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孩子们
Les Enfants Perdus,The Lost Children
导演:米歇尔·雅各布
主演:Iris Mirzabekiantz,Liocha Mirzabekiantz,Louis Litt Magis,Lohen Van Houtte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十岁的奥黛丽和她的三个兄弟姐妹发现自己被遗弃在一所老房子里,他们本来打算和父亲一起度过暑假,但他在晚上突然消失了。房子周围只有密林,孩子们几次想找到出路,都无果而终。更多可怕而怪异的事件接连发生,最终四个孩子揭开真相,其实是成人后的他们为了唤醒因自杀未遂而昏迷的妹妹,将四个人的脑电波连接在一起,却因此无法分清现实..详细 >
映后场。用音乐传达情感过渡的手法不错,剧情略有些单薄,不过刻画细节还是挺有趣的,最后的演奏片段更像是出荒诞喜剧。
【第一场导演映后】 荒诞激昂的突破形式的最终演奏和音乐路上远眺阿尔卑斯山脉的四位演奏家们的肆意自由! 为的是让过去被关注,现在永不被抹去 所以女唱作人们也请多多来拍电影吧!(向charli看齐kk) 或许为了贴时代背景前面大部分都略显收敛,节奏如此激昂的进行曲和电子乐值得更具张力的视觉展现
一如今世人对中世纪生活的片面臆想,本片以又臭又长的叙事蹭着女性关怀热点,硬生生把当代 dirty pop 怼进宗教古典里冒充灵魂解放者,殊不知其无所构建却是新的腐蚀之源。
#Berlinale主竞赛
好迪士尼
十八世纪的故事背景叠加现代的音乐风格,声音,尤其是音效设计做得尤其出色,每次演奏的时候我觉得我脚下的地板都在震动,就是这个故事有点…我挺喜欢四个女孩子之间相处互相帮助的那一段的,很触动我,但是结尾突然上升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宏大叙事里,让我觉得有些割裂,但是映后采访里,导演又说是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才拍的这部影片,以及一些自我表达的内容在里面…umm只能说我和这位导演的脑电波对不上吧,我会觉得前后的衔接有些问题,角色的剧情比重和人物弧光不完整,但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IFF24 最后教堂的大合奏可真棒啊!献给所有隐匿于高墙之内、消散在历史之中的女性音乐人。
前半个小时叙事不明 主题不清 人物混乱 可是太有灵气了 实在是瑕不掩瑜
即便剧作有急功近利之嫌 但仍能与这一群女性 音乐 挑战旧制度 古典与流行的碰撞 解放自由的天性产生最简单的共鸣与连接
[6]影片各个层面都是肉眼可见的平庸,不过女性互助的情谊着实动人。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是主竞赛片?
帕瓦罗蒂坐在下面听到1800年的意大利歌剧融合了disco和现代techno不知道会不会愤然离席,平时不听歌剧还是别硬塞音乐了,和电影的不匹配度让一个本身觉得音乐剧再差还有音乐听的我坐在下面昏迷,
女性主义主旋律,剧作出奇的差,爽就完了?然后呢?
@意大利新锐电影展导演试图打捞音乐史中失落的女性创作者,但更动人的是少女们挣脱枷锁的过程。当修道院的经典圣歌被偷偷改写成流行旋律,琴键上跳动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她们被压抑的自我觉醒。影片没有美化女性情谊——她们会因深夜的弹琴时间较劲,也会在对方绝望时安慰鼓励。这种夹杂竞争与扶持的复杂关系,比纯粹的girls help girls更真实有力。结局定格在女孩创作的乐谱飞向空中,泛黄纸页上的音符终将穿越时空,为所有被历史噤声的女性创作者完成迟到的发声。
开头的女主脑中音乐节奏的外现挺喜欢的,但结局真的是太不现实了。
那种让人觉得音乐真好的片子 导演现场的映后谈比剧情更印象深刻
很好的剧本!也许有这样那样一些略显生硬的问题,但看见高潮戏还是流泪了,这样的女性情谊需要在银幕上得到更多visibility,墙是灰色、制服是蓝色,可女人们的睡衣是轻盈的白色、被音乐填满的房间是温暖的黄色,只有女人们能打造、能共享的空间,是最灵气、最柔软、最温存、最不必言说的……(酷儿、穷人、孩子们也许也能收到邀请…)太美丽了……乐器声和人声交互时的harmony、女人们温柔又坚定地为对方付出时的harmony,没有什么事物比它更让人安心
无论是开头劳动的声音盛典,还是最后教堂的演奏party,都非常酣畅,女孩子们真好呀,导演说这是个讲女孩子间友好情谊的故事。而且这部电影的大部分作曲都是导演自己创作(少数几首是维瓦尔第),歌也是导演自己唱,手的特写也是导演自己当替身,还在硬币场景演了绿衣服的那个角色。美好的体验!
与《还有明天》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音乐展现女性态度,女性也有向压迫她的人说不的权利。结尾高潮段落,女孩向老师、教会以及那些死板的音乐模式反抗,完成了属于她们自己的音乐会。总督看到这不受控的一切竟然一命呜呼,可笑又脆弱的男人们。喜欢她们在地下室共用钢琴作曲歌唱的部分,奇特的旋律,饱含真实情感的歌词,后面女孩们也用这个方式鼓励自杀未遂的露西亚,音乐是有救赎力量的。特蕾莎并非哑巴,开口说话代表她主动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及行使拒绝的权利。从失声到发声,女性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身份转变,类似《钢琴课》。一代有一代的个性、想法和讲述方式,正是每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叛与创新,才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艺术新浪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要遗忘高墙里女性音乐家们,需要更多这类打捞历史尘埃里的女性的作品。
3.8上海导演映后非常喜欢!和《还有明天》正好是女性电影的两个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更现实主义,反应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难,而这部电影则更乌托邦更个人化,着眼点很小很具体,集中在了五个女孩之间的女性友谊和音乐梦想上。但是在当时,她们真的能有这么好的结局吗?我不愿意去想,但我希望她们都可以像电影中一样奔向童话般自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