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得乱七八糟。
丢了自己到八千里外。
脑子里总响起在good wife里看到的话:I can do a lot of things, but I just don't feel motivated.今天头痛欲裂倒在床上,想了想,这不是个办法。
挣扎回到家,妈妈说小雨去了台北工作,因为那公司需要她这样讲得一口流利俄罗斯语的做美术设计的姑娘。
她坚决要求男朋友也得一起去,买小送大么。。
然后台湾人答应了就。
忽然想起某个关于申请学校的故事,一个小伙子PS里坚决地说:I apply because my lover is here...然后美国人答应了就。
自己的小马达,在过去半年,停了,工作焦头烂额的被外力推着,兜兜转转身不由己起来。
这次去西安一趟,发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然后和亲爱的小宝贝儿Joyce小姐一起看了这一本,无比轻松简单,愉快又温柔的台湾小青春片儿。
基本是一个关于小伙子要去法国千里走单骑追回女朋友不成却遇到可爱姑娘的故事。
里面有诚品书店,士林夜市,有很多呆呆的,温暖的人民,还有轻盈的好音乐。
西安其实也有这调调的,除了打车有点火暴,其它时间我们慢慢的,照单全收这千年古都迎面而来的浪漫:将军踊,舍利子,八仙庵,大雁塔,曲江,朱雀玄武门,左右客,华清池,长恨歌,高家大院,交大。
掰一碗泡馍,吃个烤串儿,肉夹馍,小酥肉,biang biang面,冰峰汽水来一杯。
走走老长安城门儿里的兴化,安仁,长兴,永乐,大业,崇贤,还有跟我家名字一样的太平。。。
看到些,平平常常的故事,并没有催泪弹,没有口号喊,纯粹就是认真生活生活,诚诚恳恳的,挺感动的。
生活不是只有工作么,今天有个觉悟。
决定再也不拖延,努力起来。
答应自己,希望能去法门寺还个愿。
要等等我啊,一页美丽间。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即将去台北读大学的我,窝在家里看了好多好多的台湾电影。
《一页台北》就是其中一部。
那时候的郭采洁还不是顾里,那时候的诚品书店和那些琳琅满目的台北之景我都还未亲眼所见。
整个充满浪漫憧憬的夏天,我单曲循环着俏皮的电影主题曲,幻想着赶快踏上那片奇妙的土地。
如今的我已大学毕业,告别了曾朝夕相处四年的台北,翻着电脑资料,翻到大一写的这篇影评,写得有些青涩,就像小女孩的自言自语。
回忆起电影,那一幕幕场景,竟都有了我自己脚印,好想念台北,那页写满回忆的台北。
来自豆列【小可她姐】的【影评】集合如需转载,请豆油我哟伴着浓浓的台湾风味,散发着清新的单纯气息,《一页台北》带我们进入一个青涩而纯淨的温暖小世界。
总是蹲在诚品一角,思念着巴黎女友,读着法语教材的小凯;在成排书架间穿梭,被痴心男孩吸引,单纯可爱的店员Susie。
<图片1>你知道诚品书店么?
影片的拍摄地——诚品敦南店,是诚品1989年设立的第一家书店。
它24小时不打烊,是许多观光客半夜到台北必定要朝圣的景点,更曾被美国CNN评选为“世界最酷的书店”之一。
去年,它在苏州开了大陆第一家分店,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呢。
在台北读书的时候,我常去101附近的诚品信义店,但是很少去到敦南这家。
记得第一次终于搭了一个多小时的捷运去到那,才明白它为什么如此迷人。
书店的木质构造,仿佛脱离了城市钢铁水泥的喧嚣,轻踏着木地板,甚至有咯吱咯吱的声响,可你绝对打扰不到身边捧着书细细阅读的人们。
那里有书香、木香、知识的香气、抓住人心的气息。
在那里,你不用理会时间,没有突然袭来的萨克斯音乐催你离开,只有一颗颗静谧的心,同你一起忘却日夜。
或许这也是电影的开始,选在这家书店的原因吧。
很纯粹,很清新,就像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男男女女。
就在小凯准备飞去巴黎的前一夜,他们意外巧遇。
不明的包裹,莫名的追逐。
小凯拉起Susie的手,开始了台北奇妙的一夜狂奔。
他们穿越大安森林公园、捷运、夜市、台北街头,一个个熟悉的台北之景,让大家领略了富有台北特色的风情,也让台北人自己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品味再熟悉不过的世界。
片中还频繁出现台湾美食,无论吃没吃过的人,在看完电影后都忍不住想要品尝,我想,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与成功之处吧。
人文情怀浓厚的台湾电影,总是给人以无比清新的享受。
没有好莱坞大片的大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打斗,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有的只是简单的情节,简单的人物,却拥有着不可思议,足以打动人心的力量。
<图片2>我喜欢影片里纯净如孩童般的情怀,虽然出现了坏人,可那也不是真正的坏人。
贼不像贼,拿相框拍了一下对方,还问他疼不疼。
原本应该势不两立的绑匪与被绑架者,都能因为一盘水饺,变成同坐一桌打麻将的好友,之后甚至还聊起了爱情……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不禁心中暖暖的会心一笑。
或许有人说这些不现实,很离谱,可是这样美好可爱的小世界难道不值得我们向往么?
