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凱文·萊斯利
主演:艾莉森·斯威尼,芭芭拉·尼文,泰丝·阿特金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汉娜和查德各奔东西,试图破获同一起谋杀案,同时努力洗清一名涉嫌犯罪的同事的罪名。与此同时,德洛丽丝迎来了重大突破详细 >
河马线索中间的旁人的搬演感觉有点喧宾夺主,河马的自述虽然风格化处理了,还是也太拟人化了
这片子吧它就不是给普通观众看的,就适合拿电影节上给评委看、拿艺术院校给学生看。这“学术放映🎥”连文青都大呼看不懂犯困!除非对那段历史特别了解。反正于我又属于知识空白了。以及现在真的烦看什么zz隐喻的,你就好好讲故事吧!这河马的配音弄得怪吓人的!说什么“一个河马的史诗”太夸张了,还得了柏林银熊导演奖。之前放过,也属于补片儿系列了。我见过野生的东非佩佩,但还没有去过西非。穿插的动画挺可爱,配乐也非常有特点。姆布库舒语是哪里的呀?!内嵌中字,和观版权。资料馆1号厅。100人左右。散场去牌楼边中影看到架子上居然又放海报了《雄狮少年2》CINITY的。此片豆瓣今晚还涨了0.1分,7.1了。
#BJIFF Nº2 非洲来的河马不知怎的会和美国扯上关系,他看不懂电视里的毒枭的葬礼,也不懂得选美比赛,他决斗以后被赶出了自己的领地——其实也不属于自己,然后又被人类驱赶、射杀,随后,他的灵魂升空,呜呜咦咦的唱歌,这是一首给殖民者的歌,给独裁者的歌,给所有人的歌。
其实提前看了历史背景,但是电影里体现历史背景的点很少,整体看下来仍然比较迷惑。。。2024.4.20,十四届北影节第3/16场,中国电影资料馆。
和《达荷美》同一年入围柏林主竞赛很巧合,相比之下《佩佩》的形式更加先锋抽象。视角在河马和不同人类之间来回切换,影像风格也是变化多端,自然风光纪录片、大部分固定镜头里的人类戏、少数用斯坦尼康拍摄的运动镜头、垂直角度航拍、动画片…不同时间地点的素材看似毫无规律地随意组织在一起。摄影上有很多灵性时刻,比如月光下的湖面上河马正好在洒着月光的地方探头喷水。河马从非洲到南美的旅程中嵌入了多元的政治表达:动物保护、欧洲对非洲和美国对拉美的干预控制、拉美当地的独裁统治等等。结尾处河马灵魂升空,但它的低语贯穿了全片。应该会是今年看过最独特的电影和最难忘的观影体验之一。
文本知识庞大 通过几场信息量杂碎的戏居然把整个殖民与资本贩卖的主题连上了 导演奖给的非常到位 看上去零零散散实则复盘串起来信息巨大
形式大于内容
片段化或抽离的叙事,电影像是几个部分的拼接,河马佩佩的自叙,佩佩一族的移居史,哥伦比亚小镇居民生活。给佩佩选的旁白声音非常贴合,它并不是第一个这么玩儿的,但是却是十分有趣的。
#26th SIFF#囚禁在美洲大陆上空的非洲灵魂,不止不休地哭诉着在这片大陆上的诅咒和死亡。
-
#NYFF62 放过我
#14th BJIFF# 多种影像介质和文本的并置,构建出一个自足的世界。感觉视点变化和不同材料的叠加可以再考虑一下整体的系统性,but作为一个散文电影,野心很大,完成度也是不错的。
bjiff01 《佩佩》有观影门槛的一部片子,各方面都很超前很创新。看前扫了一眼简介,大概知道有什么内容什么隐喻,但看的时候还是云里雾里没太看懂,只记得画面很美、摄影很棒,感觉就像看了一部带解说的《动物世界》。电影偏纪实类型,简单的河马故事下是复杂的隐喻与沉重的历史,对拉美历史熟悉的观众会更容易接受。导演放弃讲商业故事,“散文”式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河马变成了叙事者,隐晦的展现了当代非洲与人类社会,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了。形式上大胆且丰富:画质、拍摄视角、画幅、色彩来回切换,大量黑屏喘息的时间,虚实交织,像一场梦一样。能理解为什么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给本片导演内尔松•阿里亚斯了。
有点幼稚
好想法,坏操作
英字版本,没意识到说的是毒枭埃斯科瓦尔,需要等中字出来之后再看一遍。#hkiff48
河马本来生活在非洲,通过旅游部分可以发现在南非部落,人们敬重河马,把动物作为老师,并且流传着大象曾经是人类且被河马变为大象与河马作对的故事,接着进入本片的正文部分,我作为一只河马佩佩的来历,父母被毒枭派人从遥远的非洲运到哥伦比亚供玩乐,及至毒枭覆灭,河马族群也变得庞大,佩佩族内争斗失败漂流雨林,几年后被人类坎德拉里奥发现,人们视之为威胁并请军队来消灭,最终佩佩死于猎杀……从作为第一人称的河马回顾整个故事,有点符合非洲黑人移民的历史隐喻,同时从权力关系来看,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极权者也成为造成自然动物族群悲剧的根本原因,拍摄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和形式,比较松散。
可卡因河马从被贩卖到被杀死,港口渔民无序中又有序的混乱和集体无意识,题材照进现实的魔幻主义,又有些拼贴历史的纪录片手法。
不明觉厉的好,声音做得尤其讲究,导演编剧剪辑集于一身的这位多半是concrete poetry的粉丝吧,片尾字幕暴露了,整个铺陈方式也有那个劲儿。(如果搞错了立刻滑跪)有种南美阿彼察邦然而繁复版的感觉,hippo都讲了哪些语言啊,回头看看访谈啥的再来update一下
