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被太鲁阁落石砸死的观光客中以日本人的数量为最多,人们纷纷猜测是因为日据时期日本人杀死了大量的原住民,这是原住民祖灵显灵在惩罚日本人。
”戴着安全帽,战战兢兢地走在铺满落石的公路上,小心而快速地通过燕子口步道,导游那带着玩笑口吻的台湾腔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并没有多想这句话背后藏有怎样的历史。
在花莲,如今仍然活着的纹面刺青的赛德克人仅剩下六个,都是年逾百岁的阿公阿妈,赛德克族同台湾原住民其他的族群一样,业已丧失其生命力,变成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安静地讲着故事。
在太鲁阁山间博物馆里,我见到了赛德克男人打猎时射的箭,也见到了女人为丈夫和儿子织布制成的披肩斗篷。
持着现代文明人猎奇的心态,我用随意而无所顾忌的眼光打量着这些曾经围绕着原始野蛮人群的物品,并没有感到多少兴趣,也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
老师在课上放电影《赛德克》的时候,我还在宿舍睡觉,后来用豆瓣查了一下剧情,才找来片子想看一看。
后来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只看完了上部,本来波澜不惊的内心竟然难以再度安宁下来。
起初我激动于电影里出现的多是我到过的地方见过的场景,除了那雄奇的山谷,繁茂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缭绕的云雾,就连日本山地警察住过的房子,我也亲自参观过。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却变得越来越入戏,逐渐感到电影制作者郑重而严肃的思考。
这部仅花了7亿新台币(资金来源包括各种借债)拍摄过程同时经受着自然与人为的考验的电影,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我第一次在现世当代体悟出电影本身的魅力。
“活在这大地的人呀,神灵为我们编织了有限的生命,可是我们是真正的男人唷!
真正的男人死在战场上,他们走向祖灵之家,祖灵之家有一座肥美的猎场唷!
只有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守护那个猎场,当他们走向祖灵之家的时候,会经过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唷!
守桥的祖灵说:‘来看看你的手吧!
’男人摊开手,手上是怎么也揉擦不去的血痕,果然是真正的男人呀!
‘去吧!
去吧!
我的英雄!
你的灵魂可以进入祖灵之家!
去守护那永远的荣誉猎场吧!
’而真正的女人,是必须要善于编织红色战衣唷,当她到达彩虹桥的时候,她摊开她的手,手上是怎么也揉擦不去的茧,‘去吧!
去吧!
你是真正的女人!
’守桥的祖灵这么说:‘你的灵魂可以到达祖灵之家!
为自己织一件如彩虹般的衣裳吧!
’”赛德克族是以打猎为生的山间原始部落之一,祖灵是这些原始部落共同信仰的神灵。
这种信仰使他们对自然保有高度的敬畏,每每族里有重大的活动前他们都要血祭祖灵。
献祭本身是一种用以摆脱物的功利性的行为,使物脱离人性回归自然。
原始部落的物质文明极端落后,对于取诸自然的物质他们不愿意过多的占有,维持己需已达最高标准。
此消彼长,原始部落野蛮勇武的举动恰恰表明他们的精神、灵魂与古老神秘的自然紧密相连,是极其强大有力的。
日本人来了,带着现代文明深刻的烙印,企图教化“生番”。
从这充满蔑视的称呼里,就可以看到日本人那以文明睥睨野蛮的心态,他们看重物质文明,在这一方面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也远远胜过了原始人,因此他们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日本人用枪炮役使使用冷兵器的原始人为他们工作,工作内容是改造自然。
一棵棵也许矗立了几千年的树木被砍倒,铁路、邮局、商店被建造起来。
日本人付给原始人工钱,原始人将钱全部用来卖酒,金钱并不是他们渴望占有的东西。
他们渴望的是自由,是回归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山林。
人类由欲望引领,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每走一步都会丢失些什么,欲望却无限扩张,逐渐成为人性最主要的构造。
导演重审文明的进程,看到的是比野蛮人的部族之争更为残忍的血腥场面。
在与文明的对抗中,赛德克人始终不曾丧失自己的骄傲,他们是山上一棵神奇大树的子民,用尽全力维护自己的部族,有人忍辱负重,有人付出生命。
妇女为给男人和孩子省出口粮,集体上吊自杀,她们扔下自己的肉身,带着骄傲的灵魂先回到祖灵之家,等待她们的丈夫和孩子归来。
个人的生命在他们眼中显得过于轻微,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整个族群的荣誉。
赛德克人亦同其它原始部族一样,有着让他们真正感到骄傲的信仰与习俗,有着让他们真正敬重的领袖与长辈,在他们的歌声他们的嚎叫他们饮酒的方式中,看不到因私欲产生的狭隘阴暗的痛苦。
文明呢?