纯淨的世界,少不了纯淨的爱情。
对远在巴黎的女友痴痴不忘的小凯,认为没有女友的台北就像失去了阳光的星球。
在女友毫无回音的情形下,还自以为他们之间的爱情还存在,无论如何想尽办法都要去巴黎一趟。
可沉浸在寂寞时空的他,却没有发现身边的爱情已经悄悄发芽。
Susie总是在书店不经意的与小凯相遇、攀谈,聊著聊着便对这个痴心的男孩产生了爱慕。
一夜台北的狂奔,经过一连串充满错过、误会和巧合的城市冒险、浪漫奇遇,Susie与小凯在台北这座美妙的城市奔驰,心也开始随之舞蹈。
爱情往往就在身边,不是麽?
可它也像个害羞的孩子,似有似无的存在,暧昧的空气裡夹杂着不安的情绪。
可是一旦爱上了,就不要放弃,从空气中捕捉爱的证据,勇敢的去追寻。
所谓的青春,可不就是这样么?
影片的结尾,最动人的部份。
小凯回来找Susie,喊她的名字,而Susie却故意不应答。
两人隔著书架各自走著走著,慢镜头下,小凯忐忑不安的张望,而后Susie脸上渐渐浮出了甜甜的笑容,那样纯真,那般美好。
最后镜头一换,两人在诚品书店里再度与一众叔叔阿姨跳起了摇摆舞,好像印度歌舞电影结尾时的画面,却充满著浓浓的台湾味。
《一页台北》,页是书页的页,就像好像翻看一本叫作《台北》的书。
页也和夜晚的夜同音,也好像是在说着,这一夜有惊无险的台北冒险。
这一页纯净浪漫的爱情篇章,这一个单纯可爱的温暖世界,真是一部清新动人的台湾电影!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勇敢一点,要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像个男人一样。
男女主角,一个敦厚,一个纯真,都是那种呆呆的单纯的人,很有礼貌,很谦和,话很少。
那感觉,不急不慢,会偶尔有闽南语穿插,说的很好听,就像糯米糕一样,黏黏的甜甜的...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一个城市,仿佛如一枚书签一般,轻轻的夹在脑海中的一页。
自己住久了的城市,往往觉得平凡无奇,但是如果某天,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旅行者,日日往返的捷运只是你旅程中的一小段,那种感受会很奇特。
生活的单调所以更喜欢那些单纯的浪漫。
有时候浪漫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就算两个人在一起奔跑,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把喜欢的感觉自己藏著,不敢表露,怕的是说完之后连每日的相对都失去了。
原来在诚品工作是件惬意的事为了心爱的人学法文是件幸福的事吃到心上人给自己煮的面是件窝心的事两人牵着手在捷运肆无忌惮的狂奔是件疯狂的事相爱的两个人一起跳Lindyhop是件浪漫的事浪费了谈恋爱的光景到了只剩下谈结婚的年纪还是会小小感动一把在此诚意推荐
一页台北。
故事就像名字一样,朴素又精致。
饺子店、师大夜市、书店、红色旅馆。
想起昨天看的马路天使。
弄堂,市井,香云纱,百乐门。
香港和台湾的电影里总带着市井的味道,而且越来越浪漫。
大陆的呢不该只有老上海每家学校后门的烧烤店奶茶店,都会有以箩筐计的小鹿乱撞。
可是如果他还是跑去了巴黎一样会是很美的故事或者是如果她回到了台北
我后来才记得那晚宝蓝色的天空逐渐变亮的时候,这个原本熟稔的城市轮廓勾勒出些许模糊的陌生气息,居然是一团呆呆的白色雾气。
月色迷离,电车声也渐行渐远。
路面还在熟睡,偶尔有的士穿过,醒着的人抱紧行李或者自己,睁开眼睛做一个温热的梦。
那是属于夏天的梦,爱着的人在地球的异端,早练的年轻人晨跑在一无所知的盲中,清咧咧地却固执地想要冲破遥不可及的欲念。
欲念呼吸的某一刻,那些发音柔绵的单词,那些碎在昏暗房间中的眼泪,那些在马路边长得日复一日的行道树,那些无数次唤醒味蕾记忆的温热食物都仿佛在顷刻间变成了一次简洁明快的追随,虽然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夏天好像能给人无限的能力和信心。
如果是爱情的话,那也应该在这个明亮的季节得到一个答案。
更何况是年轻得不知晓天高地厚的爱情——我只背过“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又怎在乎路途的曲折离奇。
然而台北这个地方似乎总比不得是巴黎那么玲珑剔透,也比不得海南那样的天长云白,那是一个现世漩涡的中心,即便是这一刻的酣眠也在下一刻醒得更早更热闹一些。
所以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邂逅,那么多的欲言又止在这里华丽丽地跟夜幕一起升起降落。
年轻的时候一心一意以为结果总能如憧憬的那般好得令人放心,年老之后又不知为何只想千金散尽和仅存在在照片中的人厮守余生。
