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比较喜欢看复仇类的作品,既有金庸武侠的快意恩仇,也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同时伴随着对人性的审判和评价。
对于“薄荷”这部电影看过预告片之后,虽然对整体剧情有所了解,但还是包含一些期待,看过之后主观上感觉比较平淡,整体偏暗调,结尾处一个手铐做交代。
剧情也是老套的美式电影风格:不经意的卷入争斗,亲人离世,律法不公,最后卧薪尝胆,大仇得报,主人公不是被同情的人放跑就是加入FBI惩奸除恶。
只能说是闲时的消遣吧。
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宣传海报和预告片。
这是一部复仇类型的电影,主角是个家庭主妇,从相夫教女到提枪杀人,这种反差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快感,当然,我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并不仅仅是指这点。
薄荷是女主女儿喜欢的冰激凌口味,当小女孩被枪杀的时候,复仇就已经注定了。
但在这中间,在这愤怒到绝望的中间,女主走过的心路,我觉得才是本片的主旨。
从嫌疑人律师找上门开始,社会层面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被渐渐暴露出来,当最后法官宣判,嫌疑人露出胜利的微笑,女主反而要被送往精神病院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正义没有得到伸张,邪恶依然肆意横行。
必须有个人站出来!
有吗?
没有。
当我们再回到影片开头,复仇途中,女主受伤后在车内独自忍着疼痛,进行包扎的场面,让我们不禁要问:真的只有靠自己了吗?
答案很明确,这条路,只有一个人。
唯一的男主,也就是那个警察,形象从一开始的稍微带点人性,稍微给人以一点希望,到最后证实,他正是警队里面犯罪团伙的内鬼。
这种绝望,不止是女主有,也让观众对这个社会的体制感同身受:真的,没有人了。
贫民区的壁画是一个比较有深意的点。
女主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伸张正义,使得贫民区的犯罪率骤低,她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民心,获得了贫民的帮助。
作为观众,我们虽然知道女主这样用死刑代替法治不对,但心底却是认同的。
这种情感很朴素,很直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对于这种认同,影片最后又用社交媒体上大量对女主的赞扬来进行了佐证。
等于是越过了法治来对女主的复仇行为进行了集体的肯定。
这部电影具有双重的悲剧性。
第一层悲剧,在于女主的遭遇,失去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女儿,失去了生活继续下去的勇气,唯一支撑女主的便只有怒火,这是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的;第二层悲剧,在于对于现实的无情揭露,在这一点上,似乎是为了让观众能真正感受到那种绝望,就像是在踩灭灰烬中隐隐的那一点人性的火光,从个人腐败到法律制度被利用再到整个社会对于正义的冷漠,它让我们认识到:第一层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是第二层悲剧长期存在后的必然。
虽然最后坏蛋都死掉了,女主活下来了。
但看着病床上的女主,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只是电影,这只是演员演出来的,现实依旧还是那个现实,可能更无情,可能更悲惨,没有改变,没有人去改变,永远不会出现女主这样的人,在贫民区的墙壁上,永远不会出现拿着枪的天使。
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电影YY,看完后再继续这样的生活,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悲剧降临。
“不能因为别人不好,就随便打人,那样的话,你也成了坏人。
”现在,回过头去看影片一开始,在停车场,女主语重心长对女儿说的这句话,是不是又有了另外的味道了呢?