文明滋生出军国主义,现代军人在他们概念中的“生番”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先进的兵器、占据绝对优势的人数无以遮掩军人们的脆弱,因为这种脆弱来自人的内心。
糜烂型炸弹出现的时候,文明彻底撕破了虚伪的外衣。
炸弹在森林中炸响,燃起了片片的火光,被“生番”重伤而垂死的日本军人呻吟着:“好漂亮……好漂亮……”火本是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如今却被文明用于毁灭自然、毁灭最接近自然的人类,文明是以此为美的。
“谢谢你们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灵魂。
”莫那鲁道在打死那些所剩不多的女人和孩子时如是说。
女人听从头目的命令用手捧着口水擦净脸,青色的图腾显得愈发清晰,枪响了,这个族群不能忍受背弃自己的祖灵而苟活下去。
“听说你的家人在运动会时全部被害了,我们会给予报复的。
”日本军官对小岛如是说。
小岛个人的报复同日本帝国对台湾宝藏的觊觎一样,皆为私欲。
最终他们赢得了战争,却输了骄傲,输了幸福。
“我们在山里追猎,我们在部落里分享,我们在溪流里取水,愿我为此献出我的生命”赛德克人输了战争,然而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为他们相信祖灵的庇佑,他们将在彩虹桥上守护那片美丽的猎场。
代表现代文明的日本人呢?
他们已经驾驭不了自己的欲望,没有人知道他们将被欲望引领至何方。
“溪流啊!
不要再吵了,祖灵鸟在唱歌了,请唱首好听的歌吧!
为我们的族人唱,来自祖灵的歌,愿我也献出我的生命,巨石雷光下,彩虹出现了……”没有人知道我们将被引领至何方。
电影拍的并非没有缺点,只是已经没有提的必要,这篇评论也许偏颇,因为我已经不想追求客观。
二十年生命中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走中庸之道维持客观的人,早晚要丧失了自己的立场。
最后感谢导演,以及他的梦想。
看了这部电影,我完全被她的史诗大作的气息所感染,激动人心的动作场面、扣人心弦的音效,加上那淡黄色的电影质感,真的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开头,一来便是紧张的音乐加上赛德克种族特有的打斗场面,让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人耳目一新。
有一场男主角莫那·鲁道跳进河里的场景真的拍的非常好,在水下的翻滚,漂流等场景堪称经典镜头。
在这部太阳旗的上部分表现了,赛德克种族内部之间的斗争,下半部将了日本人占领他们的家园后,赛德克人的心理变化以及莫那·鲁道那不变种族意识。
这部电影有三点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其一是这部电影的打斗场景,节奏快、打斗给力,加上赛德克人独特的体质,让他们在战斗时非常有观赏性,非常给力。
其二就是这部电影的配音,个人是相当的喜欢,特有的民族风味音乐,轻快、节奏感强。
他们族人在庆祝跳舞时的音乐可称得上是经典。
其三就是这部电影的画面感,很多场景导演都运用了淡黄色的场景,给人史诗,大气的感觉。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台湾的电影真的上了很大一个台阶,比内地的很多所谓的大导演拍的电影好看,给力。
正当这部影片出现资金困难的时候,导演竟然跟演员借钱,很多台湾的歌手都借钱了这位导演。
名字我就不说了,我看的不是因为谁借钱,而是这部电影拍的确实很不错。
我不是想说台湾的电影是如何的好,但是内地的电影除了请个大导演和多花钱砸出个自我安慰的金鸡奖还有什么?
