的生活不是设定好的,是可以改变的,他希望的是两个人好好地在一起,最终两个人分开是让人很无奈的,而最后朗的死去更让人难过,而科依离开了那个地方回到家乡。
片中还讲述了另一段小故事穿插,影片里总是透漏出淡淡的哀伤,会让人很容易投情于此,这个影片揭示出了人性的丑恶和谎言,在黑暗中生活的人的凄惨遭遇和无奈结局,让人思考在这个日趋凄冷的社会,人们还剩下些什么,还懂得爱么,人性到底还剩下些什么?
《迷失天堂》(Lost in paradise 越南 2011年)类似于国内小众的独立电影,主要关注普通人甚至是边缘人,比如小偷、妓女、失业青年等,但本片导演采用独特的社会视角,讲述两段看似平行的故事,但背后却是相交甚多:同是天涯沦落人,并生活在城市的“缝隙”;同样是追求爱情,两位少年郎被“恋人”欺骗后相依为命,“傻子”爱上了妓女,一个丑鸭蛋被他感动“暖”成了一只美丽的小“天鹅”;同样是追求新生活,唏嘘的是少年郎为爱而迷失自己,所有过往只能丢在风中……可喜的是“傻子”与妓女走到了一起,平实而幸福。
特别地,在精致镜头下以写实主义风格大胆勾画出越南底层人民的各种不幸遭遇与社会的边缘百态,勇气实在可嘉!
其实,近几年印度、泰国、越南及伊朗等小语种原声电影在业界早已暂露头角,而且有几部在我们国内也有公映。
电影素材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社会,好电影应该多一些社会“痛点”的发声,类似于《摔跤吧,爸爸》《天才枪手》与本片等在本国及国外都有公映,同样都有自黑,暴露社会敏感问题,但并未遮羞,却勇敢面对。
期待春风吹得更猛烈一些,也能让天朝雨露均沾。
整个影片虽然不乏唯美和清纯的画面,可是细细想来,全是社会阴暗面的具体呈现,相对于传统的艺术电影在表达的深度和手法上略欠火候,但是至少在那样的国家诞生了这样一部电影,却是可以算上一件该国电影史上的跨里程碑事件。
有人曾经说过,说中国的南方由于缺乏儒家文化深入骨髓的清洗,所以相对于北方的人们来说,对于名誉和自尊等有着相对薄弱的守持。
那么从越南古代与中原地区的天朝之间的“朝贡体系”来看,其文化的起源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只是就像无线信号随着距离的增加其信号强度随之减弱一样,越南对于中国文化的接纳、吸收和发扬,相对于中国部分南方地区来说,显然又更低了一个层次,可是即便在这样远离儒家文化浸染的东南亚国家,也同样的具有“多数优势”。
或许从根源上来说,儒学并不是造成对“少数”的感情类型所压制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却在上个世纪的整个过程中,少数人得同性关系遭到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广泛压制,从而散失了相应的话语权,从而绝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话语权的散失,到“多数优势”主导的生活方式开始在整个社会蔓延,并强制所有社会成员参与到其主导的话语体系内,也自然进一步弱化了少数人对自身权利的捍卫和争取,因为,占据真个社会主体的“多数群体”不仅统治整个话语权体系,甚至从话语权出发,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制度、习俗、行为都压制,并进一步扼杀了少数群体生存的空间。
少数群体,并不仅限于we gay people,还包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种人群,包括妓女、孤寡老人、孤儿、丁克家庭等,这样的少数群体的话语权是被屏蔽和压制的,如果要脱离这样被压制和绑架的境遇,就只能屈服于“多数特权”,从而那么少数群体被扭曲,并进一步加剧了“多数特权”对少数群体的歧视,并为进一步剥夺“少数人”的话语权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如此反复循环,最终导致了占有“多数优势”的话语权主导整个社会,即便有少数群体,也都挂上了华丽的外衣,至少台面上如此。
随着主导话语权的人群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渗入、控制和引导,由此,所有的弱势者、少数群体便要么只能步入该体系,要么进一步走向灭亡。
当天空一片漆黑之后,星空却仍旧闪耀着群星,这就是我们抗争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希望。
越是压迫最重的区域,越是群星闪耀的契机。
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权,但是至少给予共存的空间,所谓“有容乃大”。
“你不能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性向,但你可以选择过怎样的生活。”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同志题材电影,本片没有走其他异域同志电影的浪漫理想型路线,而且将都市现实题材投射进真实的同志生活。另外本片中不凡温馨感人的情节,摄影也很棒,推荐~
胡志明市就像九十年代的二线城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剧情,好在接地气
剧情简介里居然好意思写说“在精致画面下暴露了……”。那种画面,真的是2011年的电影么。
年老色衰的妓女,无依无靠的傻子流浪汉,男妓,这何止是一部同志电影,分明是越南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众生相和苦难血泪史。但是两条主线各自讲述,没有交集,以及主演的表演略显生涩。
越南能拍出这种画质的片子已经非常不错了,就是剧情有些雷人,想把西贡拍出拉斯维加斯的迷离感,结果只有一种廉价的粗劣仿制感。
不敢相信这是2011年的电影,是要多老土才满意啊。看完这个就感脚中国电影不是最差的,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剧情只能说还行,但是,朗怎么看怎么萌
理解不了这狗屁一样的爱情逻辑!!
雨中 一个傻子为中意的站街女撑起一把伞 让我有泪奔的冲动 这电影太棒了 可惜讲述的都是见光死的爱情一
感觉挺好的,另一些人的生活
挺一般
悲催的受受恋
基佬+迷失=男妓
看到最后我才明白,不只讲边缘人群,还是想讲边缘街区。后者要是能再强调点儿多好啊多好……哎呀真是……。
很粗糙 很感人 …………
有点做作~~
这部电影出乎意料的让我觉得很好看。傻子和鸭子的故事好有爱,放鸭子是第一次决堤,好深好深的感动,紧接着妓女韩、林、科伊、龙,每一个人都有泪点,一直哭一直哭,强忍着泪看完,于是想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电影让我觉得这国家恐怖……
那两只喵还挺好看的。。。
黑暗带来焦躁、恐惧,却无法杀死梦;底层没有话语权和体面,却可同样拥有尊严。音乐不错,船男和鸭子的许多桥段非常美。越南能够拍出这么优秀的片子,让人着实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