7.5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河马线索中间的旁人的搬演感觉有点喧宾夺主,河马的自述虽然风格化处理了,还是也太拟人化了
这片子吧它就不是给普通观众看的,就适合拿电影节上给评委看、拿艺术院校给学生看。这“学术放映🎥”连文青都大呼看不懂犯困!除非对那段历史特别了解。反正于我又属于知识空白了。以及现在真的烦看什么zz隐喻的,你就好好讲故事吧!这河马的配音弄得怪吓人的!说什么“一个河马的史诗”太夸张了,还得了柏林银熊导演奖。之前放过,也属于补片儿系列了。我见过野生的东非佩佩,但还没有去过西非。穿插的动画挺可爱,配乐也非常有特点。姆布库舒语是哪里的呀?!内嵌中字,和观版权。资料馆1号厅。100人左右。散场去牌楼边中影看到架子上居然又放海报了《雄狮少年2》CINITY的。此片豆瓣今晚还涨了0.1分,7.1了。
#BJIFF Nº2 非洲来的河马不知怎的会和美国扯上关系,他看不懂电视里的毒枭的葬礼,也不懂得选美比赛,他决斗以后被赶出了自己的领地——其实也不属于自己,然后又被人类驱赶、射杀,随后,他的灵魂升空,呜呜咦咦的唱歌,这是一首给殖民者的歌,给独裁者的歌,给所有人的歌。
其实提前看了历史背景,但是电影里体现历史背景的点很少,整体看下来仍然比较迷惑。。。2024.4.20,十四届北影节第3/16场,中国电影资料馆。
和《达荷美》同一年入围柏林主竞赛很巧合,相比之下《佩佩》的形式更加先锋抽象。视角在河马和不同人类之间来回切换,影像风格也是变化多端,自然风光纪录片、大部分固定镜头里的人类戏、少数用斯坦尼康拍摄的运动镜头、垂直角度航拍、动画片…不同时间地点的素材看似毫无规律地随意组织在一起。摄影上有很多灵性时刻,比如月光下的湖面上河马正好在洒着月光的地方探头喷水。河马从非洲到南美的旅程中嵌入了多元的政治表达:动物保护、欧洲对非洲和美国对拉美的干预控制、拉美当地的独裁统治等等。结尾处河马灵魂升空,但它的低语贯穿了全片。应该会是今年看过最独特的电影和最难忘的观影体验之一。
文本知识庞大 通过几场信息量杂碎的戏居然把整个殖民与资本贩卖的主题连上了 导演奖给的非常到位 看上去零零散散实则复盘串起来信息巨大
形式大于内容
片段化或抽离的叙事,电影像是几个部分的拼接,河马佩佩的自叙,佩佩一族的移居史,哥伦比亚小镇居民生活。给佩佩选的旁白声音非常贴合,它并不是第一个这么玩儿的,但是却是十分有趣的。
#26th SIFF#囚禁在美洲大陆上空的非洲灵魂,不止不休地哭诉着在这片大陆上的诅咒和死亡。
-
#NYFF62 放过我
#14th BJIFF# 多种影像介质和文本的并置,构建出一个自足的世界。感觉视点变化和不同材料的叠加可以再考虑一下整体的系统性,but作为一个散文电影,野心很大,完成度也是不错的。
bjiff01 《佩佩》有观影门槛的一部片子,各方面都很超前很创新。看前扫了一眼简介,大概知道有什么内容什么隐喻,但看的时候还是云里雾里没太看懂,只记得画面很美、摄影很棒,感觉就像看了一部带解说的《动物世界》。电影偏纪实类型,简单的河马故事下是复杂的隐喻与沉重的历史,对拉美历史熟悉的观众会更容易接受。导演放弃讲商业故事,“散文”式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河马变成了叙事者,隐晦的展现了当代非洲与人类社会,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了。形式上大胆且丰富:画质、拍摄视角、画幅、色彩来回切换,大量黑屏喘息的时间,虚实交织,像一场梦一样。能理解为什么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给本片导演内尔松•阿里亚斯了。
有点幼稚
好想法,坏操作
英字版本,没意识到说的是毒枭埃斯科瓦尔,需要等中字出来之后再看一遍。#hkiff48
河马本来生活在非洲,通过旅游部分可以发现在南非部落,人们敬重河马,把动物作为老师,并且流传着大象曾经是人类且被河马变为大象与河马作对的故事,接着进入本片的正文部分,我作为一只河马佩佩的来历,父母被毒枭派人从遥远的非洲运到哥伦比亚供玩乐,及至毒枭覆灭,河马族群也变得庞大,佩佩族内争斗失败漂流雨林,几年后被人类坎德拉里奥发现,人们视之为威胁并请军队来消灭,最终佩佩死于猎杀……从作为第一人称的河马回顾整个故事,有点符合非洲黑人移民的历史隐喻,同时从权力关系来看,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极权者也成为造成自然动物族群悲剧的根本原因,拍摄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和形式,比较松散。
可卡因河马从被贩卖到被杀死,港口渔民无序中又有序的混乱和集体无意识,题材照进现实的魔幻主义,又有些拼贴历史的纪录片手法。
不明觉厉的好,声音做得尤其讲究,导演编剧剪辑集于一身的这位多半是concrete poetry的粉丝吧,片尾字幕暴露了,整个铺陈方式也有那个劲儿。(如果搞错了立刻滑跪)有种南美阿彼察邦然而繁复版的感觉,hippo都讲了哪些语言啊,回头看看访谈啥的再来update一下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