好吧,我承认老谋子的才华,也不否认过他的电影。
但是如今的中国电影是不是应该检讨下了,好片拍不出就算了,还层出不穷的烂片,话说商业片泛滥的当今影坛,至少还有台湾电影,他们不商业,他们很低调,他们也不炒作,不请大牌,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一一,海角七号,和如今的赛德克,这些电影还是很值得看的。
无义之战 ——《赛德克·巴莱》有感 根据我的理解,赛德克·巴莱应该是原住民语中勇士的意思。
这片子据说展现了原住民部族武士抗击日本殖民者的勇烈云云,但本人看电影有个坏习惯,总爱看完后去谷歌下相关背景资料,结果仔细查询了雾社事件和抗日大头目莫纳·鲁道履历后有些百感交集,不得不一吐为快,若有谬误还请诸位海涵。
必须承认,这片子大规模械斗场面激烈写实。
没错,械斗,别以为用了步枪机枪迫击炮就不是械斗,雾社事件的本质就是一场械斗。
胜出方是已经殖民台湾三十年的日本,落败方是坚守树宗祖灵文化的台湾部族原住民。
日本人的动机就不说了,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将台湾彻底吞入大和民族腹中消化为自身一体。
设立村公所、警局、学校、邮电局、杂货店,多管齐下教化那些“不文明”的生番,只是那种情不自禁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加上极为难看的吃相为后来的大祸埋下伏笔。
当然,这也不是日本人专有的弱点,昔日横扫四海的大英帝国,今天的美利坚都这副嘴脸,再往前推远点,历史上的天朝帝国和罗马帝国也全是这德性,这更证实了本人一个长期以来的观点:人种无贵贱,脑残无极限。
话说回来,片中即使像小岛这样貌似怀柔的货色,也是包藏着一颗征服之心去趋附笼络那帮生番,这点应该没有观众会否认吧?
好,我们再看另一方,尤其是领头的马赫坡社,以及其首领(头目)莫纳·鲁道。
社是高山族的基层组织,相当于我们常说的部落。
1930年10月,莫纳·鲁道策动马赫坡、荷歌、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6社族人借社祭运动会之机发动突袭雾社地区日警分驻所十三处,共杀死包括妇孺在内的134名日本人,一击得手后莫纳·鲁道率部退守马赫坡、塔罗湾两线游击作战,历经40日苦战最终不敌兵力与装备均占优势的日军增援部队。
根据日方史料记载,原住民方战死364人,自杀者225人,被俘265人,500人投降。
日方除开始被无差别收割的134人外,开战后武装人员仅战死28人,伤26人,协同日军作战的原住民武士死22人,伤19人。
这些数字证实当时的日军战斗力确实不是吹出来的,实际伤亡也绝非如同电影中那样随手倒下一大片。
关于战斗的许多细节,电影中其实都已面面俱到,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整个片子从头至尾都没说清楚,莫纳·鲁道为什么要袭杀日本殖民者?
他天生就有救民救国夙愿?
还是他是抗日奇侠投胎转世?
开篇没有交代,结尾也没说清,只有一些含糊不清的零碎线索,给人一种欲语还休的朦胧感。
用我朋友的话说,那就是光看打得爽,不知为什么干仗。
当然对很多就渴望看到日本人死的观众来说,这从来不是个问题。
剧情介绍里洋洋洒洒地介绍,在日本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下,原住民们被迫失去自己的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只能当女仆不能编织等等光鲜理由。
那么,以莫纳·鲁道为领袖的原住民们到底为何造反?