天使,只是在人间掠过,现实是恶魔的主场,地狱,才是主旋律。
《薄荷杀手》的电影剧情虽然略带夸张,不过仍是相当有娱乐性的暴力动作爽片。
如果把它当作动作爽片来看,还是有不少看点。
《薄荷杀手》故事的设定是原本一个全职的主妇,因丈夫卷入犯罪集团,而遭到杀害,同时间,那天是女儿的生日,一家人原本到游乐场庆祝,结果丈夫及女儿均被犯罪集团的杀手射杀,而她则倒卧地上昏迷,成了一家三口的幸存者。
电影片名即是取自茉莉女儿生前最喜欢吃「薄荷」口味的冰淇淋,代表着母亲难忘的这段灭门伤痛。
她一步步进逼犯罪集团的核心,先除去3个打手,再解决律师、恐龙法官,最后结局更是直球对决犯罪集团的老大,同时揪出坏警察。
她已是不少人民的正义英雄象征。
女性角色的枪战片应该比男性在细节,感情处理上更加讨巧才是,但是本片空间显然没有发挥的足够大,稍微浪费女主这么好的能力,以及这个年龄下的努力,跟其他男性荷尔蒙片子有些相似了。
时间线安排上,有五年的空白,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应该稍微描述一下,私以为这才是女性主角闪耀的地方。
难道要安排前传?
꒰ꌶ ̯ ̜ꌶ ꒱最后的结局对照boss不分,棚户区的同志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做围观群众,高唱国际歌比较好呢,逃脱部分,参考《安娜》,个人比较喜欢。
总之,平均水准的电影,小细节处理不够有诀窍,是个好题材,好故事。
比较喜欢这一类的爽片,女主很强大复仇的,丈夫和女儿被误杀,妻子凭一己之力干掉了整个黑帮的暴力动作片,能偶尔看到一部以女性角色为复仇者设定的电影还是蛮过瘾的,只是片子拍得一点也太爽。
这类题材免不了俗套。
加纳演这种角色蛮合适。
明明可以早早干翻boss大结局,败于话多啊,搞得感觉后面硬生生多塞了20分钟一样
看着影片开头,拍摄手法不舒服,赶紧上豆瓣去看,我靠,是导演飓风营救的导演。
怎么像三流导演导的,但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大快人心,就不考虑那些漏洞了,看电影为了啥?
就是一个字“爽”。
杀人,干净利落,不墨迹,写个导演的特点,比如飓风营救,观众看的痛快。
杀人杀得彻底,不像有的导演拍的太假。
不管怎么样,我给满分!
虽然比不上飓风营救。
全职主妇全家被害,为复仇蜕变全职杀手,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黑帮!
由詹妮弗·加纳主演的女性复仇电影《薄荷》正在爱奇艺全网独播中。
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Riley North意外失去丈夫和孩子,花了数年的时间韬光养晦学习各种技术来成为一个杀人机器,为家人复仇的故事。
有人说这是女版的《疾速追杀》,更有着类似《猛龙怪客》报仇雪恨的影子;还有人觉得电影剧情老套,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
您的观影体验如何?
欢迎来爱奇艺评论区参与话题讨论。
女神 Riley North本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是因为丈夫(修理工)的同事出了馊主意,要去抢黑社会老大(毒贩)的毒品的歪点子,想发不义之财,虽然薄荷丈夫在女儿生日当晚受温馨、幸福的家庭感触,明确告知同事说不参与了,但最终还是和女儿惨死在黑帮的枪口下。
Riley North当面目睹丈夫与女儿的惨死状况,在司法机关与司法体制不能正常介入追究凶犯法律责任后,薄荷消失了5年,这5年她在为复仇做准备。
薄荷回来后,将当年造成家人惨死的直接凶手与幕后元凶、恶意放纵罪犯的司法官员一一“绳之以法”,当然毒贩也在政府的追缉之中,最后薄荷终于大仇得报,但是也被警方擒拿,在知晓薄荷所为的前因后果后,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头目Detective Moises Beltran塞给了薄荷打开手铐的钥匙,留下了一个稍显突兀,但却能满足观众口味与正义感的喜剧结果。
该片的故事情节简单,家人被杀,在同态复仇观念支配下,然后女主复仇,在复仇过程展现薄荷的所作所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遭受“非自然正义”,来自家人的埋怨,来自同事的抱怨,来自上司的批评,来自不认识人的不理解,还有来自坏人的侵犯……这一切,都让我们期待有“超人”来主持公道,有神来裁决一切,但这确实不可能。
正是有这样的人性基础,所以Riley North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是不缺观众;虽然不合实际,但却“沁人心脾”。
复仇的过程、结尾,出现大量善良、有正义感的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基础。
影片凸显出来的意义,有反法治意味,但更像是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建议。
法治社会需要人人守法,不法被追究,不被冤枉,后两者对法治的伤害是强烈的,更易引人关注。
任何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后,都可以自行私力救济,国家和社会秩序如何维持?