年纪越大越喜欢对着肥皂剧傻笑——可见演戏的人痴傻,那些在自己年轻时不能尽说的呓语变成台词却痴傻得那般掷地有声、惊心动魄。
可是人在感情面前始终是不知疲倦和枯燥的动物,更何况是韶华正好,青春正在的年纪。
好吧,如果我再年轻一次的话可能还是会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比单刀赴会更教人放心一点,或者即使身陷囹圄也能跟歹人谈笑风生,说的都是心上人的好。
依稀记得陈冠中评论过,说台北是最有质感的城市,看完此片,对此话心领神会。
看过讲笨贼的电影,看过讲糊涂警察的电影,看过讲柔情的黑帮老大的电影,也看过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电影,当他们相遇在台北的犄角旮旯,这座城市的样貌,骤然鲜活。
诚品书店,中年发福风韵犹存的歌女,热气腾腾的夜市,昏暗的路灯,庙口街市,日据时代的住房,残缺的霓虹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以及沉醉于电视剧的黑帮大哥和钟点房老板娘……电影中的这座城市如此充满生机和支离破碎,而它的活力正源于这种碎片和碎片的荒诞。
影片的城市,没有齐整的公路,没有反光的玻璃幕墙,没有刺天的高楼——这一切只能发生在蜘蛛侠和哥斯拉的噩梦中,像《黑客帝国》的细胞一样蔓延生长,最后被“圣经”式滔天的洪水或怪力摧毁——正如它们从未被刻入人的生命一样。
中国人或法国人的电影城市,不可能有那种虚幻的恢弘,至多存在于《一页台北》或《天使爱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中,和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合,在小人物的呼吸之间,嬉笑怒骂之中,一点一滴,层层叠叠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而幽默的延续。
影片中的台北,让人想起北京西单夹杂在高楼中的街巷和小摊。
在这个意义上,《一页台北》或许可以和《苏州河》和《北京乐与路》一起品味。
三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具有城市气质的生命,这些生命都会可能因存在于其他的任何城市而黯然失色。
而有趣的是,它们不约而同的聚焦于三座城市的背面和角落。
不同在于,苏州河上漂浮的是十里洋场的垃圾,圆明园艺术村郁积的是皇城根下的野心与散漫。
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年龄,也可能是因为台湾早就从白先勇《台北人》式的前朝旧梦中惊醒,《一页台北》少了一些城市应有的厚重和沧桑,这更像是一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至少看完此片心中会添一丝甜蜜,多一份幽默。
借用片中人物豹哥的话:“年轻嘛,谈谈恋爱也不错。
“
电影吸引我的有两处,名字里面的台北和主演郭采洁。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台北市民也跟我们一样会买刮刮乐会在傍晚时候聚众在广场上跳舞健身。
男主角的长相不算讨巧,可是依旧有他的可爱之处。
郭采洁就更不用多加描述,可爱的娃娃音触到了我的萌点。
电影开头就是很台湾生活化的感觉,闽南话和少数粗口夹杂,街角夜市饭馆和很有人文气息的书店。
男主角为了在巴黎的女朋友每天在书店看法文书自学法文,郭采洁在书店打工注意到男主角和他搭讪。
后来男主角的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他决定借钱去巴黎把她追回来,在去巴黎的前一夜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在夜市偶遇郭采洁拉着她的手奔跑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最后男主角也没有去巴黎,而且去了书店找郭采洁。
是不是应该叫一夜台北呢,那一夜发生了太多事情导致男主角觉得郭采洁才是他的百分之百女孩。
可是我一直没有明白张孝全那个角色的意义,一个警察,带着假发的造型让我觉得他不伦不类很有笑点。
整部电影下来真让让我笑了好多次,cj问我那是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觉得那确实不是喜剧片,可是里面却穿插着很多很可爱的冷幽默。
就算这样我还是给了电影三颗星,遗憾的是里面真的没有让我感动的成分。
一切都因为我对台北莫名其妙地热爱。
我知道热爱台北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你们也一样。