真正的原因有三:第一,日本殖民者吃相难看,说来以文明手段教化生番,自家内涵底蕴远远不够,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凡人,拿枪用电话的就觉得对拿弓住树上的有莫名优越感。
日本殖民者对原住民态度粗暴傲慢,诱奸逼奸妇女始乱终弃,你看片中那日本难民老公掌掴跟着逃难的原住民婆娘的凶神恶煞嘴脸,昨晚没准还睡一张床上,今天就把对方当成了敌国。
观众都看到了这男人犯二的一面,却没注意到他仗义的另一面:大难临头毕竟还知道带着婆娘娃儿躲进避难所。
当然,女人性格柔弱能忍,男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要不怎么是剽悍的山地民族呢。
第二,莫纳·鲁道的造反包含了很大的私怨成份。
他的妹妹被日籍警察玩弄后抛弃,史实中这位日籍陈世美姓近藤,十有八九就是电影中那位最先带队前往雾社搜剿的近藤警官。
真正的莫纳·鲁道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在发难之前也曾是日本人的帮凶,帮着日军砍了不少原住民同胞的脑袋,因为“有功”还被邀请到日本本土去旅游观光。
当时的日本人在台湾搞出不少孽缘,但也不是所有日本官员都视而不见,女方家族若有势力通常会得到妥善安顿。
莫纳·鲁道好几位朋友家里的女性成员都享此“殊荣”,人家都得到妥善安置和赔偿,但偏偏他妹妹的事却无人问津,甚至被刻意冷置。
祸不单行,莫纳·鲁道的儿子达拉奥结婚,他好意邀请路过的日警吉村饮酒庆贺,不料这位警爷犯二,挥起手杖劈头盖脸乱打一气,第二天又带人抓了新郎官。
热脸贴了冷屁股还被喷一嘴屎,好歹也是个大哥级人物的莫纳·鲁道那忍得下这口气,当月就发动了震惊全岛的雾社事件。
第三,日本人急功近利的毛病在教化岛民这项本该漫长而艰巨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片中经常听原住民们提到男人是猎场的守护者,请注意他们经常提到的另一个词:出草。
出草是什么?
就是一族武士蜂拥而出去袭击敌对部族聚居点,能砍多少头颅就砍多少头颅回来,砍得越多荣耀越大。
原住民们是崇拜森林和杀戮的狩猎者,出草甚至是他们幼童默认的成人仪式。
日本人统治台湾后严令禁止出草,这可让原住民们憋足了鸟劲找不到地方发泄,孩子眼看着一天天长大,妈的却不让他们成人,不砍两颗脑袋能算高中毕业吗?
其实笔者对日本人的这个政策也很奇怪,按逻辑应该放任出草才是最优选择,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砍刁民全到祖灵那里去报到该多省事啊。
反正,日本殖民者就是不准大伙儿没事去别人家里砍脑袋,理由是不文明,我靠,你们把人家多少闺女肚子搞大了就跑路,那就算文明?
看来还是看谁拳头大,谁的标准就管用。
最后雾社事件爆发,总算让原住民们过足了砍头瘾。
所谓于公于私,或所谓国仇家恨,抗日英雄莫纳·鲁道诞生了,他杀日本人,他也杀原住民,最后,他还杀了自己。
历史说完了,接着说电影,这片子除了战斗场面给力外还有一个优点:客观。
至少做到了表面上的客观,哪怕那是一种无限接近装13的客观,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根据薛定谔定理,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的客观。
但我们可以看到,片中日本人和原住民都不乏勇武忠信之士,他们的表现基本符合真实逻辑和各自的文化背景,虽死虽败,但各死得其所,虽败犹荣,大有武士之风,煽情热血火力十足,这些完美的细节差一点就成功掩盖了凌乱含糊的主线剧情。
除了战斗中倒下的日军多得夸张了点,除了双方士卒过于清丽整洁的仪容,这还真是一部经得起考证的战场大片。
相比之下,国内影视作品的战场描绘简直连山寨级别都不够,战场上的敌人永远是蠢笨如猪一枪死一片的白给货,谍场上的敌人永远是阴险狡诈却丢乖现丑的活宝,充满了无穷欢乐和励志内涵。
建国以来这么多年,战争片的刻划功力不但没有进步和提高,越拍还越有退化的迹象。
各位观众当须牢记,侮辱你的敌人,就是侮辱所有牺牲的先辈和战友。
你的敌人都是蠢货,你的先辈和战友居然被一帮蠢货给干翻了,而且还被干得那么惨,那这就不好说了...物以类聚,你自己肯定也不是啥高智商货色,要不怎么成天惦记着出钱拍片骂自己呢?