影片并无实质性建议。
合乎法律未必合乎情理,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因为法律不能事无巨细,预见到每一个故事的全貌,也因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但是不合乎法律的,却合乎情理,Detective Moises Beltran放走Riley North,让人感觉到这个警察富有正义感,很有人情味,但是从体制、社会运行角度看,两人都是反法治的,他们在破坏了法治的规定既定秩序。
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将回到利维坦时代。
正义与非正义并不是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有时候就看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合乎内心?
合乎法律?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剧中Riley North复仇获得大量观众的理解,静悄悄地将社会原貌展现出来。
女主和女儿在富人区的停车区与一对母女起争执。
女儿表示,妈妈你真应该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
这一天是女儿的生日,一家人早早规划好给女儿一个热闹的生日。
妈妈回到家,只有冷冷清清的父女两人。
妈妈打开电话留言。
“今天是圣诞节,我们邀请了全班同学来家里做客,欢迎你们也过来。
”是停车场那女人的声音。
妈妈很快恢复心情,说服女儿外出游玩吃冰淇淋,女儿低落的心情终于好转。
游乐场里,三人玩了许多游戏,拍了大头照,吃了冰淇淋。
父女两人吃着冰淇淋走在前头,女主掉头找店家拿纸巾。
女主拿完纸巾转头跟上父女俩人的时候,前面一阵枪扫。
父女两人纷纷倒地。
女主快步朝俩人跑去,在乱枪中被打倒。
等她醒来时,已经在医院。
她指认了杀害她全家的犯人,但是在法官和律师的共同庇护下,几个犯人无罪释放。
在送回精神医院的路上,她逃跑了。
五年后,当初杀害她全家的那几个犯人陆续被杀,紧接着是律师和法官。
她走进大众视野,开始被警察追缉。
她跟踪毒枭,弄丢他们的货,销毁他们的洗钱场所,最后闯入毒枭的大本营,一时心软让她错失手刃仇人的机会。
她逃回居住的贫民区,毒枭在警局的内线告知毒枭她的藏身地点。
毒枭一伙人迅速赶到。
毒枭以女孩为人质逼迫女主出现。
女主出现,毒枭殴打女主。
随后,警察赶到,毒枭同党四处奔逃。
女主捡起地上的手枪,追逐毒枭。
毒枭被击倒,女主逃走。
在父女墓前,警察找到了女主。
女主被起诉多起谋杀,但是民众一致支持女主。
画面最后,警察在医院握住女主的手,意味深长的说道:“我们希望事情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
之前一个评论说这是一部女性复仇动作片。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索性以这篇文向这位趟雷先驱致敬。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这篇影评中没有任何侮辱女性同胞的意思。
如果有女权爱好者一不留神看到了我这篇文章。
我希望没有让她/他/它感到冒犯。
如果您真的觉得自己被冒犯,那请让我诚挚地对您说一句:您多虑了。
言归正传,如果评价这部影片的性质。
我会说:首先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其次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
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很浓烈的女性特质:关注细节,关注感情,缺乏逻辑。
看片的过程中,我甚至因为这三点恍惚间有了跟老婆吵架的共情体验。
说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极其浓烈的糙汉动作片特质。
那就是只关注啪啪啪,不关注为什么啪啪啪和从技术上到底能不能啪啪啪。
如果从女性电影角度看,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足够打四星。
这部片子展现了女性观看动作片的审美角度。
对钻研女性电影的影视从业者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
如果从动作片电影角度,这是一部平淡的近乎乏味的电影,犯下了几乎所有动作片都能犯的错误,充其量两星。
这部片子对钻研动作电影的影视从业者基本上可有可无。
现在请允许我们进入举证质证环节:1、从人物设置上看:主角很酷且有个帅气的配偶和敏感漂亮的后代,有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尤其是家委会成员)和女儿同学,在动作片中更不可或缺的有个智商时而掉线时而在线且话唠屁事多具备暴力倾向心理扭曲的反派老大,一众一照面就用各式枪械为主角描边然后一啪啪啪就挂掉的小弟,以及无能、腐败、专职洗地和部分因同情而实施包庇行为的司法从业者。
这么说吧,除了那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体现了女性特质之外。
其余的几乎任何一部动作片都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有特点的角色呢?