台北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西门町的签售表演,小巨蛋各种各样的演唱会,士林夜市琳琅满目的美食,诚品书店的人文气息和街头随处可见的有很强个人风格的美少年和美少女们。
一页台北,就这样被我翻过去了。
据说古罗马有一句俗谚,要看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就要去看它的公共厕所。
我深以为然。
并且,我总觉得这句话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达:要看一个城市的精神品质,最好的办法就去看它的书店。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以此推断大陆的城市文化水准,大致不差。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每逢有机会出去,我都会找一些本地最知名的书店逛逛。
北京的万圣、上海的季风、南京的先锋,其实也隐约散发出各自城市的某些特质。
记得我第一次去万圣的时候,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懵掉了:原来编目可以这样细致,版本可以这样齐全,好书可以这样多,书店可以这样开。
刘苏里积数十年功力,一心一意打造的万圣,是我见过的最具专业精神与文化厚度的书店,它的,自然也没有理由不成为北京文化人的一大聚集地。
南京的先锋,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文化产品,一些自主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内敛,安静,有韵味。
我在这里买过一个笔记本,泛黄的页,印着德国诗人特拉克尔的名言:大地上的异乡者。
这个本子我送了人,可惜没有送对。
上海的季风,在地铁口里,倘若驻足屏息,会有风过面颊的感觉。
可是也因为这缘故,来来往往,三教九流,人声要噪杂的多。
它的书籍摆放比较考究,不高不低,容易攀拿。
但是,说不出来的原因,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地方,看中的书也大多是记个书名,回家网购。
开一个书店,差不多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的一大梦想。
可是,真要有人放胆去做了,最终却大多归于失败。
原因很多,在今天,网购的冲击,纸媒的低迷对于传统实体书店来说更是噩耗。
最近听说的消息是,广州的三联书店基本全部关门了。
没办法,大势所趋,难以回天。
但是,以偌大的中国,13亿人口,倘若在将来连几家万圣这样的书店都难以支撑的话,这是一件很不悲哀的事情。
“‘诚品’是台湾20世纪90年代一个独特的奥秘。
它是书店,但其实却又早已不再是书店,而成为台北文化地图上的一个地标,一枚记号。
‘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访苏埃菲尔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
”这是南方朔说的一段关于台北诚品书店的话。
我希望这话将来,并且永远地也能够用在大陆一些书店上。
记下这些,是因为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一页台北》。
这是部很好的电影,从书店里开始,在书店里结束。
这个书店就是台湾的诚品,最后的一段舞蹈,那些群众演员,十有八九也是诚品的工作人员。
和台北相比,大陆真的是堕落了。
QQ443407599,一起逛书店吧。
《P.S.是的,我在台北》,陈升新专辑。
多线叙事的片子现在是越来越不稀罕了,不过当《一页台北》这样一部电影摆在面前,你还是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
导演陈俊霖是台湾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一页台北》仅仅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在网上甚至很难找到他的资料,不过看到影片里对犯罪、黑帮与警察的各式冷幽默处理,此君想必是80后吧。
陈导解构之刀可谓刀刀不留情面,四条叙事线索中,贼不像贼,警不像警,很有几分荒诞色彩。
整天计划着“干一大票”的阿洪虽然比他手下几个傻兄弟灵光一些,可做起贼来还是显得太不专业;张孝全饰演的警察同样略显笨拙。
但与大陆《疯狂的石头》相比,导演对喜剧桥段的处理还是很节制的,大多时候表现在片中的是一种冷幽默。
阿洪的一班兄弟绑架了高高还会和他打麻将,阿洪其后更是和高高聊起了爱情问题;小凯和Susie来营救高高也遭绑架,阿洪逼问小凯时竟然怕把他打疼;从影片前半段一直争夺到最后的小包裹其实只是一张老照片(金蝉脱壳。。