完美的反证法,对不对?
这片子隐含着另一个敏感话题: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相遇,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战争。
这是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战争,这是生存的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向来无关正义和公理。
日本人来台殖民,端着文明爆发户的架子,揣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干着一点不比原住民们更道德的勾当。
原住民们目光短浅食古不化,意气用事内斗不断,即便没有日本人来插上一腿,看那无节制的嗜血欲望早晚也得杀个绝户灭族,宛如疯狗的剽悍和勇武既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
有评论家把这归咎于原住民们没有国家观念,故此没有所谓的凝聚向心力。
列位看官,国家这东西和部族相比并未高档深邃到哪里去,自从人类有了社会组织结构,不管部族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为生存利益而抱团结成的群伙。
这类团伙的名称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游戏玩法。
在漫长的达尔文之路上,不同的族群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在奋力前进,有的在退后,有的在苟延残喘,有的已经灭绝,有的尚未诞生。
而你我只能籍借此片端坐河川两岸,感叹一声:逝者如斯夫。
可能自己的确是一名历史学学生,看《赛德克巴莱》也不免是历史学的视角。
虽然魏德圣叙事主要着眼于土著居民的信仰,对雾社起义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做了淡化的处理,但依旧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在台湾殖民政策同化与归化的摇摆不定。
台湾的殖民时期的叙事,历来因为民族主义的缘故,成为最容易被涂抹的地带。
我们熟悉的是史实是,1898年《马关条约》的一次割让,及其后台湾自发的反割台运动。
但其后台湾的历史之余我们是茫然未知的一片。
处于殖民的台湾,究竟如何更是无从得知。
NHK曾经有一部纪录片《“歧视与同化”:日本治台50年》,在我看来,是表现台湾日本殖民时期最好的纪录片。
治台本身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语。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争论,就是关于该用日据时期还是日治时期。
在纪录片里,NHK清晰地表达日本对台政策的迟疑与犹豫。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成为现代国家的一员。
而台湾是作为日本殖民历史的开端,日本是有意把台湾进行某种模范的打造的,以期待和其他的现代国家英国、法国媲美。
但在殖民政策上,日本不免犹豫良久。
熟悉殖民史,也许会知道有两种经典的殖民方式。
英国式的殖民是 “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
具体表现为非白人自治领,英国殖民者一般会采用本地的精英治理,而殖民地一般会保留殖民地法律,而不是统一采用英国本土的法律。
而法国式殖民则是共和同化模式,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等地区,都大规模进行法语教育,在殖民地也和母国一样实行同样的共和法律。
我无意评价两种殖民政策的高下。
日本在对于台湾殖民上面,也不免受到两种的影响。
日本宪法中将台湾作为本国领土,殖民地列入宪法,但日本又为台湾制定专门的台湾法律,以区别本土法律。
教育方面,则让台湾居民接受日式教育。
但同时又认为土著低等不可教育,始终具有野蛮性质,甚至把台湾土著居民带到世界博览会上展示。
在整个台湾殖民史上的命题就是试图将台湾居民皇民化,但始终从未真正把台湾人当做皇民。
电影中的一郎、二郎就是此背景下,接受日式教育的土著居民。
一郎本人接受了师范教育,远比其他的日本警察学历要高,但是工资却是最低的。