经常管理孩子教育事宜且家委会有个别善于拍马屁的奇葩成员的家长都能体会。
体会不了的同志还需要继续增强一下观察力或者加深一下在家委会行为的自省。
情节到三分之二处,那个讨厌的学生家长终于被女主暴揍一拳然后吓得失禁,一定客观暴露了主创某些经历造成的创伤。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影视从业者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总能通过拍片挣回来。
唉,人生就是这么复杂。
2、从剧本主线上看:无非就是主角被虐,然后虐反派,反派放大招反杀主角,主角受刺激导致小宇宙爆发残血复活啪啪啪,然后被困,反派逼逼,主角因意外事件解困,反反杀。
像所有糙汉动作片一样,主角光环的辐射不仅成为了反派小弟描边的保护层,更是令现代警察系统时而失灵(包含警方人士智商偶尔在线),甚至能突破生理极限化身铁血战士啪啪啪地大杀四方。
作为看过几部动作片且有逻辑强迫症的观众,这真的让我有点蛋疼。
我猜主创一定是一名女性的动作片的爱好者,至于拍这片子能不能自嗨达到高潮。
毕竟女主表现太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索性只好闭门造车胡乱揣摩了。
总的来说,因为女性视角动作片的新颖给四星,因为糙汉动作片的陈腐给两星,平均一下三星。
我去审下一个啪啪啪的片子了,各位再见。
想通了,讨厌blonde不能怪我有偏见,本土人士用这种刻板印象呈现这样的人物怪观众吗🙄我已经是很open的观众了
这个也就第一部还行了,通篇的粉红色让我真受不了
还是更喜欢电影
希腊风建筑前的宏伟阶梯上,茫茫黑色职业装中那一点粉红真是分外醒目啊……
好粉啊~~~~~~~~~
虽然有点不合情理,但是看得超开心
百老汇舞台剧
很久以前看过的,只能记得一片粉红😂
真心励志 学习的榜样 另女主现在依旧这幅模样~ 美~
依然是该死的翻译、
除了歌不错唱的也挺好,由赞下tony小姐姐这嗓子绝了,从故事到表演一无是处
听过伦敦版赶紧过来打分,百老汇原版十分满分不解释啊
比芭比真人电影更像芭比的一部电影,全套粉红小礼裙,芭比娃娃一样的狗,粉色跑车,金发碧眼的傻白甜,一开始穿行的电影运镜和走位简直就是芭比真人版!
音乐剧果然能将电影版中的尬化解成欢乐,但是欢乐之外歌曲本身基本没有能记住的旋律,当然除了已经出圈的gay or European,想当年还是从versailles同人视频里知道的,就觉得很好笑。另外比影版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当然是学长甜甜的男友力和爱情线!此处插入八卦:Christian Borle原来是Sutton女神的ex哦!作为Reese小粉,个人觉得不如电影之处当然是女主没有当年的Reese那么甜妹,不过唱跳来说当然很是很棒的,虽然我们Reese当然也超能唱的!同样觉得当年的Alli Mauzey肯定会是很好的Elle Woods,因为她的Glinda就是有这样甜甜的pink power啊!
大学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内容不记得了但是女主的独立还记得
哈哈哈哈哈哈哈gay or European太经典了
歌舞还是不错,尤其是法庭上那段。但是总感觉主角太欠火候了,气场不足,完全被配角的光芒压住了!
典型的小妞喜剧片
最后的求婚很cool
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