和《天下无贼》何其相似)……如此对犯罪、警匪追逐等桥段加以解构,在我看来都是与爱情桥段的一种对应。
片中唯一未遭解构的正是小凯与Susie的爱情故事,张孝全饰演的警察的爱情同样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影片前三十分钟小凯为女友学法语,与女友渐行渐远的段落,为后面的剧情埋伏下了不可逆转的因素,也给小凯的性格刻上了烙印。
也正由此,其后小凯与Susie的爱情情节才被赋予了很难得的含蓄。
如今的爱情片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含蓄,动辄一人最后时刻大彻大悟浪子回头找到真爱,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一份韵味与一点诚意,本片最后虽然小凯和Susie还是走到了一起,但编剧没有心急地让小凯在上飞机前“顿悟”,结尾处理的也意味深长,“飞”与“不飞”之间,其实在考验着电影人的用心程度,于是很欣慰地看到该片的编剧不浮躁的创作心态。
这样一种心态同样融入了导演对情节的掌控上,小凯与Susie为躲避警察混入跳舞的人群中的段落,镜头显得极有耐心。
一个导演是否用心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细节的把握上,我并不是不喜欢正餐,但如果有别致的美味甜点则更显精细。
《一页台北》对精巧细节的追求可谓用心,由于只看了一遍,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彩蛋,在此算作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片子里反复出现的电视机中的烂俗电视剧,大抵可以视作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与解嘲,当电视机里男男女女海誓山盟时,小凯正在经历着被女友“开除”的切肤之痛;当屏幕上枪声大作各种小马哥老大哥上场时,现实中的抢劫和绑架显得荒诞不经;当长篇大剧中上演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时,现实又何等平平淡淡又略显无稽?
此外对警察女友出走的表现(只剩下一支牙刷),阿洪搜包时发现的法文课便签,都是在大陆都市片中很难发现的叙事手段。
可能是看牛人的影评养成的坏毛病,看片子总爱向隐喻啊,对照啊,哲思啊这些方向想。
看到最后我们会知道,其实小凯接到的包裹只是吸引警察目光的幌子,里面只有一张老照片,上面是豹哥和他的往日情人。
小凯一路护送着豹哥的往日情怀,正是为了赶去巴黎拯救自己当下摇摇欲坠的恋情,同时却于不知不觉中种下了自己未来爱情的种子,荒诞的相互追逐中,导演其实早已将自己关于爱情三个时态的讨论注入其中,其实人家再严肃不过了!
最后说一说张孝全扮演的警察。
其实他才是整个片子里最倒霉的家伙,开始以为他办案会很灵光,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他连成天管自己叫“学长”的小弟都不如。
感情上更是受挫,刚刚跟手下吹嘘“自己这样的想把多少妹都有”,回到家就发现老婆跑了。
之前的场景值得思索。
警察女友做好了饭,警察却毫不顾女友感受就出门去,女友竟然也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仿佛一切都无比正常。
可以想见这样的事情之前发生过多少次,经历了不满,吵架直到麻木,这段感情实际上已经到了死去的边缘,警察却仍旧浑然不觉,直到回家时发现女友出走。
这正是编剧技巧中所谓“留白”,直接表现这样一段场景,省去了多少前情赘述。
黑帮老大很慈祥,警察绑匪都很不灵光,导演不相信犯罪只相信爱情……在这部片子里,人人都是好孩子,包括导演陈俊霖。
p.s.“一页台北"。。
这个片名真的很喜欢。
http://i.mtime.com/xiongxiaoxun/blog/4581301/#Comments
湾湾电影的通病是原声塞太满 可要不是原声 这电影就更一无是处了 剧本真是白眼翻到天花板
我是冲着张孝全去的 看了十五分钟~ 人嘞???????? 但是,不是苦逼爱情片就好
雷光夏
台湾小广告
小凯是摩羯座的吧~是吧~
长头发的张孝全好丑
有点小幽默的闹剧……让人误解台湾人的性格都温温吞吞的感觉……
感觉是硬要把一个短片拍成一个长片,挺没劲的。
傻得好可愛。
原来这片是没有主旨。。
市井又土炮的台北。
平淡。。。小清新。。。。最后的舞不太懂。。。
就是喜欢,就是喜欢。
其实男女主角都长得挺丑的...
恋爱的感觉,有时候,就像一杯咖啡、一首爵士乐或是一本书,让寂寞的心跳开始有了温度。。。。
我觉得可以直接剪成一部微电影就还不错
三颗星给小清新和台北的夜晚街头;一颗星给女主角和全家呆头男生
现实世界大家都这么傻就好了
节奏慢的呀,为了郭采洁才看。
男主角 真丑 高高的天然呆太可爱了郭采洁真好看