而同事们也仅仅因为他们土著血统,而肆意嘲笑。
虽然始终对于猎首无法理解,但你能感受到土著本身的无奈之存在。
是不是带来了现代文明,就必须感激涕零。
也许文明的同义词就是权力话语。
PS:巴黎一大的殖民史教授认为在处理殖民历史时,需要克服两种神话——红色神话和黑色神话。
红色神话是指处理殖民史的时候,研究者过分喜欢文明与野蛮的话语;而黑色神话,是指后殖民主义的广泛流行,给殖民历史肆意增加了过多的污点。
我很同意他的观点。
读完了魏德圣的导演手记,看过了四个小时的赛德克巴莱。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好电影。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需要一边借钱一边拍片。
后期资金跟不上,韩国、日本团队相继离开,拍到最后连空爆弹都买不起。
面对这样的困境,所谓的“辛酸”与“痛苦”这样的词汇,都显得有些矫情与肤浅了。
魏德圣说,赛德克巴莱这样的拍摄过程,不可能再有了,它也复兴了在台湾电影界已经消失了的一种精神。
这样制作恢弘的一部电影,不是来自好莱坞,也不是来自大陆,而是来自那个神奇的小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看过了金陵十三钗与赛德克巴莱的影迷,应该能默默计算出六亿人民币与七亿新台币,哪个更有价值一点。
不过关于赛德克巴莱,我还是有些质疑要说。
尽管这是一部抗日电影,但与其说赛德克人反抗的是日本人的外来侵略,倒不如说他们反抗的是现代文明对赛德克部落文化的入侵。
在影片中,伴随日本人出现的是巨型蒸汽船、来复枪、火车、电话、学校、邮政所、杂货铺。
而在日本人入侵前,伴随赛德克人出现的是竹背篓、燧发枪、赤脚、茅舍、砍刀、猎头。
这是一种文明对野蛮,都市对荒野的对抗。
用莫那•鲁道的话来说:“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卑躬屈膝, 我要让你看到野蛮的骄傲。
”赛德克人的抗日看起来更像是与狼共舞、最后的武士一般的文化冲突,而非在大陆上发生的赤裸裸的种族对抗。
而日本人所代表的“文明的威胁”完全可以套用到任何来到台湾这个小岛上的统治者——日本人,或者国民党迁台政权,或者即将到来的大陆客。
着重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
而把这种理念根植于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就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模糊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本质。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到底谁能代表真正的台湾人呢?
是面对侵略碌碌无为最终苟且的汉人?
是接受了日本人文明的洗礼,变得矛盾异常的归化生番?
是从远方越洋而来,自诩为主人的日本人?
都不是,影片一次一次地提醒我们,台湾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是那些骄傲而自由的生番——赛德克巴莱。
可这符合历史吗?
现在被边缘化的台湾赛德克人,可能是当年这个小岛真正的主人吗?
台湾这个岛屿,一直漂泊在大陆的另一边,几千年来,不断地移民、定居,再移民、再定居,谁又敢说自己是真正的台湾人呢?
就连这赛德克人,也是千年前移民来的。
本省人,高山族人,外省人,这样的族群在台湾并存,谁是真正的台湾人又要向哪里寻根,恐怕迷茫的不止是魏德圣一个。
再说一些影片本身的问题:1电影的线索庞杂,很多可有可无的线索完全可以砍掉,起码下集彩虹桥就没有必要那么冗长,自尽的戏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弱化了戏剧冲突,完全可以合并为一出戏。
2尽管是台湾电影,但也没能逃脱YY的命运,在影片中,日军与日警成堆成堆地阵亡,是赛德克人太能打,还是侵略者太过熊包?
这与历史中日军阵亡仅有22个,差距太大了。
镰田弥彦的感叹:“三百名战士抵抗数千名大军,不战死便自尽……为何我会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区见到我们已经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
是这里的樱花开得太艳红了吗?
”也太狗血了一点。
另外这位老日本演员脱离了日本导演的束缚,终于可以撒花玩了,可有些太过歇斯底里了,缺乏了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冷静与内敛。
对比一下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尽管二战中的西线战场远没有东线惨烈,西线德军的兵员素质也没有东线出色,但影片中的美军也绝不是个个都像兰博那样一出手对面就倒下一片。
给对手以应有的尊重,不但是尊重对手,也是尊重自己,在这一点上,赛德克巴莱千万不要向大陆电影看齐。
3影片的结局太罗嗦了,整个影片完全可以在莫那•鲁道独自背着枪走入神木林作结,这样意犹未尽,总比面面俱到好得多。
另外最后赛德克众勇士出现的西游记般的特效场面,咱还是免了吧,还不如直接用山水空镜头配上他们的合唱更好些。
最后揣测一下大陆公映的剪辑版会少些什么。
首先是赛德克人内斗的戏,屯巴拉社以及其头目铁木•瓦力斯将不会出现在影片里。
其次,雾社事件中砍杀妇孺,以及赛德克孩子拿起武器砍杀日本人的戏也不会再有。
两个归化生番最后自尽的戏,恐怕也要被切。
尽管赛德克巴莱并不完美,但是从导演魏德圣到各位原住民演员,都付出了相当大的诚意。
他们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在这一点上,就比很多大陆的所谓大牌导演强上许多。
电影里,台湾的山林,真美。
山高岭峻,草木繁盛,绿荫为盖,翠色铺地,枝头花红,溪水蹭蹭,瀑布直落入水潭,水花溅处升起彩虹如桥。
屏幕外的我嗅得到山中热带雨林湿润甜新的空气。
这绝对是部好电影。
上下两集,270分钟,一个民族的爆发与湮灭,表现淋漓尽致,称为史诗,毫不为过。
电影的长度即表现出导演的诚意。
1895年,马关条约定下台湾割让与日本,之后,日军在台的军事行为应该不算入侵吧。
台湾是清国之一省,将其割让,是清政府权衡利弊的考虑,日本按照条约入台,属于接收,非入侵。
918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东北,这是入侵,因为违背了中国政府意愿,未经允许擅自占领,破坏别人主权。
对于日本入台行为的性质,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待续
恳请各位能进戏院支持魏导!! 郑峻:昨天采访《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感受很深的一句话:很多大陆年轻人都说看过且非常喜欢《海角七号》,但票房却只有3000万元,和受欢迎程度差别很大,或许他们大多是看下载或盗版碟。
我用真诚拍《赛德克巴莱》,希望也能得到观众真心的响应。
盗版会毁了导演和电影,请大家不要看盗版,至少新片不要。
而对于5月10日想进戏院看赛德克巴莱的各位影迷们,有人故意"提醒"5/10上映的国际版剪掉了某些精采片段,似乎是希望各位不要进戏院看,但我想提醒各位: 既然你们都已经下载完整版,就不差戏院里上映的版本把这部分剪掉(因为你们已经看过),请进戏院里给魏导一些鼓励吧,让他知道你们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而且很被感动,才愿意进戏院支持!! 而且魏导是借钱拍戏,请给魏导一些支持,将心比心,如果是你要借1.4个亿,只为了完成一个理想,你愿意吗,即使是这么令人赞叹的成果? 如果你真的借了1.4亿,成果却被别人用下载看完了,但他们却不愿进戏院支持,就像耗费12年精雕细琢的作品被人偷了,你能接受吗? 而且电影中美丽壮过的景色,其中的战斗和剧情的震撼,去戏院感受绝对值得,在计算机的小屏幕看下载是感受不到的!! 至于电影,国际版是魏导亲自剪辑,请对魏导有信心。
首推音乐场景,超恢弘,好多次都有感动到梗在喉咙要的鸡皮疙瘩感!!!
魏老说你们看看这个片子我们来讨论下民族话题,我不得不说魏老推荐这片实在是令我刮目相看,我一直以为您老就是一个喜欢AKB48的老师我错了了……力挽狂澜的文化壮歌。
你说最后杀日本儿童时候残不残忍,女儿哭着问爸爸:”为什么要出草?
“那日本人企图以所谓的文明统治占领整个赛德克时难道就不是一种逼迫原住民文化的慢性自杀?
”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
”二等公民生活的再好也不过是二等公民,丢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也融不进别人的文化,到哪都是外人。
“再忍二十年。
”就算儿子变成了日本人,忘了自己的血脉和精神,那个人类世代传承的灵魂也早已丢失?
不要妄图认为一种文明就是优秀的,可以凌驾于另一种文明之上,所谓的野蛮文明就是一种落后文明吗?
恐怕永远都是现代文明的一家之言吧。
住在深山里的瑶族同胞至今认为被驯化的汉族同胞简直弱爆到家。
赛德克儿童杀日本同学前说的是,可怜的日本人啊,一起血祭祖先吧!
不要妄图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说他无知,文明有的是冲突对撞,但从没有高下。
就算最后被灭族,精神也要永存,没有了赛德克的灵魂,保存下来的血脉也不再是赛德克。
野蛮人有野蛮人的骄傲。
野蛮人也不过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罢了。
读书时总喜欢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而且是英文,法文,意大利之类完全听不懂再唱什么内容的歌,或者干脆轻音乐。
目的是不被对字面的理解而掩饰音乐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只有听不到才能听到最多。
电影里完全听不懂的对白和大块大块的音乐,对我来说都是最最难得的喜欢。
听不懂却又听得懂,我不知道你在因为什么而怒吼,可我深深对你的愤怒感到恐惧。
在山里唱流行音乐自然会显得怪异不协调,所以山歌的清透又不是在ktv能享受到的。
整篇赛德克的小调贯穿其中,穿梭在森林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除去徐若瑄的出现吓了我一大跳之外,对所有演员表示非常感动,回头看看主演列表,还好我不认识太多的明星,温岚也是只听过歌没见过人,所以她是哪个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睡觉谁朝下????
赶了个夜场,特效没得说,故事撑不起视觉,mpc、蒂皮特领衔制作,六年七亿投资……
竟然还有撤档这种操作?我就说怎么找不到资源…投资7.5亿,票房不到5千万,这还不是洗钱啊?
吴磊不错
情节很慢,故事大纲不伦不类,三石弟弟太干瘦了,不适合裸这上半身,明道真的来打酱油
哎,可惜没有机会一睹这惊天大烂片的真颜。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再加上大家都说豆瓣评分给低了,那我就先打个五星吧!
@横店影院 剧情结尾部分巨尴尬,台词很尴尬。。。表演。。。。某些桥段简直不可说。。。特效应该是有努力的。。。
又臭又长,故事稀烂,故弄玄虚,造型土鳖,主角宛如智障,阿修罗世界是花哨廉价的棚内景,世界观铺成是肤浅的低概念,效仿多部好莱坞的奇幻经典,从表演,摄影到画面审美均一无是处,部分特效还行,但满屏滚滚的山寨视感,很难信服这玩意儿花掉7亿多,梁家辉说这是他从影以来最难的角色,很赞同他,深深体会到了智商被强暴是什么感觉,希望片方赔死导演永不翻身
特效特别棒 怪不得筹划了六年 拍摄了两年 故事还不错 总归是善恶啊 爱啊 这些 但是就平淡了些 很多背景资料没有表现出来 比如洞察之头之前为什么自杀 天又怎么惹到阿修罗了 演欲台挺棒的 吴磊首部大屏幕吧?放羊少年还是很符合其人设 纯真 勇敢 果敢 吴磊很会说 可爱不失大将之风
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作品,应该鼓励新的尝试,电影才能有发现,而且吴磊这样的年纪演技算不错了。
这部电影阿里巴巴主力的,花了很多钱进去的。然而再多钱也不能强行捏造一个灵魂
抄袭冰与火之歌!!!!
奔着烂片去看结果还凑合…吴磊的颜能吃得下
影片前70分钟 无论是特效还是吴磊的演技 在国产电影中都值得认可 后一个小时 如果可以剪成15分钟 然后再删掉所有女主的戏份 这个电影还是值得四颗星的 整体来说 情节带不动背景 特效拉不起演技 我不想一棍子打死 就是因为还能看到点希望
你拿什么去冲30亿?这海报也是看着头疼
完全不会叙事,世界观的展现并没有与人物成长和剧情同步。故事显得拖沓,完全没有表演可言,哪有什么动作指导,只是武打指导。挺可惜的!
对演员都很有好感,但是影片真的不知所云……爱惜羽毛认真拍点像样的影视作品吧。
还是有点期待的。不求剧情,只看特效
三颗星都是给三石弟弟的,至于情节还有其他的真的就很一言难尽了
魔幻题材的史诗级影片,再多的星都不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